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28日08:26 來源:陝西日報
建設航天強國,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征程中的壯舉偉業。中國航天人為此不畏艱險、無私奉獻、勇於探索、不懈創新,徐立平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作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四研究院7416廠航天發動機固體燃料藥面整形組組長,徐立平擁有令人羨慕的榮譽:三秦楷模、感動中國人物、中華技能大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但徐立平面對媒體的採訪,依然保持著謙虛平和、不驕不躁的本色,他說:“我就是一個普通工人,如何最快最好地干好工作才是我最關心的。”這質朴的話語后面,蘊藏著他以國為重、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彰顯出他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工匠精神。
膽大心細挑戰高危行業極限
身材瘦高的徐立平言談朴實,神態謙和,目光流露著睿智與果敢,盡管到今年秋天他就滿49歲了,但在他身上感受到的完全是年輕人的單純開朗和積極向上的樂觀,絲毫沒有一點暮氣。他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位膽大心細、可以托付重任的人。
正是他的膽大心細和強烈的責任感,才使他肩負重任,身懷頂尖絕技,不負航天使命。
徐立平的工作,是為火箭或導彈發動機的固體推進劑(混合固體火炸藥)進行微整形。就是用金屬刀具將火箭或導彈發動機內裝填好的固體火炸藥一點一點地削切,修整至設計要求的型面。在此過程中,危險時刻相伴,敏感的火炸藥一旦遭遇強力摩擦,便會劇烈燃燒甚至爆炸。而金屬刀具削切火炸藥,時時刻刻在發生摩擦,要避免箭毀人亡的爆炸,對削切力量和技巧的把握十分苛刻。對此,徐立平說出了他的經驗:關鍵在於削切的力量要均勻,速度要緩慢,千萬不可心浮氣躁、用力過猛。
說起來容易干起來難。隻有親臨徐立平工作的車間,才會體會到此項工作的艱難。首先,因工作的特殊性,位於西安東郊的廠房在工作時間必須做到房門大開,不論嚴寒還是酷暑,那是他們危急關頭的逃生之門。冬天最冷時氣溫在零下十幾攝氏度,凍得人手腳麻木。夏天最熱時還必須穿著厚實的工作服,全身包裹在汗水中,且蚊虫肆虐,臉部時常被叮咬得紅腫難忍。其次,不可能端端正正地坐著削切火炸藥,因為火箭或導彈發動機的大小粗細不同,藥面形狀復雜,在削切整形火炸藥時往往要採取或蹲或跪、或趴或躺的姿勢,干上一會兒往往就肩酸背疼,手都抬不起來。而這時想要控制力量的均勻,難上加難。
就是這樣一個挑戰個人意志力和忍耐力極限的崗位,被人們雅稱為“火藥雕刻”,徐立平也被大家尊稱為“火藥雕刻師”。
就在這樣一個高危崗位,徐立平一干就是30年,挑戰著行業的極限,保持著整形產品100%的合格率和安全事故為零的紀錄。
在最危險的一線成長
19歲時,徐立平從陝西航天技工學校畢業,成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四院7416廠的一名發動機藥面修理工,想到自己成為了一名航天人,他十分興奮。但入廠安全教育給他來了一個“下馬威”:觀看切削下來的廢藥銷毀,一小堆並不起眼的廢藥,在遇到明火后瞬間就沖起巨大的火光和濃煙。這灼熱刺目的火光讓徐立平冷靜下來:干事業必須要練好硬本領。
在車間,徐立平心無旁騖,牢記師傅教誨:心要靜,氣要沉,不可浮躁。日復一日,徐立平不知道練壞了多少把刀具,但他的手感越來越好了,工藝要求0.5毫米的誤差,他卻硬是控制到了0.2毫米,一張紙的厚度,就連師傅都夸他“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急活難活也都能放心地交給他。
1989年秋,一台即將試車的國家重點型號發動機出現脫粘,為確保研制進度,徹底查明原因,航天科技四院專家組在反復論証后作出艱難決定:將發動機內裝填在故障部位的火炸藥挖出,查探修復。
就地挖藥,意味著要鑽進已經裝填好烈性推進劑的發動機內,挖出其中的火炸藥,其艱難和危險不言而喻。在國家利益面前,沒有一個人退縮,一支挖藥突擊隊迅速組成。這其中,徐立平是最年輕的一員。
挖藥艱難。發動機燃燒室內數噸的推進劑散發著濃烈而刺鼻的氣味,狹窄的艙內隻允許大家半躺或半跪著操作。為防止用力過大摩擦起火,隊員們隻能用木鏟或銅鏟小心翼翼地操作,每次最多隻能挖幾克,加之艙內缺氧和精神的高度緊張,工廠規定每個隊員每次隻能干10分鐘,然而,年輕的徐立平每次進去總要多堅持幾分鐘,好讓師傅們多歇一會兒。
就這樣,連續兩個多月的時間裡,突擊隊員們用超人的勇氣一次次鑽進裝有數噸烈性火炸藥的發動機內,螞蟻啃骨頭般挖出300多公斤火炸藥,成功幫助專家組找到了故障原因,而修復后的發動機地面試車也取得了圓滿成功。
在這場與死神的較量中,無畏的航天人最終勝利。但他們也承受了巨大的身心挑戰,大家都不同程度出現了頭暈、惡心等不適,總是“逞強”多干的徐立平更是雙腿疼痛,幾乎不能行走,后來進行高強度鍛煉,雙腿才逐漸康復。
徐立平在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說:“工房裡除了鏟藥的沙沙聲,還能聽到自己的心跳,最難忍受的是心底的那份恐懼。”
經歷並戰勝了心底的恐懼,徐立平愈發堅毅、沉穩。
不斷創新將危險降到最低
十多年前的一次事故,讓徐立平至今回想起來仍心如刀割。一位和徐立平並肩工作的工友,在削切發動機內的火炸藥時,刀具不慎碰到金屬殼體產生火花,瞬間引起火炸藥劇烈燃燒,工友當場犧牲。
徐立平暗暗發誓,一定要最大限度讓操作者遠離危險,從根本上改變與死神為鄰的現狀。
他想,如果能把數控技術應用於發動機內固體火炸藥的修整,不僅能將操作者從肌體的辛苦勞作中解放出來,更重要的是,能將操作者與固體火炸藥直面相對的境況改變為遠程操作,這等於讓死神遠離操作者。
在工廠的關注下,首台整形機很快運抵,此后,安裝、調試、實驗,徐立平沒日沒夜地“伺候”著這台設備,並在安裝調試中“刷新”了設備的安全保障系統,僅設備改進方案他就提出並組織實施了20余項,從源頭確保了設備使用過程的安全可控。
設備驗收之后,他又承擔起最核心的復雜的整形程序編制任務,沒有編程基礎的他,白天蹲在整形機邊反復琢磨,晚上更是通宵達旦計算各項參數,最終用一個多月時間完成了某型號發動機所有整形參數的編寫,並針對其特殊型面設計了專用刀具。
試驗那天,隨著設備的快速旋轉,刀片在電腦的操控下平穩地削切著發動機內的火炸藥,一個完美的整形端面逐漸出現在遠程監控顯示器上,僅僅10多分鐘,一發產品的整形任務就順利完成。這項技術的成功應用,不僅填補了行業空白,更意味著工廠幾十年火藥整形史上劃時代的進步。
此后,在徐立平的帶領下,班組先后實現了數十種導彈發動機的數控整形技術應用,班組80%以上的型號整形實現了遠程操作。徐立平更是根據不同類型發動機、整形的不同階段和不同部位,設計、制作和改進了幾十種刀具,其中九種申請了國家專利,兩種已獲授權,一種獲陝西國防科技工業職工創新獎。
2016年初,徐立平被評為2015年度感動中國人物。徐立平的師傅、老航天人王安民說,徐立平身上感動中國的力量在於對航天精神的傳承,將以國為重、無私奉獻、淡泊名利、追求卓越的高尚情操融入到工作的每一個細節,舍小家為大國,成就了大國工匠的品質。
徐立平身邊的工友這樣評價他:“徐師傅身上表現出一種徹底而又純粹的工匠追求,他靜默平和卻胸懷報國雄心,他身上堅毅專注的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和對崗位的摯愛,是激勵大家永遠向上的精神力量。”(記者 沈謙 張斌峰 程靖峰)
相關專題 |
· “時代先鋒”徐立平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