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肖純柏:馬克思主義黨性理論的新發展

2017年05月19日09:47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馬克思主義黨性理論的新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於順利推進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進管黨治黨,提出黨性修養是共產黨人的“心學”“打鐵還需自身硬”“堅持黨性就是堅持人民性”“追求共產主義是黨性的本質特征”等新思想新理念,這是對馬克思主義黨性理論的新發展,是中國共產黨管黨治黨的強大理論武器。
  “追求共產主義是黨性的本質特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自覺投身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堅強黨性的本質特征”。他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反復強調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叫共產黨,就是因為從成立之日起我們黨就把共產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中國共產黨黨員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追求共產主義是共產黨員的天經地義。講黨性就要講共產主義,為共產主義奮斗是黨性的本質特征,這也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鮮明特征。我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朝著共產主義的方向努力。不腳踏實地完成當前的中心任務,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不堅持共產主義理想是黨性不純的表現,同樣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
  “革命理想高於天。”守住信仰高地,才能守住黨紀底線。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黨性之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產主義決不是‘土豆燒牛肉’那麼簡單,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但我們不能因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就認為那是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就不去做一個忠誠的共產黨員。”心懷共產主義理想、心有所寄,才能煉就“金剛不壞之身”,抵住誘惑,從沉湎於物質享受甚至低級趣味中解放出來。這是黨性修養的制高點。一些干部之所以得“軟骨病”,就是因為缺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的“鈣”,逐漸失去精神動力,迷失前進方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忘記共產主義理想,就容易成為功利主義者。從這個意義上說,黨性修養是守住信仰高地與守住底線的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還首次提出了判斷共產主義理想的四個“能否”標准。堅定理想信念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共產主義不是空中樓閣。針對有些黨員恥言理想、躲避崇高等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衡量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領導干部是否具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有客觀標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奮工作、廉潔奉公,能否為理想而奮不顧身去拼搏、去奮斗、去獻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一切迷惘遲疑的觀點,一切及時行樂的思想,一切貪圖私利的行為,一切無所作為的作風,都是與此格格不入的。”這就使黨性修養成為看得見、可操作、能效仿的有形標准,成為在言行舉止中判斷共產黨人是否持有理想信念的一面鏡子。這是對馬克思主義黨性理論的發展。
  “堅持黨性就是堅持人民性”
  張聞天、劉少奇、任弼時從階級性角度對黨性作了大量論述,王稼祥代中央起草的《關於增強黨性的決定》則從反對分散主義、山頭主義、宗派主義和組織上鬧獨立性的角度,對黨性作了系統的論述。隨著歷史的發展,有些人把黨性同階級性等同起來,把黨性同人民性割裂開來,對黨性與人民性採取對立的態度,抽象討論二者的關系。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性和人民性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是相統一的而不是相對立的,要把黨性與人民性統一於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旗幟鮮明地指出:“人民立場是黨的根本立場。”這一重要論述巧妙地處理了黨性與人民性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堅持黨性,就是堅持人民性。”黨性說到底就是立場問題。共產黨人無論是想問題、搞研究,還是作決策、辦事情,都必須站在黨和人民立場上,而不能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這就是共產黨人的黨性原則。強調人民立場是黨性的根本立場,這一思想為黨員干部從整體上把握黨性和人民性的關系指明了方向。
  黨性和人民性作為整體性的政治概念,是一致的而不是相互矛盾的。黨性是就黨的本質屬性而言的,人民性是從全體人民而言的,二者統一於人民福祉和民族復興。不能簡單從某一級黨組織、某一部分黨員、某一個黨員來理解黨性,也不能簡單從某一個階層、某部分群眾、某一個具體的人來理解人民性。黨性來自階級性和人民性,是階級性和人民性最高、最集中的體現﹔堅持黨性原則,就是堅持工人階級和人民大眾的根本利益原則。所以,“堅持黨性,就是堅持人民性”是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立黨興黨的必然選擇。
  “黨性教育是共產黨人的心學”
  劉少奇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把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借鑒儒家修養的智慧和品格,首次系統論述了黨性修養問題。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習近平總書記針對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和“四種危險”,從黨內政治文化的角度推進思想建黨和文化強黨,創造性地提出黨性教育是共產黨人修身養性的必修課,也是共產黨人的“心學”。把黨性教育上升到學科的角度,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黨性修養理論的新發展。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面對公和私、義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樂的矛盾,是選擇前者還是后者,關鍵靠黨性和黨紀。而黨性的文化源泉來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用“固本培元”“精神命脈”“魂”與“根”以及“煉就金剛不壞之身”“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等富有中國氣派和中國風格的語言,闡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性修養中的重要作用。他說:“我們決不可拋棄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恰恰相反,我們要很好傳承和弘揚,因為這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丟了這個‘根’和‘魂’,就沒有根基了。”在黨性教育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要繼承中國傳統知行觀,堅持知行合一,著力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努力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習近平總書記號召中國共產黨人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指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這些新論斷是對毛澤東、劉少奇黨性修養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堅強的黨性是成為高素質領導干部的首要條件”
重視領導干部的黨性修養和黨性鍛煉,是中國共產黨的一貫傳統。習近平總書記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角度,把黨性擺在了更加重要而突出的位置,強調,“堅強的黨性是成為高素質領導干部的首要條件”“一個人戰勝不了自己,制度設計得再縝密,也會‘法令滋彰,盜賊多有’”。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在作風問題上,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性。衡量黨性強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在深化改革問題上,一些思想觀念障礙往往不是來自體制外而是來自體制內……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氣和胸懷,跳出條條框框限制,克服部門利益掣肘,以積極主動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當干部就不要想發財,想發財就不要當干部。”“當官要當舞台上端端正正的官,當清官,不要當庸官貪官,被人戳脊梁骨。第一步走錯了就不行。如果抱著當官謀利的想法,那做的一切事情都不會對。”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共產黨員不能用等價交換原則滲透黨性原則,絕不把商品交換那一套搬到黨內政治生活中來。在政治原則上,黨員干部要不講任何價錢,不打任何折扣。在對待組織決定和任務安排上不能以自我為中心,同組織討價還價。
  講黨性要處理好自己與家人的關系。嚴於律己,既要嚴格要求自己,又要嚴格要求自己身邊人、枕邊人和自家人。這是檢驗黨性強弱的重要試金石。
  講黨性要處理好個人與組織的關系。黨員要講黨性、不搞派性,不搞小圈子和非組織活動,不拉幫結派、結黨營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能把黨組織等同於領導干部個人,對黨盡忠不是對領導干部個人盡忠,黨內不能搞人身依附關系。干部都是黨的干部,不是哪個人的家臣。”
  講黨性要處理好業務職責和黨員職責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同志要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全黨同志不能用職業標准代替黨性標准,不能重視業務培養、忽視黨性修養。“第一身份”和“第一職責”的新論斷,豐富了中國共產黨的黨性內涵,喚醒了部分黨員的黨性觀念,推動了黨的意識的新覺醒。

(責編:秦華、閆妍)
相關專題
· 專家輔導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