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以廖俊波為鏡——探尋一名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的辯証觀

2017年06月13日10:05    來源:福建日報

原標題:以廖俊波為鏡

2015年,廖俊波獲評“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后,赴京接受習近平總書記接見並合影。

廖俊波殉職后,組織部門找了很久也沒找到這張照片的原件。原來,它靜靜地躺在政和縣檔案館裡。“這是政和的成績,就讓它留在政和吧。”從政和離開時,他沒有舍得帶走這份珍貴的記憶。

事了拂身去,廖俊波總是不忘初心再出發。

生前身后名,廖俊波把他的精神永遠留下。

廖俊波出生於浦城縣的一個普通家庭,父母對他從小就要求:上學前要先照鏡子,穿著要整潔,見人要微笑。如今,他把自己化為了一面鏡子,人們從中能看到一名共產黨員的精神與風骨。

同樣為官一任,為何有的讓人刻骨銘心,有的卻如過眼雲煙?為何有的彪炳史冊,有的碌碌無為?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日前,中共中央追授廖俊波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探尋廖俊波的辯証觀,或許能讓我們得到更多的啟示。

大與小

廖俊波女兒小時候,問當時擔任鎮長的他:“爸爸,你是鎮上最大的人嗎?”

他回答:“不,爸爸是全鎮最小的人,因為爸爸是為全鎮人服務的。”

長大了,女兒又問他:“別人問我你是干什麼的,我怎麼回答?”

他說:“就說是個包工頭。”

無論是當鎮長,還是縣委書記、副市長,他把自己看得很低,當成“最小的人”,一個做事的“包工頭”﹔同時,他始終把百姓冷暖放心間,當作天大的事。

百姓的大事就是自己的大事。政和20多年沒有出過清華、北大學生了,他親自參加高三畢業班考試質檢分析會﹔政和醫院醫療水平低,百姓看病難,他想出請上級醫院托管的辦法,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三甲醫院的服務。

百姓的瑣碎事就是實實在在的大事。邵武市拿口鎮的路燈不多,他趕緊多裝一些﹔上訪戶沒拿到土地使用証,他服務到底。

……

何謂“群眾利益無小事”?此之謂也。

所以,政和的張承富老人為門前棧道修通寫了一副對聯:“當官能為民著想,凝聚民心國家強。”橫批為“俊波您好”。

70多歲的魏本偉老人看到城市面貌變化大,即興寫下一首打油詩:政和人民好福氣,上級派來好書記。城市建設是民意,為民辦事真實際。

面對百姓的贊譽,他謙虛地說:“這是大家共同的努力。”

不圖面子工程,沒有一己私利,心系百姓冷暖——在群眾眼中,廖俊波就是知心人、貼心人、暖心人。一個一心為群眾奉獻全部的人,怎能不觸動群眾心中那最柔軟的地方?

快與慢

廖俊波說自己做什麼都快,戀愛快、結婚快、生孩子快。生活如此,工作更是。

政和縣的工業園區從2012年7月破土動工,3個月完成征地3600畝,半年后首家企業投產﹔

南平航天體驗館從簽約到對外開放,整個項目僅用80天,這讓以效率著稱的“中國航天人”都為之點贊。

“快”的背后,是廖俊波“超常”的工作方式。

時任榮華山產業組團管委會副主任的劉暉明戲稱廖俊波是“三無人員”——無固定工作地點,在車上、在飯桌上、在工地上、在田頭,隨時辦公﹔無固定作息時間,每天起早貪黑,食宿不定﹔無固定節假日,節假日常在外奔波招商。

廖俊波生前工作的地方多是艱苦崗位、貧困地區,發展的壓力讓他跑出了“俊波速度”。“如果速度不快,議論半天事情做不出來,反對的人就會開始罵娘,支持的人也不敢說話。”廖俊波說。

當然,“快”是遵循規律的“快”,當發展規律要求“慢”,他也會放慢腳步。

廖俊波很想提升政和的教育水平讓百姓認可。“但如果太快,要求學校必須馬上教出幾個北大學生、清華學生,肯定出問題。打幾年基礎,今年(2015年)我才引進一家民辦學校,大家來‘賽馬’。”

談到發展文化特色街區,廖俊波的“慢”讓大家詫異:“工程隊都進場了,我說不急,你要出去做好調研。旅游這樣的長線產業,不是一屆班子能做完的,前期基礎要打好。把女兒扮靚了再嫁出去也不遲嘛。”

擺脫貧困,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廖俊波對此有著清醒認識:滴水穿石,持續發力,久久為功。衢寧快速鐵路建設,將讓政和告別不通火車的歷史,是發展的重要機遇。為了火車站選址,他前后數十次深入現場調研,他對干部說:“要窮盡我們的智慧,莫給子孫留下遺憾。”

當快則快,該慢也得慢。這發展節奏的把握,廖俊波得心應手。

忙與閑

在武夷新區管委會的一次民主生活會上,同事們對廖俊波提意見:“別總是在周末加班。”他卻說:“這不是批評,是變相表揚。”

“忙”,是廖俊波從政以來的常態。“一天能有48小時就好了。”廖俊波常常感慨。

以生命的最后一天為例。廖俊波上午在南平市區參加一場協調會,下午開會研究武夷新區綜合片區地價和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有關工作,下班前抽空聽取了南平市國土資源局局長陳鐘玨等人的工作匯報。當晚8點至10點,一場包含4個議題的項目建設專題會在百余公裡外的武夷新區等著他。

廖俊波的忙,是有准備的忙,是胸有成竹的忙,是有預見性的忙。這,來自他忙裡偷閑的學習與思考。

廖俊波常說:“思想領先一步,動作快人一步。”

3月底,在整理廖俊波遺物時,女兒廖質琪意外發現他在讀《清潔化生產概論》一書。清潔化生產是目前較為前沿的環保生產理念,從書中的圈點批注可見廖俊波對武夷新區產業發展的前沿構想。

廖俊波思想領先的“法寶”,是不斷汲取新知識。在邵武,他是當地新華書店統計的購書最多的人。在政和期間,他曾六赴杭州招商,行程緊張,總是婉拒游西湖賞美景的邀約。可是,有一回,他卻擠出時間到書店買回一大摞書。每到一個新的崗位,他都要買來大量相關書籍學習,多年的讀書筆記積起來接近1米高。

忙裡偷閑,廖俊波沒有把時間虛耗。不斷汲取知識的力量讓他無論在什麼崗位都思路清晰,並努力為地方發展尋找出路。

在武夷新區,他成功引入魯能集團、中國人壽等近十家“國字號”企業。他清晰地梳理出一系列前瞻性的理念指導招商工作:“我們在招商中不要妄自菲薄,要發揮青山綠水的比較優勢,做強我們的賣點,以產興城,以城帶產,產城融合。這其中,產業是支撐的關鍵點,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培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產業……”

前與后

“要發展,就不能懼怕突破條條框框。你們大膽干,出了問題我負責。”廖俊波的一席話,讓干部充滿干勁。他鼓勵身邊的干部:“出於公心開展的創新,隻要不違反原則,你們可以大膽干,出了差錯我擔著!”

順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難事看擔當。敢於擔當是領導干部的基本素質,沒有擔當,不敢沖鋒在前,談何領導?何以率下?

身為領導干部,廖俊波從不墨守成規,而是敢於推陳出新,敢於突破框框,敢於靠前指揮。無論是在鄉鎮、縣委還是市政府工作,無論是災后重建、建工業園區還是扶貧攻堅,他都立足崗位,始終堅持為黨和人民的利益擔責,面對矛盾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挺身而出,創造出讓黨和人民滿意的工作實績。

在處理國企改制、化解歷史遺留不良債務上,他通過艱苦談判,成功化解原國有企業不良債務1.3億元,盤活工業用地近200畝,為13家擔保企業解除了債務鏈﹔

在推進精准扶貧工作上,為解決農民發展生產“錢從哪裡來”的問題,他不顧眾人懷疑的眼光,在全國率先開展小額扶貧貸款試點,用200萬元政府保証金撬動支農信貸3000余萬元﹔

為了讓企業落戶政和,他在全省首創“並審聯批”制度,自己任工作組組長,親自過問審批過程中的每一個難點,審批效率大大提升﹔

在“一切為了政和的光榮和夢想”的號召下,越來越多的干部主動靠前,啃起“硬骨頭”,征地拆遷、工程建設一線出現了干部忙碌的身影。

敢於擔當的廖俊波欣賞實干的干部。“一線培養、一線考察、一線使用”成為政和縣委用人的“鐵律”。2011年6月至2016年3月提拔使用的128名干部,有七成來自重大項目、重點工作和基層一線。

苦干實干出成績,這時,廖俊波往往又躲到后面去了。

時任政和縣常務副縣長的魏敦盛告訴記者,廖俊波任政和縣委書記時,每逢市領導來政和,他常常中途借故“開溜”,讓一線干部有機會和上級領導“面對面”匯報工作。“就像女兒大了不能留,好干部要趕快推薦、提拔上去。”他總這麼說,“推薦一個好干部上去,就會有十個好干部起來。”

親與疏

俗話說,親疏有別。廖俊波對不同的人,有自己的親疏標准。

在政和工作時,妻女每次去看他,隻能住宿舍。有人建議,他們可以在政和安個家。妻子林莉跟廖俊波商量,被一口回絕:“這是我當政的地方,不能這樣做。如果我們不廉潔,你真的要‘悔教夫婿覓封侯’了。”廖俊波的父親要到政和看他,他與父親約法三章:父親自己坐車,吃、住都要在父親的朋友家。

然而,5年前的七夕,妻女悄悄趕去政和,想給他一個驚喜。沒曾想,他趕到南平開會了。晚上回政和的時候,廖俊波給娘倆每人帶了一盒巧克力。妻子那盒上寫著: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對群眾,他說,要平輩論交,不擺架子。

調任邵武市副市長后,得知拿口鎮朱坊村老村支書李東來中風,他特意回村探望﹔李東來的兒子高考,他每天打電話關心,直到孩子收到錄取通知書。在武夷新區,廖俊波到工地察看施工進度,發現工人們揮汗如雨,當天,他就叫人送來防暑降溫藥品﹔不久,他把醫務人員請到現場,給工人們培訓防暑降溫技能。作為副市長,他把印著自己手機號碼的名片主動遞給需要幫助的人……

曾經跟他一起共事的邵武市原市委書記林小華發現,廖俊波跟老百姓在一起時,特別喜歡笑,是那種從內心深處發出的笑,自然、真誠、很有魅力。

對客商,他說,要接待真心真意、交流專業專注、服務貼心用心。

有外地客商來,他必親自趕到車站、機場迎送,親自陪同、講解、考察。劉暉明說:“他向來這樣,就連投資商的父母生病,都要我們帶著去醫院,挂號、找醫生的事全包。”

“咱們是窮地方,人家來投資,需要千百個理由﹔人家不來,隻要一個理由就夠。”廖俊波念叨道。

在他生命的最后45天,有22個晚上在開會,14個晚上外出招商或者趕路。最近的一次,3天跑4個省,拜訪了6家企業。

廖俊波與客商很親,也很“清”。

不管是在榮華山、政和還是武夷新區,廖俊波總要在大會上強調:“誰要是打著我的旗號搞工程,你們要馬上拒絕,我沒有這樣的親戚。”

一位很熟的外地客商,拎了一盒海產品來看他,廖俊波一直追到電梯口,堅決退回,並說:“你來找我,咱是朋友﹔你提著東西來,咱倆就不是朋友關系了,而是利益關系,這就把朋友看輕了。”

當然,收不收“禮”也分人。

一次,政和街頭一位賣小吃的老人,來到廖俊波辦公室,手裡提著一籃“東平小饹”。“廖書記啊,這是我們這兒有名的小吃,您工作辛苦了,嘗嘗吧!”“這我得收下!謝謝您!”當著同事的面,他帶頭吃了起來。回點什麼禮呢?他在辦公室裡找來找去,眼睛掃到了一雙雨鞋,自己隻穿過一兩次,剛好天正下著雨,就送給了老人。

“做官一時,做人一輩子,要清清白白做人。”“我們可以安安穩穩睡覺。”這是廖俊波對妻子說的話。

隻有認群眾作親人,才會把群眾的事當作家事來辦,才會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真正一心一意為“親人”謀福利、辦實事,干群關系才會親密無間、其樂融融。

正是因為廖俊波沒有架子,沒有傲慢與偏見,而是俯下身子,傾聽民聲,甩開膀子,真抓實干,才最終獲得人民群眾的認可、贊許、尊敬與思念。

苦與樂

廖俊波的車上長期備著“四件套”——衣服、雨鞋、雨傘和被子。那床被子,開車時廖俊波用,停車時駕駛員林軍用。

“您不覺得累麼?”林軍問。

廖俊波的解釋是:帶孩子夠辛苦吧,但父母為何樂在其中呢?因為信念!人有信念,就不會覺得累。

在一次採訪中,廖俊波是這樣說的:“如果你的信念確確實實就是想為一個地方的百姓干活,確確實實想為更多的人做點事,你所有的工作,你都覺得是值得的。”

不忘初心、堅定信念,所以就算用盡渾身力氣、付出血和淚,在廖俊波看來也是理所當然﹔所以,即便“背著石頭上山”很苦很累,但“工作是快樂的”。

南平市政府辦干部吳慧強說,就在廖俊波殉職的前一天晚上,廖俊波和同事們開會研究工作到次日凌晨2點,大家不僅沒有感到疲憊,反而被他描繪的武夷新區美好前景鼓舞,越聊越興奮,辦公室裡充滿了歡聲笑語。

曾任政和縣委辦主任的葉金星記得,在政和縣陪廖俊波加班時,有時大家覺得很累了,廖書記就會說,我唱首歌給大家聽。他經常唱的一首就是《蝸牛與黃鸝鳥》,大家聽著聽著,也就不累了。

這樣快樂的工作,對廖俊波來說,就是常態,就是享受,就是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樂趣。

有人不解,這不就是工作狂嗎?這般辛苦,有啥快樂?

“在廣場上,你看到這麼多的群眾跳舞,小孩子在廣場上嬉戲,享受城市建設的成果,那就感覺很滿足。在園區裡,你看到企業家非常開心,看到企業蒸蒸日上,你也感覺非常快樂。當感覺為更多的人服務的時候,你是快樂的。當你看到一個地方發展起來后,那是快樂的。”廖俊波曾經說道。

把有限的生命融入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努力地去干事,在干事中體驗快樂。這是廖俊波的為官之道,更是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人生追求。

“人生就像一列火車,不要隻盯著車裡的那些人和事,要多往窗外看。往遠方看,就能看到更大的風景。”廖俊波在日記裡寫道。

有一次工作到深夜,他和政和縣委辦的同志無意間聊到妻子,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大家知道,這時候,他一定是想家了。

遠方是事業的舞台,家是愛的港灣。廖俊波把二者關系處理得恰到好處。

斯人已去,精神長存。每一名黨員干部都應該對照廖俊波這面鏡子,照出不足、照出差距,學習他的精神,學習他干事創業、為人處事的辯証觀,對黨忠誠、心系群眾、忘我工作、無私奉獻,身體力行地把黨的方針政策落實到基層和群眾中去,真心實意為人民造福,在有限的生命裡,綻放出無窮的光彩。(記者 劉輝)

(責編:程宏毅、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