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他把自己永遠融入這片青山綠水中(下篇)——記黨和人民的好干部廖俊波

2017年04月18日13:55    來源:福建日報

原標題:他把自己永遠融入這片青山綠水中(下篇)

廖俊波心裝百姓事,做企業和百姓的貼心人,把改善群眾生活作為人生最美妙的事情﹔

廖俊波胸懷繞指柔,疼愛家人、幽默風趣、熱愛生活,是家人心目中的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

“讓23萬政和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廖俊波的母親是老師,妻子是老師,自己大專畢業后也當過老師,這讓廖俊波特別關心教育這一民生大事。

剛到政和不久,廖俊波就聽說一件事:政和已25年沒出過一個清華、北大生,許多有條件的家長舍近求遠將孩子送往外地就學。2011年10月24日,廖俊波特地帶上分管教育的副縣長,夜訪政和一中。

“書記看得很細,一間間教室、一個個辦公室走過,仔細翻閱學生的作業本、老師近期在讀的書刊。”政和一中校長魏明彥回憶。那晚,廖俊波在學校一直待到晚自習結束,臨走前他們還站在樓前小空地上聊了半個多小時。

魏校長的建議,廖俊波都記在心上。在增加教育經費的同時,廖俊波親自協調溝通,推進與福州名校教師結對子工作,增強師資力量。后來,政和到福建師大附中、福州一中挂職、培訓的教師越來越多,而省城這兩所學校每年也有教師走進政和一中的課堂。

在政和期間,每年高三畢業班的省質檢分析會,廖俊波必定參加,與老師們一起分析解讀各項數據。“會前,書記一定會找我要三份材料:學生排名表、單科成績排名表及政和一中在全市所處情況的匯報。”魏明彥說,因為廖書記事先對總體情況有了解,說的問題、提的建議都實實在在。

一天,廖俊波對妻子林莉說:“20多年來,我們政和終於有個學生考上了北大!”說這話時,廖俊波看起來比自己女兒考上大學還要開心。關於如何辦好教育,他經常要林莉提建議。林莉開玩笑道:“你是不是忘了,我們學校跟你們政和一中可是競爭對手?”

2011年前,政和不少學生因為本地教育資源落后,去隔壁的建甌市讀中學。2013年以來,去外地讀中學的學生越來越少了。

除了教育,醫療亦是廖俊波關心的重點領域。“不求所有,但求所在。”這個上世紀90年代流行於外資引進和企業改制工作中的理念,被他充滿智慧地運用在醫療改革上。

2014年,南平市第一醫院在全市范圍洽談縣級醫院托管改革。這項改革要求,縣級政府向南平市第一醫院交納費用,后者全面接管縣級醫院。部分縣級政府思維保守,一是擔心托管效果不足,舍不得出這筆托管費﹔二是擔心病人外流,縣級醫院收入減少。廖俊波表示,市級醫院接管以后,縣級醫院的醫療水平必然會提升。隻要能夠為政和人民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不在乎投入增長、收入減少。

2014年7月,南平市第一醫院政和分院簽約、揭牌,政和縣醫院成為南平市首個實現托管的縣級醫院。南平市第一醫院醫務科科長徐偉來到政和縣醫院擔任院長,給這家二乙醫院帶來了三甲醫院的管理、人才、技術。

此后,通過廖俊波的支持和向上爭取,政和縣醫院引進了一批新設備,填補了該院核磁共振、新生兒重症監護等技術空白。這些改革,讓政和人民在家門口也能享受到許多三甲醫院的醫療技術和服務。政和縣醫院現在學科齊全,實現了“大病不出縣”,沒有出現病人外流現象。醫院的收入比改革前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待遇也提升了,近年來也沒有人才外流,政和縣的醫療衛生事業走上多方共贏、良性循環的正軌。

“建一個有歸屬感的城市。”這是廖俊波對政和百姓的承諾。他到任第一年,政和啟動了31個城市建設項目,總投資26.3億元。隨后的每一年,政和都有至少30個城建項目在建,年度完成項目投資在15億元以上。主街改造、市民廣場、文化中心等項目相繼竣工,珠山灣、解放、同心等10座大橋相繼建成……

回憶起那段與廖俊波並肩作戰的日子,時任政和縣住建局局長的卓陳慶仍抑制不住激動:“那時候迎賓路正在改造,遇到許多要協調的問題,書記都親力親為。他甚至可以餓著肚子,在郊區等半個多小時,迎接一名前來協調問題的負責人,為的就是工程能在春節前完工,減少對百姓出行的影響。”

政和城市建設實現了一個個零的突破——第一個紅綠燈、第一個停車場、第一個市民廣場、第一條綠道、第一個城市綜合體……“能夠當一個領頭人,讓23萬政和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廖俊波說。

“爸爸是全鎮最小的人,因為爸爸是為全鎮人服務的”

女兒廖質琪至今還記得父親任邵武拿口鎮鎮長時與她的一次對話。

那時,年幼的廖質琪問:“爸爸,你是拿口鎮最大的人嗎?”

“不,爸爸是全鎮最小的人,因為爸爸是為全鎮人服務的。”女兒問得天真,廖俊波答得認真。

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

4月8日上午,政和縣石屯鎮鬆源村石圳自然村,村民黃小妹當記者的面再次唱起了那首自己寫的快板小曲:“石圳是個垃圾村,滿地都是垃圾堆……書記和我們一家親,不分白天和黑夜,三天兩頭看我們,石圳變得不一樣……”

唱到此處,淚水早已濕潤了黃小妹的眼眶。2013年,作為村婦女理事會的一員,黃小妹在當時的村婦女主任袁雲機帶領下,和其他八位姐妹一起,發動村民搬走堆積了幾十年的垃圾山,將外人掩鼻繞道的垃圾村改造成游客紛至沓來的美麗鄉村。

“小事你做,大事請示,不然來不及。”“賺錢的留給農民來,不賺錢的基礎配套等項目就由我們來做。”廖俊波的叮囑,至今言猶在耳。

鐵山鎮東澗村80多歲村民魏品琳老人也深有感觸。

2013年5月,廖俊波再次來到東澗村調研,看到村裡幾位老人在亭子裡坐著,便走上前去聊天。

“大家覺得有什麼困難沒?”

“我們村裡喝的是山泉水,遇到下雨天,水就渾濁了,不衛生。”魏品琳說。

廖俊波把隨同調研的住建局局長叫到身邊,要求馬上落實給村裡建一座過濾池。兩個月后,過濾池建好,村民們不再為喝水犯愁了。

聽聞廖俊波殉職的噩耗,福建忠天電機有限公司董事長鄧少忠丟下公司事務,趕到南平為俊波守靈。

忠天電機是政和縣經濟開發區首批落地企業之一。從最初的項目洽談,直到企業竣工投產,鄧少忠已記不得廖俊波來園區跑了多少趟。“還在建設廠房時,廖書記頂著大太陽來,工地條件簡陋,有時他連礦泉水都沒喝上一口。”回憶起當時的情形,鄧少忠哽咽了,“他給我們企業的承諾,一項項都兌現了,隻有一件事,他答應到我公司裡喝杯茶,一直都沒實現……”

“不管什麼時間給廖書記打電話,他都會接,實在忙也會回個短信。”南鼎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瑞說。這位80后政和小伙返鄉創業,每次遇到難題,首先想到的都是如兄長般的廖書記。項目交地慢了,廖俊波帶人到現場找原因﹔項目缺資金,廖俊波兩次幫忙協調解決﹔產品銷路出現問題,廖俊波幫著出主意……吳瑞感激不盡,可廖俊波卻說:“你把企業做好,就是最好的感謝。”

與此同時,在一些人眼裡,廖俊波卻又顯得“不近人情”。在榮華山、在政和、在武夷新區,他都在大會上強調:“誰要是打著我的旗號搞工程,你們要馬上拒絕,我沒有這樣的親戚。”

有的商人為了攬到工程,跑去陪他的父親下象棋,最后被他趕走。

他有兩個妹妹,分別在北京和福州工作,福州這個妹妹是一名普通的企業工人。妻子工作27年,仍然堅守在教育一線。廖俊波說:“孩子們喜歡你,你就多辛苦一些,可不能誤人子弟呀。”林莉的大哥在邵武當教師,廖俊波擔任邵武副市長的時候,大哥沒去找過他。林莉的二哥下崗后,沒找廖俊波,自己到私企找了份工作。

女兒上高三那年,學校要求每名學生填寫一份家庭報告,了解學校留守學生情況。當天放學回家,女兒在媽媽面前哭了:“媽媽,我今天才知道,我原來是個留守兒童!”因為工作繁忙,廖俊波經常在外,直到女兒完成高考,廖俊波已近三個月沒回過一趟家。

“你和女兒怕黑,有我在你們就不怕了”

“你會因為廖俊波不回家而和他鬧別扭嗎?”4月9日下午,記者問林莉。

“正是因為我們倆很久才能見一次面,所以非常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刻,舍不得吵架。他不在的日子裡積累的怨氣,一見到他就消散了。”林莉回答道,“而且他很幽默、溫柔,就算我生氣,也會被他輕鬆化解。他總有辦法對我的付出表示感激,讓我覺得滿足、值得。”

在外人眼裡,廖俊波或許是一個工作至上的工作狂,但在家人眼裡,他是一位熱愛家庭、熱愛生活的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

雖然很少回家,但廖俊波一家人其樂融融。他常常鼓勵林莉和廖質琪每年都外出旅游,理由是“你們先去玩,覺得哪裡好玩的,告訴我,我退休以后跟你們一起去”。

2009年暑假的一天,林莉和廖質琪到桂林旅游。返程時是周末,回到南平已經是凌晨3點多。剛從車上下來,廖質琪就看到了等在公交站旁的父親。原來,廖俊波這天恰巧從浦城回到南平市區,他為妻女煮好稀飯、炒好小菜后就來“接駕”:“你和女兒怕黑,有我在你們就不怕了。”

難得的與父母在一起時,廖俊波會在廚房給母親添柴燒火,陪父親下棋聊天。每年,他都堅持要給父母各買一套衣服、添一雙鞋子。他常跟妻子說:“我工作忙,家裡你費心了,逢年過節,別忘了給咱爸媽買東西、發信息。”而父母卻寬慰他:“組織信任你,你把工作做好了,不辜負組織也是孝。”為了不給兒子添麻煩,老人不顧水土不服、氣候不適,選擇了住在北京女兒家。

廖俊波非常珍惜在家的時光,他會搶著做家務、陪孩子。他愛學習,掌握新鮮事物,縮小與女兒之間的代溝,像朋友一樣跟她平等交流。他幫助女兒制訂學習計劃,分享讀書體會。

同事們都知道,女兒是廖俊波的驕傲。廖俊波的手機屏保畫面,是女兒的照片。武夷新區紀工委書記張梓全幾次跟他一起上工地,他都主動說起自己的女兒:“我女兒對我真好,早上給我煎了兩個蛋,蒸了地瓜,好吃”“我女兒會提醒我運動”“我女兒會給我捶背”……

在武夷新區工作時,廖俊波曾得意地向同事們展示一個“甜蜜的負擔”。女兒規定,父親每天要走1萬步,在“微信運動”上監督。廖俊波討價還價,把任務量砍到了8000步,並開心地每天完成女兒布置的任務。過了一段時間,加了廖俊波為微信好友的同事們發現,他默默退出了“微信運動”。他解釋說:“我每天才開始走幾百步,你們就來點贊了,沒意思,不給你們看了。”他的“任性”讓同事們大笑不已。

3月18日傍晚,在市裡開完會回到家裡,廖俊波匆匆扒了幾口飯,拎起妻子整理好的西裝和公文包,就要趕回武夷新區繼續工作。

臨別前,妻子說:“雨下這麼大,你召集的這個會就不能推一推?”

“會議已經安排好了,不能改啊。”廖俊波笑著與妻子深情道別。

不曾想,這一別,竟成永別……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袁雲機不相信這樣的噩耗:“書記,您還沒在我們村吃過一頓農家飯呢!”

武夷智谷軟件園負責人陳智強不相信這樣的噩耗:“書記,您年前交代的十來個園區企業共性問題,有好幾個已經完成,正要向您匯報呢!”

武夷新區建設管理微信群裡一首詩這樣寫道:“還記得您說:等到大家都忙您不忙時就該離開了/可誰曾想,您就這樣離去。”

……

3月24日,人們從邵武、浦城、政和、武夷新區等地趕來,就為了能見廖俊波最后一面。上千幅低垂的挽聯,訴說著人們的巨大悲痛,傾吐著人們的無限哀思和崇敬之情。

網上悼念廖俊波的網頁,在他殉職后的幾天裡,在微信朋友圈裡不斷刷屏,參與悼念的網友超過41萬人次。

人們呼喚:廖俊波,魂兮歸來!回到你魂牽夢繞的家鄉,回到邵武、回到浦城、回到政和、回到武夷新區,回到你愛著,並為之奮斗的山山水水。

青山作証,黨和人民的好干部廖俊波,他把自己永遠地融入了這片青山綠水中,在無數人的心中樹起一座不朽的豐碑。(記者 劉輝 吳柳滔)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