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26日08:31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近期,山東煙台市福山區結合基層實際,注重完善三項制度、搭建三個平台、打造三項品牌,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
制度領航
卡實責任,傳導壓力
該區注重頂層設計,全面總結近年來集中教育經驗做法,對相關制度進行廢改立,重點完善三項制度。
完善領導干部學習教育制度。黨委(黨組)班子成員結合年度計劃安排,至少為基層黨員講1次黨課,每月到聯系點開展1次專題調研,每季度參加1次黨支部組織生活,每年領辦1項黨建項目或創新課題,督促干部嚴格落實雙重組織生活和調查研究等制度,主動深入基層解決問題、推動工作。
完善黨員活動日制度。將每月15日確定為黨員活動日,明確有計劃、有主題、有記錄、有獎懲的“四有”要求,對黨員參加情況進行寫實記錄和量化積分,同步留存活動影像資料確保全程留痕。將活動內容從教育培訓擴展到民主議事、志願服務、典型評比等方面。
完善黨建大督查制度。每月對各黨工委學習教育開展情況進行寫實記錄,每季度進行1次集中調度,每半年組織一次現場觀摩,年底集中考核。同時,採取隨機抽查、現場督查暗訪、利用可視系統遠程調度、定期通報等措施,抓好全程跟蹤問效。
平台牽引
創新形式,提升實效
該區堅持問題導向,積極創新思路,搭建三個平台,著力解決基層黨員組織難、參學率不高、實效性不強等問題。
搭建信息化網絡教育平台。建設覆蓋區鎮村三級的基層黨建遠程可視管理服務系統,每月開展1次“遠程送學”,向基層黨支部直播專題黨課、專家講座等內容,提高學習教育質量。精心篩選網絡課件和培訓資料,建立特色課程資源庫,村居、社區黨員可通過系統終端進行訂單式選學,有效解決供需不對路、積極性不高等問題。
搭建區域化實體教育平台。建設區、鎮街、村居(社區)三級黨建服務中心,形成以區黨建服務中心為原點“一中心、多節點、廣覆蓋、功能優”的陣地網絡。在區域化黨建服務中心打造入黨宣誓廳、黨史展覽館、黨員教育大課堂、廉政講堂、愛心驛站等功能區,組織黨員開展黨性教育和互動式、體驗式教學。
搭建親民化流動教育平台。篩選本地基層經驗豐富、政策水平較高的領導干部、村居黨支部書記、黨校教師組建宣講團,圍繞落實新發展理念、學習貫徹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等主題赴基層巡回宣講,使學習教育更“接地氣”。每兩個月舉辦1期“支部書記論壇”,選拔15名經驗豐富、業績突出的黨支部書記輪流上講台為村居、社區干部傳經送寶,圍繞黨員管理、集體經濟、協商共治等內容進行交流研討,加強互學互助,促進共同提高。
品牌帶動
建過硬支部,樹先鋒形象
該區把建過硬支部和發揮黨員作用作為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重要任務,重點打造三項品牌。
互學互評,打造過硬支部品牌。區分村居、社區、機關、企業等領域,廣泛開展“樣板黨支部”打造活動,以黨工委為單位,每季度組織1次互學互評,引導基層黨組織健全完善“三會一課”、民主評議、“承諾踐諾評諾”等制度,謀劃開展特色活動,樹立黨建標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精細精准,打造志願服務品牌。成立黨員志願者協會,下設愛心助學、扶老助殘、環境整治、醫療衛生等多支專業服務隊,同步制定志願服務制度化實施意見和服務規范,統一配發服務標識、工作証和服裝,全面規范志願服務活動。堅持每季度突出一個主題,每月開展一項活動,定期發布需求信息、活動方案和反饋意見,實現志願服務與群眾需求的快速有效對接,推動志願服務專業化、精准化。
身入心入,打造群眾工作品牌。在每名機關干部聯系20戶群眾,每月入戶走訪1次的基礎上,將聯系群眾制度從“線下”拓展到“線上”,探索建立“微信+服務”新模式。將34個城市社區合理劃分為289個網格,逐個網格建立微信群,隨時收集居民反映的問題,由區社管中心集中協調解決,構建起上下貫通、多方聯動的群眾工作新機制。
相關專題 |
· 兩學一做網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