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住“牛棚”的“第一書記”

2017年02月10日13:4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初冬時節,走進長順縣鼓揚鎮岩上村“滿堂紅”養牛場,賀國俊與幾個村民正在養牛場裡忙活,有的給喂牛、有的鍘草、有的消毒……一派繁忙景象。

“二十幾歲我就買牛轉手賣,快十年了,一直盼望著有一個像樣的養牛場,現在終於如願以償。”賀國俊滿臉笑意地說。

“聽說村裡建養牛場,我從外地趕回投了5萬元入股到牛場,村裡一些貧困戶沒本錢,還是韋書記和村‘兩委’的干部到鎮上協調35戶貧困戶以財政扶持每戶2萬元資金入股,養牛場才建成今天這樣的規模。”賀金鬆說。

這一切的改變,源於岩上村“第一書記”韋健和村“兩委”對該村精准扶貧“把脈問診”,狠抓產業扶貧的工作實踐。

2016年4月,時任長順縣教育局監察室負責人的韋健被選派到岩上村任“第一書記”。岩上村是脫貧攻堅的“硬骨頭”,全村27個村民組17個自然寨,共817戶3018人,一半是喀斯特地貌,交通閉塞,部分村組飲水困難,生活生產條件惡劣,有村民自發轉移出去。截止2015年底,岩上村還有精准扶貧戶152戶581人。

到村裡工作的第一天,韋健茫然不知所措。與村“兩委”干部接觸幾次,他發現大家的思路和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在深入村民家中走訪后,一些村民的貧困現狀深深刺痛他的心,他決心要為村民找到一條致富的路子。

要想脫貧,產業發展是出路。通過走訪群眾,他和村“兩委”班子精心繪制出了“岩上村攻堅脫貧作戰圖”,把綠殼蛋雞、牛、生豬產業養殖布局在圖上全部標注出來,理清了脫貧攻堅的戰略思路,以抱團發展的方式,規避產業發展規模小、資金匱乏、沒有技術等風險短板,貧困戶則以年終分紅脫貧。

“原來想發展什麼,我們都找不都方向,村裡伍支書和韋書記多次到我家來和我聊天,我就慢慢樹立了脫貧致富信心。”黨員梁少榮說。

“在韋書記和村‘兩委’干部的動員下,一些敢闖敢干有技術的村民領頭發展產業,貧困戶則以國家扶貧資金入股年底分紅,加上在合作社和外出打工,我很快就能脫貧。”布雲組貧困戶高金良說。

據了解,岩上村在精准扶貧工作中,村黨支部通過談話召開“三會”、談心交流等形式,積極引導廣大黨員學習精准扶貧工作中的相關政策,引導合作社(養殖場)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有效提升了村級班子扶貧攻堅工作的管理能力。

岩上村按照“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模式和商業化運作模式。在實踐中,韋健和村“兩委”班子創造性地提出了“5221”產業效益分配模式,即除合作社(基地)運作成本外,對合作社(基地)所產生的純利潤進行合理分配,分別按50%、20%、20%、10%進行貧困戶入股分紅、發放員工資、匯入合作社(基地)滾動發展資金和村集體積累經濟,有效實現產業帶動、滾動發展和利益鏈接目標,進一步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為了將貧困戶入股的風險點降低確保收益,該村在產業發展時除完善相應的財經制度,技術保障措施外,還將貧困戶每年分紅保底資金保管在鄉財政所,確保貧困戶每年最低不少於2000元的收入,各養殖場還設立了7-8人的監督委員會,有效監督了各養殖場的經營運轉。在產業的帶動下,有134貧困戶入股各種養殖。

韋健在走訪中發現,農戶普遍用農機耕作,稻草、玉米杆、麥稈每年遍地都是,這是上好的牛飼料!當他看到滿嶺的荒坡,認為是放養綠殼蛋雞的好場地!與村“兩委”班子在產業發展思路上達成共識后,他多次向鎮裡領導匯報自己的想法。所以岩上村“滿堂紅”養牛場從選址到完工僅用兩個月時間。

村裡人都知道韋健住“牛棚”的事,大家都很是詫異。他說:“住牛棚,想每天能看到給貧困戶帶來財富的牛嘛!我已把28戶80多人的脫貧押在了這裡!”

“在韋書記和村‘兩委’干部的協調下,鎮裡為各養殖場硬化了9.8公裡道路,鋪設10.98公裡自來水管道……”關口組村民賀朝忠說。

在村裡,每天除了忙村裡的事務,對於項目選址、養殖場經營等這些事韋健都會參與。目前,全村有規模養牛場1個、生豬養殖場1個、綠殼蛋雞養殖場3個,可帶動全村130戶貧困戶483人脫貧。

(貴州省黔南州基層黨建雲平台)

(責編:高巍、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