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四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案例選登

四川開江:“基層黨建+精准扶貧”引領脫貧奔康的新路子

2017年02月21日10:2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四川省達州市開江縣,地處秦巴山區特困地區,是川陝革命老區,幅員面積1033平方公裡,轄20個鄉鎮、227個行政村(社區),總人口60萬。2016年以來,開江縣緊扣“全縣2018年貧困村全部‘摘帽’、貧困人口整體脫貧”的總體目標,大膽實踐、積極探索,創新開展“黨旗引航脫貧路、先鋒托舉奔康夢”主題實踐活動,構建了新常態下“基層黨建+精准扶貧”的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條黨建引領脫貧奔康的新路子。

一、主要背景

徹底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孜孜以求的崇高理想。現在距離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不足4年時間,中央和省委、市委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江縣作為秦巴山區集中連片扶貧開發重點地區,有建檔立卡貧困村51個、貧困人口58959人,面對到2020年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和“十三五”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階段的新形勢新任務,面臨的壓力巨大,特別是大多數都是居住在區位條件較差、生態環境脆弱、基礎設施薄弱的邊遠山區,致貧因素較多、脫貧壓力較大,給深入推進扶貧開發帶來了壓力、增添了難度。

如何讓貧困地區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如何提升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整體水平?如何更好地改善保障民計民生?如何舉全縣之力,聚全縣之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這些是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重大考題。為此,開江縣創新開展了“黨旗引航脫貧路、先鋒托舉奔康夢”主題實踐活動,充分發揮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基層組織的堡壘作用,干部人才的中堅作用,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讓鮮紅的黨旗飄揚在脫貧攻堅的康庄大道上,開創了新常態下“基層黨建+精准扶貧”的新模式。

二、具體做法

(一)突出“四個強化”,把黨委領導核心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一是強化思想認識凝聚。縣委把脫貧攻堅作為“一號工程”,縣委主要領導多次主持召開縣委常委會、縣委中心組學習會、黨建領導小組會議,迅速傳達中央和省委、市委關於脫貧攻堅的部署要求,統一全縣黨員干部的思想和行動,通過堅強領導和高效動員,集全縣之力投入脫貧攻堅戰。二是強化制度機制保障。出台《關於為打嬴扶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組織保証的十條措施》、《關於深化干部駐村幫扶推進扶貧攻堅的實施意見》、《開江縣扶貧開發和駐村幫扶工作問責辦法》等制度性文件。同時,建立督導考核機制,組建四個片區督導組,負責督導縣級部門、鄉鎮黨委政府、駐村工作組、村支“兩委”抓脫貧攻堅工作的責任落實,並每月向縣委書面報告1次督導情況。三是強化攻堅隊伍選派。選派14名有鄉鎮工作經歷的干部挂任縣扶貧移民局副局長和到脫貧攻堅任務重的鄉鎮挂任黨委副書記、副鄉鎮長。在省市派駐6個工作組的基礎上,從縣級部門和鄉鎮機關精選148名干部人才,組成45個工作組,進駐建檔立卡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村主任助理,實現貧困村“第一書記”及駐村干部全覆蓋和全脫產。四是強化社會力量動員。組織開展村企結對共建、愛心捐贈和慈善義演、義拍、義展“三項活動”,發動200余名非公有制企業領導班子成員與3戶以上貧困戶建立了長期幫扶關系,募集脫貧攻堅善款800余萬元,有效調動了社會各界履行社會責任、參與脫貧攻堅的激情。

(二)完善“四大體系”,把基層組織堡壘作用充分體現出來。一是完善黨組織設置體系。緊扣“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為主要內容的“四好村”建設目標,推行“一聯兩帶四促”基層黨組織“聯建共創”工程,充分發揮機關、鄉鎮、村、學校、醫院、企業等資源優勢,在全縣51個貧困村建立起由“貧困村+富裕村+企業”、“貧困村+幫扶單位+合作社”等“1+N”形式的精准扶貧聯合黨委,負責該片區脫貧攻堅的統籌和引領工作,集中優勢資源同時發力。二是完善聯合黨委運行體系。採取村務共管、資源共用、基礎共建、成果共享以及干部區域內選配的“五位一體”運作模式,由鄉鎮黨委副書記擔任聯合黨委書記,貧困村“第一書記”、企業負責人等擔任聯合黨委副書記,各村黨支部書記和鄉鎮黨政辦工作人員擔任聯合黨組織委員﹔聯合黨委每月召開1次黨員代表聯席會議,研究階段性共建目標,通報近期共建工作進度,分解落實共建任務事項,研究解決共建問題。三是完善組織陣地體系。通過新建、資產劃撥等方式,解決了42個貧困村無獨立活動場所問題。同時,集中打造10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實現黨務、村務、醫務、商務、事務“五位”一體,健全完善了服務脫貧攻堅的基層組織陣地。四是完善示范點引領體系。著眼農村黨組織引領經濟發展本領落后的現狀,將全縣20個鄉鎮劃分為六大片區,大力推行分雙月定主題召開基層黨建現場推進會機制,立足貧困村集中區域,新打造基層黨建示范點21個,實現示范點輻射覆蓋5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架構起“建示范點、學示范點、示范點輻射帶動”的完整鏈條,確保黨建與脫貧攻堅相融共促。

(三)實施“四大工程”,把干部人才中堅作用充分激發出來。一是實施駐村干部培優工程。建立“實施兩輪甄別、推行三方承諾、組織四類培訓、強化五項保障”的“2345”第一書記隊伍選育用管機制,通過甄別召回第一書記6人,實現了51名第一書記個個精兵強將,主動向縣委承諾事項累計200余項,科學選定產業發展路子40余項。同時,強化正向激勵,提拔重用13名表現突出的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二是實施村兩委干部提能工程。創建“毓秀開江大講堂”,邀請8位知名專家教授培訓村兩委班子成員500余人次﹔創辦開江村政學校,打造出村(社區)干部專用培訓基地,組織村(社區)干部進行脫貧攻堅路徑、種養技術、基層組織建設等專題培訓11次,培訓1000余人次,村兩委班子成員致富帶富本領得到大幅提升。三是實施村后備干部擴容工程。將新型農民、退役軍人、鄉村醫生、優秀教師等先進群體納入優秀年輕干部遞進培養計劃,公開遴選150名村后備干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蓄足后備力量。四是實施人才隊伍助力工程。統籌選派77名各類人才成立“基礎建設、產業發展、醫療衛生、教育解困、社會保障、能力提升”6個扶貧攻堅人才志願服務隊,開展服務1000余人次,指導發展種養新品種10余類﹔編制精准扶貧“532”人才培養計劃,即利用5年時間,圍繞脫貧攻堅“六個一批”重點任務,重點培養300名科技創新人才,引進200名專業技術人才,建立一支全面過硬的脫貧攻堅人才隊伍。

(四)開展“四項行動”,把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充分調動起來。一是開展先富黨員“雙帶”行動。對貧困村黨員基本情況進行調查摸底,根據收入水平,確定20%黨員為先富黨員,積極發揮先富黨員帶頭、帶領致富的“雙帶”作用,充分利用“致富先鋒”上接企業,下聯農戶的優勢,人均幫帶10戶缺資金、缺技術貧困戶創業,通過先富帶后富,帶動貧困群眾共同脫貧致富。二是開展貧困黨員脫貧示范行動。注重發揮貧困黨員群體脫貧奔康主動性和示范性,用好用活產業周轉金、小額信貸等金融扶貧資金,通過黨員精准扶貧示范項目,支持幫助一批貧困黨員第一年實現增收、第二年成功脫貧、第三年努力致富。三是開展機關黨員“結對幫扶”行動。以“兩學一做”活動為契機,組織1.1萬余名機關黨員深入貧困村開展“結對共建”活動,對貧困戶進行走訪慰問,“一對一”了解情況、制定措施、發展產業,主動為貧困村爭取項目、資金,通過實際幫扶助力脫貧。四是開展流動黨員優秀人才回引行動。以農村外出務工經商黨員為重點,在全縣通過“五個一”活動,即:開展發放一封邀請信、開通一個“微信群”等自媒體溝通平台、舉辦一次“能人”聯誼會、組織一次返鄉創業懇談會,召開一次項目推介會,鼓勵吸引外出流動黨員優秀人才帶著項目、資金、技術回鄉創業,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三、初步成效

(一)組織強起來了。開江縣始終把建強貧困村基層黨組織作為推進脫貧攻堅的“牛鼻子”,結合幫扶工作需要,打破常規設置模式,靈活採取多種方式建成聯合黨組織,筑牢了脫貧攻堅的“一線堡壘”。如開江縣新太鄉龍形山村以銀杏種植聞名,但組織化程度低,不成系統。針對這種情況,村支部牽頭成立“專業協會支部+公司支部+先進村支部聯合幫帶貧困村支部”的“三聯一帶”機制,協會會員與支部成員雙向交叉,經營統一運作,會員達到120多名,種植規模達3000多畝,每年輻射帶動周邊貧困群眾人均增收6000元。

(二)黨員干起來了。開江縣按照縣級領導定點幫扶1-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縣級部門定點幫扶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黨員干部重點幫扶3-5戶貧困戶的原則,全縣1.1萬余名機關黨員與5.12萬名貧困群眾結成對子,幫助找准貧困根源、規劃脫貧道路、堅定奔康信念、破解致富障礙,自2016年以來,全縣黨員干部共向農民發放農科資料9480份,為貧困群眾爭取小額信用貸款、扶貧再貸款資金4.99億元,引進特色產業209項,落實脫貧項目496個、脫貧資金1.8億元,讓貧困群眾走上了奔康致富的“快車道”。

(三)群眾動起來了。通過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宣傳發動、政策宣講和帶頭示范,開江縣貧困群眾主動摒棄“等、靠、要”思想,苦干、實干、大干的風氣在貧困鄉村基本形成。截至目前,累計已有9000余名貧困群眾主動到附近產業園區、生產基地務工,2000余戶貧困戶自主創辦養殖、種植、鄉村旅游等致富產業,28387名貧困群眾成功脫貧。特別是該縣長田鄉廟子嶺村貧困黨員郝志坤創辦“圓夢家庭農場”,發展銀杏種植和林下養殖,不僅自身致富,還延伸帶領同村32戶貧困群眾共同脫貧。

(四)大家富起來了。開江縣通過整合農村各類組織,將產業基地、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致富能人凝聚到村黨組織周圍,一方面為各類組織保障勞動力,另一方面有效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如該縣永興鎮柳家坪村支部依托優勢資源,引進仁信雙禾中藥材公司發展中藥材,通過土地流轉、輪流打工的方式,優先使用120名當地貧困戶務工,綜合土地流轉、勞務收入和管理人員費用累計達到20余萬元,涉及30戶,戶均增收6500元。2016年,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109元,同比增長9.6%,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1.9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4.55億元。

四、經驗啟示

(一)必須主動對接大勢,把准黨建扶貧方向。按照中央、省市委扶貧開發戰略部署,扶貧攻堅始終是統攬農村工作、推進全面小康建設的重中之重,這是黨建扶貧面臨的大勢。隻有主動對接大勢,把工作重心向扶貧攻堅一線轉移,把優勢資源向扶貧開發一線聚集,形成縣鄉村一手抓扶貧攻堅一手抓基層黨建良好格局,才能真正把抓黨建的實效成功轉化為服務扶貧攻堅的實效。

(二)必須依靠一線力量,凝聚黨建扶貧合力。在扶貧過程中,必須緊緊扭住基層黨員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在推動政策落地、帶動群眾脫貧上持續發力。有群眾面對駐村第一書記因提拔離開,失聲落淚﹔不少農村青年黨員由個人脫貧發展為“致富領頭雁”,受群眾認可成長為村支部書記、村主任。可見干群越是齊心的村落,脫貧攻堅越是搞得有聲有色、卓有成效。

(三)必須充分整合資源,實現黨建扶貧突破。扶貧攻堅自上而下的政策、項目、資金扶持較多,但在具體操作中因資源分散、制度條例等限制,造成基層普遍存在單打獨斗的工作態勢。因此必須堅持統籌各方資源,在推進黨建扶貧中樹立“一盤棋”觀念,充分發揮組織優勢,注重項目、資金、人力、政策整合,集中攻堅,精准發力,切實保証扶貧攻堅效益最大化。

(四)必須健全體制機制,構建黨建扶貧常態。扶貧開發作為長期性、系統性工程,要常態長效推進,健全體制機制是重要保障。隻有制定科學的保障機制、激勵機制、責任機制、考評機制,促進各級黨組織自覺履行政治責任,主動激發決戰決勝內生動力,才能保障服務扶貧攻堅常態發力、久久為功。

(責編:秦華、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