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拓寬社會領域覆蓋  創新活動開展形式

北京推動基層黨建“無死角”

2017年07月03日08: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兩新”組織裡有黨旗飄揚,街道建立了社會工作黨委,商務樓宇黨員不再“流浪”。近年來,北京市主動適應城市發展新形勢、新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理念創新、思路創新、實踐創新,初步走出了一條符合特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基層黨建新路子,黨組織在社會領域的覆蓋廣度、深度都有了質的突破,對全面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具有重要的示范借鑒意義。

  “兩新”組織黨建

  覆蓋率雙雙大幅提升

  北京市委社會工委書記、市社會辦主任宋貴倫介紹,“社會領域黨建”是一個新概念,主要包括社區、社會組織、新經濟組織等社會領域黨的建設工作。這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結合首都黨建工作的新形勢、新特點、新任務、新要求,在2008年加強社會建設“1+4”系列文件中,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

  過去,這些領域的黨建相對薄弱,以“兩新”組織為例,到2008年年底,全市2.8萬個社會組織和88萬家新經濟組織中,建立黨組織的隻有9%。

  “努力實現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是加強和改進北京社會領域黨建工作的首要奮斗目標。”宋貴倫說。近年來,北京市委先后印發《中共北京市委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社會領域黨建工作的意見》,出台關於加強和改進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相關意見,制定社會組織黨建工作三年行動計劃,並在《北京市“十三五”時期社會治理規劃》中單獨設置“加強黨的建設”章節,堅持黨建創新引領和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分區域、分系統、分行業研究出台加強全市律師行業、園區非公企業、互聯網企業、出租汽車行業等黨的建設系列文件,逐步完善了“兩新”組織黨的建設的頂層設計和政策體系,為全市“兩新”組織黨的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黨組織的設立應依據形勢的變化而確立其形式。” 在新經濟組織黨建方面,北京市圍繞“促進企業健康發展”中心,通過實施“點、線、面”工程和集中開展“兩個覆蓋”百日攻堅工程,著力抓點、帶面、補空白,抓住規模以上非公企業這個重點,全市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9265家,已建黨組織的9254家,黨組織覆蓋率99.88%。同時,積極破解規模以下企業黨建工作覆蓋難的問題,在綜合批發市場、產業街建立聯合黨組織。目前,全市10.3萬家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覆蓋率已經提高到83%。

  在新社會組織黨建方面,北京市創新思路,以構建“樞紐型”社會組織體系為主線,初步形成市、區、街三級“樞紐型”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網絡。全市登記注冊的社會組織10576個,其中建立黨組織3547個,黨組織覆蓋7171個社會組織,覆蓋率由2015年的21.3%提升至67%。

  黨組織建起來,黨員動起來。北京京通醫院是通州區第一家民營綜合醫院,在這裡活躍著一支充滿“紅色力量”的紅細胞志願服務隊。他們發揮模范作用,提升醫療品質,服務廣大群眾。“‘紅細胞在行動’黨建工作真正抓住了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核心,真正做到了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目標相結合。”北京市委組織部負責人評價說。

  街道社區黨建

  部長進社區答疑解惑

  相對“兩新”組織而言,社區黨建工作基礎較好。然而,原有的社區黨組織“小馬拉大車”的局面顯然已不能適應新的形勢,街道區域黨的工作條塊分割的局面也急需改變。

  “戶籍人口90%已拆遷搬走,現在轄區居民主體是商品房小區住戶,原有的組織設置難以覆蓋。”西城區陶然亭街道米市社區負責人坦言。從全市看,有不少街道社區戶籍人口和非戶籍人口接近相等,甚至出現倒挂現象。原有街道黨工委工作體制已不能適應黨建工作全覆蓋的新要求,急需建立區域化黨建新格局。

  區域化黨建工作的最本質要求,就是區域化黨建工作互聯互動,最突出的特點是共駐共建。為此,北京在街道層面建立社會工作黨委,吸納駐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參與成立黨建協調委員會、黨建聯合會或黨建促進會等黨建工作機構,建立街道大工委,負責推進落實本區域工作﹔社區層面通過建立席位制“大黨委”,協調駐區單位參與社區建設,基本形成了上下貫通、全面覆蓋的社區區域化黨建工作格局。

  西城區月壇街道轄區內有23家副部級以上單位,按照構建區域化黨建的思路,月壇街道成立了黨建聯合會,會員單位包括國家發改委、國家財政部、國家統計局等國家部委機關及市屬機關企事業單位、部隊、“兩新組織”等41家駐區單位,形成了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以社區黨組織為基礎、以服務群眾為重點,轄區單位黨組織、黨員和居民群眾廣泛參與,條塊結合、資源共享的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

  “作為駐區單位,中央部委應該為所在地區建設作出貢獻,做社區居民的‘好鄰居’。”時任中國地震局局長、黨組書記陳建民認為。在街道開展的“部長進社區”活動中,包括原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原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等部委領導紛紛走進街道機關,深入社區群眾,以各種方式宣講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對居民朋友們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解疑釋惑,成為區域化黨建共駐共建的生動縮影。

  街道社區“大黨建”機制建立起來后,還要確保“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場所議事”。2015年,通過社區黨組織換屆,實現了社區黨組織領導班子學歷、年齡結構等進一步優化,黨組織書記平均年齡46.8歲,大專及以上學歷2488人,佔總數的89.9%, 850名大學生社工被選進社區黨組織班子,其中380人任書記、副書記。在經費投入方面,北京市按照黨員年人均不低於200元標准核定基層黨組織工作和活動經費,每個社區黨組織每年20萬元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經費。幾年來,市、區兩級共投入60多億元,用於辦公服務用房建設,通過購買、租賃、新建、改擴建、置換等途徑推動社區辦公用房達標改造。截至目前,全市城市社區的辦公和服務用房面積基本全部達到350平方米。

  商務樓宇黨建

  商務樓流動黨員有了“家”

  針對樓宇黨建工作在推進過程中存在的組織難覆蓋、活動難開展、作用難發揮等實際問題,北京市本著“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的思路,經過幾年不懈努力,黨建工作終於在商務樓宇中逐步打開局面、站穩腳跟、擴大影響。

  隸屬於朝陽區的葉青大廈黨委是北京市第一家商務樓宇黨組織,目前有3個二級黨委,35個黨支部,600余名黨員。“剛開始成立黨委時,大廈裡的各個企業既無隸屬關系,又無資產聯系,更不存在等級差別,工作性質區別大,所屬人員層次多,一大堆難題擺在面前。”葉氏集團負責人表示。在上級組織的支持下,黨委一班人沒有退縮,沒有停滯,大膽探索,建組織,打基礎,消除了黨建工作上的空白點,創造了獨具特色的商務樓宇黨建工作模式。

  “在商務樓宇設立黨組織,我們探索了三種模式。”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市社會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是區域統建,針對有的商務樓宇內中小企業多、黨員少、人員流動性強等特點,將樓宇內散布在不同單位的零星黨員統一組織起來,凡有3名以上(含3名)正式黨員的商務樓宇,以樓宇為區域建立黨組織﹔二是聯合組建,針對樓宇入駐企業黨組織普遍規模較小、作用發揮受限等實際情況,將樓宇內已有黨組織統一組織、管理起來,建立商務樓宇聯合黨委﹔三是依托聯建,發揮商務樓宇產權單位、物業公司在服務、管理入駐企業等方面的優勢,依托它們組建商務樓宇黨組織。

  依托三種模式,北京市基本實現了商務樓宇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此外,為提高商務樓宇黨建工作保障能力,各工作站還通過各種途徑配備了3918名黨務工作者、社會工作者,基本做到每個樓宇有3名以上專兼職社會工作者和黨建指導員。

  “一切從變化的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探索,勇於創新,是做好社會領域黨建工作的根本途徑。”宋貴倫總結說,在市委領導下,我們將把加強和改進社會領域黨建工作切實抓緊、抓實、抓好,努力探索新經驗、取得新成效,用黨建工作的創新引領社會治理創新,為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做出更大的貢獻。(記者 賀 勇)


  《 人民日報 》( 2017年07月03日 14 版)

(責編:黃瑾、秦華)
相關專題
· 黨的建設數據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