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呼和浩特“三化聯動”推動城市基層黨建跨越式發展 

為幸福城市解碼

王軍 王帥

2017年07月03日13:14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原標題:為幸福城市解碼

  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成吉思汗大街街道麻花板社區為轄區65歲以上老人發放高齡補貼。

  2015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上榜年度“中國十大幸福城市”。談及這一榮譽,玉泉區興隆巷街道清泉街社區黨總支書記武荷香眼裡滿滿都是自豪:“我們這裡是老城區,以前基礎弱、矛盾多。現在不一樣了,自治區、市、區三級組織部門各投入10萬元,改善了社區的軟硬件設施,黨建工作有了陣地,為民服務有了場所,黨員群眾可高興了!”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針對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中“老舊城區多、遺留問題多,留住人才難、區域化黨建聯動難、社區去行政化難”等“兩多三難”問題,結合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實施推進標准化、打造精品化、服務精細化“三化聯動”,集中發力攻堅,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跨越式發展,讓幸福城市這一榮譽實至名歸。

硬標准隻為有溫度

  武荷香提到的30萬基層黨組織運轉經費,呼和浩特市的每個社區都有。這是全市推進社區黨建標准化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

  “社區黨建工作抓什麼、怎麼抓?”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困擾著社區黨務工作者,也制約著社區黨建工作的發展。為有效破解這個問題,呼和浩特引入標准化理念,制定了《關於全面推進社區黨建標准化建設的實施意見》,從組織設置、區域劃分等8個方面33項具體指標將抽象的黨建工作固化、量化。

  針對經費不足問題,呼和浩特採取分級匹配、專項投入、結對幫扶、表彰激勵等措施,讓社區“有錢辦事”從機制制度上得到了根本保障。目前,全市社區辦公經費和民生經費均達到10萬元,加上自治區下撥的10萬元經費,每個社區固定經費已達到30萬元以上,較2012年增長了近9倍,社區黨組織為民辦實事、解難事的能力大幅提高。

  作為首府城市,呼和浩特建成區比例高、辦公用房寸土寸金、地方財力有限是社區陣地建設的老大難問題。大學生村官吳瑞至今記得剛到新城區迎新路街道團結小區報到時看見的那個三層臨時建筑。在這個社區與其他單位共用的場所裡,所有的社區工作人員都擠在一層大廳,辦事群眾隻能在外面排起長隊,無論寒暑隻能忍受。

  有困難就要上!通過政府自建、劃撥或置換、共駐共建單位支持、開發商配套等方式,全市用2年的時間將社區場所達標率由62.7%提升到100%,主城區1/3的社區場所面積超過了1000平方米。

  2016年,一個面積達1750平方米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在團結社區建成,一站式服務大廳、就業孵化基地、社會組織服務室、黨員教育基地一應俱全。“現在來辦事,我們從裡到外都是溫暖的。”在社區黨組織幫助下,創建了向日葵裝飾工作室的劉鵬開心地說。

  像吳瑞這樣的大學生村官,在呼和浩特共有770名,充實到社區工作急需的網格化管理、專職黨務工作等4大類566個崗位。同時,選派千名干部擔任社區干部或第一書記,開展萬名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採取公益性崗位、志願服務等方式,多渠道補足以黨員為骨干的社區工作力量,形成一支數量足、結構優、活力強的社區工作者隊伍。

點上開花打造精品社區品牌

  “一道道山,一道道水,咱們中央紅軍到陝北……”這幾日,隻要走進賽罕區人民路街道興康社區的“少數民族之家”功能室,總能看到一支數十人的民族合唱團正在為迎“七一”緊張排練。

  義務擔任團長的金拴良是一位70歲的蒙古族老人,他說:“老人們參加合唱團以健康快樂為主,互相之間交流多了,朋友也多了。”

  興康社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雜居社區,現在居住著蒙古族、滿族、回族等8個少數民族。街道社區黨組織重點打造的“少數民族之家”功能室,是服務少數民族群眾的陣地,也讓社區成功創建了少數民族文化品牌。

  堅持“點上開花、面上結果,整體推進、全面提高”的工作思路,呼和浩特開展黨建示范社區創建活動,按照不低於社區總數30%的比例,打造一批有特色、品牌化、叫得響,硬件設施一流、軟件管理過硬、居民滿意度高的精品示范區,形成示范效應,先后涌現出綠色社區、雙擁社區、少數民族文化社區等品牌。

  這些品牌可謂“一社一品”,突出不同社區的特色優勢,也讓社區居民更有歸屬感、榮譽感,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也讓“精品化”有了城市特色。

  擺艷芳是一位回族老人,生活在回民區通道街街道友誼巷社區的翔宇花園。她說:“不管哪個民族對小區的事情都很熱心,小區的庭院文化帶動了社區的民族之家活動。”今年71歲的回族老人巴福順接茬道:“我們的社區作為回民區的民族團結模范社區當之無愧。”這個社區的民族之家活動很實在,除了參加義務清掃外,各家各戶還自己出錢綠化、美化庭院。

  為確保創建工作有目標、有抓手,呼和浩特出台意見,明確提出建設理念、社區品牌、文化內涵等13項創建內容、52項具體指標。建立旗縣區領導聯系、組織部門指導、街道黨組織包扶的三級幫建體系,保証每個社區至少有3名領導干部進行幫扶指導。將精品示范社區創建作為三級聯述聯評聯考的重要內容,對創建任務沒有完成的及時通報和約談。

精細服務讓群眾更舒心

  楊桂蘭老人最近的退休生活越來越愜意了——

  閑的時候到“長者茶社”找老伙伴喝喝茶聊聊天,累的時候在專業社工指導下健健身,悶的時候去“德蕾心靈家園”找心理咨詢師聽聽建議,“每天都很充實”。

  在賽罕區大學西路街道前進巷社區,為讓楊桂蘭這樣的老人們生活更舒心、更暖心,社區黨組織引入專業的社會組織,成立了“長者茶社”等老年服務、心理咨詢、公益事業等專業社會組織13家。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社工+志願者”服務老人模式,讓服務更專業、更貼心。

  不僅是前進巷社區,目前,呼和浩特市、區、街道、社區四級全部設立一站式服務平台,依托各級黨組織,積極推廣政府購買服務,培育引進各類社會組織,為社區提供專業化服務。現在,全市已成立“12349便民為老服務中心”“藍哈達愛心公益協會”等40多家具有代表性的社會組織,並在其中建立了黨組織。

  按照特色化、品牌化要求,呼和浩特各區還傾力打造集醫療衛生、社會保障、職業介紹、居家養老等服務為一體的“15分鐘便民服務圈”﹔以幫扶弱勢群體為主的關愛社區、以反映居民文藝愛好的文化社區等品牌社區﹔“四點半課堂”“少數民族文化長廊”等40余個社區服務特色品牌,有效滿足了不同居民的個性化需求。“‘15分鐘便民服務圈’真方便,給公交卡充個值,交個水費、燃氣費什麼的不出社區就能辦!”居民對社區黨組織提供的便利服務交口稱贊。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昔日陰山腳下的雄渾壯美,今朝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嘴角的舒心微笑,一起為我們解鎖了呼和浩特——這座草原城市抓城市基層黨建、促城市健康發展的幸福密碼。

(責編:黃瑾、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