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政治生態影響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

把淨化黨內政治生態擺在重要位置(治理之道)

倪明勝

2017年02月13日10:5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政治生態問題,強調“要著力淨化政治生態,營造廉潔從政良好環境”“政治生態也要山清水秀”。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對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作出重大部署,對於淨化黨內政治生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新形勢下,我們要正視黨內政治生態存在的問題,採取多種舉措營造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

  正視黨內政治生態存在的突出問題

  政治生態是黨風、政風、社會風氣的綜合反映,集中體現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思想覺悟、工作作風等。作為政治發展中的關鍵因素,政治生態往往影響和制約著黨員干部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政治生態好,“軟環境”就好,人心就齊,黨的事業就能發展﹔政治生態不好,人心就會渙散,政治生活就會弊病叢生,黨的事業就會遭遇挫折。新形勢下,我們黨的黨內政治生態總體狀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從近年來查處的重大違紀違法案件來看,有些地方出現區域性腐敗、塌方式腐敗,往往是查處一個案件牽出一窩人,“拔起蘿卜帶出泥”。這充分說明這些地方的政治生態出了問題。比如,一些地方對“一把手”的權力缺乏有效監督,“一把手”在行使權力時比較任性,甚至凌駕於組織之上,大搞用人“一言堂”、花錢“一支筆”、決策“一張紙”,久而久之就帶壞了班子、搞亂了風氣,導致當地政治生態污濁。再如,一些地方“圈子文化”盛行,給黨內政治生態帶來極大危害。政治生活中的“圈子文化”,實際上是基於人身依附和利益共享而形成的一種“互利共生、抱團取暖”的利益聯盟。近年來查處的腐敗窩案串案,大都跟“圈子文化”有關系。“圈子文化”一旦盛行,就會誘發山頭主義、宗派主義等,把圈子利益凌駕於黨和人民利益之上,破壞黨紀國法,混淆是非對錯,破壞黨的團結統一。當前,“圈子文化”已經成為危害黨的肌體健康的一種頑症和毒瘤,是黨內政治生態的重要“污染源”。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我們正視問題,把淨化黨內政治生態擺在重要位置。

  多措並舉淨化黨內政治生態

  政治生態系統是由不同層次的子系統構成的,這些子系統又是由多種要素和變量相互轉化和交互發力形成的。因此,淨化黨內政治生態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遵循系統思維,堅持多措並舉,形成合力。

  消除腐敗這一政治生態的“污染源”。腐敗是侵蝕政治生態的致命“污染源”。腐敗盛行,政治生態就不可能風清氣正。隻有嚴厲懲治腐敗,拔爛樹、治病樹、矯歪樹、種新樹,才能保護好政治生態的“森林”。這就要求我們以零容忍的態度持之以恆地懲治腐敗,捍衛黨紀法規,消除一切有損黨內政治生態的消極腐敗因素。在懲治腐敗方面,既要治標,也要治本,加快建立健全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抓好淨化政治生態的“關鍵少數”。實踐表明,領導干部這一“關鍵少數”在淨化政治生態中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尤其是“一把手”直接影響一個地區和部門政治生態的優劣。作為政治生態建設的領導者、推動者,領導干部尤其是“一把手”應主動擔責、以上率下,在修身用權律己、謀事創業做人中始終堅守正道、弘揚正氣,襟懷坦白、光明磊落,堅持原則、恪守規矩,嚴肅綱紀、嫉惡如仇,艱苦奮斗、清正廉潔,通過發揮表率和示范作用,帶領廣大黨員干部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打造過硬政治行為主體。每一名黨員干部都是政治行為主體,都對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負有責任。打造過硬的政治行為主體,關鍵是堅持把固本培元的“高線”和嚴守紀律規矩的“底線”有機結合起來。一方面,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使廣大黨員干部不忘初心,打牢理想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堅定“四個自信”。另一方面,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讓廣大黨員干部明底線、知敬畏,積極主動在思想上劃出紅線、在行動上明確界限,真正敬畏法紀、遵守規矩。通過思想建黨強定力,通過制度治黨立規矩,一正一反、一柔一剛同向發力、同時發力、持續發力,同頻共振、相得益彰,就能有效淨化黨內政治生態。

  (作者單位: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 人民日報 》( 2017年02月12日 05 版)

(責編:秦華、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