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四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案例選登

四川成都武侯區:探索實踐“互聯網+雙報到”全面提升社區黨建信息化水平

2017年03月06日15:0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隨著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黨員居住范圍趨於分散,傳統“面對面+點對點”的“雙報到”模式對接困難、手續繁瑣、服務群眾落地難、群眾認可度低等問題日益凸顯,如何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創新“雙報到”方法手段,提升“雙報到”的便捷性、積極性、互動性、實效性,成為基層黨建領域亟待解決的難題。成都市武侯區玉林街道黨工委緊跟時代步伐、積極探索創新,運用“互聯網+”思維在玉林北路社區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實踐。

針對“雙報到”黨員中大部分比較年輕,都能上網用微信這一特點,按照“網絡化覆蓋、互動式參與、規范化運行”的工作思路,在玉林北路社區率先探索“互聯網+雙報到”工作模式,通過網絡新媒體與“雙報到”黨員志願服務有機結合,構建“征集、接單、服務、評價、反饋”的閉合式網絡平台,形成了“1(互聯網)+7(七大類需求)+N(N個服務小項目)”工作方法,把黨組織和黨員的力量集合起來,把各種服務資源整合起來,報到黨組織、黨員可以“隨時關注、隨時參與、隨時互動”,從而實現“線上認領、線下服務、網內互動、網外解決”,快速、有效地推動“雙報到”服務項目具體落地,有效解決了傳統“雙報到”參與不便捷、服務不及時、效果不明顯、運行難常態等瓶頸問題,實現了“雙報到”黨組織和黨員聯系服務群眾常態化。

一、背景與動因

黨組織和黨員個人通過“雙報到”進入社區聯系服務群眾,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加強作風建設和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手段。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黨員居住范圍趨於分散,傳統“面對面+點對點”的“雙報到”模式對接困難、手續繁瑣、服務群眾落地難、群眾認可度低等問題日益凸顯,如何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創新“雙報到”方法手段,提升“雙報到”的便捷性、積極性、互動性、實效性,成為基層黨建領域亟待解決的難題。為此,成都市武侯區玉林街道黨工委緊跟時代步伐、積極探索創新,運用“互聯網+”思維在玉林北路社區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實踐。主要是基於三個方面:

一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全面普及,為“互聯網+雙報到”提供了技術支撐。我國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基礎設施的日趨完善,尤其是近幾年來武侯區大力開展“智慧城市”建設,城市公共區域Wi-Fi覆蓋率大幅度提高、第四代通信技術網絡(4G)實現全覆蓋。二是“互聯網+”的發展理念,為“互聯網+雙報到”提供了創新思路。2015年7月,國務院出台《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對互聯網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和頂層設計,加快推動互聯網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三是結構趨於優化的黨員隊伍,為“互聯網+雙報到”提供了現實可能。黨員干部的文化素質相對較高,尤其是隨著近年來社區黨員隊伍年齡結構、學歷結構的持續優化,黨員中熟悉網絡、會用網絡的黨員越來越多。

二、主要做法

(一)依托互聯網技術,突出便捷性,確保“雙報到”有載體

成都市武侯玉林街道玉林北路社區黨委充分吸收和借鑒互聯網技術,創新推出微信公眾號、微信群、QQ群、黨建雲平台、官方微博等新媒體平台,建立起了“互聯網+雙報到”工作新構架,有效提高了機關黨組織、黨員個人參與社區建設、服務居民群眾的便捷性。

一是搭建“報到”平台,合理設置報到流程。在微信公眾號下設立“我要報到”“項目公告”“項目認領”“報到日志”等8個欄目,機關黨組織和黨員隻需登錄平台填寫相關信息,即可完成報到、志願服務項目認領和社區活動參與的預約,實現了隨時關注、隨時參與、隨時互動。

二是搭建“溝通”平台,實時開展交流討論。黨組織和黨員個人通過微信群、QQ群適時參與“雙報到”相關專題討論,分享服務體驗,增進溝通聯系﹔社區黨委通過溝通平台規范引導各項活動,解答問題咨詢,實現了社區黨委與黨組織、黨員個人的緊密互動。

三是搭建“宣傳”平台,及時進行信息傳導。通過微博和黨建雲平台搭建紅色宣傳陣地,以文字、圖片、小視頻、微電影等形式,解讀黨的政策,宣傳“雙報到”動態信息和鮮活典型,增強了黨員、群眾對“雙報到”工作的了解,讓黨建服務“觸手可及”。

(二)依托居民需求,突出服務性,確保“雙報到”能落地

社區黨委實行線上線下摸需求、分析評估定項目,把居民需求細化為一個個具體的服務項目,通過“網絡認領”、“實地認領”等方式,形成了“項目認領、義工服務、活動參與”三大類服務,讓“群眾需求”與“黨員報到”形成閉合圈。

一是開展項目認領,推行“菜單式”服務。搭建居民群眾“點單”、黨組織和黨員“接單”的“訂單式服務平台”,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搜集民情民意,了解群眾需求,社區定期梳理匯總形成服務項目,以菜單的形式呈現給報到黨組織、黨員個人,由報到黨組織、黨員個人“網上”自主選擇,實現群眾需求、黨員服務動態對接。

二是組織義工活動,推行“定制式”服務。發揮報到黨組織、黨員個人的專業、技術優勢,組建了法律維權、健康義診、科普宣傳等專業化的義工服務隊,以預約服務、上門服務、定期服務等多種形式,幫助社區居民解決專業性較強的各類難題。

三是參與社區建設,推行“組團式”服務。社區黨委定期組織報到黨組織、黨員個人參與困難群眾幫扶、人居環境美化、兒童托管等公益活動,形成“黨員到社區,人人做公益”的良好氛圍。

(三)依托機制創新,突出科學性,確保“雙報到”見實效

堅持過程服務與效果評價相統一的原則,強化監督管理、准確評價,及時反饋“雙報到”工作成效,推動“雙報到”工作深入開展。

一是建立服務承諾機制。推行服務承諾,報到黨組織和黨員個人認領服務項目后,須簽訂項目責任書,項目責任書的內容在微信公眾平台上進行公布,全程接受群眾監督,真正讓報到黨組織、黨員個人在服務居民的過程中把身份“亮”出來。

二是建立責任聯系機制。建立每周一次的網絡聯系會、每月一次的線下定期碰頭會制度,立足困難需求解決,強化信息對接反饋。建立《“雙報到”網格責任機制》,實行定人、定責、定崗,包片區的“三定一包”責任制,社區“兩委”成員分別擔任1個網絡平台的“愛心力量牽頭羊”,強化責任聯系。

三是建立考核評價機制。引入積分制管理模式,根據報到黨組織和黨員認領項目的個數,參加服務、活動的次數,以及群眾評價的分數等,自動累計生成“正能量值”。相應的“正能量值”在“愛心屋”兌換相應獎品,年底社區將黨組織、黨員所獲“正能量值”向雙報到的上級黨組織進行通報,作為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

(四)依托社會資源,突出激勵性,確保“正能量”可傳導

一是實行社會榮譽激勵。根據報到黨組織、黨員個人認領項目的個數、參加服務、活動的次數,以及群眾評價的分數等,匯總形成正能量值,在公眾微信號上進行公示,並反饋到其所在黨組織,作為黨員個人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同時,社區黨委每季度評選一次“黨員志願服務之星”。

二是實行社會文化激勵。充分整合社會資源,報到黨組織、黨員個人可用志願服務積分通過微信公眾號“愛心小屋”兌換公園景點、大型文藝演出和影劇院門票,變愛心奉獻的“單向流動”為正能量的“雙向循環”。

三是實行服務儲蓄激勵。針對報到黨組織、黨員個人的愛心服務,社區黨委採取“服務儲蓄”的方式,讓年輕黨員、老年黨員利用閑暇時間,為有困難的人群提供力所能及的愛心服務。當自己有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可以使用自己積累的志願服務儲蓄時間,兌取相應時間的服務。

三、主要成效

“互聯網+雙報到”新模式推行以來,突破了服務群眾的技術、空間、意識等的局限,實現了社區黨建的“網絡化覆蓋、互動式參與、規范化運行”,黨員的身份意識、宗旨意識、服務意識顯著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一)突破了黨建工作的技術局限,實現了網絡立體化的社區黨建架構

“互聯網+雙報到”模式充分利用了互聯網信息技術,以“線上報到,線下服務,網內引導,網外示范”為理念,把支部建在了網上,推動了基層黨組織和黨組織活動向網絡延伸,構建起了一個縱向接地、橫向到邊、斜向觸網的黨組織網絡體系。

一是提高了黨員報到的效率。黨員隻需在網上輕輕一點,幾個步驟就完成了報到程序。大大縮短了報到時間,提高了報到效率。到目前,到玉林北路社區黨委參加報到的黨員人數由過去線下報到的76人,增加到線上報到335人。報到增加率高達340.78%。同時,提高了年輕黨員的報到率,其中,45歲以下的189名黨員中,線上報到佔報到人數的57%。

二是提高了轄區內駐區單位黨組織、“兩新”黨組織的報到率。網絡報到免去了黨組織報到的繁瑣程序,吸引了更多的黨組織到社區報到,提高了轄區內黨組織報到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實現了區域內資源共享、共駐共建的城市區域化黨建新格局。目前,轄區內黨組織由線下報到的6個增加到線上報到的13個,增加報到率達116.6%。

(二)突破了服務群眾的空間局限,建立了主體多元化的服務模式

以服務群眾為中心,互聯網平台整合了黨組織、黨員個人的力量以及各種服務資源,構建起了“全方位、個性化、契約式”的“立體化”服務體系。

一是全方位征集訴求,服務群眾面更廣。通過“互聯網+雙報到”,2016年玉林北路社區黨委通過互聯網平台累計收集群眾需求4500條,匯總形成了美好家園、鄰裡守望、綠色環保、與愛同行、七彩陽光、居民保健、紅袖套行動等7大類69項服務項目。

二是個性化認領項目,服務群眾更精准。報到黨組織、黨員個人根據自己的資源和特長,在“網上”自主認領服務項目,開展群眾“下單”、黨組織和黨員個人“接單”的“訂單式服務”,實現了群眾需求與黨員個人服務之間的動態對接。2016年在玉林北路社區報到的黨組織和黨員個人通過“互聯網+雙報到”平台,認領黨建項目69個,參加志願服務1000余人(次),服務轄區群眾5600人。92歲的吳婆婆獨居一人,身體不好,她希望能就近進行一些身體方面的康復治療。社區將吳婆婆的訴求挂出后,駐區企業和黨員志願者在網上主動認領服務項目,滿足了吳婆婆的心願。

三是契約式管理,服務群眾更專業。充分發揮報到黨組織、黨員個人專業、技術、資源優勢,組建各類志願服務隊伍,通過簽訂服務協議,實行契約式管理,定期、定點到社區院落開展志願服務,有效地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

(三)突破了難以借鑒復制的局限,“互聯網+雙報到”模式得到全面推廣

“互聯網+雙報到”模式是一次具有時代特色的成功嘗試。充分發揮了黨組織和黨員共謀區域發展、示范帶動群眾共建和諧家園的重要作用。自2016年開展以來,取得了良好成效,“互聯網+雙報到”微信平台關注人數達12003人,群眾認可度達100%。“互聯網+雙報到”模式是對傳統的面對面、點對點的黨組織和黨員個人“雙報到”模式的革新。目前,成都市全面推廣了玉林北路社區黨委推出的“互聯網+雙報到”模式,全國各地黨組織學習考察2000余人次。中央、省、市媒體專題報道50余次。

四、主要啟示

(一)需求與供給精准對接,提升“雙報到”實際成效。堅持居民群眾需求什麼,我們就提供什麼服務的原則,將以住服務項目由社區“拍腦袋”定,轉變為通過線上線下征集居民需求、多方審定形成服務項目,讓黨組織和黨員個人在服務群眾中贏得口碑,提升影響力。同時,採取嚴格的資格審定和競爭擇優確定服務團隊,為居民“量身定制”優質服務,確保了“雙報到”取得實效。

(二)服務與教育並重並舉,推動“雙報到”實現雙贏。把“雙報到”服務活動的“助人”和“育人”功能緊密結合起來,一方面,在充分尊重報到黨員意願的基礎上,建立報到黨員柔性服務機制,為群眾提供優質服務﹔另一方面,報到黨員在“助人”過程中,接受單位和社區的“雙重”教育,強化黨員意識和為民宗旨,達到黨員受教育、群眾得實惠的雙贏效果。

(三)黨建與技術跨界融合,確保“雙報到”常態長效。堅持創新思維,用好信息技術,通過開展“互聯網+雙報到”的實踐探索,形成了“線上線下同步運行”工作法,推出了“互聯網+權力公開”“互聯網+兩學一做”等黨建工作品牌,開設了“今日頭條玉北e民生”“鳳凰玉北e文化”等自媒體平台,實現了黨建網絡化,服務常態化。

(責編:秦華、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