為破除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解決審批時間長、環節多、手續繁等問題,2015年9月,遼寧省委、省政府決定建設省級政務服務中心,集中管理各部門的審批事項,減少企業和公眾辦事成本,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助力遼寧振興發展。2015年12月15日,遼寧省政務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正式運行。為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中心組織建設了遼寧政務服務網(www.lnzwfw.gov.cn),將具備條件的事項由線下整體復制到線上,實行網上審批,推動實體服務中心與網上服務平台融合發展。目前,已經初步構成了“線上線下、虛實一體、無縫銜接”的政務服務體系。
一、中心運行以來的主要成效
中心運行以來,緊緊圍繞政務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聚焦“痛點”、瞄准“堵點”,努力提升審批效率和服務供給水平,營造依法公正、公開透明、便民高效的政務服務環境。
(一)審批部門全覆蓋,辦事不再東奔西走。
目前,中心共進駐41個部門(37個省直部門、4個中直部門),除省國家保密局等部門經批准未進駐外,其他具有行政許可職能的省政府部門全部進駐,進駐率100%。各部門進駐工作人員143名,設55個服務窗口﹔進駐事項416項,其中行政許可314項、行政確認2項、政府內部管理事項9項、強制性評估事項1項、部委委托實施事項1項、其它權力事項89項。
通過推進部門及事項進駐,從市場准入領域企業核名、注冊設立,到投資項目建設領域項目核准、用地(用海)預審等業務,全部在中心“一站式”辦理,企業和公眾無需再奔波於各部門,切實方便了辦事,減輕了負擔。
(二)審批信息全公開,辦事不再霧裡看花。
中心運行以來,對標國家標准指引及南方先進地區,按照“最小顆粒度”原則,組織進駐部門減環節、優流程、壓時限,將進駐事項涉及的1042項審批業務的辦理依據、申報條件、辦理時限、審批流程、收費依據、收費標准等32項指標進行規范,編制服務指南進行公開,並由窗口工作人員在受理業務時一次性告知,讓行政相對人辦事全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此外,中心在顯著位置部署LED電子顯示屏、觸摸式自動查詢機、自助服務電腦等設備,為行政相對人在中心查詢查看相關信息、辦理相關業務提供便利,確保企業和公眾的知情權、監督權、參與權。
(三)審批時限全提速,辦事不再遙遙無期。
中心運行以來,各窗口累計辦理審批業務17萬余件,審批用時比法定時限平均壓縮50%,近40%的審批業務實現了即來即辦“立等可取”,真正體現了遼寧努力振興發展的效率和決心。
(四)審批過程全監管,辦事不再作揖求人。
中心實行審批與監管同步開展,一體化運行,通過動態監控、超時預警、違規糾錯、績效評估等方式,監控窗口工作、監管審批業務、規范審批行為,通過網上審批、“不見面”審批等方式,減少行政相對人與審批工作人員接觸,減少“吃、拿、卡、要”現象,有效解決審批部門慢作為、亂作為、不作為問題,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此外,中心還通過部署服務滿意度評價器,設置投訴舉報電話,開展網上評議等方式,接受企業和公眾監督。運行以來,中心累計收到表彰錦旗(表揚信)110余面(封),企業和公眾滿意率為99.8%,無有效投訴和舉報發生,做到了到中心辦事不憋屈。
二、中心運行以來的主要做法
中心運行以來,以問題為導向狠抓工作落實,深入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不斷規范政務服務行為,創新政務服務方式,提升政務服務效能。
(一)圍繞著服務規范化,完善工作運行機制。
建立政務服務工作標准體系,完善運行機制和制度,是推進政務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礎。
一是動態管理進駐事項。對進駐事項實行清單管理,依據法律法規和部門職能變化,及時動態調整。去年以來,按照國發〔2016〕9號、10號,國發﹝2017﹞7號等文件,先后4次將進駐事項由499項調整為416項。以“受理、審查、決定”為基礎,組織科學優化事項審批環節,按照扁平化工作思路,最大限度減少審批層級,相關設定必須於法有據,並將各環節以網上審批方式進行固化,減少自由裁量。運行以來,進駐事項審批環節整體減少25.5%,申報要件整體減少20.6%。
二是建立健全服務規范。以標准化為引領,實行“信息公開”、“首問負責”、“限時辦理”、“服務承諾”、“一次性告知”和“AB崗”等制度,推進各部門啟用行政審批專用章,能即時辦結的事項,在窗口即審即結、立等可取﹔不能即時辦結的事項,由窗口一次性告知申報材料、審批時限等要素信息,限期辦結,不讓行政相對人多跑冤枉路。限定審批系統登錄IP地址,中心之外無法使用審批系統受理辦結業務,從技術上杜絕“多頭受理”、“體外循環”,確保各部門在中心提供一致性、均等化的服務。
三是完善窗口工作管理。推動各部門成立行政審批處整建制進駐中心,各進駐事項均制作授權書,由部門充分授權給窗口受理、審查、決定、發証,以及組織現場勘察、專家評審等工作權限,除現場勘察等特殊環節外,所有審批環節均在中心完成。開展窗口亮身份服務,工作人員全部挂牌上崗,共產黨員全部亮明身份﹔推進廳局長進窗口,邀請進駐部門負責同志到窗口坐班工作,與行政相對人“零距離”接觸、“面對面”溝通﹔推進延時服務,凡下班后窗口業務沒有辦完,或仍有人等待辦理業務的,窗口工作人員必須提供延時服務,直到相關業務辦完為止。
(二)圍繞著服務高效化,創新政務服務方式。
中心運行以來,推進工作立足以點擴面,在協調各部門試點基礎上,不斷擴大覆蓋范圍,總結經驗,形成標准。
一是科學擠壓不計時環節審批時限,解決法律無明確規定的盲點問題。行政審批流程一般由計時環節和不計時環節構成。計時環節包括受理、審查、決定等環節,一般不超過20日。不計時環節包括專家評審、現場踏勘、組織聽証等環節,時限一般不受法律法規限制。從實踐看,不計時環節往往是導致審批時間長、效率低的主要原因。針對此類問題,中心組織有關部門科學擠壓不計時環節審批時限,提升整體審批效率。如,省質監局窗口從2016年11月起,壓縮進駐事項不計時環節時限,其中對評審機構和人員實施的不計時環節時限壓縮51%,壓縮32天,大幅縮減了整體審批時限。
二是推進開展“容缺受理”,解決行政相對人辦事多次往返跑問題。積極協調有關進駐部門放寬受理門檻,對主要申報材料齊全有效,次要材料有所欠缺,行政相對人做出補齊承諾,窗口先行“容缺受理”該業務,進入實質審查,審查過程中由行政相對人補齊次要材料,材料補齊后,審批部門及時做出審批決定。該模式打破“申請材料齊全且符合法定形式后再受理”的傳統,為行政相對人開辟一條“綠色通道”,允許“邊補齊材料,邊受理審核”,提高審批效率。開展此業務時,充分利用省“守信紅榜和失信黑名單”數據信息,信用記錄好的,可“容缺受理”相關申請,信用記錄差的,嚴格審核申報材料,推動市場主體誠信經營和個人守信自律,為審批部門開展聯合懲戒提供支撐。今年以來,中心各窗口累計“容缺受理”業務180余件,其中,省食藥監局窗口在藥品、醫療器械等7項事項中,容缺辦理業務61件。
三是建立投資項目並聯審批聯席會議制度,解決部門各自審批信息不暢問題。為便於企業投資項目集中受理,各部門互相銜接、並聯審批,中心組織設立了投資項目並聯審批專區,將發改、國土等部門窗口集中到一個區域,方便各部門溝通協調,盡快完成投資項目審批流程。牽頭組建了企業投資項目核准並聯審批聯席會議制度,採用“1+3+X”工作模式,按照企業投資項目核准和報建兩個階段,組織發改(工信)、國土、住建等3個核准階段審批部門和環保、水利等十幾個報建階段審批部門按需參與,與企業一起面對面研究解決審批中的問題,同一階段各部門實行並聯審批,加快推進企業投資項目落地。
四是推動涉及多部門的事項實行聯合審批,解決行政相對人辦事多頭跑問題。按照“一口受理、抄告相關、並聯審批、限時辦結”原則,推動涉及多部門的審批事項實施流程再造,確定牽頭部門,由行政相對人將申報材料統一提交牽頭部門,牽頭部門按照職能部門需求將材料流轉給職能部門同步審查,實現窗口統一受理、材料內部流轉、部門同步審批。該模式將原行政相對人依次到各部門申請,提交申報材料的“串聯”審批模式,變成行政相對人隻在一個部門申請,申報材料在部門之間內部流轉的“並聯”審批模式,突破了不同部門、不同層級、不同環節之間的流程限制,變“群眾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推動了審批提速增效。如,小額貸款公司設立審批涉及省政府金融辦、省公安廳、省工商局等9個部門,行政相對人申請時,隻需向省政府金融辦窗口提交申報材料,窗口受理后,將各部門所需材料通過網上審批系統流轉給各部門,各部門在限定時間內將審核結果反饋給省政府金融辦窗口,由窗口將審批決定統一反饋給行政相對人,行政相對人全程無需跑任何其他部門和窗口,既又方便了行政相對人辦事,又提高了審批效率。
(三)圍繞著服務智能化,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
2016年2月6日,遼寧政務服務網上線運行,具備網上申報、受理、審批、結果反饋、電子証照打印等功能,通過推動信息資源共享,打破部門數據壁壘,實現了行政審批網上公開透明運行,以及行政審批、政務公開、電子監察的一體化,有效推動了政務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一是推動審批事項網上辦理。除涉密不上網、使用國家部委系統外,進駐中心事項中,326項可直接使用遼寧政務服務網在線審批。行政相對人可隨時隨地在網上提交申報材料、查詢辦理進度和結果、監督辦理過程,審批業務全程網上留痕。如,省畜牧局業務主要面對養殖場等中小企業,一般來說居所偏遠,出行不便,實行網上審批后,企業隻需注冊登錄遼寧政務服務網,按提示填寫和上傳所需材料,即進入審批程序,期間企業可隨時在網上查詢辦理狀態。審批決定后,企業可自行打印帶電子印章的電子証照,或下載相關二維碼,全程不需要到中心,省去來往奔波之苦。目前,省畜牧局95%以上的業務全流程網上辦理,某企業辦理飼料添加劑批准業務,法定20個工作日完成,通過網上審批,實際隻用5個工作日該企業便拿到了批復。此外,中心還推動網上審批與郵政快遞等服務相結合,針對必須需要紙質申報材料才能審批的事項,經行政相對人同意,推行申報材料和審批結果快遞送達服務,實行“不見面”審批。去年6月以來,中心各窗口累計郵寄批復結果等材料2000余件。
二是推動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各類基礎政務數據“上下左右”無縫銜接共享共用,是網上審批的基礎。遼寧政務服務網共享了省公安廳約4300萬人口數據、省工商局約300萬法人數據,省信用中心4.9億筆信用信息記錄數據,初步形成了支撐網上審批的基礎數據資源。同時,中心充分發揮支撐多部門協同服務作用,推動公安、司法、國土、質監等10多個部門自建審批系統向遼寧政務服務網遷移,部分已經市場認可、群眾知曉、覆蓋面廣的系統,也必須與遼寧政務服務網融合,統一身份認証和服務入口,實現一網受理辦結、業務數據互聯互通。此外,通過引導和服務行政相對人網上申報,為窗口配備高拍儀、掃描儀等設備掃描上傳証照信息,將部門審批系統產生的証照信息進行電子化交換等方式,以文字或圖像方式對各類証照信息進行採集沉澱,建設電子証照庫,為部門網上審批提供數據支撐。目前,遼寧政務服務網初步整合歸納了9個部門21種電子証照,可直接按授權給審批部門使用,驗証申報材料真偽,減少企業和公眾重復提交材料,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三是推進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應用。依托遼寧政務服務網建成了橫向聯通發改、國土、住建等部門,縱向貫通省、市、縣政府的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與國家平台聯網運行,覆蓋投資項目審批、核准、備案全部類型及審批事項。為提高投資項目審批效率,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企業投資項目核准隻保留用地(用海)預審、選址意見兩項前置,同一階段同一部門實施的多個事項一次受理、一並辦理,進一步精簡申報材料、壓縮審批環節、規范審批流程,推動投資項目及相關審批事項全部依托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賦碼審批。其中,省本級企業投資項目核准申報材料整體減少70%以上。
(四)圍繞著服務科學化,健全考核監管體系。
通過工作巡查、投訴舉報、視頻監控、電話回訪、電子監察等方式,全方位監管審批業務,並通過對監管結果的大數據分析,提升政府行政效能。
一是政務服務全程監管。中心部署視頻監控系統,實時監督窗口工作人員審批行為﹔每日對窗口進行不定期工作巡查,在窗口設置評價器,由行政相對人進行滿意度評價﹔遼寧政務服務網採用紅黃燈預警、短信通知等方式,及時提醒和糾正審批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審批環節實行全程留痕監管,並全面公開審批流程信息。截至目前,遼寧政務服務網已經公開了直接受理和各部門自建審批系統交換的13萬余件審批業務的流程、時限、結果等信息,實現了審批業務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監管。
二是強化監管結果運用。制定績效考核方案,細化考核指標,根據審批運行、工作紀律等監管結果信息,對各部門工作進行綜合評分排名,每月編制工作運行情況通報報告省政府,推動各部門統一思想,強化工作落實,為省政府推進審批制度改革決策提供參考依據,調整工作方向,逐步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結合遼寧實際,下一步,中心將全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主動減環節、優流程、壓時限,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深入推進行政許可標准化。繼續對標國家標准指引及南方先進地區,進一步優化重組審批要素、梳理再造審批流程,建立健全相關制度,提升審批效率,做到政務服務公平、公正,無差異、均等化,增強企業和公眾獲得感。
二是深入推進網上公開透明審批。進一步完善遼寧政務服務網,擴大電子印章、電子証照等使用范圍,擴大人口、法人等基礎數據共享范圍,完善電子証照庫,推進審批業務網上申報,辦事材料網上提交,共享材料一次性提交,多部門、跨區域協同辦理,實行“不見面”審批。
三是深入推進政務服務扁平化管理。以遼寧政務服務網為核心,推進遼寧自貿區、沈撫新區、金普新區、中德產業園、遼東灣新區等區域審批工作納入省統一平台,統一身份認証,逐步擴展到各市,打造“跨界申報、全網審批、綠色通道”服務模式,實行扁平化管理、一層級全鏈審批。
四是全面清理中介服務。針對進駐事項,特別是投資項目涉及的事項,逐項清理事項涉及的中介服務機構名錄、中介服務的時限、收費及依據等信息,建立中介服務制度,科學擠壓中介服務環節審批時限,提升整體審批效率。
政務服務中心是審批制度改革的載體,在遼寧振興正處於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時刻,中心建設運行受到極大關注。省政務服務辦將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統一思想、真抓實干,為優化營商環境找辦法、找出路,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增強內生動力,努力使我省政務服務工作再上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