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立耘
2017年03月23日08:5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
修建安家片橋梁時,王新法用儀器測量數據。 |
2月23日,王新法耗盡最后一絲精力,倒在義務扶貧的土家山村,用生命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信仰與忠誠。
“王村長是累死的,是幫我們挖窮根累死的。”
連日來,當地村民自發聚集到王新法的墳前憑吊祭奠。唏噓不已的村民訴說道:他雖然是個外地人,但比親人還親,我們一定要把他照顧好。
扶貧未捷遺憾去
“老弟呀,67戶,隻剩下4戶沒脫貧了。在這節骨眼上,你就這麼狠心地走了。”從外地趕回的土家漢子、村支部書記覃遵彪,跪在王新法遺體旁,嚎啕大哭。
時間定格在2月23日。這天一大早,王新法來到關沙田河,與村民張昌國查看河道,商量建橋之事﹔隨后,他回到借住的村民簡發成家,與幫扶隊員修改橋梁圖紙……午時,王新法突然倒地,一番搶救回天無力。聚集在屋前的群眾做夢都沒想到,他們的“名譽村長”,就這樣匆忙地離開了他們。
今年64歲的王新法,是河北石家庄人,1969年12月入伍,1981年轉業到石家庄巿公安局工作。2013年7月退休的王新法,來到湖南石門縣薛家村,開始了他的扶貧事業。
講起王新法,覃遵彪心裡有些愧疚。4年前,王新法來到薛家村,與村裡一幫人商量脫貧事宜,覃遵彪還以為他只是做做樣子,沒把他當回事。
“我們都是有信仰的共產黨人,共產黨員就要帶領群眾一起富。”王新法找到覃遵彪徹夜長談,覃遵彪羞愧難當。
王新法累倒在扶貧崗位上,歸宿成了親人最大的糾結。親人們想讓他葉落歸根,而薛家村民卻苦苦挽留。
“父親是我一生的驕傲!”女兒王婷與母親商定,按父親生前遺願,留在薛家村。“薛家村有父親未竟的事業,他長眠在這裡不會孤獨。”
架橋修路找水源
剛來薛家村時,王新法發現土家人習慣把先人葬在田間地頭,座座氣派的墳墓,佔住了良田沃土。
踏勘薛家村六塔山的時候,王新法了解到,80多年前有68名紅軍戰士壯烈犧牲在此,遺體被薛家村民偷偷掩埋。2014年春節剛過,王新法帶著64萬元積蓄回到薛家村。他號召村民把犧牲的先烈遺骨找回來,安葬到六塔山上。
2014年4月,薛家村委換屆,一致表決王新法任“名譽村長”。趁“讓烈士回家”的東風,王新法在薛家村號召村民遷墳騰地。目前,六塔山頂已移葬了74名烈士和幾十位先人,50多位村民同意逝世后安葬到六塔山上。
來到薛家村,王新法閑不住。串門時,王新法看著孩子們蹚著河水上學,心裡很不好受。
為了修橋,2014年底,王新法搬到離工地最近的白梅芳家。他起早摸黑,沒日沒夜,凡事帶頭。在王新法的感召下,群眾紛紛出工、出料,造價18萬元的橋梁,僅用3.3萬元就修起了。
“他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跟我上’。” 村民白梅芳說。
橋修好了,王新法又將目光投向了薛家村六組飲水問題。在群山裡轉了半個月,他最終在六塔山山腰間找到了合適的水源。
不到4年時間,王新法帶領村民開山劈石,修筑了15公裡山道,架起了6座橋梁,引來了潔淨的山泉水。薛家村有上千畝茶園,但因質量不高,經過一番考察后,他帶領村民成立了湖南五行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擬將專家的研究成果“素茶點系列”“功能茶系列”“精制茶系列”推向市場,讓茶園真正成為鄉親們的“綠色銀行”。
失信村民萬不能
王新法的堅守,源於一身庄嚴的綠軍裝。
12年的軍旅生涯,讓王新法養成了“忠於祖國和人民,服從命令聽指揮”的良好品格。退伍后,他與戰友相聚,談論最多的是為祖國和人民做點什麼。
王新法的想法,在戰友中引起強烈共鳴。先后有140多人加入到“與民共富軍人團隊”中。
田玉樹1957年退伍,2003年和村民們一起抬高壓電杆時,壓碎了肩膀,至今雙手都不能完全抬起來。為此,他要求電力公司給予賠償,且一直上訪。
“我們是軍人!”勞動間隙,王新法與田玉樹聊開了。“軍人就得聽從黨的召喚,隨時准備獻出自己的一切。”王新法一席話,讓田玉樹再次回到了那激情燃燒的歲月,再也不上訪了。
“幾年來,王新法和他的團隊一共捐資150多萬元,出錢出力,扶貧扶智,迅速改善了薛家村的面貌。”石門縣南北鎮黨委書記段少帥贊許道。
王新法來薛家村4年,3個春節沒有回家,今年一家人約定相聚海南。“老戰友,事情是做不完的,你不能再失約家人了!”扶貧隊員謝淼好心規勸。
“失約家人不要緊,失信村民萬不能!”王新法堅定地說。為了薛家村的扶貧事業,王新法將家裡的大事小情全都扔給了愛人孫景華。
2月25日,石門縣殯儀館的吊唁大廳裡,哀樂低回,一撥又一撥的人群涌向這裡。王新法相濡以沫的妻子來了,他倍加疼愛的女兒來了。她們唯一的要求,就是為王新法換上一身嶄新的迷彩服。
王新法義務駐點扶貧的事跡,得到了肯定,他先后被授予常德市第二屆道德模范、常德市優秀共產黨員、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貧人物”等榮譽稱號。
《 人民日報 》( 2017年03月23日 09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