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忠誠擔當薪火相傳——北京市西城區深化“兩學一做”紀實(下)

2017年05月06日09:13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忠誠擔當薪火相傳

絕對忠誠、責任擔當、首善標准是北京市西城區踐行“紅牆意識”的時代注腳。

在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進程中,西城區的共產黨員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對黨的忠誠,對事業的執著,“紅牆意識”也正在由“無形”到“有形”,使拱衛中央同區域發展協調推進,相得益彰。

將“紅牆意識”融入日常生活

時代走到今天,永葆“紅牆意識”,就需要將“紅牆意識”融入日常,講在經常,使之生動體現在“兩學一做”的實踐中。

通過有效方式,在青年黨員中樹立“紅牆意識”,是西城區“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為此,西城區開辦了機關干部品讀經典學習班,並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邀請在京高校、研究機構的頂級專家授課。在這裡,《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這樣的理論著作也能變得引人入勝,讓許多80、90后青年都能學得投入、有興趣。學習班開辦兩年來,學員從最初的30多人發展到現在的107人,為他們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創造了途徑。

北京人有個習慣,喜歡聊天,關心國家大事,生活在紅牆外的群眾,更多了一份對家國天下的責任心。2007年,廣內街道報國寺社區黨委決定給居民開辟一個說話聊天、訴求民意的地方,取名“百姓論壇”。“百姓論壇”在社區黨員中選擇了14位德高望重的老黨員擔任論壇的話題“引領人”,通過黨員群眾“點菜”、引領人“配菜”的方式,宣講黨員群眾需要的各種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百姓論壇”成立10年來,論壇連續舉辦100多期,先后共有6000余人次參加,收集意見、建議400余件。

就這樣,一座黨員、群眾溝通交流的連心橋,在“紅牆意識”中架立起來,並發揮著巨大的輻射帶動作用。

在細節上講求“紅牆意識”

作為首都核心區,西城區長年肩負著保障重大政務和外事活動的行車通暢與安全。一面是必須萬無一失的勤務保障任務,一面是必須盡最大限度確保社會公眾的正常出行,多年來,西城交通民警以自己的忠誠和信念,將“紅牆意識”融入一個個細節之中,創造了交通管理的“西城速度”。

記者在西城交通支隊指揮中心採訪了解到,通過精准有效的指揮調度,輔以科技手段掌控轄區道路運行情況,西城交通支隊不斷提高長安街、二環路等主干道處警要求,縮短處警時間至3分鐘,並持續追求重點地區1分鐘處警目標,妥善快速處置各類警情,真正實現了分秒必爭。

支撐起“西城速度”的背后,是這樣一批愛崗敬業的民警:有走遍了轄區每一個路口,被同事稱為“活地圖”的85后青年民警李磊﹔有全市唯一日常上路執勤巡邏的女交警、西城交通支隊櫻桃園大隊副大隊長曲瑾﹔有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圓滿完成兩會代表住地交通警衛任務的霍志鋼……在車流中辛勞的身影,折射出的是整個團隊講求“紅牆意識”煥發的光芒。

在西城,從細節著手踐行“紅牆意識”的,還有一批辛勤的“城市美容師”——西城環衛職工。今年47歲的黨員劉哲,在環衛戰線已度過了18個年頭,他憑借熟練的業務能力和敬業的工作態度,帶領一支創新小組,成了環衛系統的“拿獎專業戶”和“創新專利王”。以劉哲為代表,西城環衛人推出了符合“紅牆意識”的行業標准,制定出全國第一個城市環境分級分類管理標准,如長安街兩側垃圾不落地,金融街行人可席地而坐,胡同保潔15分鐘一巡回——這樣做,對黨忠誠才能落到實處。

在黨建中深化“紅牆意識”

西城區把黨支部建設作為最重要的基本建設。在功能街區、產業園區、商務樓宇、重點工程、重大項目中,在改革發展前沿,在社會管理關鍵點上,西城區不斷優化黨組織設置,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

2015年啟動的白紙坊地區重點棚戶區改造項目,是西城區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棚改,總佔地面積約29.2萬平方米,涉及居民總戶數近5600戶。項目啟動之初,指揮部就成立了臨時黨委,下設3個黨支部、20個黨小組,充分發揮黨組織在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中的服務引領作用。征收進入實際階段后,黨員們每天挨家挨戶做工作,耐心講解政策﹔棚改區全體黨員帶頭簽約,不當“釘子戶”﹔黨支部以“陽光公開透明”保証“民心工程”,得到了絕大多數居民的支持。在三個月的協議預簽期內,白紙坊地區重點棚戶區改造的兩個項目簽約率均超過97%,黨組織真正成了民生工程一線的戰斗堡壘。

此外,西城區全區15個街道工委對社區黨支部進行了全面調整,按照“全響應”的要求,將黨支部建在網格上,共對253個黨支部進行了調整,進一步發揮了社區黨支部在網格中的作用,優化和整合了優勢資源,提高了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記者 董城 張景華)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兩學一做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