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甘肅成縣:“支部+電商”走出黨建促脫貧新路子

2017年05月15日13:4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甘肅省成縣把基層黨建和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深度融合,借乘“互聯網+”東風,積極探索“支部+電商”模式,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優勢、組織功能和組織力量,引領帶動黨員群眾投身電商發展、增收致富,因地制宜探索出“支部+電商+合作社”、“支部+電商+產業鏈”、“支部+電商+便民服務站”、“支部+電商+協會”等多種模式,走出了一條黨建促脫貧的新路子。

支部主導,當好電子商務的“扛旗手”。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農民要致富關鍵看支部。成縣堅持用黨建工作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電子商務發展作為各黨支部引領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引導各基層黨組織圍繞電商做文章想辦法,把電商發展記在心、抓在手、扛在肩。一是組織指導各基層黨組織把電商發展納入支部任期規劃,明確具體目標、措施,因地制宜、內引外聯,有計劃、有步驟帶領群眾發展電商。二是堅持把電子商務作為村干部、大學生村官、致富帶頭人培訓的主要內容,採取請進來、走出去、遠程教育培訓等多種方式加強培訓充電,幫助樹立電商思維,自覺把電商作為推動農產品網絡銷售、助農增收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制定電商發展規劃,舉辦培訓班,搭建電商便民服務平台,鼓勵、支持、引導和幫助黨員群眾開辦網店,發展電商。全縣各級黨組織累計舉辦電商培訓班86期14860人次。 三是把電商發展與村級活動陣地提升、便民服務中心建設相結合,建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135個,依托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項目和阿裡巴巴集團“千縣萬村”計劃農村淘寶項目,建成農村淘寶村級服務站55個。

村官引領,當好電子商務的“引路人”。深入實施“大學生村官電商扶貧崗位建功”行動,設立大學生村官創業扶持基金,組織大學生村官在帶頭開辦網店,幫助群眾銷售農特產品、代購生活生產資料,實現增收減支的同時,積極幫助帶動群眾開辦網店。全縣大學生村官共開辦網店37個。涌現出了張璇、陳會芳、馬金蘭、劉蓓等一批大學生村官帶頭發展電商的先進典型。

黨員帶頭,當好電子商務的“排頭兵”。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在發展電商中的先鋒模范作用,一方面堅持將年輕黨員培養成電商帶頭人,結合黨支部“三會一課”、固定黨日活動、遠程教育和黨員冬訓等形式,讓廣大黨員率先接受並掌握電子商務知識,帶頭開辦網店﹔另一方面,將21名優秀電商帶頭人培養發展成入黨積極分子和黨員發展對象,帶動群眾開辦網店,其中2人已經入黨。通過宣傳引導、鼓勵支持、網商培育服務和廣泛開展培訓,該縣網店總數達920家,其中有皇冠網店4家,鑽級網店60家﹔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專業合作社、大學生村官、鄉村干部、農村返鄉創業青年及未就業大學生等各類電商主體,通過積極開展各類電商營銷活動,銷售額不斷攀升。

平台支撐,當好電子商務的“助推器”。一是通過招商引資,投資12億元,建設並上線運營了淘寶網特色中國·隴南館,建成了隴南電子商務產業孵化園一期工程、順通電子商務物流園一期工程等項目。二是針對“有產品無網貨”的問題,全縣共發展各類網貨供應平台24家,已初步形成較為完善的網貨供應體系和運作機制,並在扶持中小網商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其中華龍恆業、祥峰金銀花等傳統企業積極開發網絡適銷產品,網貨種類不斷擴大、產品包裝不斷精細化﹔各鄉鎮自建網貨供應平台在服務本鄉鎮網商方面也發揮了積極作用。三是針對快遞物流“最后一公裡”難題,重點扶持由我縣本土電商企業創辦的順通電子商務物流公司、同城快遞公司等,在全縣17個鄉鎮和有條件的村建立快遞物流服務站點和業務收攬點,初步形成了以縣城順通電子商務物流園為依托的“縣有中心、鄉有站、村有點”三級物流配送體系。截止目前,全縣共有物流快遞企業40家,覆蓋全縣17個鄉鎮197個行政村,行政村覆蓋率達80%以上。四是積極借助農村淘寶等第三方平台和隴南生活網、農村市集、螞蟻市集、村玩兒等自建平台,幫群眾代銷代售“賺錢”、為群眾代繳代購“省錢”,實現了工業品下行和農產品上行雙向流通、雙重受益。

選派干部幫扶,當好電子商務的“推廣員”。整合省市縣鄉四級138個聯村單位、3746名聯戶干部和102名到村任職第一書記等各類資源,把進村入戶普及電商知識、幫助聯系貧困戶開辦網店、扶持雙聯村戶開發網貨產品、對外推介雙聯鄉村產品資源,確定為雙聯行動的重點幫聯內容之一,構建了雙聯、電商、扶貧“三力合一”的協作機制,建立了雙聯單位和干部“一對一”包村包戶幫聯機制,實現了扶貧資源的優勢互補,形成了網格化的電商扶貧責任體系, 讓村民體驗到網絡的優勢,從不懂、不信向懂網、信網、用網轉變。

群眾參與,當好電子商務的“明白人”。通過發展電子商務,有效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極大地激發了種養殖大戶調整產業結構的積極性,在自發運用電商思維,持續做強做優核桃產業的同時,採用林下種植模式,引入了大櫻桃、草莓、油桃、金銀花、油牡丹等效益更高的特色農產品,並形成了一定規模,群眾普遍原來“種什麼賣什麼”逐漸向“市場需要什麼生產什麼”轉變,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 增強了貧困群眾自我“造血”能力,增加了農民收入,提升了農村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白永鋒)

·歡迎加入全國黨建雲平台,黨建交流一網通

(責編:高巍、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