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共選派19.5萬名機關優秀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

第一書記,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2017年06月27日08:0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一條3米寬的水泥路挂在山上,像一根細細的繩子,一頭連著山下的世界,一頭連著山巔上風箏般的海嘎村。貴州六盤水市鐘山區民族宗教事務局副局長、大灣鎮海嘎村第一書記楊波初到村裡時,土豆是村裡人最拿得出手的待客之物,僅有的幾處磚房被視為“豪宅”。短短幾年,柏油路通到了每個自然村,村裡小樓林立,海嘎村成了花園村。“變化真的是翻天覆地!”楊波參與並見証了這場巨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把選派機關優秀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作為全面從嚴治黨向下延伸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國共有19.5萬名第一書記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他們用激情與赤誠踐行駐村諾言,用拼搏與奉獻推動脫貧攻堅,讓一個個派駐村舊貌換新顏,贏得了群眾的信任、社會的認可。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將第一書記選准

  海南瓊海市石壁鎮南通村,地處五指山余脈的大山深處,村民主要靠種植橡膠、檳榔為生,過於單一的產業結構加上靠天吃飯的粗放種植,讓這個瓊海最偏遠的村子深陷貧窮多年。來自海南省農業廳畜牧技術推廣總站的謝有志,憑著一身農業技術,立足林地多、有養蜂傳統的實際,引導村民發展林下養雞和林下養蜂。依托省農業廳的項目和技術優勢,被列入瓊海市“十三五”整村推進脫貧村的南通村當年就摘掉了窮帽子。

  “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2015年11月召開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根據貧困村的實際需求精准選配第一書記,真正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抓黨建促脫貧攻堅,離不開第一書記這支先鋒隊。2015年4月,中組部、中農辦、國務院扶貧辦聯合發布《關於做好選派機關優秀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全國層面部署推動選派第一書記工作。2017年4月,中組部召開基層黨建工作重點任務推進會,強調要進一步把第一書記這支隊伍選派好、管理好、使用好。一大批優秀干部積極響應中央號召,懷著激情、帶著責任,奔赴脫貧攻堅戰場奮發作為。

  供需如何對接?天津、江蘇、上海、湖北、雲南、寧夏等地,組織專門力量排查基層需求情況和干部隊伍情況,“菜單式”遴選“對路”干部。放眼全國,黨政部門干部派駐軟弱村、經濟部門干部派駐窮村、政法部門干部派駐亂村、涉農科技部門干部派駐產業村的“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模式廣為採用。

  選派范圍覆蓋所有黨組織軟弱渙散村和建檔立卡貧困村。在脫貧攻堅的沖刺階段,這兩個全覆蓋是黨中央劃定的“硬杠杠”。目前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已達標,一些地方還自我加壓,對特殊類型村應派盡派。福建的選舉難點村、河南的艾滋病防治幫扶重點村、新疆的維穩任務重點村,也實現了第一書記全覆蓋。

  選派人選的政治關、品行關、廉政關、能力關,關關都要過硬。“農村生活條件艱苦、矛盾錯綜復雜、利益千絲萬縷,沒有兩把刷子,干不了第一書記。”多地組織部門負責人表示,人選條件要堅持質量第一。值得一提的是,許多老干部老同志,主動申請擔任第一書記。今年59歲的河南省扶貧辦副巡視員吳樹蘭,三次響應號召下村擔任第一書記,帶領群眾走上穩定的脫貧路,被評為全國勞模,獲得2016年全國脫貧攻堅獎。

  四項任務扛肩上

  為第一書記明責

  “這些坐辦公室的領導,來村裡能干啥?”為回答第一書記“到底干什麼”,《通知》明確了第一書記的四項職責:建強基層組織、推動精准扶貧、為民辦事服務、提升治理水平。

  筑牢堡壘有靠山。廣大第一書記堅持把建強村黨支部作為首要任務,調整優化班子結構,培養積蓄后備力量,健全完善規章制度,著力增強任職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在遼寧,第一書記累計幫助調整村“兩委”成員5610人,新發展黨員5669人,培養村級后備干部8075人﹔在安徽,85%的選派村黨建工作從后進變先進……在村民眼中,村黨支部成了靠山﹔在村干部心中,自己說話的底氣足了。

  精准扶貧有路子。立足自身優勢和任職村資源優勢,第一書記們投身脫貧攻堅一線,培育產業、引進項目、爭取政策……財政部派駐湖南平江縣橫沖村第一書記高杰,帶動村民參與創新創業,使集體經濟零收入的橫沖村成為全省鄉村旅游熱點村、集體經濟示范村。

  謀發展更重民生。第一書記們竭盡所能為群眾解決水、電、路、學、房等實際困難,在一樁樁好事實事中傳遞為民情懷。安徽太湖縣九龍村第一書記楊傳杰,在全村28個村民組13個不通路的情況下,爭取資金,修了12.8公裡道路和35處農田水利,實現小山村組組通水泥路,農田旱能澆、澇能排。

  村級組織運轉更規范。村干部集中辦公、值班坐班、財務管理等一批制度逐漸建立,“四議兩公開”加速落實,大家的事大家議、大家的事大家辦的氛圍漸濃。在世界屋脊西藏,第一書記幫助新建完善規章制度6443個,協助組織召開群眾大會6萬多次,組織愛國主義和政策宣講、法律普及6.5萬次。

  動真碰硬管得嚴

  促第一書記有為

  好書記是選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天津、遼寧、吉林、廣東等20多個省區市陸續出台第一書記管理辦法,劍指“走讀”“混日子”“兩不管”等現象。

  管理權限明確縣鄉為主、多方共管。《通知》要求,第一書記由縣級黨委組織部、鄉鎮黨委和派出單位共同管理,縣級黨委組織部和鄉鎮黨委擔負直接管理責任。河南、廣西等地多部門聯合成立第一書記管理辦公室、市縣成立第一書記臨時黨支部等多種管理方式,也使立體化的管理體系更精細,杜絕“管理真空”,確保在崗有為。

  日常管理突出剛性約束。第一書記公開承諾、工作例會、定期匯報、請假銷假、廉潔自律等制度在各地普遍建立。有22個省區市規定第一書記每月在村工作時間不少於20天﹔山東、湖北等地出台不插手發包工程、不吃請、不飲酒等“十條禁令”﹔天津、河北、海南等地通過巡回督導、電話查崗、隨機調研等形式,為第一書記戴上“緊箍”。

  考實評准激發干事創業活力。對日常考核、年度考核、任期考核等“規定動作”,如何考准考實、評出效果?黑龍江、江西實行百分制量化考核,採取現場查看、查閱資料、座談走訪、考核組評價、群眾滿意度測評等多種方式綜合研判。一些中央和國家單位試水第三方評估。福建、四川、雲南、青海等地動真碰硬,結合暗訪督導和考核結果,兩年多來召回調整不勝任的第一書記7000余名。

  表現優秀者,同等條件下優先使用。把第一書記工作實績作為選拔任用、表彰激勵的重要依據,已是通行做法。兩年多來,全國第一書記隊伍中,共有1.9萬名因工作實績突出受到表彰獎勵,3.6萬名得到提拔或晉級。

  全程指導配“后援”

  讓第一書記無憂

  2016年4月15日,中央和國家機關選派到內蒙古、甘肅、新疆等7省區的100余名第一書記,將一周所學裝進行囊,奔赴各自的任職村。針對部分第一書記沒下過基層、缺少基層工作經驗的情形,各級加大培訓力度,兩年多來各省區市從省級層面組織開展示范培訓班110余期,省市縣三級共培訓20萬人次。

  結對幫帶、工作指導使第一書記履職更從容。上海、廣東、貴州要求派出單位和鄉鎮黨委分別確定1名領導班子成員作為聯絡員,給予第一書記全程跟蹤指導。

  第一書記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各級推動派出單位與第一書記進行項目、資金、責任“三個捆綁”,使其成為部門結對、單位聯村的紐帶,把派出單位的職能優勢、資源優勢化為“后援”。中宣部、人民日報社、清華大學等單位與第一書記建立定期溝通、重點難點問題聯合會診等工作機制,合力破解難題。

  消除后顧之憂,第一書記才能待得住。普遍政策是,第一書記任職期間原單位職級、工資和福利待遇不變,由派出單位給予適當生活補貼,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內蒙古、西藏、新疆對派往邊境村等艱苦邊遠地區的第一書記,由派出單位和派駐村所在市縣,參照同類同級人員的地區性津貼標准,發放相應補助。

  “有錢辦事”也得到有力保障。浙江、海南等15個省區市由省級財政統籌,按照每人每年不低於1萬元標准為第一書記安排工作經費,河北、安徽還將這個標准提升到3萬—5萬元。內蒙古、河南每年按每村50萬元標准,為第一書記安排專項幫扶經費,用於支持村裡發展。

  眼下,離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僅有3年多時間,全國還有4335萬貧困人口,且剩下的大都是“硬骨頭”。人們期待,廣大第一書記牢記黨和人民重托,拿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沖鋒陷陣、建功立業,帶領貧困地區群眾一道邁入小康社會!(記者 姜 潔)

  《 人民日報 》( 2017年06月27日 17 版)

(責編:黃瑾、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