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及需求分析
“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的要求,吹響了我國由數據大國向數據強國邁進的號角。大數據不僅對於推進“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對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進簡政放權也將產生積極影響。大數據將成為優化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提高行政效能,助力向智慧交易中心轉型必要思維模式與技術手段。
(一)國家政策導向。2015年7月1日國務院發出了《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到2018年,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融合發展進一步深化,基於互聯網的新業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互聯網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作用進一步增強,互聯網成為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手段,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協同互動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2015年8月19日國務院通過了《關於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國發〔2015〕50 號。要求推動政府信息系統和公共數據互聯共享,消除信息孤島,加快整合各類政府信息平台,避免重復建設和數據“打架”,增強政府公信力,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5〕51號)提出了“提高大數據運用能力,增強政府服務和監管的有效性。高效採集、有效整合、充分運用政府數據和社會數據,健全政府運用大數據的工作機制,將運用大數據作為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不斷提高政府服務和監管的針對性、有效性。”2015年8月25日,貴州省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推進會召開,會議認真貫徹學習了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及李克強總理的重要批示,再次強調要把“互聯網+”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作為重點工作來推動,積極運用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務能力,進一步加強全省各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實現政府公共服務全覆蓋、全聯通、全方位、全天候、全過程“五全服務”,全力打造公共服務升級版。
(二)行業發展的要求。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明確提出:我們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015年2月27日,時任省長陳敏爾在省政府第三次廉政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切實管好公共資源。依靠技術進步和制度創新,推動平台信息化、監督精准化、交易規范化,實現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做到“人在干、雲在算”《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5〕63號提出創新監管體制,各級行政主管部門要運用大數據等手段,實施電子化行政監督,強化對交易活動的動態監督和預警。
(三)市場主體的需求。
1.市場主體參與市場競爭的成本高。由於各地信息化水平不同,交易流程規則不統一、數據不共享,管理方式各自為政,造成企業進入不同地市進行交易時,需要了解當地規則,重新上報資料,數字証書重復辦理,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加大了企業的成本。
2.圍串標行為仍然存在。圍標串標行為增加了投資人成本、造成國有資金的大量流失,制約了公共資源交易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一定程度上導致腐敗問題易發高發。
3.市場主體的信用信息不完整。由於我省各地之間,省內省外的工商、審計、司法、稅務、建委等各部門存在數據孤島,造成企業在公共資源交易體系中的信用信息不能全面、真實、完整的還原企業信用的全貌,造成了事實上的市場主體競爭不公平,體現出一定的區域壁壘。
3.市場價格信息的不透明。材料設備成本佔建設工程的主要成本。傳統詢價一方面信息公開范圍狹窄,導致信息溝通嚴重受阻,降低了採購效率,損害了採購的公平性﹔另一方面詢價方式較為單一,傳統的電話、傳真等詢價方式容易導致供應商報價存在差距,影響詢比價效果和效率,比價工作缺乏透明度造成專家評標尺度難把握,業主成本難降低。
二、工作思路、目標及主要做法
(一)工作思路。建設大數據雲應用平台的整體建設思路有五個方面:一是要圍繞政府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市場主體積極能動,激發經濟發展活力為導向,進行“互聯網+公共資源交易”的頂層系統設計。二是要以分析行業主管部門、市場交易主體、社會公眾的服務與監管痛點需求為驅動,找到大數據雲應用工具的突破口。三是制定統一的業務規則、統一交易流程、統一服務標准、統一數據交換標准,夯實數據有序流動、數據融合利用的基礎。四是整合省轄區各級交易中心數據形成互聯互通的數據匯集中心,積極引入相關政府部門及相關第三方數據企業的數據,消除信息孤島,推動數據資源整合,提升數據覆蓋面。五是依據需求迫切度、業務成熟度、數據完整度、技術可靠度進行綜合評估,有目標、有步驟、有節奏的穩步分期建設。
(二)工作目標。運用“互聯網+”思維,採用“端+網+雲”手段(即公共資源交易參與各方使用終端+電子政務外網及互聯網+“雲上貴州”平台),借助大數據技術在全省各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現行電子交易系統基礎上,制定“一套規范”,整合“多維數據”,建設“一個數據應用平台”,服務“六方對象”,打造“端+網+雲”的公共資源交易服務模式。最終實現公共資源交易市場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提高行政監管和公共服務水平﹔促進公共資源交易陽光操作,強化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制約,推進預防和懲治腐敗體系建設。
(三)主要做法。貴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大數據應用平台的整體架構圍繞以下三個改變進行規劃設計:一是變“群眾跑”為“網上跑”,貴州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不下班”﹔二是變“憑經驗”為“看數據”,貴州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有智庫”﹔三是變“壁壘高”為“透明高”,貴州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有內容”。
(大數據雲應用整體應用架構圖)
本著“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重點突破”的原則,自2015年起,貴州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開始建設以下內容:
1.制定規范統一的業務規則及數據規范。一是為了實現全省范圍的統一,發布了全省統一建設工程招投標流程、政府採購流程、礦業權出讓轉讓流程和土地出讓流程,全省各交易中心以此流程為基礎進行統一,並允許各中心在此流程基礎上進行擴展。二是為了促進全省的數據互聯互通,發布了注冊和信息維護操作細則、工程招標電子化交易操作細則、採購招標電子化交易操作細則、礦業權電子挂牌交易操作細則和土地挂牌電子交易操作細則等五個細則,細則明確了業務操作要求和最小數據項標准。三是為了實現數據的交互共享,發布了一系列數據交換標准(包括通用數據交互標准、資源庫接口標准、項目庫接口標准、遠程異地評標接口標准和電子監督接口標准),數據交換標准兼顧了貴州省操作細則、國家公共服務平台的數據交換標准和電子招標投標辦法技術規范,定義了全省各市州各交易平台進行交換的數據規范。
2.建設縱橫聯動的數據交換平台。互聯互通服務平台著眼數據在縱向、橫向兩個層面的數據交換。縱向層面實現全省已有的市州縣交易平台的數據互通,體現為數據聚集和數據分享兩個方面,數據聚集的內容包括所有交易主體的信息、項目信息、數字証書信息,數據共享將匯聚的交易主體的信息和數字証書信息在共享到各交易平台,以實現數據在全省范圍的統一。橫向層面實現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和行業監督部門之間的數據聯動,以各交易平台匯聚的數據為基礎,以政務外網為支撐,通過統一的電子監管標准,為各級行政監督和綜合監管部門提供項目交易全過程的遠程監督通道,為交易主體和監督部門和監察機關建立投訴和受理的電子通道。
3.建設全省公共資源交易互聯互通服務平台。貴州公共資源交易互聯互通服務平台依托全省統一的交易信息發布、數字交叉互認、數據深度分析、遠程異地評標、遠程電子監督五大系統,引入“互聯網+”思維,採用“端+網+雲”手段,以公開公平公正、規范高效廉潔為核心,以全省統一的公共資源電子交易流程為基礎,搭上“雲上貴州”大數據平台,實現企業信息一地注冊、全省共享,數字証書一地辦理、全省通用,入場項目一地交易、全省可溯,交易行為一地失信、全省受制,評標專家一地評審、全省聯動,交易數據一地匯聚、全省應用的目標。一是建設全省統一的數字証書交叉互認系統。依托“雲上貴州”平台,建設全省統一的數字証書交叉互認系統,互聯共享中介代理機構、投標人、出讓人、競買人等各類公共資源交易參與方信息,實行一地注冊、多地共享的數字証書“一卡通”模式,支持各種合法電子認証服務機構數字証書的兼容互認,避免交易參與各方多次辦理不同的數字証書和重復相同的注冊程序,節約交易時間和成本。二是建設全省統一的跨區域遠程異地評標系統。依托全省統一規范的電子交易流程,建立全省統一的遠程異地評標系統,最大程度解決部分市、州專家種類不全、分布不均、同地異化等問題。以開評標軟件為基礎,實現各市州網絡信息互通,評標專家在統一的評標平台上進行評標工作,以評標標准一致、評標內容一致等為目標,實現公平、公正的評標。三是建設全省統一的數據聚集分析系統。建立“雲上貴州”全省公共資源交易大數據庫,將省、市、縣三級交易中心的數據庫與貴州省“電子政務雲”接軌,讓公共資源交易工作搭上大數據與雲計算快車。利用電子交易系統的交易數據,深度分析全省經濟發展走勢、公共資源交易主體基本結構、工作人員的履職行為,動態反映公共資源市場交易運行狀況、相關市場主體業績和信用情況等,定期出具數據分析報告,為全省各級、各部門的決策制定提供科學數據參考。四是建設全省統一的信息發布系統。全省各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共同打造全省統一的信息發布系統,主要功能包括:鏈接省內各行業行政主管部門網站,收集、整合、發布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及規范性文件、行政許可、行政處理決定、市場監管和服務等信息;鏈接各級交易平台、國家規定的公告媒介,交換、整合和發布電子交易平台的相關信息;可編輯、生成、對接、交換和發布有關交易數據信息,有效提高交易信息的權威性;搭接“雲上貴州”平台,便於社會各界利用統一的窗口共享各類公共資源交易信息。五是建設全省統一的遠程監督系統。以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電子化交易平台的數據為基礎,以我省電子政務外網為支撐,利用互聯網、“雲上貴州”平台,為各級行政監督和綜合監管部門提供信息化手段對項目交易過程進行遠程電子化監管,為行政監督部門和監察機關依法實施監督和受理投訴提供電子通道。
三、案例應用和示范推廣
(一)數字証書明顯廋身。數字証書交叉互認系統目前已經支持全省已有的4家CA証書機構所發放的61218把數字証書在全省11家交易平台互聯互認。截止2016年11月30日,在全省各市州交易平台注冊的企業法人數達到47819家,經過對全省數據的排重、整合,實際有效企業數為15417家,有效數據率為23.2%。各市州交易平台共計發放61218把數字証書,預計通過市場行為淘汰后活躍証書將維持在2萬把左右,僅數字証書一項將為市場主體節約直接成本3000萬,間接成本7000萬左右。交易主體在任一交易平台辦理的數字証書將在全省范圍內一卡通用,既減少了企業的負擔,又降低了企業的辦事難度。
(二)圍標串標風險可預判分析。2015年以來,貴州省交易中心開發建設了交易數據分析系統,從交易趨勢、交易率、交易各方績效、評標專家行為規范、風險評估五個維度及時反映項目交易工作的基本規律、市場競爭狀況、經濟運行活躍程度及存在的問題。一年來,我中心共出具交易數據分析年報1期、月報12期,周報48期,共發現各類交易違規問題15起,提出工作建議8條。如預算價為5200萬元某單位設施設備班班通採購項目,於2014年9月在交易中心公開招投標,2016年11月13日09時30分開標時中心通過系統發現三家公司IP地址一致,並立即將此情況報告行政監督部門。經調查核對三家公司承認均委托同一人辦理報名事宜,涉嫌圍標串標。有關行政監督部門嚴肅查處了在該採購項目中圍標串標的3家投標供應商,對3家公司分別處予19.2萬元罰款,並列入不良行為記錄名單,一年內禁止參加政府採購活動。2015年4月,某單位預算價為3000余萬元的辦公樓裝修施工招標項目在貴州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公開招投標,通過運用大數據比對核實認定參加投標的6家企業生成電子標書的計算機硬件序列號完全相同,說明在該交易項目投標過程中存在串通投標行為,相關行政監督部門對這6家企業分別處予15萬元的罰款。通過數據深度分析研判,為加強對交易活動的監督管理奠定了基礎。
(三)建立指數模型,大大提升政府決策能力。
通過匯聚的交易數據,建立公共資源交易宏觀調控數據體系,發布指標和數據。例如:通過工程價格指數,可以反應各類工程造價的歷史態勢,預測未來工程造價走勢,幫助政府在投資項目估算中提供決策參考。通過企業投資熱點趨勢,可以摸清企業意願投資方向,輔助政府PPP項目方向的選擇。通過材料用量預測,分析招標文件中工程量清單數據,挖掘材料用量數據,根據工程建設周期,建立預測模型,形成水泥、鋼材等大宗材料的用量預測,為企業產能調控提供依據。再如,勞務用工量預測、企業競爭力指數,企業基尼系數等各類數據分析都可以利用統一數據源,產生不同價值的數據應用。這些數據應用可以為政府提供相關領域的運行動態監測、產業安全預測預警以及轉變發展方式分析決策提供信息支持,增強決策的科學性、有效性、精准性、預見性和公平性。
(四)深化誠信體系建設,刻畫企業信用全貌。
依托“雲上貴州”數據統一共享交換平台,通過逐漸將工商、稅務、司法、住建、知識產權數據資源庫實現跨部門、跨區域共享。同時,通過數據實時的匯集分析,全面刻畫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行為,記錄點滴信用,形成企業完整的信用畫像。在大數據征信因其數據覆蓋面廣,涉及的維度更全面,很好的解決傳統征信方式數據封閉不夠完善、數據容易失真產生偏差、實時性差、方便性差、人力資源成本大等五大難題。大數據能夠真正讓信用系統“活”起來。利用大數據挖掘技術,對信用信息進行深度挖掘,實時監控,防范潛在的信用風險。企業的所有行為都將成為信用評判的關鍵變量。大數據信用採用雲計算技術,從數據錄入開始到評價結果輸出的整個過程全部由計算機算法完成,避免了主觀判斷的影響,確保評價結果的快速、准確、真實。
(五)引入外部數據,創新公共服務方式。
1.打破價格信息壁壘,降低市場主體信息獲取難度。在工程項目成本中,造價的直接費由人材機組成,其中材料成本所佔建安比重達到60%∼70%。材料價格受到包括供求規律、通貨膨脹、技術進步、政府宏觀調控政策和區域發展程度等在內的多種因素的影響,變化速度快且程度不一。傳統的材設詢價存在著諸多弊端,主要表現在:一是詢價信息公開范圍狹窄,導致信息溝通嚴重受阻,降低了採購效率,損害了採購的公平性﹔二是詢價方式較為單一,傳統的電話、傳真等詢價方式容易導致供應商報價存在差距,影響詢比價效果和效率,比價工作缺乏透明度。三是耗時長,工程詢價的時間要佔到一個工程預算時長的25∼40%左右。然而,通過材料價格信息發布平台,讓供應商在平台上展示材料,公開報價。這樣招標及投標人隻要在搜索框中輸入需要的建材名稱參數,立刻就能看到豐富的供應商報價,打破價格信息壁壘,降低投標人市場價格信息獲取的難度,節約詢價時間。還可以讓更多的供應商的展示機會,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
2.建立詢價採購平台,形成公平擇優的交易體系。未經招投標競價且在當地《建設工程價格信息》上未刊登價格的材料設備的價格確定沒有規范統一的詢價採購辦法,採購人的採購行為各行其道,造成了建設工程管理無序、材料設備定價隨意,甚至滋生了串通作假等違法行為。新型材料設備的不斷涌現使得詢價採購金額佔資金投資比例逐年升高,對工程造價確定與控制起決定性作用。在電子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台建立全省統一的詢價採購網絡服務平台,不僅規范詢價採購的程序,通過公開公平、充分競爭的詢價方式有針對性地解決這個問題,並且建立了長效機制,也解決了國有資金工程造價審查的老大難問題。此外,還可以確保詢價採購的公開透明,從而提供快捷、安全、高效的服務,規范參與各方詢價採購行為,促進市場充分競爭,並有助於詢價採購歷史交易數據的整理、積累,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同時促進市場公平競爭,進一步優化企業發展環境。
3.發布綠色節能材料,促進供給側改革。發布綠色節能材料信息,通過數據綜合量化評估建設期成本投入與運維期成本節約的平衡點及收益率,從收益角度推進綠色節能材料的應用。從而促進建筑業上下游對需求的優化,引導企業採用綠色節能材料,建設綠色節能建筑,降低碳排放,提高建筑品質,從而促進建筑的供給側改革。
(六)共享利用政府數據,防治圍標串標行為。
圍標串標是招標投標領域發生的一種違法行為。依據大數據分析技術所具有的“揭示過去規律、解釋當下問題、預測未來趨勢”的特點。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可以清晰的揭示交易數據背后隱藏的一些規律,暴露招投標過程中的隱性的動機,從而降低和防止圍標串標的行為。
1.合理工程清單綜合單價區間,提升專家評標的量化依據。傳統評評標過程清單報價的合理性主要依靠專家經驗與本項目內招投標雙方的清單數據進行分析比對。而利用大數據技術,縱向可以匯集交易中心歷史項目,橫向通過購買服務方式獲取外部行業市場數據,橫縱相連,利用海量數據挖掘內在規律,利用語義識別技術與聚類處理形成同類清單的場內合理價區間及社會清單合理價區間。這樣在評標過程中,專家可以對各投標方的投標文件進行審核對比。應用合理價區間快速審核清單項描述以及報價合理性判斷分析。根據審核價格計算規則,計算每個清單項的綜合單價平均值,並且分析出與平均值的差距、差額率等,根據輸出的審核數據、結合事前設置的差額率,將過高、過低價格清單項篩選出來幫助專家快速評標,防止不平衡報價、圍串標等行為的發生。
2.挖掘評標專家與投標企業關聯關系,加強專家回避機制。傳統專家會回避制度,是通過專家填報的工作單位和回避承諾書來進行。但是由於傳統信息的壁壘無法發現隱性變動的專家與投標企業之間的關聯度。可以通過政府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如利用工商部門數據分析專家所屬企業的股權關系,利用民政部門數據分析專家親屬關系等方式,形成專家社會網絡關系圖譜,以此來防止專家參與關聯企業的評標工作,最大程度體現專家的回避機制,減少違規行為的風險。
3.專家評分行為的分析,防止專家評分的傾向性風險。評標專家作為評標工作的主體,其評標行為是決定評標結果客觀性、公平性和公正性與否的關鍵因素。如果專家出現打人情分、甚至參與圍串標,會通過其手中的自由裁量權、產生評價行為失當的異常行為。通常表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評標專家評分異於“常規”,即未按招標文件規定的標准和方法評標﹔二是評標專家評分異於“他人”,即沒有充分理由情況下明顯偏離其他專家的評分﹔三是評標專家的評分異於“平常”,即平日評標偏緊或偏鬆,此次評分尺度出現反常等。而大數據可以在其行為過程產生的數據,發現蛛絲馬跡。
四、主要成效
通過打造公共資源交易“數據鐵籠”,政府可以有針對性的滿足不同市場主體的各種需求,提升政府部門行政審批的效率和公共服務的質量,讓數據為老百姓“跑腿辦事”,為企業“貼心服務”﹔讓數據為政府監管提供支持。為全省公共資源交易創造更加公開、公平、公正,開放、包容、共享的環境。
(一)打破了行業壁壘,實現全省交易信息統一發布。全省公共資源交易互聯互通服務平台依托全省統一的信息發布系統,鏈接各行業主管部門信息發布平台,匯集和發布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及規范性文件﹔與全省各交易平台、法定的交易公告媒介實現對接聯動,匯集和發布各類招標(採購)公告、中標結果公示、交易企業注冊的基本信息、企業參與交易活動的誠信信息等交易信息。信息高度融合,准確、及時、權威,社會各界可通過貴州公共資源交易互聯互通服務平台對全省各地公共資源交易情況進行“一站式”共享和監督。
(二)打破了市場分割,實現全省數字証書兼容互認。數字証書是企業參與公共資源電子交易活動的電子身份証。目前,貴州省內有四家數字証書認証服務機構分別在各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開展數字証書辦理工作。2016年11月30日前,各數字証書之間不能兼容互認,導致交易參與各方在各交易中心多次辦理不同的數字証書和來回重復辦理相同的注冊程序。數字証書兼容互認系統的上線運行后,實行數字証書全省“一卡通”模式,交易企業隻需在貴州省內任意一個電子認証服務機構辦理一張數字証書,注冊一次企業信息,就可以在全省所有交易中心參與電子招投標工作,最大限度節約了參與企業的交易時間和交易成本。
(三)打破了信息孤島,實現全省交易數據聚集分析。交易數據聚集分析系統對全省分散交易數據進行全面匯集和深度分析應用,定期分析全省經濟發展走勢,動態反映公共資源市場交易運行狀況,為全省各級黨委政府提供決策依據﹔適時監測參與交易各方工作績效、評標專家履職行為等,將權力關進數據的籠子,為行政主管部門提供監管依據﹔分析交易企業工作業績、各類項目交易情況、產品市場價格走向等,為項目業主、參與投標企業、產品生產企業提供數據服務。
(四)打破了傳統監管,實現全省交易遠程智能監督。遠程電子監督系統具備交易事項備案、輔助決策分析、在線投訴受理、遠程異地監控等功能,為各級行政監督和綜合監管部門適時對項目進行遠程智能化跟蹤和監管提供了電子通道,監督人員可實時遠程調看權限內全省各交易中心的交易現場音視頻資料,第一時間掌控交易規范運行情況,第一時間發現問題並及時糾正,有效彌補現場監督導致的監督力量分散、人工監督導致的監督手段單一等不足,使監督方式更加快捷、科學,實現了公共資源交易由傳統監督向智能化監督的轉變,有效規范了參與交易各方行為。
(五)打破了地域限制,實現全省評審專家資源共享。遠程異地評標系統的上線運行,使全省不同地域評審專家就近在當地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即可對省內任意一個交易中心發起的交易項目進行遠程異地同步電子評審。評審專家在項目評審過程中可通過在線交流系統對重大疑難問題進行音視頻溝通,系統自動統計匯總評分並形成評審結果,加密后發回交易發起地。遠程異地評標系統最大限度解決了因部分地區專家資源少,分布不均、種類不全、容易同化,評審專家評人情標、打人情分等問題,有效防止了不廉潔行為發生。
五、下一步工作思考
“互聯網+”已成為各行業發展的新常態,大數據已成為政府提供公共服務能力,加強對市場主體的事中事后監管的必要手段。我們需要充分發揮互聯網思維與服務能力,建立起完善“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管理機制,利用好大數據技術,大膽破局,持續創新,用平台戰略替換孤島模式,用數據資源驅動政務創新,提升和優化行業監管、提高和完善政府服務。
下一步,貴州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還將進一步以貴州省各地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交易數據作為重點研究對象,通過數據清洗、數據離散化等數據處理技術,對歷史數據進行關聯規則、社團檢測等大數據分析方法,對招標投標交易數據進行深入分析,通過社團關系檢測以及關聯規則的應用,挖掘交易市場內可能潛在的社團關系,揭示圍標串標行為主客體之間存在的隱性特征,通過電子招標投標平台,對項目的招標投標狀況全程跟蹤,對圍標串標行為等進行早期預警和干預,為今后進一步建立預防、監管、追罰等多位一體的圍標串標防治機制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