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紅船觀瀾:常思“群眾會不會歡迎我”

孟祥夫

2017年07月04日08:2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前不久,在廖俊波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上,一篇日記帶我們走進了他的精神世界。2014年,福建組織全省縣委書記到東山縣學習考察谷文昌的先進事跡。廖俊波在日記中向自己發問:“如果把我放在當年東山那麼艱苦的條件下,我有沒有毅力堅持14年?如果讓我也在政和呆上14年,干部群眾還會不會歡迎我?”

  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折射出一位優秀縣委書記的赤子之心,映照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古人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句“干部群眾還會不會歡迎我”叩問,是為官者應有的清醒。古人雲:“善為國者,愛民如父母愛子,兄之愛弟,聞之飢寒為之哀,見之勞苦為之悲。”領導干部得到群眾的歡迎,憑的是一顆常把百姓疾苦放心頭的赤子之心,靠的是一種甘為群眾排憂解難的奉獻精神。

  這樣的干部,其實不少。從誓言“不治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最終把一個荒漠化海島建成了海上綠洲的谷文昌,到用一輩子為村民修渠引水的“當代愚公”黃大發,再到發誓戰勝貧困、背著石頭上山也要干的廖俊波,他們無不是把群眾高高舉起,時刻為群眾分憂解難,他們走近了群眾,也走進了群眾的心裡。

  遺憾的是,現實中,並非所有的領導干部都如廖俊波般常修為政之德,做到時時自省、自勉。人們相信,大多數人在從政之初都是意氣風發、想干出一番事業的。然而,慢慢隨著時間推移,有的人淡忘了承諾,失去了斗志,開始精神上懈怠、行動上遲緩起來,服務群眾時也不再熱情﹔有的跟不上形勢,不適應新發展、新要求,遇到問題和難題便像鴕鳥般把頭埋進沙裡,在群眾中發揮不了作用,變得可有可無……這樣的干部,自然體會不到群眾冷暖,焐不熱他們的心,也就得不到群眾發自內心的歡迎。

  也有的人,為政一方,總想干出一番“仕業”。對他們而言,心心念念的是個人得失和進退留轉。得到提拔了,便自然高興﹔期望落空了,就萎靡不振。大量反面案例表明,為政者一旦動機不純,就容易失節、失守。有的干部多年不“挪窩”、得不到提拔,便內心失衡,甚至憤憤不平,於是轉而琢磨鑽營之道,大行權謀之術,想著買官升遷﹔有的“退而求其次”,從金錢方面尋求“補償”,大搞權錢交易,一步步走上腐化、墮落之路。河北省大名縣縣委原書記邊飛的腐化變質就是一個反面典型。曾擔任三個縣縣委書記的邊飛,在被羈押期間曾表示,自認為在魏縣縣委書記任上工作成績很好,下一步應該到市裡工作,但沒想到被調任到另一個縣繼續當縣委書記。從那時起,心理失衡的他便開始大肆斂財,由此走上了不歸路,最終受到黨紀國法的嚴懲。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對那些與民爭利、貪污腐敗的干部被抓后,群眾拉橫幅、放鞭炮,慶祝其落馬﹔而對造福於民、為民分憂的好干部,群眾則依依惜別、含淚相送。正所謂,公道自在人心。領導干部用好手中權力,干出了實績,就自然能贏得人心。

  “德莫高於愛民,行莫賤於害民。”領導干部當像廖俊波一樣,堅持“吾日三省吾身”,常思“群眾會不會歡迎我”,以此自省、自警、自勉、自勵,在任何崗位上都干出一番業績,無愧於“共產黨員”這塊金字招牌。


  《 人民日報 》( 2017年07月04日 17 版)

(責編:黃瑾、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