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心得體會

年輕干部寫材料忌“搜”“求”

2017年03月20日09:3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會寫材料是領導干部的基本能力,尤其是對年輕干部一項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在日常工作中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年輕干部在撰寫材料時先是在網上搜索,或者在相關工作群“跪求”,尋找相同類型的文章,東拼西揍形成“作品”,常常出現本地材料外地名,有的粗心到竟然原作者也沒有改動,鬧出一些笑話。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不是偶然的。首先是惰性使然,網絡的發達給工作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給年輕干部帶來“投機取巧”的機會,很多材料不用思考,網上百度就能輕鬆“完成”,形成了網絡依賴症﹔其次久坐機關與基層脫節,年輕干部知識層次雖高,但所學知識與實際工作有巨大出入,加上工作閱歷不足,造成工作浮於表面﹔第三缺少實踐積澱,網絡上的便捷還導致了年輕干部不願意下基層,缺少了在基層歷練和實踐上的鍛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差,導致在寫材料時難以有深刻的思考,沒有鮮明的觀點和獨到的見解、思路、舉措。

寫材料是“真功夫”“硬本領”,文章不寫半句空,是憑著“板凳做的十年冷”的意志和磨煉換來的。走出網絡“搜”“求”的圍城沒有任何捷徑,必須靠日常下功夫,勤學苦練,多研究多實踐,在墨海遨游中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多學習少“泡網”。長時間在網上搜材料,感覺滿眼是“菜”,思維被左右,全部順著別人的邏輯走。從網絡之中走出來,加強學習是最有效的方法。首先要把業務學深鑽透,對業務工作的站位要高,在寫材料時善於站在領導的角度把握大局、思考問題、提出對策建議。要善於和高手過招,多向寫材料的高手學習請教,做到不恥下問,學習他們寫作的方法、角度、技巧,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多做積累,把報刊雜志刊載的好文章剪下來,好的會議交流材料存下來,隨時翻閱學習,研究材料的觀點、標題制作、架構、解決問題方法措施,用最笨的方法做最有效的事。通過堅持不懈的學習、積累,做到“胸中自有十萬甲兵”,再難寫的材料也不怕。

多調研少“宅辦”。基層發展,地域不同,實情各異,做法經驗不同,沒有“萬用稿”可以通用。年輕干部應該及時走出靠“搜”“求”寫材料的“怪圈”,還應該改掉凡事靠基層報材料代替調研的弊病,少“宅”在辦公室“研究”、“造車”,多到基層這個“大課堂”實地調研“敲核桃”。要做好調研前期的准備工作,包括調研提綱的撰寫,對調研單位、地方相關材料的搜集,對基層先有初步的了解。調研中,要針對自己工作與經歷上的“盲點”、寫作上的“痛點”,多到生產建設一線,重大工程項目一線、艱苦的地方,多到普通干部群眾的中間取“真經”、找答案,了解基層最真實的現狀,最典型的人事,最鮮活的經驗。要結合相關政策和業務工作實際,及時對大量的素材進行梳理總結,提煉觀點,明晰思路,分析問題,提出對策或建議,撰寫出高質量的文章。

多實踐少“搜”“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年輕干部要“在實踐鍛煉中增強黨性、改進作風、磨練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長才干”。對人生、社會、未來等,年輕干部並不缺乏自己思考與見解,所缺的是經過摔打、挫折和考驗等實踐鍛煉之后的感觸與思考,看問題、做事情往往難以一針見血、深刻到位,寫重要的材料就會不知所措,缺乏新穎別致的觀點、見解獨到的思路,而這些是“搜”“求”不到的。風雨之后的彩虹是最美的,當前,各級組織上已經越來越重視年輕干部到基層挂職鍛煉,提供了眾多的實踐平台,年輕干部要主動參與,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同時要多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增加感性認識,學會在實踐中思考解決實際問題,遠離“搜”“求”,提升內涵,超越自我。

(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黨建雲平台供稿——王維聰)

(責編:高巍、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