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從嚴治黨進行時——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國家機關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成果巡禮

王爾乘:走對路 扎實干

——在社保基金會慶祝建黨96周年專題黨課上的報告
(2017年6月23日)

王爾乘

2017年07月18日16:3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同志們:

再過幾天,我們就將迎來中國共產黨建黨96周年紀念日。不久前,機關黨委搞了一個活動,組織全體黨員“向黨說出心裡話”,機關黨委同志告訴我絕大多數黨員都已經談了自己的心裡話,我想肯定有很多心裡話說得好,會給我們帶來啟發,甚至是感動。我和繼偉同志也都寫了我們的心裡話。這個活動雖然不大,但比較有意義。

從“三嚴三實”學習教育活動到開展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大家通過學習黨章,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思想認識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政治覺悟有了很大提高,黨員意識普遍得到了明顯增強,隊伍的精神面貌也有了明顯改進。不久前,我們安排對理事會全體黨員,也包括非黨同志,進行了全員學習培訓,學習貫徹六中全會精神,這也是理事會“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重要安排,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這是多年來沒有過的一次集中進行的全員黨規黨紀學習培訓。我認真看了同志們討論發言的部分記錄,有的同志講得很好,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聯系理事會工作實際,談了很好的感受和體會,應該說這次學習培訓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我跟機關黨委的同志講,要好好總結一下,把我們的做法、收獲和體會向黨組作一次專門匯報。

也是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從今年4月份開始,按照計劃,機關黨委進行了一次理事會干部職工思想狀況調查,形成了一份調研報告,對問卷情況作了比較深入的分析,反映了目前經過“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包括中央巡視組對理事會的巡視和巡視問題的整改,理事會黨員干部職工隊伍面貌發生了可喜變化。137份有效問卷,還有24名干部職工一對一的訪談,從結果來看,75%的同志認為“自己的身心健康狀態為健康和比較健康”,總體呈現積極向上的狀態﹔68.6%的同志認為“每次完成工作任務后自己感到非常開心”﹔70.8%的同志認為“工作任務經常很重,但很有信心能夠完成”﹔58%的同志認為“每天精神飽滿地投入工作,非常充實”﹔還有71%的同志認為“理事會的目標使命讓我覺得我的工作很重要”﹔僅有5%的同志選擇“對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否對社會有貢獻越來越不關心”。這充分體現了同志們對理事會使命、價值的認同。還有值得注意的是,對當前機關黨建工作按照5分評價,大家打出了4.04分,對近期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巡視整改工作也都給予了較高評價。總體上看,機關黨建工作得到了干部職工的認可。當然,我們做的還不夠,調研中也反映出一些值得我們注意和改進的地方,包括大家在調研中提的一些意見和建議。

我講的這幾項工作,都是我們今年所做的黨的建設方面的工作,以及這些工作所帶來的隊伍精神面貌發生的一些積極變化。這些都值得充分肯定。

按照機關黨委的部署,我給大家講一次黨課。講什麼呢?我想就這一段時期以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體會,在這裡同大家交流一下,叫做黨課也可以,叫做學習體會交流也可以。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治國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形成了治國理政的思想理論體系。這些講話有的振聾發聵,有的語重心長。去年黨課我們圍繞“增強黨員意識”談了學習體會。今天我想以“走對路、扎實干”為題,談談學習體會。

一、談談“走對路”

道路問題是一個根本問題。對黨和國家來說,道路問題關系到前途命運,關系到生死存亡。我們可以想象,如果沒有選擇正確的道路,中國革命不可能成功﹔沒有選擇正確的道路,就不會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成功實踐。走對路、走正路,黨興旺發達,國家引向富強﹔走錯路、走邪路,黨將不黨,國將不國。我們看看那些所謂的“失敗國家”,生靈涂炭,人民流離失所,在痛苦中煎熬。對個人來說,人生道路的選擇同樣也決定人生的成敗。走正路、走對路,個人健康成長、家庭幸福,對社會做出貢獻,贏得同事、鄰居和大家的尊重﹔走錯路、走邪路,那又是什麼結果呢?最終很可能是天堂和地獄的區別。古語道:“一失人身,萬劫不復”。當然這是極而言之,是最不堪的結果。這樣的教訓太多了,大家看得也太多了。我們有時常說“這人路子不對”,不是說他某件事情沒做好,而是不認同其價值觀,認為在關鍵和根本問題上他跑偏了。所以無論是對政黨、對國家,還是對我們個人,一定要把路子選對,否則可能南轅北轍。習近平總書記在與青年座談的時候,就講 “要把人生第一顆扣子扣好”,道理就在這裡。

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怎樣才能走對路?

第一,堅守理想信念。共產黨員舉起拳頭宣誓時,意味著選擇了一種理想信念。這種選擇是我們“自覺”的選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20字好干部標准,首先是“信念堅定”。去年黨課,我們談了“信仰的力量”。為了自己選擇的信仰可以忘我,可以慷慨赴死,可以不當叛徒﹔為了自己選擇的信仰,可以不圖名利,全心全意為老百姓服務,為黨贏得榮譽,贏得人民的衷心愛戴而永載史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我們說信仰是總開關,它像天上的北斗星,指引人生的大方向。一個人隻要理想信念不出問題,就不會出大問題,因為不會迷航。為共產主義奮斗終生,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有遠大目標和人生抱負,就能處理好公與私、義與利的關系。

昨天,國務院黨組中心組學習,白春禮、潘建偉、潘雲鶴、周琪四位院士介紹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總體態勢以及量子科學、人工智能、基因編輯領域研究發展的情況。其中,潘建偉院士是從事量子科學研究的專家,帶領量子信息研究團隊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2009年國慶前,潘建偉給當時正在國外的學生發了一條短信:“我正在人民大會堂裡看《復興之路》,感觸良多!甚望你能努力學習提升自己,早日學成歸國,為民族復興、科大復興而努力!”他說,“我們是在為國家做事,做的是偉大事業”。在潘建偉看來,“又紅又專”的優良傳統不能丟,“隻紅不專,飛機開不起來,不能打敵人﹔隻專不紅,開飛機打自己人或把飛機開跑了,都不行。”他選擇學生時每次都會問:“你是想來我這兒鍍鍍金,當跳板去美國,還是真的為了科學,如果為了科學,這個團隊就是最好的。”

前不久,我在中科院見到中科院副秘書長、研究生院黨委書記鄧勇同志,他談到當年中科院好的傳統的時候,講到李佩的例子。李佩是我國“兩彈一星”功勛之一郭永懷的夫人,今年年初99歲,走完了她傳奇的一生。李佩、郭永懷兩人先后就讀北大和西南聯大,共同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學習,郭永懷是李佩的學長,后又雙雙在康奈爾大學任教並結婚。回國后郭永懷從事導彈核武器研究﹔李佩開始在中國科大,后來到中科院任教,是中科院研究生院外語教研室主任。她主持下的這個外語教研室是80年代全國英語教學最強的單位。當年李政道舉辦中美聯合招考物理學學生的項目,中美雙方和李政道隻認中科院研究生院外語系組織考試的成績。李佩還主持制定了當時全國最系統、最權威的研究生英語教學、考試大綱,並被外國同行譽為“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她退休后提議創辦了中關村老年大學,八九十歲還堅持去上課,被譽為“中關村最美玫瑰”。李佩有個特點,她從不主動提及郭永懷和她的光榮歷史,更不會渲染和突出丈夫和自己。十幾年來,每當科學院的人向她求証或詢問某個久遠的事情,她表述起來的“老郭”,就像一個平平常常的普通人,而涉及她自己的建樹和成就,就更是寥寥數語,平淡應對。但有一件事她罕見的不淡泊,少有的放心不下,盯著鄧勇。就是研究生院要在懷柔建一個新校區,聽說要拆掉當年的錢學森實驗室。她聽到這個消息,給研究生院書記寫信,堅決反對拆掉實驗室。書記向她解釋不會拆的,她仍半信半疑,堅持要約書記到七十公裡外的懷柔新校區,親眼看拆沒拆。見到我國第一個火箭研發實驗室S2基地建筑完好無損,才放下心來。她和書記的對話很有意思。書記問:“李老師,當年這塊地光禿禿的吧?”她說:“不,當年就有許多樹,是坐著直升飛機選的地點,就是要從天上也看不清楚。”書記問:“一直是郭先生負責實驗室吧?”她說:“不,他的辦公室在城裡,有事才過來。”書記說:“反正是郭先生提出才要建這個實驗室的。”她說:“不,是錢先生提出的。”這一問一答,就感動了很多人,體現了李佩一貫的淡泊,總是把郭永懷的功勞貢獻,下意識地推到他的同事和戰友們身上。其實,郭永懷自1956年6月回國后就擔任了力學所的負責人,很長時間主持力學所的全面工作,當年這神秘的S2基地就是“力學所懷柔分部”,也是我國火箭及核彈研發的啟程搖籃。她這種淡泊名利、“恥於言功”的品德,多麼令人敬佩。

錢學森1956年回國,郭永懷、李佩夫婦也是1956年回國。郭永懷是我國近代力學著名的開拓者之一,“兩彈一星”國防事業關鍵的支撐者之一。1968年12月,郭永懷搭乘夜航專機從酒泉基地飛往北京機場降落時,因大霧飛機不幸失事。同機唯一生還者在昏迷醒來回憶說,當飛機出現險情時,機艙裡一片沉默,最后隻聽得一聲高喊,隻有四個字——“我的資料!”飛機失事后,解放軍戰士在清理墜毀現場的時候,看到了格外引人注目、緊緊抱在一起的兩具已被燒毀的遺體。當人們費力地把他們分開時,才發現兩個人胸膛間還緊緊地夾住了一個未被燒焦的公文包,現場的戰士們跪地一片,放聲痛哭。那兩個緊緊抱在一起的人,一個是郭永懷,一個是他的警衛員牟方東。當這個公文包護送到城裡,同事們打開它時,相關熱核導彈項目的實驗數據等重要技術資料文件全部完好無損,在場的同志無不動容。1968年12月25日,郭永懷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烈士”的稱號。郭永懷、李佩都是人中翹楚,他們都是有崇高理想、有堅定信念的人,既平凡普通,又像豐碑一樣矗立人群之中,讓人無限敬仰!

第二,對黨忠誠,跟黨走。忠誠是共產黨人的政治品格。忠誠,首先是忠於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的高度一致,忠實執行黨的決議決定,增強“四個意識”,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堅決維護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毛主席在七大報告中講過:“要知道,一個隊伍經常是不大整齊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齊,向左看齊,向右看齊,向中間看齊,我們要向中央基准看齊,向大會基准看齊。看齊是原則,有偏差是實際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齊。”看齊是政治紀律、政治規矩。作為黨員,要自覺遵守黨的章程,自覺做到“四個服從”。作為領導干部則要在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工作中全面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不走樣,更不能夾帶私貨,拉自己的隊伍、打自己的旗幟。

忠誠就不能三心二意,對黨懷有二心。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能懷疑和動搖,在關鍵問題上要旗幟鮮明。中央通報指出了這方面的問題。有些黨員領導干部,不認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沒有信心,隨時准備“跳船”,背叛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甚至站到了敵對勢力一邊。

葉利欽在他的回憶錄裡談到他是怎樣選擇普京的。他認識普京是在一次野餐宴會上。那次野餐中,一頭碩大的棕熊意外出現,在其他人慌張膽怯鑽到桌子下邊時,唯有普京突然站起,抄起獵槍果斷擊發,打死了棕熊。葉利欽說,“這個人必須到莫斯科去!”從1994年開始,普京擔任了葉利欽辦公室主任,后來當總統,再當總理,又回來當總統,是這麼一路上來的。普京當時就說“給我一個二十年,我給你一個全新的俄羅斯。”這就是普京,不顧及個人政治前途,而為國家舍生取義,對國家忠誠。

跟黨走是每個黨員應有的自覺。跟黨走是跟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走,跟黨的重大決策部署走。長征途中歷經千難萬險,小平同志女兒問他長征時候都做了些什麼,小平同志回答就三個字:“跟著走!”跟著走意味著明確方向、服從紀律,對紅軍忠誠不渝。要知道,還有多少人是沒跟著走,脫離、逃離了隊伍,更有多少人當了叛徒。“跟著走”確實很不容易!

第三,守住底線,防貪拒腐。市場經濟條件下多元復雜利益格局的現實,對社會思想意識和人們的思想觀念造成影響難以避免。怎麼辦?有黨章在,有准則在,有紀律處分條例在,有監督條例在,還有我們理事會職業規范、行為守則在,隻要認真按照這些章程、規定、制度、要求去做,就保証不會出大問題。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也難,否則那麼多高級領導、那麼多基層干部怎麼就倒下去了呢?這有多方面原因,但歸根到底還是意志不堅定,沒有守住底線,根基沒有打牢,或者把已有的規定、准則、要求統統忘記了,置之腦后。

我們有過治黨不嚴“寬鬆軟”的深刻教訓。現在,管黨治黨的大環境已經大為好轉,我們不能再找什麼客觀原因了,那就要好好地把黨章、准則、條例、守則學一學。當然,關鍵還在做,“道不可坐論,談不可空談,於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黨中央提出全面從嚴治黨以來,黨的規矩、紀律越來越嚴,執紀也越來越嚴。我們理事會也同樣。大家的紀律和規矩意識不斷增強,接受來自組織、群眾嚴格監督的自覺性不斷增強,逐步習慣於在嚴格的紀律、監督約束下工作、生活。在與理事會投資委托人和與理事會關聯單位打交道時,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和行為守則,不利用理事會工作之便、職務之便謀取個人利益,公與私要清清爽爽、利利索索。當然我們強調嚴管,從反面典型中汲取深刻教訓,確保守住底線,防貪拒腐,同時干部也是寶貴的財富,需要從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真誠關愛,鼓勵干事創業、大膽作為。在反腐敗和從嚴要求的同時,要調動干部積極性,迸發創業激情,貢獻成就事業的智慧。

第四,陶冶情操,提高修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幾千年歷史形成了許多優良的傳統文化。我們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比如,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還包括助人為樂、見義勇為、充滿愛心、舍生忘死、敬業奉獻、虔誠勤勉、孝老愛親等等。這些傳統文化曾經深深地印刻在中國人的血液當中,成為一種社會行為規范和道德規范。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首先要弘揚和踐行優秀的中華文化,成為這方面的模范,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境界。曾經在理事會任職的佟達寧,因為職務提升沒有滿足個人的要求,就出賣國家機密,背叛祖國,淪為間諜,走上人生不歸路。這是曾經在我們身邊的反面典型。一個人有沒有境界,關乎一個人的行止。對我們共產黨員來說,要體現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當然,我們距離李佩、郭永懷那樣,我們最近學習的廖俊波等那樣的榜樣和模范,還有很大差距,但他們應該是人生道路的方向,是我們畢生努力學習的榜樣。陶冶情操,提高境界是共產黨員長久要做的功課,時刻不忘我們歷史上好的傳統,包括怎樣對人對事,怎樣與人相處,怎樣區別公私、義利,怎樣對待組織,怎樣對待身邊的同事。我們國家歷史和我們黨內這些好的傳統,對於我們走對路、走正路有很好的潛移默化的規范作用。

第五,選擇了正確的道路,還需不斷堅守。我們選擇了一條正確道路,並不意味著就一定能在這條道路上堅持走到底。多少當年意氣風發、充滿報國激情的人,中途掉隊或晚節不保,這就意味著這條道路需要堅守,要抵御各種誘惑,要不時地調整調整,糾糾偏向。人的一生難免不犯錯誤,誰也不是神仙,這就是常說的要“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我曾經講過劉志軍的例子,當年我國第一條高鐵試運行時,他就坐在車頭最前面,如果要出事故,他首當其沖,當時也感動了在場的人。當年他意氣風發,最后見到他卻是在審判席上,這樣一個結果很令人痛心。在正確的道路上劉志軍沒有堅守住。我也曾經說過蘇榮,當年在白城市任書記時不到40歲,妻子是最基層非常普通的工人,要求自己也很嚴格。誰能想到蘇榮成為一個巨貪,為人不齒。前后是兩個劉志軍、兩個蘇榮。所以說,選擇正確道路還需堅守。我們自己回顧總結一下,也會發現有時候堅守是比較難的,因為有時候外界的利益誘惑太大。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或者最軟弱的一面遭到攻擊,人就可能扛不住了。所以說,堅守不容易。而且堅守可能是要傷人的,尤其是在風氣不正的環境下,塌方式腐敗環境下,要堅守原則確實也是挺難的。

繼偉同志來到理事會后,進一步明確要追求社保基金投資的長期價值。我記得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許定波教授,在談到上次金融危機時候就說過,那次危機最大的教訓是企業和企業管理者對短期利潤過度追求的危害,以及激勵企業追求長期價值創造的重要性。追求長期價值,有各種工具和手段。其實,最好、最基本的激勵工具是莎士比亞在幾百年前就提出來的:“我們要追求一樣別人不能從你這裡偷走的東西,那就是一個高尚的聲譽,一個好名聲!”要得到一個高尚的好名聲,經常需要作出一些困難的抉擇,像不做假賬、不投資次貸等。做出這些困難的決策,除了需要有堅實的知識基礎和智慧外,更需要道德勇氣。你最需要的是你對自己信念的堅守。這些信念不必來自於高深的理論,而是來自於一些在我們小時候,祖母和外婆教過的道理,比如“多做好事,少做將來會后悔的事”。

我舉這個例子也是想說,堅守確實不易。很難說一個人從根兒上就不好,這不是唯物主義者,不是實事求是。他們很可能在人生或者人生的大部分階段為國家為社會做出了許多貢獻,但就是沒有堅守,初心未葆而留下了終生遺憾。對於這個道理,我們都要很好地領悟,不斷地糾正錯誤,調整方向,永葆初心,走好我們的人生之路。

二、再談談“扎實干”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號召“擼起袖子加油干” ,激勵了全黨同志,鼓舞了全國人民。當前,無論是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看,還是具體到理事會面臨的形勢和任務,都需要我們全體黨員干部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求真務實、真抓實干、扎扎實實干好本職工作。扎實干,簡單說,就是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第一,扎實干,就要敢於擔當。習近平總書記說,“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 。要說有擔當,總書記最有擔當,是敢於擔當的榜樣。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各種錯綜復雜矛盾和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擔為民之責、顯治國魄力、繪小康藍圖、添自信風採,用一系列實際行動凝聚起全黨的力量,塑造起13億人民的信心,鼓舞了13億人民的斗志,生動詮釋了共產黨人敢於擔當的崇高精神境界。我們可以看看當今世界上其他一些黨派,美國現在的情況就不必說了,看國民黨這個百年的老黨,誰有擔當精神?出了個洪秀柱,還落到了現在這個境況,她的前任馬英九號稱“不粘鍋”, 哪有什麼政治擔當和堅定信念啊。一切都是為了“選舉”、“登大位”,為此可以調整和改變自己的政治理念。我們黨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中華民族復興的最大利益出發,從鞏固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出發,敢於擔當。在重大原則、重大是非面前,旗幟鮮明,撥亂反正,正本清源,對我們黨的興旺發達和國家的長治久安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理事會講擔當,就要將敢於擔當的精神落實到本職工作中,首先要勇於擔責。黨員干部要做到對黨忠誠、為黨分憂,就要在實際工作中勇於任事、敢於擔責,在矛盾問題面前迎難而上,在危機困難關頭挺身而出。可以說,現在很多事情常常是不缺說法,也不缺認識,缺的是做法和辦法,尤其缺的是責任和擔當。對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對國務院的工作要求,以及對理事會黨組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指示精神提出的具體任務,各部門、各處室的負責同志都要勇於任事,確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實,堅決杜絕推諉扯皮、懈怠慵懶現象。在干事擔責過程中,難免會碰到一些新情況和問題。怎樣看待這些新情況和問題?關鍵還是要打消顧慮、正確對待。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講的“三個區分”來做,也就是:“把干部在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和錯誤,同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上級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和錯誤,同上級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為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同為謀取私利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保護那些作風正派又敢作敢為、銳意進取的干部。”我們得把這“三個區分”落實到位,要鼓勵大家敢擔責,敢負責,敢於創新。是自身的問題,我們要認,虛心改正,不能躲躲閃閃﹔不是自身的問題,可多解釋,多溝通,多報告,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要以事業為重,鼓勵大家去做,鼓勵大家去沖去闖,這一點應該明確。隻要不是以權謀私,不是明知故犯,真正為理事會事業發展謀利,就不必有那麼多顧慮。當然如果利用工作之便,謀取個人或家屬私利,那就另當別論了。不謀個人之私,謀理事會發展之大利,就沒有什麼可擔憂的。我們要進一步提高站位,牢記共產黨員的第一身份和為黨工作的第一職責,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以對社保基金事業高度負責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忠於職守、盡職盡責、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地做好各項工作。

當前,我們在投資運營、內部管理、黨員和干部隊伍建設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越來越多,很多工作都需要探索,在這個過程中也可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缺點,甚至是失誤。但是不能因為害怕出現缺點和失誤,就畏首畏尾,遇到一些新事和需要選擇的時候,躲著走、繞著走。我們要努力營造鼓勵探索、寬容失誤的氛圍,真正把總書記講的“三個區分”落到實處。

第二,扎實干,就要甘於奉獻。有一句話說得好,“哪有什麼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意思就是在我們安享的靜好背后,是有千千萬萬的人在默默奉獻、辛苦付出。我們管理運營好社保基金,是為了千百萬退休人員老有所養、老有所依。這是黨和人民賦予理事會的神聖職責,也是我們每一名社保人的光榮使命,需要每名黨員干部不負重托,奉獻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剛才我講了,有那麼多的同志認識到理事會的使命,認識到自己的責任,並且認為從事社保基金工作是光榮的。我見到外單位一些同志,說到我們理事會都說你們責任大、任務重啊。在這種使命感和責任感的驅使下,必須要有甘於奉獻的精神。

關於奉獻,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來理事會以后,接觸到許多老同志,他們講起理事會當年創業時的艱難和奮斗精神,事業發展了、前進了,從中也得到了慰藉,獲得幸福感、成就感。希望我們理事會當年創業的精神、奉獻的精神永遠保持下去。講到奉獻,個人的名利、地位,如果說一點不想,這不可能,問題不在於想不想、想多想少,關鍵在於是不是想得開、怎麼想。例如,對於干部提拔和交流,個別同志會有些牢騷,認為不公平。我們承認,確實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現象,特別是在干部規矩遭到破壞、人事規定遭到踐踏的時候。但我們怎麼看待不公平,特別是正常情況下的不公平。毛主席在七大選舉的時候講過一段很好的話,“我們又不能選舉幾千萬中央委員,這就會在選舉中,使有些在能力上、知識上比較好,對黨也有功勞的同志沒有當選。這豈不是不公平嗎?從一個側面去看,是不公平的,但是從更大的方面看、從全面看,是公平的。因為要照顧各方面,就會使得有些同志按他的能力、知識本來可以當選,但是沒有選上。這種情況會有的,就是說我們要有這種准備,如果我們不在這裡說清楚這個問題,就會有同志說,犯過錯誤的倒又選上了,沒犯過錯誤的倒選不上﹔你知識不及我被選上了,我還不錯沒選上。這種情況,我們大家在精神上都要有准備。”所以,怎麼看公道?在大的原則下公道,站在個人的角度怎麼看公道不公道?這個時候就要想得開。當然,有問題可以反映,組織上也會盡量把事情處理得圓滿,盡量做到公道,尤其是不能違反紀律,搞不正之風。

《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則》“黨員自律規范”的第四條就規定,“堅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於奉獻。”作為黨員就應當時刻牢記自己的身份,這就是黨員和群眾的區別,切實承擔黨員責任,履行黨員義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做到“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沖得出來、危難時機豁得出來”,時刻發揮共產黨人的先鋒模范作用。理事會在講奉獻方面,在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方面,也有很好的例子,值得我們宣傳、提倡和學習。

第三,扎實干,就要追求卓越。追求卓越,就是不甘平庸,爭創一流。這既是一種工作態度,也是一種生活態度。作為共產黨員,無論從事什麼工作,干什麼事情,都應該保持追求卓越的狀態,這本身也是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題中應有之義。

現在理事會有些工作標准還不夠高,無論是業務工作中,還是管理工作中,還存在不少不認真、不規范,甚至犯低級錯誤的現象。這裡面反映出來的,既有制度流程不完善和工作能力不夠的問題,也有工作態度不認真和責任心不強的問題,起碼是我們有些工作水平不高,沒有更高地追求上水平。要做把工作干好,就要在敬業和精細上下功夫。敬業,就是盡職盡責、敬終如始的職業狀態。在六屆一次理事大會上,馬凱副總理強調,要把理事會建設成為一流社會保障資產管理機構。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我們在資產規模、投資收益、內部管理、人才儲備、市場聲望等方面全面發力,來提高我們的能力,做到最好。應該說,我們離“一流”的目標差距還不小,這就需要大家在各自崗位上,堅持敬業和精細的標准,在一點一滴、日積月累中,久久為功、積小勝為大勝。

追求卓越,就是講認真。認真、細致、負責地工作,守好這個本分,盡量減少工作中的失誤。現在大家都講“工匠精神”。所謂“工匠精神”,也不外乎是對所干工作敢於較真、善於較真,一絲一毫都不差。我們對待工作也要秉持“工匠精神”,從細節做起,從細微處著手,逐漸養成嚴謹細致的工作習慣。按照“工匠精神”來檢查我們的工作,確實還有很多漏洞,如果每個同志在各自的環節都能負責任、敢較真,那我們整體的工作質量就會有較大的改觀。

第四,扎實干,就要“安專迷”。趙樂際同志到中組部后提出要“安專迷”,“安”是指安心,“專”是指專心,“迷”是說干本職工作到痴迷的程度。曾國藩曾在寫給弟弟曾國荃的信中說到,“凡人作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說的也是要安靜專注地干一件事情,“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這就是趙樂際同志反復強調的“安專迷”。我們理事會的同志由於所處行業等多方面原因,也會受到多方面的誘惑,這就更加要求我們時刻保持安靜專注的心態,做到心中有定力,排除干擾、踏踏實實、專心致志、心無旁騖地做好本職工作。

這裡我想談一談怎麼看待干部交流輪崗問題。首先,干部交流輪崗是必須的,既是工作的需要,也是培養鍛煉干部的需要,有利於干部的成長和發展。我歷來不主張一個人死守在一個崗位上,但前提條件是要熱愛本職工作、敬業,成為現職崗位的行家裡手,不能一味的這山望著那山高,好高騖遠,輕視自己的崗位,鄙視自己現在所從事的工作是不對的,這樣怎麼能讓組織放心!干部交流輪崗,取決於我們自身的工作定力,工作的責任心,也取決於工作的需要,組織是要全面考察的。我們不能僅僅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甚至說出一些出格的話。無論在什麼崗位都要敬業愛崗,這是起碼的職業道德,要在現有的崗位上把工作做出彩來,把基礎打牢。

林則徐早年曾在福建長樂縣縣衙擔任書房掌管書信的小官,在這麼個崗位上做得兢兢業業,涵養定力,終得賞識,其后成舉人,聯捷進士,旋入翰林,並成就大業。在《古春風樓瑣記》一書中講了這段掌故。林則徐當年能夠耐得住寂寞,有涵養功夫,能坐冷板凳,不拒絕小事瑣事,在今天看,仍然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安專迷”的心態並非與生俱來,也不是一天能夠養成的,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斷磨練和積澱。無論在什麼崗位都要有這種精神,不要好高騖遠、心浮氣躁,要老老實實把本職工作做好,相信黨,相信組織,也相信周圍的群眾。

第五,扎實干,就要有改革創新的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講,“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當前,扎實推進社保基金事業發展,也需要不斷改革創新,需要我們著力培養改革創新思維,努力做改革創新的推進者和實踐者。

理事會發展到今天,無論是外部環境還是內部建設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開始管理200億的資產,現在已經兩萬億了,開始20多人,現在編制230個人,基金規模越來越大,影響越來越大,風險也越來越大,這既包括市場風險,也包括道德風險。繼偉同志擔任理事長以來,在已有的基礎上,抓住體制機制問題,大力推進改革,完善體制機制,目的也是為今后理事會更好的發展打下更堅實的基礎。這也是不甘現狀、勇於改革的精神。我們每位同志在各自的崗位上,也要有不斷革新、刀刃向內的精神。我們每天、每月、每年,持續促進我們的工作,哪怕每周每月一點小的改進,積累起來可能就是了不起的成就。香港一個作家說過,你把買十件衣服的錢買一件,那這件衣服就經典了﹔你把瑣碎的時間都利用起來,做不斷的改進,你的人生也就經典了。

第六,扎實干,就要增強本領。扎實干,不能光靠熱情,我們手上還要有“金剛鑽”。目前,我們手上的“金剛鑽”還不多,成色還不夠,面臨的挑戰還很嚴峻。

毛主席就講過:“我們隊伍裡邊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講到這個問題,“從總體上看,與今天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要求相比,我們的本領有適應的一面,也有不適應的一面。特別是隨著形勢和任務不斷發展,我們適應的一面正在下降,不適應的一面正在上升。如果不抓緊增強本領,久而久之,我們就難以勝任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繁重任務”。在上次集中培訓開班動員上我也講了,為什麼要組織培訓,就是因為客觀環境發生了變化,挑戰增多了,因此我們必須學習。

這次機關黨委開展的干部職工思想動態調查結果顯示,本領恐慌已經成為主要的一個壓力來源。大家有這樣的認識是很好的,關鍵是怎麼解決。上一次我們集中組織的是黨規的學習,今后我們業務方面的學習也要開展起來。目前,這方面做的還是不夠的,有些資源我們利用的還不夠。除出國培訓外,還請一些管理人和委托人做一些咨詢,我想今后參加的人能不能再擴大些。請外部專家來講,也可以組織理事會的部門主任來講,很多主任都積累了豐富經驗。機關黨委把這件事情辦起來,很好的資源共享起來,形成理事會學習的氛圍和文化,把隊伍專業水平大大提高。真得有了“金剛鑽”,才能攬得了“瓷器活兒”。

理事會要履行好職責,完成好使命,決定因素是人,又紅又專的人。雖然這幾年有的同志離開了理事會,我們的人員結構有了不少變化,但一些老同志和骨干力量還在,而且又新來了一批新同志,數量還不少,要趕快把接力棒傳下去,加快培養,增長本領。一方面組織上要創造條件,一方面個人也要注意學習。通過各種培訓手段,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真正把隊伍帶好,完成好組織交給我們的任務。 

(責編:王金雪、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