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以“實”求“效”

貴州綏陽: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

2017年04月18日08:4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以來,貴州省綏陽縣從實處發力,創新方法、創新載體、創新機制,使學習教育學在日常、嚴在經常、做在長遠,讓黨員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有力促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常效化。

一、“雙記實制”確保學做有痕常態常效

去年以來,我縣推行“雙記實制”全程記實黨員學做表現,持續推進學習教育常態化,確保“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有“痕”可查,不走形式。

“書記記實制”嚴抓“關鍵少數”,壓實“一把手”主體責任。堅持“書記抓、抓書記”,確保學習教育抓在日常嚴在經常,敦促各級基層黨組織書記認真履行責任,形成一級帶一級、一級抓一級率先示范上行下效的良好局面。重點記實黨組織書記落實責任制、研究謀劃工作、學習教育宣講、講黨課、深入聯系點、建立長效機制、開展黨建工作、走訪聯系基層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情況、述職述廉情況等。實行“一事一記”,採取會議紀要、活動記錄、大事記等方式記錄。由縣“記實”考評小組採取調閱、聽匯報、走訪群眾、實地核實等形式,每季度對書記“記實”的真實性、准確性進行督導核實,督查情況在一定范圍進行通報。對記錄失真失實的,嚴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黨員記實制”對黨員學做表現進行全程跟蹤管理。我縣制定《黨員記實制管理手冊》,記載黨員本人基本情況、每天工作情況及八小時外處理工作事務情況、黨員承諾踐諾內容、民主評議結果、參加組織生活、繳納黨費、參加志願服務活動、培訓等方面情況。《手冊》由黨員本人如實填寫,黨支部每月收回,支部書記鑒定並蓋章。每季度在支部活動室或會議室公開評閱日志,接受監督和評議。年度考核時,由考核組查閱記錄內容是否真實、工作舉措是否得力、協調解決問題是否到位,綜合評定后,作出優秀、合格、不合格三個等次評價意見。

同時,讓“跟蹤督辦制”一竿子插到底。縣委主要領導牽頭破題,下基層解難題辦實事。建立“月問月辦月督”跟蹤督導督辦制度,全體常委及相關部門“一把手”不定期與鄉鎮黨委書記面對面梳理矛盾問題、交辦具體任務、督促工作落地見效。督查中找出“慢”的具體表現、列出“慢”的問題清單,並將問題清單和整改舉措在一定范圍內通報,接受社會監督。對整改“補課”不合格者實行問責,並視情節輕重作出嚴肅處理。目前,縣委常委領導先后在15個鄉鎮80余村調研,深入聯系點走訪60余次,查找各類難題30余個,各鄉鎮和縣直單位“一把手”領辦20余個。

二、抓實載體平台推動學在日常做在經常

(一)“支部開放日”促服務常態化

去年6月以來,我縣將每月的7日定為“支部開放統一活動日”,以黨支部為單位組織,黨組織書記為活動第一責任人,除按時組織開展規定活動外,另外結合本支部及所屬黨員的思想工作實際,自主設計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黨員聯系服務群眾的“基層民主議事日、黨政事務公開日、黨員群眾聯系日、黨員志願服務日”等特色主題活動,讓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強”起來。

規定動作抓學習增強意識。我縣還將這一天確定為“黨費日”,活動開始前,各支部黨員簽到時自覺主動按時足額繳納黨費,外出流動黨員通過開通銀行轉賬或微信支付等方式及時繳納黨費,縣委組織部將黨費繳納情況納入各級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考核內容﹔縣委組織部規定所有黨員佩戴黨徽參加會前重溫入黨誓詞,常態化教育引導黨員不忘入黨初心,喚醒黨員意識,促進黨規黨紀內化於心,外化於形﹔創新開展“輪庄學習法”,按照“人人主持、人人主講、人人點評”模式,讓每名黨員都成為“主持者”,親自策劃統籌組織讀書交流、“三會一課”等活動,不斷增強每名黨員的主體意識和責任意識,讓黨員登台“比武”,上台“講課”,切實用黨章黨規《准則》《條例》、系列講話精神及相關政策法規武裝頭腦,增強業務知識,熟悉崗位技能。

以特色主題活動服務群眾。我縣創新方式助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以“支部開放日”為載體,積極探索開放型黨組織建設。按照“群眾請進來、支部走出去”的思路,邀請群眾走進支部、了解支部、認識支部,接受支部感召,也給支部提出意見建議,發揮監督作用。

做到全程記實,確保有“賬”可查強實效。我縣定制度、立規矩、強督查、嚴考核,從嚴規范“支部開放統一活動日”制度,定期不定期開展專項檢查和考核評比,使組織生活規范化、正常化、長期化、長效化。建立黨員全程管理記實制,全程記錄黨員學做表現,各黨員將參加“支部開放統一活動日”的情況納入考核,對工作不力不實的支部和個人,追究責任。

(二)支部開放“議事日”敲定村中“大小事”

我縣探索推行“支部開放議事日”制度,村裡的大事小事都請群眾參與、由群眾做主、讓群眾監督。我縣各村支部每月開展一次“支部開放議事日”活動,由村“兩委”干部、全體黨員、村民監督委員會成員、村民代表和駐村干部參會,村干部匯報上月工作完成情況和本月工作計劃,通報上月財務收支情況,並就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廣泛征求意見。對納入議程的各項事務,採取“一事一議”的方式,進行民主決策,形成決議后,與會人員簽字確認。積極吸收普通群眾參與觀摩監督,讓老百姓“自己的事情自己說了算”。為5千余名農村黨員發放《黨員記實冊》,將參加“支部開放議事日”情況納入考核,對工作不力不實的村和個人,追究責任。目前,全縣117個村居共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2000多個,回應群眾訴求1500多件。

(三)“區域黨建”彈撥城市“和諧曲”

為了更加貼近群眾、團結群眾、引導群眾、贏得群眾,我縣積極貫徹落實省市關於“城市黨建要適應城市化快速發展的趨勢,樹立城市大黨建理念,整合黨建資源,推動工作重心下移”的要求,縣直屬機關黨工委通過在街道社區實施“區域黨建”工程,把服務群眾作為基本職責,使黨的各項基層工作在城市得到有效落實。

我縣“區域黨建”通過積極落實“雙報到”“雙報告”等制度,推動黨員在居住地、社會組織和區域化黨建中發揮作用﹔突出區域共享,努力構建集約高效的服務共同體,有效整合區域資源,通過“睦鄰家園每月議事會”為載體,吸引更多的社會組織、“兩新”企業參與到活動中來﹔突出區域共發展,努力打造優勢互補的發展共同體。

“區域化黨建打破了單位、產業、行業、領域黨組織的限制,不僅有效提高了各種資源的利用率,也有利於促使體制外黨組織、‘社會人’黨員與體制內黨組織、‘單位人’黨員形成合力,從而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縣直屬機關工委書記鄭強說。

各社區在落實“區域黨建”工作中,積極組織轄區在職黨員、離退休黨員認領宣傳員、勸導員、巡邏員等崗位,帶頭開展政策宣講、清掃區域、義務巡邏、調解糾紛等各種活動。

同時,由各區域組成黨員志願者服務隊,深入小區樓宇了解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各社區廣泛收集各黨小組的意見和建議,採取“月末干群議事會”的方式來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

三、脫貧攻堅成檢驗學做成效主戰場

(一)“城鎮解困”破解扶貧“燈下黑”

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堅持瞄著問題去,朝著問題走,精准對焦、找准問題、整改落實,確保全縣“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學得深入、改得徹底、見到效果。在著力農村貧困對象脫貧的同時,將城鎮困難群體的解困工作納入脫貧攻堅的整體任務統籌推進,確保城鎮困難群體同步邁入全面小康。針對城鎮特殊困難群體生產生活困難等“痛點”問題,於日前建立城鎮困難群眾解困綜合服務中心,暢通城鎮困難群眾綠色訴困渠道,搭建服務城鎮困難群眾解困平台,確保城鎮群眾話有地方說、事有地方辦、困有平台解。組織“萬名干部走一線”深入各村居社區,調查城鎮困難人員的需求,填寫困難情況服務聯系卡,為困難群眾建立了詳細檔案。我縣緊緊圍繞 “六項行動”(就業解困行動、創業解困行動、教育解困行動、醫療解困行動、社會兜底解困行動、安居工程解困行動)要求,把“精准施策”貫穿於城鎮困難群體解困工作全過程,根據城鎮困難群體的致困原因制定針對性幫扶措施,分類幫扶、分批解困。

縣城建立城鎮困難群眾解困綜合服務中心1個,15個鄉鎮各建立解困工作站1個。綜合服務中心設立咨詢窗口、接待室、綜合協調服務室、檔案室等,服務中心外牆有一個發布就業、家政等信息的大型顯示屏。為前來求職、創業的城鎮困難群體免費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指導、政策咨詢、就業失業登記、創業扶持等就業服務。截至目前,已對1500多人進行職業教育技能培訓,轉移農業富余勞動力7968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800余萬元,創業獎補30人,帶動就業386戶925人就業﹔對就業困難人員實施就業援助,提供就業崗位5000余個,有2500余農民工實現就地就近就業﹔介紹3000余名城鎮困難群眾到200余個農村專業合作社就業。

(二)綏陽“五變”鼓起百姓腰包

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我縣堅持問題導向,根據貧困村、貧困戶現狀,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大力扶持貧困戶發展種養殖等產業,探索“五變生金”模式,助力貧困群眾鼓起錢袋子。

土地流轉“變”租金,按照縣域結構對土地進行分類,制定土地利用規劃,結合土地性質和地域,通過個體流轉、連片流轉、區域流轉等形式,將貧困戶土地和荒坡流轉給大戶,貧困戶通過流轉土地,獲得租金增加收入。資金入股“變”股金,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將貧困群眾到戶增收補貼和扶貧小額貼息貸款等資金注入扶貧產業直接入股分紅﹔將貧困戶土地、林地及河塘等資源以折價入股的形式交給企業或經濟實體進行經營,所得利益按照入股份額和折合比例進行分紅。引入安貸保險,使扶貧產業在扶貧路上“零風險”。委托經營“變”酬金,對有經營能力、有經營意願的貧困戶,將經營主體或者部分經營主體交付給貧困戶經營,實現資源共享、利益共享、分散管理,確保貧困戶獲得相應報酬。訂單種植“變”售金,採取“支部+公司+貧困農戶”“合作社+貧困農戶”的模式,通過建立生產基地、大戶帶動等形式,與種植類、加工類、商貿類企業及電商建立訂單協作關系,並通過直接供銷和“互聯網+”等形式,讓貧困群眾獲得收益。基地務工“變”薪金,通過工業園區廠房、合作社、集體經濟基地等提供就業崗位,讓貧困戶就近進入扶貧基地務工就業,獲得薪酬。

目前,綏陽縣流轉貧困戶土地和荒坡約10萬畝,帶動5800余戶貧困戶獲利。通過技能培訓就業1273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打造560余個產業經濟基地,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320余個,帶動10000余名群眾脫貧致富,工業園區全成電子等公司吸納800余人就業,引資新建的服裝產業園已有3家公司運營,1000多名貧困群眾在此上班,該園正式營運后將提供5萬多個就業崗位。黃楊鎮小米辣、鄭場鎮食用菌、小關鄉金銀花種植基地等由貧困戶經營,按照訂單回收加工集中銷售。目前,全縣有500多戶貧困群眾通過訂單種植獲得收益。

(三)“三單制”產業發展服務新模式

我縣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各村黨支部摸索建立“三單制”產業發展服務模式。通過支部下單、群眾點單、黨員接單的方式,調動全體黨員積極性,帶動村民脫貧致富。“三單制”實施以來,改變了過去村委書記、主任二人轉,農村無職黨員就在旁看的現象,充分發揮了無職黨員的積極性,也讓無職黨員有責更有為。

目前,黃楊、太白、溫泉三鎮成功摘帽,全面消除貧困鎮,13個貧困村出列,5.3萬人穩定脫貧,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預計達93%。 

(責編:高巍、秦華)
相關專題
· 兩學一做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