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四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案例選登

貴州畢節七星關區:激發基層發展動力 創樹村級組織范本

2017年03月06日14:3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5年以來,七星關區立足基層實際,堅持問題導向,在充分醞釀、深入調研和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出台了《關於實施村級組織“激勵行動”創建“規范·示范·典范”村(社區)的工作方案》,以“組織強、環境美、鄉風純、產業興”為總標准,著力建設“組織有力、環境優美、鄉風和諧、產業發展”的村級組織范本,不斷夯實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基層堡壘。2016年,七星關區對創建命名為規范、示范的25個村(社區)進行表彰獎勵,發放激勵資金228萬元,145名村(社區)干部獲得了激勵性收入,在全區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引領效應。

一、創建背景

七星關區位於貴州省西北部,地處川滇黔三省交匯處,是畢節市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和信息的中心,西南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也是一個擁有3412平方公裡土地的欠開發、欠發達縣區。轄42個鄉鎮(街道),508個村(社區),現有人口158萬人,村(社區)干部2053名,是典型的農業大區和人口大區,更是畢節試驗區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近年來,隨著改革發展的不斷深入,村級組織引領和服務發展的作用日益凸顯。同時,在推進基層組織建設中,不同程度存在基層工作任務艱巨、壓力空前,身處脫貧攻堅一線的村級干部待遇報酬偏低、工作激情減退,村級組織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亟需加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滯后,空殼村現象普遍等問題。為切實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提升基層組織引領發展、推動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村級組織的服務力和公信力,提振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精氣神,七星關區啟動了“規范·示范·典范”村(社區)創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實施“四項行動”,創樹基層范本

一是突出“規范建設”,建強服務體系。以“一核多元”基層服務體系建設作為“組織強”的核心指標,全面開展村級組織建設“規范行動”,重點落實“十個起來”規范化要求,即:陣地靚起來、紅旗飄起來、設備配起來、食堂建起來、制度立起來、活動搞起來、公章管起來、服務做起來、村務議起來、產業興起來,把村(社區)建成組織有力、凝心聚力的范本。

二是突出“綠色主題”,建設美麗村居。以“綠色”發展理念作為引領,讓每一個村(社區)都呈現出生態文明建設的蓬勃生機和活力。積極實施“綠色行動”,將建設“綠色村居”作為創建范本村(社區)的重要要求,大力開展村庄美化、綠化、亮化,著力改善人居環境,把村(社區)建成環境優美,宜居宜人的范本。

三是突出“和諧元素”,推進民主自治。以“協調發展”理念為引領,在村(社區)開展“和諧行動”,著力把村(社區)建成社會和諧、鄉風文明的范本。圍繞“鄉風純”指標要求,將信訪維穩、社會治安、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群眾文體活動等作為重要考核內容,指導村級結合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村(居)規民約”,不斷推進村(居)民自治。范本村(社區)創建工作開展以來,七星關區充分利用“道德講堂”“七個起來”創建活動等載體,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向廣大群眾宣傳“崇德向善”“孝老愛親”“鄰裡和睦”等內容,在基層傳遞好聲音,凝聚正能量,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廣大群眾心中落地生根、遍地開花。

四是突出“發展特色”,實現村強民富。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產業興”的核心要素,在范本村(社區)創建中大力實施村級集體經濟“增收行動”,指導村級理清發展思路,找准發展定位,突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結合自身在自然資源、文化資源、人脈資源、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積極發展大眾產業和村級集體經濟,著力把村(社區)建成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的范本。創建為規范、示范的村(社區)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至少達到了3萬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超過了7350元。

(二)堅持“四個創新”,凸顯工作特色

一是在目標推進上創新。設置梯次目標分步推進范本村(社區)創建。把創建規范村(社區)作為基本要求,力求實現村級組織陣地規范、管理規范、服務規范﹔把創建示范村(社區)作為主要任務,力求實現村級組織整體提升、主題突出、特色鮮明﹔把創建典范村(社區)作為最終目標,力求實現村級組織優勢凸顯、創樹范本、成就品牌。通過建設規范、形成示范、成就典范,不斷增強村級組織服務發展、推動發展的能力水平。

二是在標准制定上創新。“范本村(社區)”創建工作圍繞“組織強、環境美、鄉風純、產業興”12字要求,分類分級提出了“一核多元”基層組織服務體系建設、村庄環境面貌、社會治安、村民自治、文化生活、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優勢產業和特色經濟等10條主要標准。這些指標,每一項都有具體細化、量化的標准和要求。

三是在考核方式上創新。在考核方式上採取村級申報、鄉級把關、區級審核的方式進行,即在村級申報的基礎上,由鄉鎮(街道)對各村(社區)上報情況先行把關,擇優進行申報,再由區級組建考核評審組考評。考核組在開展全面摸排的基礎上,從條件最好、最有把握達標的村(社區)開始考核,並將先行考核的情況作為對其他村(社區)進行考核的參考。同時,綜合分析村級情況,從村(社區)目前最短板的項目指標開始考核,如該項指標達不到要求,其他項目不再進行考核,並視為該村(社區)還未達到“范本村(社區)”創建標准。考核方式的創新,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幫助村(社區)找軟肋、補短板,為下一步成功創建范本村(社區)找准方向。

四是在激勵機制上創新。七星關區村(社區)干部待遇報酬實行“月報酬+年獎勵”激勵機制,對創建為“規范村(社區)”的,每年給予村(社區)干部每人1萬元獎勵,村級活動經費增加1萬元﹔對創建為“示范村(社區)”的,每年給予村(社區)干部每人2萬元獎勵,村級活動經費增加2萬元﹔對創建為“典范村(社區)”的,每年給予村(社區)干部每人3萬元獎勵,村級活動經費增加3萬元。

(三)注重“四個保障”,推進范本創建

一是組織保障。區委成立了由區委書記擔任組長,區委副書記、區長擔任第一副組長,區委副書記,區委常委、組織部長擔任副組長,組織、宣傳、政法、農牧、民政、信訪、統計、小康辦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規范·示范·典范”村(社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創建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工作指導。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區委組織部,負責創建工作的日常事務,由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兼任辦公室主任。各鄉鎮(街道)參照區委做法,也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本鄉鎮(街道)的創建工作。

二是資金保障。區委為“規范·示范·典范”村(社區)創建工作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區財政每年根據全區范本村創建情況,據實統籌資金,提供獎勵資金保障,確保范本村創建工作持續推進。與此同時,全區著力提高村(社區)干部月報酬。2016年,全區投入2000余萬元為村(社區)干部每月增加800元待遇報酬,村(社區)干部待遇普遍達到2500元左右。

三是考核保障。區委將范本村(社區)創建工作納入鄉鎮(街道)年度目標考核,並將創建工作與挂幫聯系、黨建扶貧、集團幫扶的區直部門實行捆綁考核。各鄉鎮(街道)認真制定范本村(社區)創建三年計劃,實行銷賬制度,力爭每年新增1/3的村(社區)達到規范村(社區)及以上標准。

四是服務保障。從范本村(社區)創建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抽派人員組成“規范·示范·典范”村(社區)創建工作考核評定工作組,負責全區范本村(社區)考核評定和服務指導工作﹔相關職能部門對鄉鎮(街道)范本村(社區)創建工作,定期進行督促指導﹔從2016年起,區委組織部每年至少舉行一次范本村(社區)創建工作業務培訓,力爭每年申報的村(社區)都能達到創建要求。

三、取得成效

(一)基層干部干事激情得到激發。創建“規范·示范·典范”村(社區)工作方案一出台,全區廣大基層干部就對方案進行了集中學習和深入研討,表現出很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鎮、村干部從原來怕麻煩、躲項目向當前要政策、爭項目轉變,想干事的激情真正激發出來。在表彰范本村(社區)時,鄉鎮(街道)召開鎮、村干部大會,以現場發獎金的方式表彰村(社區)干部,既讓獲得表彰的村(社區)干部有了自豪感和成就感,又大力宣傳了范本村(社區)創建工作。

(二)村級干部崗位更加具有吸引力。開展范本村(社區)創建,目的在於通過梯次目標激勵,改變以往對村級組織考核搞“齊步走”“撒胡椒面”的方式,讓所有的村(社區)干部都主動跳起來“摘桃子”,用激勵的杠杆,撬動村級干部干事創業的活力和動力。創建范本村(社區),既讓優秀的在職村(社區)干部獲得激勵性的新收入,找到工作的新方向,又在全區形成示范引領效應,更讓廣大返鄉成功人士真切感受到基層干事創業的新環境、新氛圍,不斷增強村級干部崗位的吸引力,為第十屆村(社區)“兩委”換屆儲備新力量、注入新活力,為今后選優配強想干事、真干事、能干事的村級干部隊伍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發展集體經濟氛圍日益濃郁。鎮、村兩級緊扣范本村(社區)創建目標,圍繞全區探索總結的“經營土地型”“資產經營型”“資源開發型”“資本運作型”“合作服務型”五種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模式,主動找方法、求突破、補短板,大力謀劃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例如,長春堡鎮清塘村村級組織開辦了便民超市,村務監督委員會負責監督經營,村級聘請2名人員管理,管理人員與村級組織各佔五成進行純利潤分配,一年可為村級增加3萬元以上的集體收入。目前,全區508個村(社區)中,350個村(社區)有集體經濟積累,98個村(社區)集體積累達到3萬元以上且年經營性收入達到1萬元以上。

(四)村級組織建設更加規范。全區廣大村級組織深入推進“一核多元”基層組織服務體系建設,著力針對村級組織設置不規范、管理不到位、服務不優化等狀況,大力實施村級組織“規范化”建設,自覺落實“十條標准”,實現村級組織設置規范、管理規范和服務規范,讓村級組織真正成為了干部群眾之家,成為美麗鄉村的一張動人名片。

(五)群眾滿意度幸福感不斷提高。范本村(社區)突出群眾參與、成果共享,緊緊圍繞群眾關注的問題,著力改進村(社區)干部工作作風,提升了服務質量﹔在范本村(社區)創建中大力實施村級集體“增收行動”,使村級集體“腰包”鼓起來,村級集體有一定的經營性收入,有了經濟實力,為更多、更好地開展村級公益事業、改善村居環境創造了有利條件。部分村(社區)將部分村集體積累資金用於改善人居環境,創建了“綠色家園”,推進了富民強村﹔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群眾廣泛參與的活動,融洽了村級組織與村民之間的關系,純化了鄉風民風,創建了和諧村居。這些工作,讓廣大群眾實實在在分享了范本村(社區)創建帶來的“紅利”,進一步提高了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四、經驗探討

(一)發展是強化基層基礎的根本。發展是解決村級一切問題的關鍵所在。實踐啟示,能否實現村級組織有錢辦事、有實力辦事、有能力辦事,為群眾排憂解難,根本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村級積累,讓村級組織在為群眾提供公共服務、村庄整治、扶貧救濟等方面有經濟支撐。要依靠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增加村級收入,增強村集體經濟實力,讓村級組織腰包硬起來、腰杆挺起來,讓村級干部干事創業更加有底氣,進而增強村級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號召力。

(二)保障是推進村級工作的前提。保障村級組織運轉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事關基層政權穩固、事關社會主義新農村及和諧社會建設的大局。如何保障村級組織運轉,為村(社區)“兩委”提供經濟支持,使其在村域自治、管理和公益事業建設中有效履行職責,為群眾生產、生活提供滿意的服務,是當前基層工作的一件大事。實踐啟示,落實人、財、物保障是推進農村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其中,經費保障是重中之重。要落實村級事務“費隨事轉”制度,切實保障村級組織運轉經費,真正解決村級組織“有錢辦事”的問題。

(三)激勵是激發干部動力的關鍵。過去,村級干部普遍工作任務重、壓力大,待遇報酬較低,部分村級干部工作積極性不高,造成農村工作中“村梗阻”的問題,嚴重影響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在農村基層的貫徹落實。激發村干部想干事、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內生動力,關鍵在激勵。要建立激勵機制,不斷提高村干部報酬待遇,激發村干部的干事創業熱情,真正解決村級干部“有心辦事”問題。同時,激勵不是無原則的“撒胡椒面”,還要通過科學合理地用好績效考核手段,有效地激發和調動村干部干事創業活力,讓工作業績突出的干部“多勞多得”“名利雙豐收”,讓想混日子的干部待不了、坐不住、上不來,進而形成一心謀事、用心做事的良好局面。

(四)創新是激發基層活力的源泉。實施“規范·示范·典范”村(社區)創建,不僅是全區基層黨建的一大創新,更是基層工作的創新。當前,全區改革工作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向深化改革要動力,尤其需要高度重視基層的探索實踐,特別是基層組織建設需要通過創新來增添動力、激發活力。要以新思路、新視野、新舉措,創新服務機制和載體,努力建成親民、為民、利民的基層組織,切實提升基層組織的整體工作水平和服務能力。

(責編:秦華、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