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四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案例選登

貴州遵義余慶:選派國家干部駐村工作的實踐與探索

2017年03月03日14:0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余慶縣從2001年5月實施撤區並村(撤銷管理區、小村合並大村)改革后,堅持十五年推行下派國家干部到村任職(或工作),經過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完善,總結出一套系統性強、行之有效的“四化”工作法,為當前全省正在開展的“同步小康駐村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鑒。

一、基本情況

余慶,地處黔中腹地,遵義東南角,幅員面積1623.7平方公裡,是遵義、銅仁、黔南、黔東南四地州市結合部,轄8鎮1鄉1街道70個村居30.4萬人,現有國家干部6328名。2001年以來,縣委、縣政府按照“工作重心下移、國家干部下派、工作業績下評”的要求,長期下派200多名國家干部常年駐村工作,主要承擔基層黨建、農村社會治理、脫貧攻堅、同步小康等重要工作,每個村(社區)派駐國家干部3人以上,充分激活組織資源、優化村級班子結構、培養錘煉干部,有力地夯實了基層基礎,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健康發展。

二、基本做法

1、推行村級組織陣地建設規范化,營造良好駐村環境。一直以來,余慶縣委始終把下派國家干部駐村作為加強基層組織的戰略性任務來抓,圍繞“辦公有陣地、學習有場所、服務有平台、食宿有著落”的“四有”目標,對村級組織陣地按照“七室齊全九項配套”的要求進行高標准規劃建設,縣級財政先后累計投入資金7000余萬元,完成了全縣70個村級辦公陣地建設,各村(社區)辦公場所均不低於400平方米。規范設置了支書、主任、計生專干、黨建、綜治調解、群眾休息室等辦公室,配套建立了會議室、圖書室、宿舍、食堂和服務大廳。統一對桌椅、文櫃、電腦等室內辦公設施進行配置和優化,對辦公陣地環境進行綠化、亮化,打造出一批功能齊全、環境優美、便捷高效的村級辦公陣地。按照600元/月的標准,每年另預算50萬元專門用於村級食堂補貼解決炊事員工資,為村干部構建了安全可靠、舒適便利的工作、生活、學習環境。

2、實行國家干部駐村工作常態化,夯實基層工作力量。縣委堅持壓縮縣直機關編制,將全縣事業編制向鄉鎮站所傾斜,站所實有人員從嚴控制,其他干部派駐村級工作,實行“一挂靠全脫鉤、三在村三考核三從優”管理機制。即:駐村干部編制挂靠鄉鎮站所,工作與原單位全脫鉤﹔工作、學習、食宿“三在村”,“上班考勤、崗位職責、工作業績”三項考核由村兩委負責﹔“選優評先獎項名額、業績考核獎勵金額、干部選拔推薦名額”三個方面優於鄉鎮站所,使每個村派駐國家干部3人左右,常年保持200人以上國家干部在村工作。建立了“村選干部、干部選村”的“雙向選擇、動態管理”機制,全面推行國家干部擔任村支部書記、村計生專干、村財務人員,切實讓國家干部成為村級建設的“主心骨”、干事創業的“排頭兵”。建立村級干部分片包組、聯系服務群眾、民主評議村干部和考核獎懲等20多項管理制度,促使國家干部沉得下、駐得穩、能履職。縣委明確規定,將國家干部駐村工作經歷作為干部職務晉升、機關選調干部的必要前置,將村黨組織書記任職經歷作為選任鄉鎮領導班子成員的優先條件,每年新招錄的公務員和事業干部除特殊崗位外,必須到村工作至少一年以上,推動形成了干部梯次成長、提拔選調向基層傾斜的良性循環。

3、打造民選干部工作職業化,建強村級班子隊伍。全面實行村級民選干部“編制”管理,根據地域大小、村民人數、工作量等因素,合理設置民選干部職數,確保村支監“三委”駐村工作人數保持5至7人左右。穩步增加民選干部工資報酬,參照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晉升標准,建立了農村醫療保障機制、民選干部養老機制和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等,縣委每兩年增加一次民選干部基本工資,由原來的正副職220元、200元增加至2000元和1800元,支書、主任一肩挑2300元,實現了民選干部工資“七級跳”,緩解了同工不同酬的矛盾。每年開展一次“十佳”村干部評選活動,對特別優秀的11名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享受副科級經濟待遇,工資達4500-4800元,切實提高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根據崗位職責,將民選干部與駐村國家干部統一納入日常管理,每年定期舉辦1-2期支書、主任和其他村干部培訓,著力提升民選干部素質能力,使民選干部工作走向“職業化”。

4、建立村級管理體系標准化,激發干部隊伍活力。牢固樹立全村工作“一盤棋”思想,緊緊圍繞如何“干得好”, 全面推行村黨支部“兩推一選”、村委會“海選”、村監委村民代表大會選舉制度。實行村“三委”分工負責制,對駐村國家干部和民選干部進行合理分工,明確職責任務,建立責任清單,實行責任量化。以“六項行動”為載體,創新推行“干群聯系雙向100%”機制,採取“3+X”模式,每名縣級領導干部至少聯系3戶以上,科級干部至少聯系2戶以上,機關干部至少聯系1戶以上,全縣6328名干部與10萬戶群眾“結親聯戶”,做到100%的干部直接聯系群眾,100%的群眾有干部直接聯系。堅持“四議兩公開”,做到重大問題、重要事項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互相聽取意見。全面實行財務報賬制,做到村財鎮管,推行黨務政務村務公開。加大村級干部選拔任用力度,近年來80%的鄉鎮班子成員駐村擔任過支部書記,選拔了1名農村干部進入鄉鎮黨政領導班子,極大激發了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熱情。

三、主要成效

一是夯實了執政基礎。通過選派國家干部駐村工作,把“精兵強將”充實到基層一線,有效解決了農村干部年齡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三偏”問題,切實提升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目前,全縣村支兩委班子平均年齡42.7歲,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佔38.56%,村支部書記平均年齡35歲,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佔86.89%,整體呈現年輕化、知識化特點。這對於鞏固黨的執政根基、密切聯系群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使聯系服務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二是錘煉了干部能力。通過選派年輕國家干部到村任職,實現了駐村國家干部與民選干部在思想觀念、專業特長、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優勢互補。農村工作經驗豐富而理論知識缺乏的農村干部,在國家干部的影響和激勵下,增強了學習意識,提高了綜合素質。國家干部在民選干部的幫助下,通過干中學、學中干、學干結合,既發揮了專業特長,又學會了農村工作方法,增強了群眾觀念,在基層這個大熔爐中茁壯成長、脫穎而出。自“撤區並村”以來,全縣從縣、鄉(鎮)兩級下派駐村干部3000余名,經過一線錘煉,1525名干部被選拔為中層干部,732名干部選拔進入鄉鎮領導班子。

三是激發了創新活力。國家干部在駐村工作中始終堅持向群眾學、向實踐學,開拓創新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自2001年以來,駐村干部在“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群眾路線教育實踐等活動中,結合基層工作實際和群眾所需所盼,及時發現捕捉基層創新“火花”,總結推送基層創新做法,為縣委創造性地提出“四在農家”、“五心教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三不出一不上交”等影響全國、全省的重大經驗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為余慶摘取全國文明縣城、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等50多塊全國性殊榮提供了基礎保障。

四是推動了經濟發展。針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較慢、農民增收路子狹窄等困難,機關干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幫助農村群眾理思路、謀規劃,出點子、找路子,選產業、跑項目。積極幫助爭取和提供政策、信息、資金、項目、技術等支持和服務,大力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培育致富主導產業,破解影響和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有力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健康發展。近年來,全縣70個村(社區)集體經濟積累總量達3944.95萬元,在遵義市率先實現全面消滅“空殼村”目標。全縣發展優質烤煙8萬畝、優質茶園15萬畝、花卉苗木4萬畝、精品果蔬12萬畝,建成省級農業示范園區2個,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4家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207個,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1年的1950元增長為現在的8940元,增長6990元,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95%。

四、幾點啟示

——長期堅持“三個傾斜”是推動駐村工作的必要提前。總結余慶十多年來的實踐,下派國家干部駐村工作的核心經驗在於“三個傾斜”。即:一是工作保障重心向一線傾斜。從陣地建設、經費保障、人員編制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向村級組織傾斜的政策措施,解決了駐村干部“派得出、留得住”的問題。二是干部培養選拔向一線傾斜。“年輕干部一線培養成長、優秀干部在村級組織選拔”的用人導向樹立后,在干部中形成了“晚去不如早去”,“到村級組織中鍛煉成長”的共識,實現了從“要我去”到“我想去”、“爭著去”的轉變,營造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濃厚氛圍。三是考核激勵向一線傾斜。長期堅持對駐村干部政治上、經濟上、生活上“高看一眼、厚愛一分”,使他們感受到在“政治上有奔頭、名譽上有想頭、經濟上有搞頭”,增強了責任感和獲得感。實踐証明,隻有充分調動了駐村干部的主觀能動性,村級組織才能成為“廣闊天地”,駐村干部才能大有作為。

——正確處理“三委關系”是駐村干部發揮作用的重要保障。下派國家干部到村任職后,國家干部與民選干部“兩套人馬”能否和諧共事,直接影響到三委(村支委、村委、村監委)班子團結問題,關系到“領導核心、村民自治”兩個作用的發揮。余慶之所以能堅持十多年下派國家干部到村任職工作,主要得益於從制度設計上系統地解決“村三委”班子建設問題。一是通過推行民選村官職業化,建立了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民選村官隊伍,使民選干部在價值取向、工作理念、考核管理等方面與駐村干部更加合拍。二是建立科學的運轉機制。建立了支委會交叉任職制度、駐村干部協助分工和捆綁考核制度,公開透明的議事決策制度,使“三委”班子在決策過程中引導不代替、建議不干涉、分工不分家,班子作用得以充分發揮,使村民自治在黨支部的領導下規范運行、充滿活力。三是建立互相監督制約機制。駐村干部側重於對上級負責,推動行政工作任務落實,民選干部則側重於對選民負責,重視解決村民關心的問題,雖然側重不同,但都需要配合才能更好推進完成,自然形成了相互監督制約的工作格局,實現了對上對下負責的有機統一。因此,要充分發揮駐村干部在抓“三委班子”建設積極作用,班子抓好了,駐村工作就事半功倍,反之則要麼“融不進去、留不下來”,要麼“團不攏人、干不成事”。

——努力實現“三方滿意”是檢驗駐村工作成效的重要標尺。當前,一些地方駐村工作流於形式,“派不出、留不住、干不好”的問題突出,造成“單位不願派、干部不想去、基層不想要”的被動局面。然而余慶通過十多年的生動實踐,呈現出“三方滿意”的良好態勢。即:一是“黨委滿意”。為各級領導班子、機關單位培養輸送了一批群眾觀念強、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的領導干部和優秀骨干。二是干部滿意。參與駐村工作不但使駐村干部進一步豐富閱歷、增強能力、實現自身價值,還增強了他們對基層的理解、對群眾的感情,發至內心地感恩在基層和群眾中受到的教育使其受益終身。三是群眾滿意。通過長期源源不斷地向基層注入新鮮血液,使基層黨組織始終保持活力,有力地推動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給群眾帶來了看得見的變化,感受得到的實惠,紛紛為駐村干部好評點贊。余慶駐村工作的成效讓人深思,駐村工作絕不是“派一個干部幫助和支持基層工作、給一點項目資金幫扶或救助一下困難群眾”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意義在於解決干部培養鍛煉的平台問題,關系到干部的能力養成、基層基礎的穩固,甚至是執政根基的夯實。基於此,更應該從教育干部的角度去思考和深化駐村工作,讓國家干部真正帶著責任、帶著感情、帶著目標扎根基層,用駐村工作的實效和基層群眾的評價來檢驗干部培養的成效。唯有如此,才能取得“多方滿意”的效果。

(責編:秦華、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