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二屆全國行政服務大廳典型案例展示活動

服務的航標——吉林省吉林市政務服務中心案例

2017年07月19日10:2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吉林市政務服務中心,是市政府面向社會公眾設置的集中受理辦理行政審批、公共資源交易、科技成果交易和其他便民服務事項的綜合服務場所。中心成立於2005年10月,辦公面積1.5萬平方米。設有企業注冊登記、建設項目審批、公安綜合服務、社會事業服務、公共資源交易和中介服務“六大”功能區。省、市直45個部門審批辦進駐中心,設立行政審批服務窗口90個,運行行政審批及日常管理事項463項。

幾年來,通過減少審批要件、簡化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限、嚴格規范審批行為,服務效率、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得到不斷提高。中心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吉林市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多次受到省、市領導的好評。在新形勢下, 中心將堅持以“依法、規范、公開、便民、高效、廉潔”為宗旨,以“一流環境、一流管理、一流服務、一流隊伍、一流技術”為支撐,努力實現服務行為標准化、工作環境標准化、工作流程標准化、窗口管理標准化,打造“全省站排頭、全國爭一流”的政務服務中心,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具體做法如下:

一、協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新要求

1.全力推進行政審批項目規范運行。依照《關於落實和銜接國家、省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的通知》(吉市審改辦字〔2016〕2號),確定市級行政審批項目316項。其中:在各分中心運行的17項、現場審批的9項、民族宗教類政治敏感性強的1項,按照“應進必進”的要求,實際進駐市政務服務中心運行的審批項目為289項,進廳率達到99%,公開率為100%,進廳項目均在行政審批暨電子監察網運行,上網運行率100%。近三年,年均受理辦理行政審批項目33萬件,進廳的審批項目全面推行“一個窗口”受理,實行受理單制、辦理時限承諾制,編制了行政審批服務指南,制定了審查工作細則,並逐步探索和改進跨部門審批工作。

2.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基層群眾辦事創業。按照國務院和省政府關於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基層群眾辦事創業的要求,制定印發了《吉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吉林市關於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基層群眾辦事創業工作方案的通知》(吉市政辦發〔2016〕15號),全面部署、分步實施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改革工作。一是安排部署今年的全面公開公共服務事項,編制公共服務目錄和指南工作﹔二是開展了全市証明事項的調研工作,在各城區、開發區選取一個社區、一個派出所、一個村調取了証明事項情況,為下一步開展全市証明事項清理,砍掉無謂証明工作,對保留的各類証明依托政務服務網實行信息共享,提高辦事效率打下基礎﹔三是積極探索辦事流程簡化優化和服務方式創新,為下一步網上辦理公共服務事項,最大限度精簡辦事程序,減少辦事環節,縮短辦理時限,改進服務質量奠定基礎。論証“一口受理、合作協辦、一口辦結 ”模式的可行性,合理設置服務窗口﹔探索將分設的辦事窗口整合為綜合窗口,變“多頭受理 ”為“一口受理 ”,為群眾提供項目齊全、標准統一、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務方式。四是加快建設吉林市政務服務網,推動實體政務大廳向網上辦事大廳延伸,盡快啟動吉林市政務服務網建設,開發建設重點投資項目在線審批“單一窗口”大數據平台,與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對接。形成鏈接市、縣市(區)、鄉鎮街、村和社區的網上系統平台。目前,按照政府領導指示與市信息化辦共同研究下一步建設工作,已通過專家論証、立項審批和市政府決咨委的決策咨詢。

3.健全完善標准化服務體系。全面開展政務服務標准化建設,已經通過省政務服務標准化建設的驗收,有力指導和推動各部門審批辦開展標准化窗口建設工作,統一窗口管理規范。按照國家質監總局、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於2016年5月1日頒布的《政務服務中心運行規范基本要求、進駐要求、窗口服務提供要求、窗口服務評價要求》等國家標准,修訂和完善政務服務、行政審批、公共服務等方面3個子標准體系。按照《吉林省標准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要求,結合我市政務服務中心實際,完善政務服務標准體系,繼續做好政務大廳服務標准和“互聯網+政務服務”相關標准的制修訂。在政務服務標准化體系建設的基礎上,力爭在政務公開、網上大廳運行、公共資源交易信用管理及縣(市)平台運行的標准化建設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二、全力打造溫馨服務、親情服務、便民服務新方式

1.創造溫馨親情的服務環境。2012年以來,為了給前來辦事的群眾提供一個溫馨親情的服務環境,政務公開辦加大了中心服務環境的改造。中心辦公區按照國家統一標准化標識制作各種指示牌、示意圖,方便群眾索引﹔各審批窗口均統一採用電子顯示屏滾動播出審批項目、時限及收費情況﹔在二樓開辟了群眾等候休息區,設置了飲水機、書刊、電視、輪椅及殘障人士服務專線﹔休息區每工作日8時提前對外開放,午休不關閉,為群眾提供了一個溫馨舒適的休閑區域。中心在二樓大堂入口位置設置了總服務台,為辦事群眾提供咨詢和引領服務。在三樓、四樓、五樓均設置了免費復印專區,設置了意見箱,開辟了網上投訴郵箱。

2. 創新方便快捷的聯辦機制。2015年初,圍繞長吉圖開發開放戰略,率先在全省地級市推行企業准入類行政審批事項“單一窗口”制度試點。組織工商局、質監局、國稅局、地稅局、公安局審批辦,通過轉移職能、簡化手續、縮短時限,在一個窗口實現了“三証一章聯辦”,取得了較好效果。10月份,在“三証一章聯辦”的基礎上,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在全市范圍全面推行“五証合一、一照一碼”。10月8日,市政務服務中心“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順利實施,發出了全市第一張“五証合一”、“一照一碼”的營業執照。2016年5月,工商注冊登記窗口試行全程電子化登記,通過網上辦理工商營業執照,以信息化技術為依托,逐步實現網上名稱查詢、網上申請、受理、審核、發照、公示、存檔等信息化登記模式。大幅度降低企業辦事成本,提高行政審批效能。

3.暢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為了方便群眾辦事,在各部門審批辦的大力支持下,推出預約服務、延時服務等便民服務措施。隨著簡政放權、優化政府服務改革工作的深入,各城建鏈條審批辦積極回應企業群眾關切,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為群眾提供更加務實便利的服務,市國土局、規劃局、市容局、市建委、市發改委、市政公用局審批辦均開辟了預約服務綠色通道,在窗口公布了預約電話及聯系人,根據項目業主及辦事群眾需要提供雙休日、節假日預約服務。根據全市重點項目建設的集中開工的要求,帶領審批辦主任深入城區、開發區,深入企業,提供現場服務。同時各審批窗口提供延時服務,對中午午休、下午下班時或中心關門之前來辦事的群眾,延時為辦事群眾辦理完畢。中心還設立了每周一的審批辦主任接待日,審批辦主任全天座窗口受理辦理業務,面對面征求服務對象對審批服務、審批效率方面的意見。

4.順應“互聯網+政務服務”。強化互聯網思維,大力推行網上審批服務。市藥監局、市交通局審批辦開通了網上受理通道,網上提交要件,網上進行申報,方便了企業群眾。市公安局出入境証照審批辦理在全市各城區實現了審批事項聯網聯辦。中心受理區設置了自助受理機,受理程序設計人性化,極大的縮短了辦件時間。開辟了網上預約辦公區,指導群眾網上預約辦証,在網上填寫個人資料后收到預約辦証的信息,到受理窗口隨時辦理,科學統籌辦証時間,體現“互聯網+公安”高效管理服務。

三、自主創新,建立投資項目並聯容缺承諾審批新機制

2017年,我們借鑒海南省、廣州市、南寧市等地項目審批先進經驗,先后多次組織各涉事部門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建立制定了具有我市特色的項目並聯容缺承諾審批新機制,以市政務公開辦名義下發了《市本級投資項目並聯容缺承諾審批推進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該《實施方案》按政府投資和企業投資備案兩個大類設計了審批流程,核准類的項目按土地供地方式(招拍挂或劃撥)對應適用上述兩個審批流程。市本級投資項目並聯、容缺、承諾審批機制實施以來,審批提速增效,項目如期開工。

1.推進項目建設採取的工作措施。“一窗口”:在市政務服務中心設立投資項目並聯審批服務專區,實行一窗受理。專區組織主要涉事部門的審批辦主任統一受理、統一咨詢服務,對企業進行一次性告知,一對一輔導,解決多頭受理、權責不清的問題。專區召集審批辦主任和項目負責人摸排調度手續辦理情況,積極對接,為項目審批提供更便捷途徑。“兩制度”:一是建立市本級投資項目並聯、容缺、承諾審批機制,對涉及兩個以上部門共同審批辦理的事項,實行由統一窗口受理協調各項目審批涉事部門同步開展審批辦理﹔允許某些審核材料在規定時間內暫時缺少,實行非主審要件缺項受理和審批,容缺的審批要件採取在施工許可發出前可以后補﹔審批部門、項目單位及中介機構互為承諾。並聯、容缺、承諾新機制的制定和施行,為重點投資項目的快速推進奠定了保障基礎。二是建立吉林市投資項目並聯審批聯席會議制度,在實施投資項目並聯審批流程中的受理環節以及在聯合審批過程中遇到需各部門共同協商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時召開聯席會議,涉事審批部門參會並形成終審意見。服務專區、審批部門、項目單位形成上下聯動、左右協調、運轉高效的綜合聯動機制。

2.並聯容缺承諾機制運行情況。新的審批流程和工作機制使政府投資類項目審批簡化了37個前置要件和辦理環節,將6個審批環節容缺前移並聯審批,制定7個承諾機制﹔企業投資備案類項目審批時限簡化了20個前置要件和辦理環節,將6個審批環節容缺前移並聯審批,制定2個承諾機制。

新機制在應用中取得了一些效果,吉林精功8000噸大絲束碳纖維、吉林化纖3萬噸高改性復合強韌絲、吉林碳谷4萬噸碳纖維原絲等3個項目,3月9日,市政務公開辦組織市重點項目審批主要涉事部門到經濟開發區進行對接服務,3月10日發出預挂牌公告,4月14日項目業主單位與國土資源局簽訂《成交確認書》,4月15日規劃局依據《成交確認書》提前介入,進行容缺預審,4月25日項目業主單位取得《國有建設用地出讓合同》,4月26日規劃局審批辦核發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証》。依據《規劃法》,項目業主單位須持有《國有建設用地出讓合同》才能在規劃局審批辦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証》,以吉林精功8000噸大絲束碳纖維項目為例,按照原審批機制,4月26日取得《國有建設用地出讓合同》后,方可攜相關文書前往規劃局審批辦辦理,法定審批時限為20個工作日,按照我市規劃局承諾的8個工作日計算,需5月8日方可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証》。

四、加大力度,高效推進,整合建立全市統一規范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

面對公共資源交易涵蓋領域多而分散,交易過程中信息不夠公開、管理和監督職責不清等問題,我辦積極探索,大膽改革,以“一委一辦一中心”為組織構架,實現“三權”分置,在全省率先建立統一規則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並於2015年9月實現正常運行。目前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將四大類21小類公共資源交易事項全部納入公共資源交易平台統一管理,開啟了市場配置、在線操作、市縣一體、電子交易的“陽光”模式。

1.深化機制改革,加快機構整合。吉林市採取“一委一辦一中心”的模式組建統一機構,實行管辦分離運行機制。(“一委”,即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委員會,是全市公共資源交易工作的領導機構,由市長任主任,市政務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負責研究指導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工作,制定相關政策和重要事項。“一辦”,即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是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委員會的辦事機構,設在市政務公開辦公室,主要履行綜合監管職能。“一中心”,即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負責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平台運行和維護工作。)在此基礎上,2017年4月正式印發《關於進一步整合規范市級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進一步在機構、人員等方面整合規范吉林市公共資源交易平台。管辦分離運行機制實行以來,吉林市投標質疑數量和投訴數量分別下降了62.8%和60%。

2.開展制度清理,實行統一規則。按照“誰制定、誰清理”的原則,對全市各部門、各系統歷年制定的涉及招投標的規范性文件進行全面清理。在此基礎上,為深入解決公共資源交易多頭監管、重復監管和監管缺位問題,吉林市先后出台了公共資源交易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操作規則等指導性文件,明確了公共資源交易的具體操作流程,形成了“八統一”的工作模式,即統一進場交易、統一受理登記、統一信息發布、統一專家和數據庫管理、統一安排場地和服務設施、統一交易規則、統一收費管理、統一見証服務,從法律層面到法規層面,再到制度層面明確了交易各方責任,規范了交易行為,形成了“平台建起來、系統聯起來、數據用起來、服務優起來”的工作格局。

3.明確限額標准,實現遠程異地評標。針對縣(市)公共資源交易平台發展不平衡、建設不完善的實際情況,吉林市在充分調研、座談論証基礎上,制定出台了《各(縣)市整合建立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指導意見》,實行市縣統一標准,建設市縣一體化交易平台,規范限額以下公共資源交易。目前永吉、磐石、蛟河已完成硬件調試和軟件開發,其中磐石已實現正常運行,並與市級平台互聯互通,實現遠程異地評標。舒蘭、樺甸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謀劃建設,計劃2017年內建設完成並投入運行。市縣一體化平台建設在全省率先實現了限額以下交易活動統一規范的突破。在全市范圍內形成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體系,從而推進公共資源交易法制化、規范化、透明化,提高公共資源配置效率和效益,提升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

4.建設電子交易系統,使交易從現實走向網絡。為避免公共資源交易中出現“人為”因素干擾,吉林市通過搭建電子化交易平台切斷伸向公共資源交易的“黑手”,推動公共資源交易的公平、公正、公開。一方面,建立了市公共資源交易網,將招標公告、開標公告、中標公示等信息在互聯網上全部公開,並設置了政策法規、辦事指南、下載中心、信用平台等功能模塊,便於投標人投標及查詢招投標企業相關情況。另一方面,建立了電子招投標管理系統,提供了公共資源交易管理部門、招標代理、投標單位、專家評委、開標評標等5類登錄使用方式,並按照國家相關技術標准制作電子標書范本6套,實現了招標公告網上審核、招標文件網上發售、企業投標網上報名、交易場地網上預約、中標結果網上公示等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有效破解了傳統交易模式存在的公開性不夠、管理不規范等問題。截至2017年5月底,吉林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通過電子交易系統共開展交易活動2777場次,總交易金額377.31億元,節約資金7.42億元,節資增益率1.93%。

5.創新“大數據庫”管理模式,實現“資源”共享。吉林市整合市直相關部門和縣(市、區)評標評審專家數據庫,通過完善專家基本信息,建成了市級綜合評標評審專家庫。該數據庫現有849名專家,專業細化分為5大類和870余小類,庫內專家均由市、縣遠程抽取,實現了專家資源共享。另外,吉林市還建立了公共資源交易供應商(投標人)信息庫和中介機構信息庫等基礎信息庫,現已有60余家中介代理機構、3000余家供應商(投標人)錄入了基礎信息庫。吉林市通過運用電子數據輔助評標人評標,實現了“物理交易大廳”與“網上虛擬大廳”的有效融合,切實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中心日均交易活動達到6.6場次,比建立“大數據庫”前增長65%。

6.拓展平台服務功能,切實減輕主體負擔。一是在全省率先取消了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招標文件收費。吉林市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規定,取消招標文件收費,依法將電子公共資源交易平台交由第三方運營機構獨立運營,按照市場調節價依法收取平台使用服務費。目前,投標企業平均每次投標費用從由1300元降至800元,降幅超過38%。二是持續做好交易主體培訓工作。開發專家電子評標操作培訓軟件、編制各類學習手冊,通過現場授課和網絡授課的方式,免費對交易主體進行培訓。目前,已組織代理機構、投標企業和評標專家等各類培訓共80余批次,共3500余人次,同時編制印發各類學習手冊1000余冊。三是在全省率先建立委托市場主體以及第三方參與的社會評價機制,通過公開招標的形式,委托第三方機構對我市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提供公共服務情況進行考核評價。

分享到:
(責編:李紫薇(實習生)、王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