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19日16:10 來源:新華社
紡織女工謝芙蓉有三樁心願:一是穿著廠服逛大街﹔二是不在單位門口買菜﹔三是“大手大腳”逛一次商場。
謝芙蓉的這三樁心願,沉積在心裡20多年。她所在的陝西寶紡集團大榮公司,從上個世紀末開始,生產經營每況愈下,謝芙蓉的收入也日漸窘迫,最低的時候隻有1000多元。“最怕和親戚朋友聚會了。說話沒有底氣,腰板挺不起來。別人談笑風生,我就悶頭吃飯,生怕問起單位的事。”
每天下班前,和所有職工一樣,謝芙蓉都要趕緊脫下廠服,塞在櫃子裡。她怕穿著廠服出大門,她怕穿著廠服坐公交,她更怕穿著廠服逛馬路。廠服是個標簽,她打心裡拒絕這個標簽。她怕別人認出自己是大榮的職工,她不願承認自己是大榮的工人。
大榮公司的門口是一條不寬的街道。每天快下班的時候,就會聚集許多菜販。這是整個寶雞市價格最便宜的菜市場,也是菜品最不濟的菜市場,許多賣不掉的“過氣菜”都集中在這裡。謝芙蓉對這些菜攤感情是復雜的:既厭煩,又心懷感激。她覺得這些菜攤,像一雙雙偷窺的眼睛,悄無聲息又一眼不眨地看透自己無奈的恓惶窘迫﹔但它又像一個貧困的鄉下親戚,默不作身又知冷知暖地提供自己最低的生活需求。
陝甘交界的寶雞市並不太大,消費水平也不高,最火爆的商場,客單價也不到100元。每次逛她眼裡的這些“高檔商場”,謝芙蓉總覺得兜裡的錢要被攥出水來。她說,有個段子講,有錢人吃面都點兩碗,吃一碗看一碗。這種隨心所欲花錢的感覺真爽啊!看見自己喜歡的東西又不敢掏錢,思前想后摳摳搜搜計算半天,最后無可奈何地放棄,這種感覺太差了!“啥時候能像有錢人吃面一樣,大手大腳地花一次錢呢?”
這世上的事情,說慢吧,會讓你等待一生﹔說快吧,也就一年半載。這不,讓謝芙蓉糾結了20多年的三樁心願,在剛剛結束的2016年,說實現,一下子都實現了。
去年初,重組改制后的大榮公司,20多年來首次實現產銷率100%,月均銷售額比2015年翻了近一番。而在一年前,企業還瀕臨二次破產的窘境:停產的織機超過40%,運轉的每台毛利率-45%。“每生產100元的布,就虧損45元錢。不生產是等死、生產是找死啊!”公司黨委副書記蘇冰說。
“表面上看,是核心技術落伍、產銷不對路子,但根子還是黨組織沒有凝聚力,干部缺乏號召力,職工對企業沒有信心。”蘇冰給記者舉了幾個例子——
職工遲到早退成風,公司在大門口架起攝像機,由領導蹲守抓拍,但收效甚微。
因為擔心企業破產,職工多次停工、聚集、上訪,要求提前發放住房公積金。
工人數量從2008年的3000人銳減至前年底的1700人,連續15年沒有招進一名大學生。
工資全按比例漲,明面上工人比例高於干部,但干部工資基數大,漲來漲去,還是干部拿得多。每漲一次工資,差距就拉大一截,怨氣又新積一層……
2016年初,被逼上“梁山”的大榮公司,終於走上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之路。改革的突破口,選擇在黨員干部、公司領導身上:不管生產干部還是管理干部,一律和職工一起下車間﹔19名機關干部下放車間任職,不干出樣子就不能上來﹔改工資“按比例漲”為“絕對額漲”,新增收入大幅向一線員工傾斜……
“人”的改革,加上淘汰落后產能、提高核心競爭力、開拓國內外市場,一套“組合拳”打下來,短短十個月,產能實現再造,質量連升三檔,產品供不應求,奄奄一息的老國企蘇醒了。
在機器轟鳴的並粗車間,46歲的謝芙蓉接受記者採訪。這位從18歲就進廠工作的大姐,言談舉止間,流淌著掩不住的激情、喜悅和自豪:“前年底的時候,我隻有1800元。去年漲了兩次工資,大頭都漲在一線職工身上。我現在是3800多元,比大多數公司領導都要高。”
黨員干部帶頭加班加點、去權讓利,加責不加薪﹔普通職工成為企業的主人,分享改革紅利的大頭。一減一加、一讓一進之間,企業的精氣神就上來了:職工看黨員、黨員看干部,層層帶動,心齊氣順、人心向上。
黨員像樣,人心回歸,企業變樣。如今,大榮公司坯布的下機一等品率,從原來的60%多提高到88%﹔出口布質量,達到了全球最高的美國四分制標准。過去大一些的紡織貿易商都不願和公司打交道,現在歐洲、日本的客商主動上門、絡繹不絕,國內一些知名企業都排隊等貨。
更令大榮公司上下欣喜的是,去年底企業招聘啟事貼出沒多久,就引來數百人報名,其中包括30多名大學生,這可是公司近15年來沒有過的新奇事。另一個好消息是,多年門庭冷落的公司黨委,去年一下子收到了20多份入黨申請書。
說起當年的三樁心願,謝芙蓉有點樂:廠服現在成了她最愛穿的“時裝”,不光在廠裡穿,坐公交、逛大街時,她都刻意穿著。“和那些石油上的、電信上的廠服一樣美!”
廠門口的菜攤還在,下了班的職工依然會和菜販們討價還價,但菜的品種、質量,已經和市區沒什麼差別了。“過去是迫不得已,現在是圖個方便。心態不一樣了,菜攤還是挺好的。”
至於“大手大腳”地花錢,“也就是我和孩子在肯德基放開肚皮猛吃一頓。這次我們都隨便點,沒有擔心浪費,沒有心疼花錢。”謝芙蓉自嘲地問,“你說像不像點兩碗面的有錢人?其實,手腳被錢綁了半輩子,現在解開了,讓你大手大腳,你也不會啊。”她說,孩子正在上高三,成績還不錯,“現在不擔心缺錢孩子上不了大學,但花錢的地方還多著呢。”
採訪結束,走出大榮公司,天色已晚,華燈初上。雖是隆冬,但天上飄的,不是雪花,而是絲絲細雨。陪同採訪的蘇冰說,冬至過去了,就算春天了,這是春雨。是啊,這樣的季節,這樣的夜晚,春雨貴如油,潤物細無聲。(新華社北京1月19日電 記者 令偉家、陳晨、莫華英、李平)
相關專題 |
· 國企風採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