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四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案例選登

貴州遵義:黨建扶貧“五在村” 靶向“最后一公裡”

2017年03月15日16:4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村工作千頭萬緒,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是關鍵。”近年來,遵義市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全國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座談會部署和省委關於“積極探索一條黨建扶貧新路子,為大扶貧戰略行動提供有力保障”要求,圍繞發揮黨建扶貧關鍵作用,探索建立“責任在村落實、組織在村建強、干部在村成長、資源在村整合、成效在村檢驗”的黨建扶貧“五在村”機制,形成“人往村走、力往村聚、錢往村花、物往村用”的鮮明導向,強化了脫貧攻堅第一線核心力量,打通了全市871個貧困村精准脫貧“最后一公裡”,有力有效加快了脫貧攻堅進程。

一、背景與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講凝聚力,必須講核心,農村脫貧致富的核心就是農村黨組織”,要“實行中央統籌、省(自治區、直轄市)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領導體制和片區為重點、精准到村到戶的工作機制”。省委書記陳敏爾指出,“基層要履行主推責任”,“扶貧開發,最能起作用的是鄉村兩級組織”。2015年以來,遵義市圍繞實施大扶貧戰略行動,堅持“換思路、換方法、連根拔”方法,著力打通脫貧攻堅“最后一公裡”,扎實推進黨建扶貧工作,助推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取得明顯成效。

遵義市抓住重點任務和關鍵環節,鎖定村級脫貧攻堅主戰場,充分發揮黨建扶貧關鍵作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探索建立黨建扶貧“五在村”機制,切實解決了省委、省政府扶貧目標、任務、資金、權責“四到縣”和到村到戶、落地生根問題,有力疏解了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村級“梗阻”,全面打通了脫貧攻堅“最后一公裡”,實現了各種政策資源、人力物力、項目資金 “一竿子插到底”,提高了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效率,真正扶出了好班子、好思路、好機制、好作風,探索了一條黨建扶貧新路子。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責任在村落實”機制。市委印發《關於建立“五在村”機制,扎實推進黨建扶貧行動的實施意見》,以“村”為聚焦點,將全市各級各部門精准扶貧、精准脫貧責任壓實壓緊,形成目標、責任、台賬“三位一體”鏈條。一是分類指導明目標。圍繞扶好一個村、扶好一個支部、扶好一個機制、扶好一個產業、扶好一批能人“五個扶好”,市、縣、鄉三級建立領導班子幫村目標。明確市委常委、副市長每人包保1個貧困村並確保今年“出列”,並打造成為精品示范點﹔縣處級、鄉科級領導干部分別至少幫助2戶和1戶貧困戶,“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幫村發展1個產業或興辦1個實體,農村3名黨員干部共同幫助1戶貧困戶,農村能人黨員當好“黨群連心戶”戶長(“十戶一體”主體戶長)。二是清單管理定責任。每年3月前,制定領導班子幫村、領導干部聯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駐村、黨員干部(村干部)助村、農村能人黨員帶村5張責任清單,其中領導班子履行學習貫徹、落細落小、解決問題、整合資源、督促檢查職責,領導干部履行牽頭抓總、蹲點指導、帶頭遍訪、結對幫扶職責,“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履行“一宣四幫”職責,黨員干部(村干部)履行“多對一”走訪、結對職責,農村能人黨員履行帶領、示范、幫助職責,做到見人、見村、見責任和全覆蓋、無死角。三是精准考核建台賬。採取年初定賬、季度對賬、次年銷賬方式,對責任台賬兌現情況進行精准考核,並列入各級黨組織書記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內容,列入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年度考核內容,列入干部述職評議和黨員民主評議內容,強化“抓好扶貧是本職、不抓扶貧是失職”意識。

(二)建立“組織在村建強”機制。發揮村級黨組織的主觀能動性,從組織覆蓋、平台載體、運行機制、工作保障等方面著力建強基層戰斗堡壘。一是健全村級組織網絡。深化拓展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加強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每年倒排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120個,規范1680個村監委工作職責。推進“黨建+”行動計劃,在產業園區和農民工聚集地新建168個黨組織﹔推行“黨建+電商”模式,建立辣椒電商、白酒電商、茶葉電商等特色黨支部27個,建設電商服務站點226個,提供貧困戶產業培訓、市場拓展、素質提升等服務。培育建立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村民自管委、村民民主和諧促進會等各類組織3200余個。二是強化村級組織保障。2013年以來,村干部月平均報酬從800元增加到2000元,村級運轉經費從1萬元/年增加到4.5萬元/年,服務群眾專項經費從1萬元/年提高到5萬元/年。黨員活動經費年人均超過100元,村干部培訓經費年人均超過500元,新建“黨員群眾之家”689個、每個面積均超過300平方米。三是升級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實施“四統三強”(統籌規劃、統籌資源、統籌路徑、統籌機制﹔強組織、強發展、強基礎)工程,組建專業合作社2430個、股份合作公司86家,全市村級集體經濟實體達到2516個,實現“一村一實體”目標,全面消除“空殼村”。

(三)建立“干部在村成長”機制。堅持把優秀干部選派到脫貧攻堅第一線,充分發揮基層黨員、干部和優秀人才主力軍作用,實現對貧困村的“三個全覆蓋”。一是選派全覆蓋。2016年共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4606名,組建駐村工作組902個,實現871個貧困村、138個黨組織軟弱渙散村和231個少數民族村全覆蓋。實施“千村千人計劃”,精准選派5378名農業、科技、金融等方面的人才到貧困村定期開展幫扶工作。發揮“土專家”“田秀才”作用,把政治素質好、自身有項目、善於抓項目的1433名項目人才培養選拔為村“項目書記”,領辦項目918個,帶動實施項目1240個。二是培訓全覆蓋。依托市、縣委黨校平台,對縣處級領導干部、貧困鄉鎮黨政“一把手”、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村干部開展專題培訓。2016年共開展專題培訓10期、1200人次,各縣(市、區)培訓95期、11000人次。三是管理全覆蓋。在全省率先實行未脫貧鄉鎮黨政正職上管一級制度,將縣鄉后備干部安排到貧困鄉鎮、貧困村工作,群眾不脫貧、干部不脫鉤。以定工作目標、定崗位職責、定考核實績、定正向激勵、定懲戒約束、定責任主體、實施數據化管理的“六定一化”和精細化管理考評干部為路徑,對領導干部、黨員干部及有駐村任務的干部脫貧攻堅實績進行綜合考評,分出優、良、中、差四個等次,目前全市67名工作實績突出的優秀村干部進入鄉鎮領導班子,108名優秀村干部享受副科級干部待遇,27名評為“差”等次的干部被問責或組織處理。

(四)建立“資源在村整合”機制。發揮各級黨組織統攬作用,整合黨務、政務和社會資源,將干部力量、項目資金、財力物力下沉到村,形成聚合效應。一是整合項目資源。採取“縣級統籌、鄉鎮管理、村級實施”方式,整合涉及精准脫貧、“小康建設六項行動”、“四在農家·美麗鄉村”項目集中向871個貧困村傾斜,實現扶貧資金從單一分散到抱團發展。二是整合產業資源。以“黨群連心戶”為載體,以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種養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為紐帶,開展“十戶一體”創建。 推廣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模式,全市共流轉180萬畝集體土地、整合360間集體物業入股經營主體。三是整合幫扶資源。開展“支部結對·干群結親”活動,各級干群結親29.57萬對,提供項目支持2742個。發動1000余家非公企業幫扶871個貧困村,撬動71.8億元社會資金投入脫貧攻堅。對機關事業單位幫扶結轉結余資金和企業、社會資助資金,由村黨組織統籌調度、鄉鎮黨委把關,採取“四議兩公開”“黨群直議制”等民主管理方式確定用途。

(五)建立“成效在村檢驗”機制。採取“1個10%”“1個100%”方式,精准到村抓暗訪督查、考核獎懲,檢驗脫貧攻堅工作成效。一是季度抽查10%。採取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的“四不兩直”方式,每季度按不低於10%的比例,定期對黨員干部幫村、聯村、駐村、助村、帶村情況進行隨機暗訪抽查,對推進不力的實行召回管理、組織調整和約談問責。二是年度考核100%。制定遵義市脫貧攻堅考核辦法、遵義市貧困鄉鎮脫貧攻堅工作考核指標體系,各縣(市、區)分別制定貧困村脫貧攻堅考核辦法。每年底對黨建扶貧“五在村”情況進行專項考核。目前,匯川、道真、正安3個省級黨建扶貧示范點創新推進,其他縣(市、區)集中打造了2個以上黨建扶貧“五在村”示范點,呈現以點帶面、全面推進態勢。

三、取得成效

(一)靶向更精准。通過建立“五在村”機制,將省、市、縣、鄉四級政策資源、組織資源、項目資源聚集到村,使脫貧攻堅工作扶到點子上、抓到關鍵處,保証了扶持對象精准、項目安排精准、資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戶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脫貧成效精准,增強了脫貧攻堅的針對性和實效性。2016年以來,全市871個貧困村共整合實施項目1134個,完成各類投資167億元﹔市級投入財政專項資金4.56億元,在村實施財政扶貧項目317個。

(二)村級更得力。通過建立“五在村”機制,突出村級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增強了村支“兩委”的帶富能力。各級黨員干部下沉到脫貧攻堅第一線,改進了工作作風,密切了黨群干部關系,促進了村支“兩委”工作。2015年以來,全市動態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394個,選優配強村級黨組織書記453名,動員組織其他各級幫村黨員領導干部10萬余名到村工作。採取黨帶群、強帶弱、富帶窮方式,升級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全市“空殼村”實現清零。村級積累投入9600萬元,興辦公益事業。村級信訪問題比同期下降71%,基層治理取得新成效。

(三)脫貧更有效。通過建立“五在村”機制,加快了脫貧“五個一批”工程,全市新創建省級農業示范園區7個,69個市級以上農業示范園區和農旅一體化創建點覆蓋42個貧困鄉鎮、139個貧困村、6.27萬貧困人口﹔開工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205個,安置規模10.7萬人。遵義市榮獲全省2015年度扶貧開發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及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綜合考核特等獎。

四、啟示體會

(一)“五在村”是發揮黨的組織優勢的關鍵之舉。精准扶貧、精准脫貧,關鍵在黨,關鍵在人。農村基層黨組織能否發揮核心作用,直接關系到各種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直接關系到脫貧攻堅凝聚力的強弱。村級黨組織軟弱渙散、缺乏戰斗力、沒有帶富能力,就不能更好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幫錢幫物,不如幫助建個好支部。”遵義市以黨建扶貧“五在村”機制為抓手,整合利用各級組織資源,深入推進黨建扶貧,加強了脫貧攻堅第一線的核心力量。實踐証明,隻有發揮黨組織宣傳、引導、組織群眾的獨特政治優勢,把村級黨組織建強、基層堡壘筑牢,把群眾組織起來,把力量凝聚起來,脫貧攻堅才有希望。

(二)“五在村”是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重要抓手。打贏脫貧攻堅戰,著力點在村級,關鍵點在村級。遵義市以黨建扶貧“五在村”機制為抓手,就是要改變以往“面”上推開為“點”上聚合,在領導推進、資源整合、督查考核等各個環節建立起一整套科學管用、系統規范的長效機制,整合各種有形資源、無形資源向貧困村聚集,升級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為扶貧帶去新資源、輸入新血液,讓村有人可抓、有財可用、有物可管,增強貧困村脫貧致富的“造血”功能。實踐証明,隻有把政策、社會、市場等各方面優質資源整合起來,集聚下沉,交由村黨組織來實施和落實,才能讓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有本錢、有能力、有平台,在貧困群眾中有威信。

(三)“五在村”是夯實基層基礎的根本途徑。對村一級來說,黨組織是否先進,干部是否優秀,很重要的就是看脫貧攻堅這場硬場能不能打得贏,能不能增加貧困群眾和村級集體經濟的收入,否則黨組織在群眾中就沒有威信。夯實基層基礎,就是要加強政策統籌、資源統籌、力量統籌,把人、財、物向基層第一線傾斜、聚集、流動,形成整體合力。遵義市建立黨建扶貧“五在村”機制,把責任、組織、干部、資源、成效集中整合到村級這個點上,做到不散光、不走樣、不縮水,夯實了基層基礎,更好地發揮了村級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實踐証明,隻有樹立“九層之台,起於累土”的基層意識,堅持人往基層走、物往基層用、錢往基層花,才能把基層夯實筑牢。

(四)“五在村”是打通“最后一公裡”的有效措施。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是否打通,是檢驗“黨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笑還是哭”的關鍵環節。各級脫貧攻堅的政策措施最終都要落實到村級。村級梗阻了,政策就要落空﹔村級暢通了,政策就會生根。遵義市堅持問題導向,以黨建扶貧“五在村”機制為抓手,有的放矢,靶向治療,抓住了關鍵,切中了要害,達到了“一通百通”的效果。實踐証明,隻有把村這個關鍵環節疏通了,把各級黨員干部的作風改進了,才能讓“千條線”順利穿過“一顆針”,才能保証貧困群眾長期受益、基層組織不斷加強。

(責編:秦華、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