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22日15:3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遵義市堅持黨帶群、強帶弱、富帶貧理念,把升級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黨建扶貧的“牛鼻子”,創新探索以統籌規劃、統籌資源、統籌路徑、統籌機制為主要內容,以強組織、強發展、強基礎為主要目標的“四統三強”工程,有力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強到優,成為基層黨組織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的“主戰場”、共產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主陣地”,走出了一條黨領導下升級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新路子,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成為廣大群眾的思想自覺和行為自覺。目前,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積累總量近10億元,“空殼村”全面消除,呈現出“百花齊放春滿園”的競相發展態勢。
一、背景與動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積極探索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實力的具體形式和路子”。陳敏爾書記指出,“要重視村級集體經濟穩定增長,建立健全培育集體經濟的制度、機制、平台、框架”。近年來,遵義市認真貫徹《省人民政府關於培育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黔府發〔2014〕30號),圍繞大扶貧戰略行動,實施“強基固本”工程,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取得長足發展。
隨著脫貧攻堅、同步小康步伐的加快,發現仍有不少制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短板,特別是有的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不強,沒有發揮好組織優勢和制度優勢,沒有激發黨員“細胞”活力,導致集體經濟發展陷入“邊推動、邊消亡、邊上馬”的怪圈,“無能人干事、無錢辦大事”的現象依然存在,部分基層黨組織甚至軟弱渙散,拖了脫貧攻堅的“后腿”﹔有的基層黨組織發展功能不強,沒有發揮好引領和統籌作用,沒有厚植“經營鄉村”理念,導致農村“分”得充分、“統”得不夠,資源閑置多、整合少,單打獨斗多、抱團發展少,短平快多、持續穩定少的“三多三少”問題依然存在,延緩了城鄉一體化進程﹔有的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不強,不善於組織引導群眾參與,也沒有讓群眾分享發展成果,黨的政策傳遞“最后一公裡”仍然不夠暢通,導致說話沒人聽、做事沒人跟,黨群干群關系疏遠,少數群眾對基層黨組織的滿意度不高,影響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遵義市突出問題導向,順應村級集體經濟亟待升級發展的新要求和群眾共同致富的新期待,著眼統籌引領、基層黨建、脫貧攻堅,總結基層經驗,借鑒各地做法,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提出實施“四統三強”工程,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理念確立起來、組織培育起來、機制建立起來、業態探索出來、典型示范起來,為農村綜合改革探新路。
二、做法與探索
遵義市堅持黨建引領、規劃統籌,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堅持市場導向、經營鄉村,堅持改革創新、共建共享,統籌規劃、統籌資源、統籌路徑、統籌機制,以無形資源整合有形資源。
(一)統籌規劃,要素優先集中。針對各自為陣、規劃滯后的問題,發揮黨組織牽頭抓總、協調把關作用,推行縣鄉村“三級聯動、三規統一”,實現優配規劃資源、集中要素保障。一是規劃一張圖。按照“一縣一總規、一鄉一規劃、一村一計劃”要求,縣級總規融入“抱團發展”元素和“經營鄉村”理念,在涉及產業布局、園區建設、城鎮化、精准扶貧等專項規劃中,預留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空間﹔鄉鎮(街道)制定完善具體規劃,確定各村(社區)發展目標﹔村(社區)立足“農工旅融合、產城景互動”,制定詳細計劃和具體措施。全市共編制縣、鄉、村三級規劃2570余個,涉及集體經濟項目6700個,資金14.9億元。二是審批一條線。縣(市、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總體規劃經專家評審后由黨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審定,鄉鎮規劃由鄉鎮黨代會或人代會審議,村級計劃由鄉鎮黨委審批,做到規劃法定、逐級審批、覆蓋到村。如綏陽縣在縣級層面成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對全縣105個村實行規劃統一制定、項目統一申報、資金統一投放,形成抱團發展效應。三是執行一個調。對縣級總規、鄉鎮規劃、村級計劃執行情況,採取“上級考核、人大監督、下級評議”方式,進行季度督查、半年調度、年終考核,結果納入縣、鄉、村三級黨組織書記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實現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個規劃干到底。
(二)統籌資源,投入優先保証。針對政策項目分散在職能部門、土地資源分散在農民手中等問題,突出縣級主導作用,通過黨政引領、部門聯動、各方參與,整合各類政策、項目、資金、資源、信息,集中向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傾斜。一是組織資源配套先行。採取單獨建、聯合建、挂靠建等形式,在各類經濟組織新建黨支部1200余個。落實“領頭雁”工程,選優配強村級黨組織書記453名,選育“項目書記”1433名,安排740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到集體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村。二是政策資源精准滴灌。將農業生產類專項資金、扶貧資金和“特惠貸”進行整合,交由村集體領辦、創辦村級集體經濟實體項目450余個。發揮1.6億元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撬動民間資本50余億元投入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三是項目資源打捆使用。採取“縣級統籌、鄉鎮管理、村級實施”方式,整合涉及精准脫貧、“小康建設六項行動”、“四在農家·美麗鄉村”項目,集中向871個貧困村傾斜。縣直部門把農村道路、農田水利、土地整理、扶貧開發、農業綜合開發等投資在200萬元以下的項目,直接委托村(社區)成立的勞務公司承建。
(三)統籌路徑,產業優先配套。針對方向不明、路徑不優、產業單一等問題,堅持黨帶群、強帶弱、富帶貧的抱團發展理念,推廣服務創收、資產增收、土地經營、產業帶動、入股分紅“五型”模式,推動資源有效盤活、產業發展壯大、村企互助共贏。一是盤活資源增收。由黨組織牽頭,推廣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模式,將集體資產入市進行資產運營,讓“死資源”變成“活資產”。對沒有資源稟賦的貧困村,以村集體為單位,異地興建購置商鋪、停車場、農貿市場等,幫助79個村找到穩定收入來源。全市共流轉整合180萬畝集體土地、360間集體物業入股經營主體,平均每村增加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二是產業帶動創收。通過集體經濟組織引領,大力發展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場競爭優勢的茶葉、辣椒、中藥材、高粱等產業930余萬畝。由村級黨組織主導,組建專業合作社2430個、股份合作公司86家,全市村級集體經濟實體達到2516個,實現“一村一實體”目標。依托產業優勢,發揮產業示范村“明星效應”,組建聯村黨組織,推動資源整合、要素重組、抱團發展。三是合作分紅促收。以市場為導向,採取“黨群連心戶”“十戶一體”等方式,將有技術、有威望、有能力、會經營的黨員骨干選為“戶長”,形成利益共同體。推廣“支部+村級集體經濟+公司(協會)+農戶”模式,將各類財政資金、幫扶資金、項目資金整合,依托企業、合作社或其他經濟組織,將資金轉變為村集體和農民持有的股金,實行市場化運作,按股權分享收益。
(四)統籌機制,體系優先創新。針對責任不清楚、機制不完善等問題,由各級黨組織牽頭,創新完善發展、運營、管理、考核體系,形成齊抓共管、共建共享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機制。一是責任共擔。市縣兩級分別成立村級集體經濟升級發展領導小組,建立黨政主體、組織部門主導、農業部門主責、職能部門主扶、鎮村主抓的責任制。縣(市、區)黨政領導班子成員聯系249個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示范帶動鄉鎮和部門聯動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二是資金共管。出台《遵義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市級財政每年按10%的比例增加投入。創新村級集體經濟積累滾動發展方式,在保障群眾利益的前提下,將溢價部分作為村級集體經濟積累。發揮大數據和“黨建雲”平台作用,推行“大數據+村級集體經濟”管理方式,建立村級集體經濟平台876個。全面推行“村財鎮管一賬戶、收入支出兩條線、資金使用三公開”,確保資金管理規范。三是利益共享。制定出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考核辦法,分類別確定村集體、經濟組織、群眾收益分享比例。按照“四議兩公開”程序,對當年集體經濟純收入新增部分,按一定比例用於激勵民選村干部,剩余部分留存30%∼50%壯大積累、預算20%∼40%擴大再生產、其余用於公益事業,讓黨員、群眾共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成果。
三、成效與反響
經過近年來的升級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已成為遵義市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有力抓手,總量規模不斷壯大、統籌水平不斷增強,實現了強組織、強發展、強基礎目標,在助推脫貧攻堅、促進共同致富道路上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強組織,堡壘更堅固。通過升級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394個,創建“五好”基層黨組織196個,著力帶出好班子、好思路、好機制、好作風。以黨組織為核心,帶動其他基層組織產生“聚合效應”。兩年來,全市集體經濟累計支出7000余萬元,新建、擴建村級辦公陣地215個。成功打造4條村級集體經濟示范帶,創造了一批享譽省內外的黨建品牌村,遵義縣花茂村被習近平總書記贊譽為“找到鄉愁的地方”,仁懷市枇杷村被陳敏爾書記稱贊為“經營鄉村”的樣板。
(二)強發展,帶富更有力。按照“堅持紅色傳承,推動綠色發展,打造西部內陸開放新高地”的要求,把村級集體經濟升級發展作為黨建扶貧的“牛鼻子”工程,作為脫貧攻堅、同步小康的重要抓手,助推了遵義市經濟社會發展。2016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2401.6億元﹔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502家,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3310個,村級集體經濟實體項目13500個,直接帶動109萬人脫貧,416個貧困村出列,貧困發生率下降到4.8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155元,村級集體經濟積累資金總量實現三年翻番目標。
(三)強基礎,群眾更滿意。通過升級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紅利,增加經濟收入,堅定了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特別是村級集體經濟積累投入4800多萬元,撬動項目資金、社會資金3.15億元,投入到民生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中,改擴建農村敬老院210間,改造農村危房23.2萬戶,實施扶貧生態移民搬遷2萬戶,加快推進了“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隨著社會矛盾化解的“余慶經驗”全面推行,“黨的聲音進萬家”“三送一連心”“四直為民”等活動深入開展,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躍居全省前列。
四、啟示與體會
遵義市升級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為深化農村改革、夯實基層基礎、促進共同富裕作出了積極探索,主要有以下幾點啟示。
(一)黨建引領、加強統籌是核心。遵義市各級黨組織堅持“抓黨建就是抓關鍵,抓作風就是抓重點”,通過統籌規劃、統籌資源、統籌路徑、統籌機制,充分發揮抓關鍵、指方向、強監督等核心引領作用,有效避免資源浪費、資產流失、基層腐敗,深化拓展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創建。實踐証明,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下,隻有強化黨組織對各方資源、各方力量的統籌,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才能發揮資產資金資源的最大效益。
(二)組織群眾、抱團發展是路徑。遵義市各級黨組織通過發展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建立黨帶群、強帶弱、富帶貧機制,將分散經營的農民組織起來,結成利益共同體,推進產業化經營,變農民單打獨斗為抱團發展,實現小農村與大市場的“無縫對接”,讓廣大農民群眾更多分享改革發展的“蛋糕”。實踐証明,通過村級集體經濟升級發展,不斷提升農民經營的組織化程度,建立共建共享的利益分配制度,就能有效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增強農村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三)經營鄉村、留住鄉愁是抓手。遵義市各級黨組織推動政策向農村傾斜、資金向農村集中、項目向農村匯聚、要素向農村流動,通過服務創收、土地盤活、產業帶動、入股分紅等辦法,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推動“建設鄉村”向“經營鄉村”轉變。實踐証明,跳出農村看農村、跳出村級集體經濟抓村級集體經濟,撬動城市資本、社會資本、民間資本,就能為村級集體經濟升級發展注入“源頭活水”,建設“讓居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
(四)強基固本、共建共享是根本。“黨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遵義市在升級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過程中,既讓群眾參與、更讓群眾分享,既讓資源保值增值、更讓群眾分配“大頭”,使“十謝共產黨”成為老區人民發自內心的歌唱,夯實筑牢了黨執政的群眾基礎。實踐証明,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升級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目標,並且通過開展“黨的聲音進萬家”活動,把好政策兌現到位,就能讓群眾真正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相關專題 |
· 全國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庫 · 全國黨建案例庫 · 第四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