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成都安公社區:黨建引領合作共治 構建“一核四強”社區治理新常態

2017年02月28日10:2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區華陽街道的安公社區,制定了“一核四強”的基層黨建治理模式。主要以“黨建引領,黨員示范,居民參與”的形式,讓安公社區的基層治理更加接地氣。開創了新的治理格局,形成創新性安公模式。

安公社區面積0.4平方公裡,轄10個居民小區,其中商品房小區5個,老舊院落4個,拆遷安置小區1個﹔總戶數為3347戶,常駐人口約1萬人,其中戶籍人口2774人。社區黨委下設了7個黨支部,其中居民小區黨支部4個,街區黨支部1個,非公企業黨支部1個,社會組織黨支部1個,現有在冊黨員129人,並且還在不斷注入“新鮮血液”。2015年以來,安公社區黨委通過實施基層治理體制機制改革,堅持以黨的領導為絕對核心,形成了人人都參與,大家來管理,精准服務化,和權責皆分明的“一核四強”基層治理新常態。

黨建覆蓋展形象

實現“黨建三覆蓋”,全面強化黨的領導。

一是實現黨員管理有效覆蓋。創新建立工作任務、基礎任務的“雙積分”模式,有效激發了基層黨員的政治熱情和服務熱情,組織生活黨員參與率長期保持93%以上,2016年黨員志願服務總時長超過6000小時,全面發揮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二是實現組織建設有效全覆蓋。大力實施黨員“安家工程”,在轄區開展橫到邊、縱到底的組織建設工作,實現了黨組織在居民院落、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的有效覆蓋,實現區域化黨建新格局。

三是實現黨的影響力有效覆蓋。首次將小區黨建工作寫入各小區自治章程,將小區黨支部作為居民自治領導核心的地位進行明確,建立了黨建引領居民自治的新局面﹔社區各項日常工作實現了黨建項目化,讓黨的影響力覆蓋社區工作和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群眾參與齊力量

實施“五線群眾工作法”,全面提升組織動員能力。

一是凝聚黨員線。通過實施“四尋黨員”工作法,即“主動找尋、資料查尋、公開招尋、群眾幫尋”的方式,鼓勵流動黨員進行“雙報到”,讓282名流動黨員接受黨組織教育、管理和監督,組建黨員先鋒隊、黨員服務隊、黨員宣傳隊等力量,不斷擴大對黨員的動員能力。

二是緊抓自治線。採取“重點發動、廣泛動員、從嚴把關、公開透明”的原則,按照每10戶選1人的標准,廣泛選拔“心術正、能力強、呼聲高、影響大”的 “精英人士”作為群眾自治骨干,並通過教育引導讓群眾骨干逐步發展成為了發動群眾的重要力量。

三是發動志願線。通過大力發展志願服務事業,安公社區長期活躍志願者多達400余人,城市文明勸導、交通秩序維護、牛皮癬清理等日常事務已全面由志願者完成,初步構建了文明和諧共建的新格局,志願者群體成為了社區服務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群眾力量。

四是發展社團線。通過構建“根系式”的社會團體發展模式,成功培育、孵化、衍生各類民團組織40余個,在冊會員總數已超過2000人(次)。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各類活動,不但豐富了社區居民的精神生活,而且通過群團活動將互不相干的居民凝聚到一起,讓群團組織成為了推動工作和促進社會和諧的有力補充。五是發揮服務線。通過實施“1+10+100%”模式,大大提高社區便民服務質量,提升了群眾滿意度,並以此建立了被服務群體(如老年人、少年兒童、婦女、流動人口、困難群體和商家企業等)的組織群落,不但可以為居民提供更精准的服務,也讓社區服務群體成為了基層治理的參與者。

多元模式共合作

構建“多元合作模式”,全面增強基層治理合力。

一是實施“1+6”聯動機制,提升社會綜合治理能力。建立了以社區黨委為核心,公安、城管、物管、企事業單位、商家、群眾自治組織共同參與的社會綜合治理聯動機制,實現區域人、房、事、物的統籌管理,以明確職責分工和科學考核獎勵為抓手,發現問題、處置問題效率大大提高,真正讓問題的“處置速度”反超群眾的“反映速度”。

二是建立“社區發展委員會”,提升管理服務水平。充分整合社會資源,在社區黨委領下組建“社區發展委員會”,下設“居民自治專委會、公共服務專委會、社區教育專委會、社區管理專委會”,讓社區黨委成為撬動社會資源的重要支點,通過建立“社會出資、組織出力、社區動員”的全新模式,為社會力量搭建了“公益終端”,全面提升了社區管理、服務能力和水平。

三是實施“全民志願積分”,提升全民參與熱情。以黨員積分和運用為藍本,將志願者積分、“紅袖套”積分和小區管理等各類群眾積分統一,科學建立了一套全民積分兌換、等級提升的激勵辦法,激發了群眾參與基層治理、文明共建的熱情,為構建全民積分體系奠定了基礎。

全民服務提水平

打造“全民服務體系”,全面提升精准服務水平。

一是構建“居民服務環”。通過實施“兒童成長”、“青少年心理健康”、“就業創業”、“婦女互助”、“流動人口融合”、“居家養老”等黨建服務項目,打造了覆蓋老、中、青、幼的居民閉合服務體系,讓各年齡段、社會階層、不同需求的居民在社區均有服務軌跡。

二是大力發展社區基金。由社區黨委成立社區基金,通過建立完善資金監督使用辦法,引導社會資源廣泛參與,多渠道募集資金助力社會關愛和社區服務事業的發展,25名困難群眾的生活得到保障,6個優質服務項目經費得到保障,為更廣泛區域的人民福祉作出貢獻。

三是全面鋪開社區教育。社區黨委建立五位一體的教育模式,建立了教育培訓中心,推進“政府+社區+學校+家庭+社會”的“五位一體”教育模式,2016年對社區干部、黨員、群眾開展“兩學一做”系列講座6場,開展創業就業、公共營養、育嬰、茶藝等培訓活動10期,組織婚姻、家庭、親子沙龍6期,開展各類文化教育主題活動12場,教育、培訓基層黨員、群眾6885人次。

微權治理監督化

推動“微權力治理12345模式”,全面建強權力約束機制。

一是梳理“一張權力清單”。社區黨委出台了微權力手冊,制定了81項社區微權力清單,繪制了81幅權力運行標准流程圖,進行了充分公開公示,並健全了35項配套管理制度,做到了充分“梳權”、陽光“量權”和從嚴“管權”。

二是暢通“兩大信息通道”。在各居民小區、主要街道設置民情信箱,開通24小時社區舉報服務熱線,創建微信群、QQ群、微信公眾號、社區網站和社區APP等信息化投訴舉報渠道,打通群眾訴求通道﹔設置大型公示欄25個,小型公示欄564個,建立了社區全民短信平台系統和新區首個智慧社區服務平台,打通信息發布通道。

三是做好“三個公開”。 建立“陽光台賬”, 將權力運行、財務管理、公共服務等各領域、各個環節進行實時展示,通過“事前公開”確保權力運行科學性,通過“事中公開”保証權利運行規范化,通過“事后公開”提高權力運行的透明度。

四是堅持“四步議事”。 實施提議、審議、決議、評議四步議事模式,建立社區協商會制度(由發起人、受益群眾代表、利害關系人代表等參加),初步討論提議事項,並將形成的決議結果進行充分公示公開,由廉情監督委員會對處置結果群眾是否滿意進行民主評議。

五是落實“五方監督”。建立社區群眾公開監督、業務科室審核監督、廉情小組全程監督、上級紀委抽查監督、社區律師法律監督的“五方監督”模式,針對不同的送審事項由社區群眾、業務科室、廉情小組、上級紀委、社區律師簽署監督意見,形成完備的監督台賬。

有了“一核四強”創新治理模式,安公社區的基層黨建工作有序開展,並且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下一頁
(責編:高巍、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