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從嚴治黨進行時——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國家機關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成果巡禮

奮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巡禮·河北

四個轉向 做活“到農民中去”這篇大文章

2017年06月30日13:48    來源:中華合作時報

原標題:奮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巡禮·河北

2013年10月,國務院啟動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河北省供銷合作社積極爭取。2014年4月,國務院正式批復河北作為國家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4個試點省之一。供銷合作社的出路在哪裡?改革試點的著力點在哪裡?河北省社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反復研究討論。

改革伊始,河北省社領導班子就明確提出:供銷合作社與農民的關系就像魚和水的關系,供銷合作社來源於“三農”,服務於“三農”,任何時候都不能隔斷與農民的聯結。

因此,在改革頂層設計中,河北省社明確了改革發展必須密切與農民的利益聯結,在深化為農服務上做文章。改革既要解決系統生存與發展問題,更要把視野放到農業現代化的大背景下,通過改革將供銷合作社打造成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國家隊”,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為農服務的綜合性組織,搭建與農民血肉相連的利益共同體。這一思路也正契合了中發〔2015〕11號文件精神。

循著這一思路,河北省社開啟了由點到面的改革大幕。

完善組織體系:

從農民中來 到農民中去

圍繞中發〔2015〕11號文件關於“要把供銷合作社系統打造成為與農民聯結更緊密、為農服務功能更完備、市場化運行更高效的合作經濟組織體系”的要求,河北省社在改革試點中,把加快組建農民合作社聯合社體系作為重點任務加以推進,讓供銷合作社與農民合作社融合發展。

3年來,在河北廣大農村,供銷合作社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正在一步步延伸。

在基層社改造中,河北省社按照強化合作、農民參與、為農服務的總要求,堅持以農民為主體,以農民出資、農民參與、農民受益為總原則,密切與農民的利益聯結。全省系統大力推進開放辦社,支持涉農企業、村“兩委”負責人和大學生村官等領辦基層社﹔推動供銷合作社與農民合作社融合發展,共同出資、共創品牌、共享利益。

“組建農民合作社聯合社,使供銷合作社由原來直接吸納農民入社,變為吸納更多農民合作社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入供銷合作社,辦成了合作社的合作社。供銷合作社由與農民關系不密切,變得與農民的聯系更深更牢。”河北省社黨組成員、理事會副主任郭志江告訴記者,到2016年底,全省在有供銷合作社的市、縣全部建起了區域型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在鄉鎮建設農民合作社聯合社1716個,涉農鄉鎮覆蓋率93%以上,以農民為主體的市、縣、鄉三級農民合作社聯合社新體系已初步形成。

地處太行山脈的靈壽縣青同鎮供銷合作社和青同鎮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兩社融合發展,採取土地入股、托管、互換等方式,流轉土地1120畝,共經營土地3000余畝,圍繞當地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大力發展生態循環經濟,形成了“豬—沼—肥—果(菜)—游”的互補型生態循環農業模式,不僅解決了生產廢物的再利用問題,而且降低了生產成本,成為青同鎮發展生態農牧循環經濟的示范工程,帶動5000余農戶發展現代農業。

改革試點以來,河北省社以服務農業現代化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為契機,進一步完善服務供給的手段。在生產領域,全省系統積極推動傳統農資銷售服務與農業技術、生產作業、市場營銷等服務有機結合,把服務延伸到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各個環節,為農民提供全產業鏈服務。“葫蘆峪園區型”“藍貓產業型”“玉田服務帶動型”等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已初探成功並迅速在全省推廣。

昔日太行山、燕山淺山區的荒山荒坡,通過土地流轉、集中開發、統一規劃、反租倒包,採取“大園區、小業主”的運作方式,已實現華麗轉身。原來“種一葫蘆打一瓢的荒山禿嶺”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標准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周邊10萬農戶從中受益,年均助農增收1800萬元。

在河北新發地農副產品物流園,“河北省名特優農產品展銷中心”格外引人矚目。這個東西長2.7公裡、面積3.6萬平方米的交易區域,匯聚了全省200多家合作社的優質農副產品,實際帶動全省商戶近千余家,輻射帶動20多萬農戶,基本覆蓋河北省各市、縣名特優農產品,年交易額近億元。這是河北省社踐行京津冀協同發展,促進首都功能疏散和產業轉移的樣板工程,全省98個縣(市、區)的供銷合作社積極融入其中,合力打造冀菜淨菜進京入津的重要渠道。

作為直接面向農民的窗口,河北省社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在提高數量的同時,更加注重提升質量。通過整合基層社資源,建設集服務體系、網絡體系和合作金融體系與一體的城鄉社區綜合服務平台。目前已建成鄉鎮社區綜合服務中心1790家、村級農村綜合服務社18339個,為農民提供系列化、一站式服務。

在正定縣塔元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有一幢建筑面積2571平方米的綜合服務樓、近萬平方米的休閑娛樂廣場和一處老年公寓,內設圖書室、農民專業合作社辦公室、合作金融及農村電商代辦點、供銷社超市、多功能娛樂廳、代收話費、美容美發等20多類服務設施。這是由正定縣社與塔元庄村“兩委”共同打造的生活平台,農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到與城市居民一樣的、方便快捷的綜合服務。

拓展服務領域:

想農民所想 急農民所需

“中心的首筆林權抵押貸款業務抵押觀台鎮西清流村626.1畝林地,評估總價2100.12萬元,申請貸款420萬元﹔完成磁縣禾下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土地流轉交易鑒証,流轉土地3800余畝,涉及農戶980戶﹔完成台城鄉中郝村圈圈俠家庭農場150畝土地流轉合同交易鑒証,交易金額139萬元……”在磁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工作人員如數家珍般地給記者講述著中心成立以來的一筆筆交易記錄。磁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由該縣國資局出資,縣供銷合作社管理運營。記者看到,中心內業務咨詢、出讓受理、受讓受理、交易鑒証、抵押貸款5個窗口各司其職、協同配合。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是一個屋頂下,共同搞服務,避免了交易雙方奔波多個服務場所。”

同時,覆蓋該縣18個鄉鎮的辦事處和覆蓋所有鄉村的397名經紀人讓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的服務觸角延伸到農民家門口。“經紀人收集、辦事處受理、縣中心交易”的運營服務體系在為農民提供便捷服務的同時,也便於交易中心掌握產權流轉交易信息,提高流轉交易效率。

“將零散、閑置的農村產權通過信息整合、規模整合、交易整合變為資本,讓土地生金。這就是我們農村產權交易服務的核心要義。”河北省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負責人王建更說。

在河北,覆蓋省、市、縣三級的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已達108家。其中,省級交易中心1家、市級交易機構11家、縣級交易機構96家。目前,通過產權交易中心流轉的耕地達8萬畝、林地1.3萬畝,累計交易額7億多元﹔共完成農村產權抵押貸款35筆,共計3625萬元。

開展農村產權交易服務是河北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在金融服務方面的探索之一。

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河北省社在嚴格防控風險的前提下,按照“總體設計、風險把控、試點先行、穩步推進”的原則,加快構建“上下貫通、利益聯結、一體化運營”的農村合作金融服務體系,構建了以投資管理、農村產權交易、小額貸款、互聯網金融、融資擔保、合作保險、農產品電商等11個業態為主的農村合作金融服務體系。1個業態對應1家金融龍頭企業,各企業之間資源共享、功能互聯、服務同步,並與省級商業性、政策性、開發性金融企業廣泛合作,互助經營。

隨著金融機構撤出農村地區,農民想獲得金融服務,一般需要到縣城,十分不便。為解決這一問題,在綜合改革試點過程中,河北省社依托基層社開辦合作金融超市,農民在家門口就可以解決養老保險、農業補貼、銀行卡取款轉賬等業務,極大地方便了農民尤其是西部太行山區的農民。目前,全省已發展供銷金融超市500家,為各類農業經營服務主體融資247億元,提供風險保障標的900億元。

據河北省社黨組成員、理事會副主任張忠輝介紹,合作金融體系建設的基本考慮是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的全過程金融服務,讓農業經營主體產權能流轉、抵押夠條件、融資有渠道、擔保有平台、生產有保障、風險能化解、產銷能銜接。在省社,建設合作金融大廈﹔在市縣社,建設合作金融服務中心﹔在鄉鎮基層社,開辦合作金融超市。各金融企業集中辦公,流水作業,為“三農”提供一線式、一站式、一條龍服務。自此,河北省供銷合作社形成了系統性、合作制、市場化的農村金融運行機制。

綜合改革試點開展3年來,河北省供銷合作社系統探索出以農民合作社為抓手,創新組織體系﹔以搭建金融服務平台為載體,創新農村金融體系﹔以“互聯網+”為引領,創新經營服務體系的新路子,圓滿完成了試點改革各項任務,形成了一批典型經驗,綜合實力顯著提升。2016年全省供銷合作社系統銷售、利潤、資產綜合比2013年分別增長77%、115%和70%。

全國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試點評估組對河北綜合改革試點的成效給予充分肯定,認為通過改革,河北供銷合作社系統為農服務能力顯著增強,給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實現了歷史性的“四個轉向”,即由傳統流通服務轉向全程農業社會化服務,由傳統有形商品經營轉向現代流通網絡平台建設,在城鄉社區服務終端建設上由單純購銷型轉向多業態拓展,在與農民合作上由單純的供銷合作轉向生產、供銷、消費、信用等全方位合作。

在河北,供銷合作社這個來自於農民的組織,在新時期如何更好地回到農民中去,如何更好地與農民聯結、為農民服務,這一歷史命題已經通過綜合改革的推動有了初步的答案,實踐將續寫這一命題更加令人憧憬的篇章。(記者 閆雪靜)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