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在學習歷史中更好走向未來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關於學習歷史的重要論述

任 青

2017年03月27日16:2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同志強調:“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可以給人類帶來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的智慧。”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重視學習借鑒歷史經驗,是習近平同志治國理政的一個鮮明特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圍繞學習、研究、借鑒歷史多次發表重要講話。這些重要講話站在開辟未來的戰略高度,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深邃視野,深刻回答了以什麼樣的態度和方法學習、研究、借鑒歷史的問題,為發展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提供了科學指南。

  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

  學習歷史能使我們更好了解中華民族從哪裡來、將往哪裡去。馬克思說過,我們隻知道一門惟一的科學——歷史學。中國是世界上惟一有幾千年不間斷歷史記錄的國家。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記錄了中華民族在創造歷史中積累的各種知識、經驗和智慧。歷史是現實的根源,任何一個國家的今天都來自昨天﹔隻有了解了她的昨天,才能知道她從哪裡來、將往哪裡去。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有著5000多年連續發展的文明史,觀察歷史的中國是觀察當代的中國的一個重要角度。不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尤其是不了解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和文化,就很難全面把握當代中國的社會狀況,很難全面把握當代中國人民的抱負和夢想,很難全面把握中國人民選擇的發展道路。”認識當今中國,要從了解她的歷史開始。

  學習歷史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習近平同志強調:“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國,需要對我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對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進行積極總結。”歷史是前人的實踐和智慧之書。中國歷史是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的創業史和發展史,蘊涵著十分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包含著許多對國家、社會、民族及個人成與敗、興與衰、安與危、正與邪、榮與辱、義與利、廉與貪等的思考。今天的中國是從昨天發展而來的,今天遇到的許多事情都可以在歷史中找到影子。隻有認真學習總結中國歷史,才能充分運用中華民族5000多年積累的偉大智慧來化解前進道路上遇到的問題與挑戰。

  學習歷史能夠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國人有骨氣、有底氣。作為世界上惟一歷史記載不曾間斷的文明古國,5000多年文明史是中國人骨氣和底氣的精神源泉。習近平同志強調:“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要加大正面宣傳力度”“引導我國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內生力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通過學習了解我們民族和國家的歷史、傳承祖先的成就與光榮,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使我們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更好地服務於民族復興偉大事業。

  對歷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

  尊重和珍惜自己的歷史,保護好自己的歷史文化遺產。歷史不能任意選擇,也無法改變。如何對待歷史,是一個關乎民族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嚴肅問題。習近平同志指出,“對歷史,我們要心懷敬畏、心懷良知。”他強調,中華民族的歷史“都是人民書寫的歷史”,都應該得到尊重﹔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的斗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斗史,中華人民共和國60多年的發展史,改革開放30多年的探索史,這些歷史一脈相承、不可割裂。關於如何對待本國的歷史文化遺產,習近平同志指出,“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這些重要論述告訴我們,對歷史應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不斷從歷史中汲取有益養分。

  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習近平同志強調:“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進入近代以后,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成為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的艱巨歷史任務。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之不懈奮斗,但都未能為中國找到一條通往光明的道路。中國共產黨誕生后,帶領中國人民經過90多年探索與奮斗,譜寫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篇章。這三件大事,作為一條主線貫穿於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命運。因此,學習中國近現代史,要特別注意學習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尤其要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

  堅持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和方法論,警惕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打著“還原歷史”“反思歷史”的旗號,否定中國歷史上特別是近現代史上的進步事物和正面人物,否定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抹黑民族英雄和革命領袖,用歪曲的歷史觀消解人們對歷史的正確認識。怎樣對待本國歷史,是任何國家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都必須解決好的問題。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不能數典忘祖、妄自菲薄。”他要求研究歷史必須堅持正確歷史觀,用唯物史觀來認識和記述歷史,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言,把歷史結論建立在翔實准確的史料支撐和深入細致分析的基礎上﹔對傳統文化進行科學分析,對有益的東西、好的東西予以繼承和發揚,對負面的、不好的東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不能採取全盤接受或者全盤拋棄的絕對主義態度﹔對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用鮮血和生命寫下的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歷史要堅定不移捍衛,以事實批駁歪曲歷史、否認和美化侵略戰爭的錯誤言論﹔對民族英雄要銘記和崇尚﹔對革命領袖的評價不能陷入虛無主義的泥潭,而應該全面、歷史、辯証地看待和分析。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正確認識歷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為我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提供了基本遵循。

  從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智慧

  學習中國5000多年文明史,加深對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精神品格的認識。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史是一座無比豐富的寶庫,從中我們可以汲取豐富營養、獲得強大精神動力。習近平同志強調,“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這一價值體系,體現在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精神品格中。中華民族在發展進程中形成了許多優良傳統。比如,從屢經戰亂、分裂但終歸走向統一的中國歷史中,我們可以學習中華民族崇尚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的優良傳統。中華文明在發展進程中形成了高尚的精神品格。屈原被逐賦《離騷》、司馬遷忍辱作《史記》,體現的就是中華民族剛強堅毅、自強不息的崇高精神品格。中華民族世代傳承的“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優良傳統和高尚精神,對於我們今天形成優良品格、培養浩然正氣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學習中國近現代史,加深對近現代中國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中國近現代史是一部從苦難、抗爭走向勝利的歷史。習近平同志強調,“歷史還告訴我們,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學習中國近現代史,就要深入了解中國所經歷的苦難,深刻汲取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欺負的教訓。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先后嘗試通過封建統治階級的改良主義、舊式農民戰爭和資產階級革命等途徑來實現民族復興,但都失敗了。最后,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徹底改變了中國的命運。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學習中國近現代史,就要深刻認識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從而不斷增強“四個自信”。

  學習世界歷史知識,加深對外部世界的了解。中國歷史是世界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同志強調,學習歷史還應該學習一些世界歷史知識。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同其他國家和民族進行學習交流的傳統。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唐代玄奘西行取經,明代鄭和七下西洋,體現了中華文明的開放包容。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中國同世界的聯系更加緊密,更需要我們通過學習世界歷史知識,用寬闊的歷史眼光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從不同文明中積極吸納有益成分,服務於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同時,習近平同志特別強調,這種學習“需要秉持正確的態度和原則”,不能生搬硬套、削足適履,而應從本國本民族實際出發,堅持取長補短、為我所用。這些重要論述,對於我們正確學習世界歷史知識、在獨立自主的道路上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教育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 人民日報 》( 2017年03月26日 05 版)

(責編:秦華、閆妍)
相關專題
· 專家輔導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