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第一書記”的扶貧日記

2017年03月03日09:13    來源:山西日報

原標題:“第一書記”的扶貧日記

上川坪村第一書記韓燕(右二)和貧困戶一起干農活、了解困難情況。

高家會村第一書記高登銘(左一)積極鼓勵村民趙錦華發展電商,做農村電商帶頭人。她注冊“山丫頭半個鋤頭”農家店,僅小雜糧年銷售額就達20多萬元。

上村第一書記韓春光(右二)幫著建起了具備儲藏、保鮮功能的土豆窖,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天窪村第一書記牛梅負責的村子是高家會鄉第一個實現整村脫貧的。

新年剛過,工作隊的第一書記來到高家會鄉,村民扭起秧歌給予他們最高的禮遇。

由省統計局扶持投資的小雜糧加工廠,年加工小雜糧150多噸。

高家會村的苗毛仁、張玉梅夫婦經過幫扶,擴大了養殖規模,成為村裡的養羊大戶。

幫助建起光伏項目,促進村民增收致富。

投資165萬元進行以工代賑片區開發、35萬元修建通村路、30萬元開展小雜糧加工……省統計局通過四年的精准扶貧,使忻州市岢嵐縣高家會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我們看看這些——

2013年,省統計局開始對高家會鄉定點扶貧,2015年具體包扶高家會村、天窪村、上川坪村、上村4個貧困村。到2016年底通過精准幫扶實現了1個幫扶村整村出列,4個幫扶村共114戶304人實現脫貧。

路通了,山美了,貧困戶幸福感倍增。高家會村至天窪村通村路硬化工程順利完工,出行變得更加便捷﹔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和鄉村廣場的修建,豐富了村民業余文化生活﹔從2013年春天,省統計局每年都組織干部職工赴高家會村在荒山上種植統計林。四年來,共栽植鬆樹、杏樹等6000余株,植樹面積約600畝,荒山被綠化,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村庄的變化,源於省統計局黨組的正確領導,以及三屆扶貧工作隊13名隊員、鄉黨委、鄉政府、村“兩委”的共同努力。按照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要求,全局159名黨員干部利用植樹造林、專程走訪等多種形式,採取一對一和一對多的方法,責任到戶,結對幫扶4個村的17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局包村領導和幫扶隊通過下鄉駐村、實地調研,召開有縣鄉村干部群眾參加的座談會,把脈貧困村、貧困戶致貧原因,制定因村施策、因戶施法具體對策,全面推動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工作深入開展。

幫扶工作離不開第一書記的辛勤付出。第一書記們怎樣適應當地環境?他們如何開展工作?工作中怎樣處理那些棘手問題?下面整理了四位第一書記的鄉村工作日記,為大家真實再現這些幫扶者的工作場景。

扶貧從農機化開始

2016年12月28日 星期三 晴

不夸張地說,高家會村的土地我全走遍了,高家會的村民全都認識我。

2015年4月我來到高家會村開始幫扶工作,通過走訪,我了解到全村戶籍人口353戶814人,村內無學校,學生基本都是在縣城上學,年輕人多外出打工,本村常駐戶籍人口估計也就一半左右,整村常住人口中40歲以下的已是非常少見,50歲到60歲之間在村裡是主要勞力。

兩年來,通過省統計局幫扶,村民購買各種農機具25台,包括拖拉機、旋耕機、土豆機、脫粒機等,幫扶資金16.6萬元。全村規模種植超過100畝的農戶有10多戶,基本上可以達到1個勞力就能完成全部農活,經濟效益很好,農業機械化改造提升效果凸顯。

扶貧路上的聯絡人

2016年12月5日 星期一 晴

“哐當”隨著保溫大門緩緩的閉合,歷時100多天的土豆儲藏窖整體建設全部竣工。我站在具備儲藏、保鮮功能的土豆窖門口,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2015年4月,我作為省委第27批農村工作隊隊員扎根岢嵐縣高家會鄉上村。同年8月,根據組織安排,我兼任村第一書記。

在走訪村民時我發現,該村土豆種植面積多、產量大、存儲難度高是共性問題。2016年春節一過,我馬上進行計劃申報,而資金是大問題。之后聽說扶貧辦有專項資金,我就迫不及待地飛奔過去申報建窖項目和申請資金。就這樣在扶貧辦、國土局、規劃設計單位、鄉政府、村委會等部門之間周而復始地溝通。

項目建成使用后,可存儲馬鈴薯300噸。根據市場調研和行情走勢,預期總收益為15萬元左右。這也讓我看到了貧困戶穩步脫貧的希望,更讓我切身體會到了“聯絡人”的真正含義。

扶貧工作者的牽挂

2017年2月13日 星期一 晴

元宵節的味道還未散去,孩子也還有兩三天才要開學,而我已經開車奔赴在路上,目的地是我的扶貧點岢嵐縣高家會鄉上川坪村。雖然才一年多的時間,可用我媽的話說,我已經十足的成了一個“村裡人”。

記得2016年11月22日下了一天的大雪,在村裡忙完后天已經黑了,我一個人開車回鄉政府,因路滑車子撞到了路邊的樹上,我嚇得不由得哭了起來。就是在這艱辛環境的兩年工作中,我們村已經有12戶37人脫貧,剩余的17戶34人也計劃在今年脫貧。

每天白天忙完村裡的工作回到鄉裡,第一件事就是和兒子通電話,我到村裡挂職第一書記時,兒子才5歲,孩子爸爸在朔州市鄉裡的派出所上班,特別忙,兒子隻能讓他62歲的奶奶帶著。兒子去年上一年級了,每次通電話總會問:“媽媽,你什麼時候能接我上下學呀?”而我總是無言以對,這兩年我基本上沒有接送過孩子上下學,我這個媽媽當得不稱職,可想到鄉親們脫貧后的笑臉我就覺得值了,因為我是一名扶貧工作者。

扶貧村整體脫貧了

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晴

清晨,靜謐的村庄籠罩在第一縷晨光中,遠處的幾聲犬吠,震落了樹葉上晶瑩的露珠。今天我早早來到了村裡,因為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我們天窪村從今天開始就整村脫貧了。

建檔立卡、確認扶貧對象是一項繁雜的基礎性工作,不能怕麻煩,連續多日,走村入戶,開展入戶調查、核實、甄別等工作,天窪村108戶我就逐戶跑了至少6趟,甚至有時連飯都顧不上吃,全村確認38戶93人為貧困戶。

當我得知李仝生的小女兒李婷還沒有上戶,就主動聯系了鄉派出所給孩子辦理了上戶手續,並把李婷納入異地搬遷名單。老李深有感觸地說:“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心裡踏實了,擺脫貧困的信心更足了。”

通過我們近兩年的努力,在2016年年底我們村38戶93人全部脫貧,我們天窪村率先成為全鄉第一個整村脫貧的典型,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全村父老鄉親流露出滿意的笑容。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