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從嚴治黨進行時——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國家機關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成果巡禮

西藏地震局那曲地震台台長胡應順:堅守高原的地震人

2017年07月17日09:4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西藏地震局那曲地震台台長胡應順

胡應順,男,漢族,1976年9月出生,貴州花溪人,防災科技學院地球物理系畢業,中專學歷,現任西藏自治區地震局那曲地震台台長。

胡應順同志一畢業就立志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艱苦的地方去,自願到那曲工作,成為全國第一位在4500米高原台站工作的地震科技工作者。15年來,他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克服了低溫缺氧狂風、生活條件極其艱苦、母親去世和幼子夭折之痛、家人聚少離多等諸多困難,默默堅守著世界海拔最高的地震監測台站,確保了台站儀器的正常運轉和產出數據的連續可靠。

“隻有在困境中才能磨練一個人的意志,我願意和那曲地震台在一起”,“讓儀器正常運轉是我的責任”,“我走了,別人來了還是要在這種環境中工作”。正是這樣一種精神,朴實無華的他將15年的寶貴青春獻給了高原,獻給了西藏防震減災事業。胡應順同志先后獲得全國地震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地震台站先進個人、西藏自治區地震局優秀工作者等諸多榮譽。但他對這些榮譽看得很淡,他說:我也沒有做出什麼突出的事跡,只是在這裡堅持著。他就是這樣,心中隻有防震減災事業,隻有伴隨他一起成長的那曲地震台,隻有那份責任和使命。

在青藏高原的北部,唐古拉山南麓,有一片廣袤而又神奇的土地——羌塘盆地。它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零下3度,極端氣溫接近零下40度,空氣中含氧量隻有零海拔地區的55%,氣候十分惡劣。世界海拔最高的地震監測台站之一——西藏自治區地震局那曲地震台就坐落於此。作為自然環境最艱苦的地震台站,卻有著一群最年輕的地震工作者,他們平均年齡僅30歲,其中的領頭人胡應順37歲,已在那曲地震台工作了15個年頭,是名副其實的“老那曲”。

我願意和那曲地震台在一起

1999年,那曲地震台建成,結束了藏北48萬平方公裡無地震監測台站的歷史。當時,剛到西藏工作兩年的胡應順憑借年輕人的闖勁和朝氣蓬勃、無私奉獻的精神,自願到那曲工作,成為全國第一位在4500米高原台站工作的地震科技工作者,並且15年如一日,默默無聞、長期堅守,用行動實現了他當初“隻有在困境中才能磨練一個人的意志,我願意和那曲地震台在一起”的誓言。

胡應順生長在貴州山區一個窮苦的單親家庭。母親一直教育他要做一個堅強、自立、勇於拼搏的人,正是這種教育氛圍的熏陶和自小形成的獨立個性的驅使,他懷揣著夢想踏上了那曲這片土地。那時的那曲地震台條件簡陋,沒有取暖設備,室內溫度僅比室外高5度左右,一到晚上,因溫差大牆體還會結冰。面對這些意想不到的困難,胡應順沒有悲觀,因為他堅信自己的選擇。

讓儀器正常運轉是我的責任

“十五”期間,國家投資在那曲建設了世界海拔最高的地震監測科學台陣,台陣由9個子台組成,分布於方圓10多平方公裡的草原上。確保台陣儀器的正常運轉成為了擺在胡應順面前更為艱巨的任務。

台陣由於台點多,分布范圍大,儀器設備的安全始終是令人頭疼的問題。在試運行期間,就有多個台點被盜。為解決這個問題,胡應順一有時間就在海拔4600米的高原上步行五六公裡與擺房附近的牧民群眾交涉和宣傳防震減災法等法律法規,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終於有效地解決了被盜問題。

那曲的風大是出了名的,冬季裡8級以上的大風經常能把電線刮斷。胡應順每天都要在零下20多度的天氣裡,頂著大風來回步行近10公裡巡查線路。就這短短的10公裡得付出多大的體力和艱辛,沒有在那曲高原工作過的人是難以體會的。而且巡查途中還要穿過流浪狗的聚集地,隨時都有被咬傷的危險,胡應順就經常受到野狗圍攻。但就是在這種環境下,胡應順同志沒有退縮,仍兢兢業業地完成著台站的各項維護任務,確保了地震監測數據的連續可靠。

一天,正在北京培訓的胡應順接到台站儀器出故障的消息后,心急如焚,會議一結束就顧不得當時患有重度感冒火速趕回那曲搶修儀器,儀器搶修好后,他也因體力不支和感冒引發肺水腫直接暈倒住進了醫院。后來西藏自治區地震局連夜派車將他接到拉薩救治,才脫離了生命危險。同事們問他,為什麼感冒了不在拉薩緩一緩,這麼危險急著回那曲干什麼。他隻說了一句“讓儀器正常運轉是我的責任”。

我走了別人還是要來

2004年10月初的一天,胡應順接到家裡的電話,說從小將他拉扯大的母親去逝了。當時台上就他一人值班,另一位同志正在出差,加上正好是國慶期間,他深知,西藏地震局機關工作人員一直就少,在節假日裡要抽調一人到那曲台頂班困難很大。為了台站的工作,也為了不影響其他同事,胡應順同志沒有告訴任何人,默默流淚堅守工作崗位。

2001年初,在這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胡應順認識了他的愛人塔瑪措姆,塔瑪措姆是個從來沒有上過學的牧區姑娘,面對一個漢族同志,首先語言溝通成了很大的問題,但正是胡應順這種擔當和堅強感動了這位可愛的藏族牧羊姑娘,他們在草原上放歌,相互依偎相互扶持。2002年,他們有了愛情的結晶,一家三口沉浸在幸福之中。可沒過多久,因為氣候惡劣,醫療條件較差,小寶寶不幸夭折了,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和打擊,可是他們沒有絕望和退縮,依然默默地堅守著。2003年,他們的又一個兒子出生。在兒子到了上學的年齡時,考慮到教育水平和氣候等因素,胡應順將兒子送到了遠在300多公裡外的拉薩上學,妻子也來到拉薩照顧兒子。從此胡應順與妻兒常年聚少離多,但他對存在的困難從未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他常說“我走了,別人來了還是要在這種環境中工作”。

就這樣,胡應順同志在那曲地震台默默堅守了19年。正是這份堅持和奉獻,讓他獲得了諸如全國地震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地震台站先進個人、連續9年年度考核優秀等眾多榮譽。但他對這些榮譽看得很淡。他說:我也沒有做出什麼突出的事跡,只是在這裡堅持著。他就是這樣,心中隻有防震減災事業,隻有伴隨他一起成長的那曲地震台,隻有那份責任和使命。

凡是來那曲地震台考察和指導工作的領導和專家,看到當地6月飛雪,看到艱苦的工作和生活環境,聽到這些感人的故事無不熱淚盈眶。因為大家都強烈感受到一種精神,一種在當代年輕人身上難能可貴的精神,一種在胡應順等高原地震工作者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開拓創新、求真務實、攻堅克難、堅守奉獻”的防震減災行業精神。

(責編:王金雪、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