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石平:反對不思進取不接地氣不抓落實不敢擔當

石 平

2017年07月03日09:17    來源:《求是》

原標題:反對不思進取不接地氣不抓落實不敢擔當

  近日,“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的事跡在全社會廣為傳頌,感動了無數人。廖俊波同志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心系百姓,銳意進取,敢擔當、敢負責、敢作為,樹立起共產黨領導干部的光輝形象,是全黨學習的榜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把作風建設貫穿始終,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使黨風政風呈現新氣象,涌現出一批像廖俊波這樣的好干部。但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一些黨員干部身上還存在著“不思進取、不接地氣、不抓落實、不敢擔當”的問題,在黨的作風建設中日益凸顯,嚴重影響著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克服不良作風不可能一蹴而就,形成優良作風不可能一步到位。對於“四不”的危害,我們一定要高度警惕、堅決反對,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把作風建設抓到底。

  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四不”問題不僅存在於基層,而且在各級黨政機關都有表現。“不思進取”表現為責任心不強,思想上故步自封,行動上停滯不前,得過且過、庸碌無為,平平穩穩當官,湊湊合合干事。“不接地氣”就是心裡沒有百姓,高高在上,走基層身子沉不下去,或者身入心不入,深入基層一線調查研究不夠,對實際情況不甚了了,定政策、提要求與實際情況脫節。“不抓落實”就是形式主義在作怪,抓工作浮於表面,發文開會了事,對黨中央大政方針、話語體系跟得很快,但實際工作、工作效率沒有變化。“不敢擔當”就是私心太重,怕這怕那,遇到問題繞著走,碰到困難矛盾躲著走,看見難點低頭走,不願擔事、不想管事、不敢作為。“不思進取、不接地氣、不抓落實、不敢擔當”是改革的絆腳石,發展的中梗阻,使一些本來可以推進的工作沒有推進,一些本來應該解決的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解決,一些本來應該及時化解的矛盾沒有得到及時化解,中央的大政方針無法真正貫徹落實,改革發展大業無法取得既定成果,最終會使我們喪失歷史發展的機遇,甚至喪失群眾對我們的信任。

  當今中國最鮮明的時代主題,就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這個夢想,充滿了困難和挑戰。發展進入轉型陣痛期,改革進入攻堅階段,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日益凸顯,各方面長期積累的風險甚至會集中顯露。這些重大風險,既包括國內的經濟、政治、意識形態、社會風險以及來自自然界的風險,也包括國際經濟、政治、軍事風險等。同時我們黨自身也面臨著“四大考驗”,存在著“四種危險”。矛盾和風險並不可怕,沒有矛盾和困難,還要我們這些共產黨人干什麼?干工作就是同矛盾和困難作斗爭,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面對矛盾、困難和風險,需要我們共產黨人有大無畏的氣概,有攻堅克難的勇氣,以百倍的努力和干勁,積極進取,努力作為,善作善成,最終化解各種風險,戰勝諸多困難和挑戰。而“不思進取、不接地氣、不抓落實、不敢擔當”的精神狀態、思想境界和工作作風,怎麼能夠完成我們的時代主題?又怎麼能夠去應對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戰、抵御不斷積累的重大風險、克服錯綜交織的重大阻力、解決深刻復雜的重大矛盾,最終實現我們的夢想?

  “四不”是一種作風問題,根子在私心太重,問題在黨性不強。在有些黨員干部心目中,私心雜念作怪,“隻要不出事,寧願不干事”,隻想著為自己求安穩、求舒適、求省事、求平安。看看廖俊波同志,總是把人民群眾放在心裡,把地方發展放在心裡,遇到任務,總是勇挑重擔﹔遇到困難,總是勇於擔當﹔遇到矛盾,總是迎難而上。他用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無私無畏與純潔的黨性。“為官避事平生恥”,封建時代的官德標准對於官員尚且有這樣的要求,作為共產黨員,更應該修好新時期共產黨人的“心學”。作為黨員領導干部,要把自己的身份搞清,要把自己的責任和使命理順,要時刻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人,第一責任是為黨和人民勤奮工作,絕不能把封建官場“巧宦”那一套搬到今天來。隻有這樣,才能夠始終保持積極進取的狀態,以忘我的精神頑強奮斗、不懈奮斗,為黨的事業和人民利益鞠躬盡瘁,不當太平官,為民辦實事﹔才能夠察民情、接地氣,眼睛向下、腳踏實地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訴求,善於從基層和群眾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做到重要情況、矛盾問題、群眾期盼心中有數,拿出來的方案有底氣、接地氣﹔才能夠狠抓落實,擼起袖子加油干,讓改革發展穩定各項任務落下去,讓惠及百姓的各項工作實起來,把中央的好政策變成實實在在的利民成果﹔才能夠挺直腰杆擔當、甩開膀子干事,勇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承擔最重的責任,做我們時代的勁草、真金。

  糾正“四不”,就要發揮好選人用人的“指揮棒”作用。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選什麼人就是風向標,有什麼樣的風向標,就有什麼樣的干部作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之所以能面對風險挑戰迎難而上,在盤根錯節的利益交織中挺身向前,在風雲變幻的國際競爭中逆風飛揚,靠的是黨中央的運籌帷幄,靠的是各級領導干部的擔當和作為。選人用人就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著眼於黨的事業發展需要,嚴格遵照好干部的標准,使選人用人的過程成為引導干部自我檢查、自我監督、自我激勵、自我鞭策的過程,成為消除“不思進取、不接地氣、不抓落實、不敢擔當”不良作風的過程。衡量一個干部的好與差,就是看他能不能辦實事,能不能打開局面,就是看他是不是對群眾感情真摯、深得群眾擁護,就是看他是不是說話辦事有灼見、有效率,就是看他是不是對上對下都實實在在、不玩虛招。對不思進取、尸位素餐、不敢擔當、消極不作為者,對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唱高調、尚空談者,在努力提高思想覺悟的同時,還要貫徹執行好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選人用人導向和原則,使其既想為,又必須為、積極為、實實在在地為。我們要堅持“三個區分開來”,全面、歷史、辯証地看干部,公道對待干部,公平評價干部,公正使用干部,支持和保護那些作風正派、敢作敢為、銳意進取的干部,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擔當、善作為的優秀干部選拔到各級領導班子中來。對那些勇擔當、有本事、堅持原則、不怕得罪人的干部,往往會出現認識不盡一致的情況,組織上一定要為他們說公道話,為擔當者擔當、讓干事者無憂。

  糾正“四不”,就要運用問責的“倒逼”機制,加強督促檢查。“四不”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消極應付、不抓落實,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會使改革發展在一些關鍵問題上難以突破,也無風雨也無晴,錯失發展良機。不明確責任,不落實責任,不追究責任,“四不”就難以清除。強化責任追究就要堅持有責必問、問責必嚴,把監督檢查、目標考核、責任追究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執行法規制度的強大推動力。問責既要對事、也要對人,要問到具體人頭上,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加強對各項工作的督促檢查。以嚴肅問責督促嚴格落實,以剛性約束喚醒責任意識,使廣大黨員干部自覺地把責任扛在肩上,把工作落在實處,以優良的作風完成好時代賦予的重任。

(責編:黃瑾、秦華)
相關專題
· 專家輔導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