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一封沾著泥土的入黨申請書

2017年06月07日08:0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和優秀的農村黨員,像一塊強大的吸鐵石,把身邊的村民吸引過來,潛移默化地改變他們乃至整個村庄的精神風貌

  

  早晨6點多,立新村村民史偉明來到村支書王長友家,黃色的長膠靴上還沾著耙地留下的泥巴,粗糙的雙手遞上一份手寫的入黨申請書。當筆者問他為什麼想要入黨時,他憨憨一笑,說:“就是想給村民干點實事兒。”

  村支書介紹說,史偉明這個小伙子很能干,自己就種了8公頃水田,是村裡的致富能手。和往年相比,今年像史偉明一樣積極要求入黨的人多了起來,絕大多數是年輕人。到5月份就已有10多個村民寫了入黨申請書,而前幾年每年隻有幾個人。“村民入黨積極性的提高,和開展脫貧攻堅以來村裡發生的巨大變化有著密切關系。”

  立新村是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嘎什根鄉下面的貧困村,全村95%的農戶以種植水稻為主。2016年初,村裡修了泵站和襯砌進水渠,終於告別了困擾已久的水田內澇,當年就實現水稻增產,農民增收﹔同年年底又通過申請扶貧資金,在村裡建起了木耳和香瓜種植大棚,保証每個貧困戶,尤其是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每年都有固定收益。對於這些變化,每位村民心中都有一杆秤——這是黨和政府幫他們做的好事兒。

  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做得好不好,關鍵就看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前一段時間,村民鄭永波的母親因突發心臟病住院,所有醫療費用最終都得到報銷,自己沒花一分錢。他說,“多虧政策好,也多虧干部們宣講得好,不然哪些能報銷我都不知道。”為了讓立新村的貧困戶能夠及時掌握相關扶貧政策,當地黨員干部和駐村干部常常自己先加強學習、熟悉掌握,然后再通過定期入戶走訪,用老百姓聽得懂、聽得進的語言為貧困戶進行宣講,不斷給貧困戶帶去謀劃未來的希望和信心。

  脫貧項目管不管用、政策好不好使,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就是旗幟。實施任何一項扶貧政策,我們都不能先入為主地認定貧困戶會毫無意見地完全接受。實際上,村民更容易認可和接受鄰裡口耳相傳和親身示范的事情。筆者發現,在鎮賚縣建平鄉民生村,村黨支部動員黨員干部率先種植香瓜,通過“黨員示范田”,讓當地村民看到實實在在的收益,從而激發村民種植香瓜的熱情。2016年,僅此一項就為該村經濟增收400多萬元,人均增收3400多元。可以說,黨員示范就是最好的引領。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脫貧之后還需預防再返貧。而一個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和優秀的農村黨員,會像一塊強大的吸鐵石,把身邊的村民緊緊吸引過來,潛移默化地改變他們的思想認識乃至整個村庄的精神風貌,提升他們的致富能力和村庄的產業前景,從而實現可持續脫貧和發展。脫貧攻堅的路上,被“吸鐵石”吸引,期望成為“車頭”,也許正是農村入黨申請書變多的緣故吧。

  (王化雨)


  《 人民日報 》( 2017年06月07日 05 版)

(責編:黃瑾、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