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到:

中央國家機關百名黨支部書記談從嚴治黨

國家行政學院國際部黨支部書記、主任董青:落實從嚴治黨 深抓黨建工作

2016年12月26日16:2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在黨的建設面臨新的形勢和任務面前,基層黨組織如何根據黨員干部的個性特征,開創基層黨建工作新局面,不斷增強黨支部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是需要基層黨組織破解的共同課題。國家行政學院國際部從部門實際出發,緊密結合黨員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風實際,提出“塑”、“雕”、“礪”、“融”四字黨建工作法,在黨組織和黨員之間、在領導干部和職工之間架起了“連心橋”,解決了普通黨員和黨支部發展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按照《實施方案》、《實施意見》要求,國際部黨支部明確了具體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的責任,建立機制和制度,重點履行落實、統籌、教育、監督、管理責任。一是落實責任。在學院黨委和機關黨委領導下,建立黨建工作及時傳達機制,把黨建各項工作最終落到支部,落到每個黨員干部,使黨的工作落地生根。二是統籌責任。把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實現同步計劃、同步部署、同步實施、同步檢查、同步考核,統籌推進。如結合舉辦“講好中國故事”系列主題沙龍,建立並完善了黨員學習制度。三是教育責任。國際部認真做好黨員教育工作,特別是加強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加強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打牢黨員干部廉潔從政的思想基礎。例如通過國際部文化牆,倡導“大視野、大胸懷、大事業”的部門文化,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督促大家把12個詞的中英文對照爛熟於心,既提高思想認識,也提高業務水平。四是監督責任。對黨員實施監督,加強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發揮支部書記、支委會、紀檢委員的作用,監督檢查部門黨風廉潔建設情況。五是管理責任。嚴格黨的組織生活,確保抓好班子、帶好隊伍,營造風清氣正環境。

“塑”,是“塑造”,就是按照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淨化黨員干部靈魂,純潔黨員干部思想,塑造共產黨員崇高而美好的形象。近年來,國際部人員變化比較大,在75%的新來人員中,有大學剛畢業的,有部隊轉業的,有從外地考錄的,有從學院其他部門調過來的。盡管大家之前的職業、學歷、工作環境不同,但到國際部以后,有兩點是共同的,一是大家都是共產黨員,二是都為國際部的一員。如何把不同情況、不同閱歷的公務員打造成新形勢下適應學院外事工作的黨員干部,我們抓住形象塑造這一關鍵環節,按照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狠抓工作角色轉變,“塑造”符合新時期黨員干部要求的多元化、復合式、外向型新形象。一是按照黨的要求塑造黨員干部形象,做到“覺而不迷”。結合“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學習與研討,通過“三會一課”制度,參觀復興之路和中共一大會址等黨日活動,重溫入黨誓詞,教育每一位黨員既然已經選擇了共產黨,就要義無返顧,鐵心跟黨走﹔開展向英雄人物學習活動,大家自覺按照英雄模范那樣對待學習、對待工作、對待同志﹔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基本經驗和基本綱領,做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模范﹔老黨員現身說法,教育年輕黨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處理好國家、集體和個人的關系﹔加強黨性修養和黨性鍛煉,不斷促進黨員的覺悟提高,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狠抓黨員思想作風建設,培養大家的黨員意識和陣地意識,強化黨員的精神支柱﹔堅持正面教育,正確對待金錢、對待榮譽,保持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做到不迷失方向。二是按學院的要求塑造黨員形象,做到“正而不邪”。國家行政學院擔負著中高級公務員的培訓任務,是一個教書育人的單位。在支部建設上,我們按照上級黨委的要求,從組織學習、開展活動、完善制度,作風建設等方面,把“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黨組織”落到實處﹔在黨員教育方面,我們要求每一位同志要適應創建有特色、高水平、國際一流行政學院的要求,加強學習,提高自己,做一名名副其實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特別在落實學院質量興院戰略中,教育每一名黨員在學院事業發展中敢擔當、守規矩,努力完成好自己所承擔的職責和任務。三是按照外事工作的要求塑造黨員形象,做到“淨而不染”。學外語的干部在外企工作的很多,收入也都比較高,這對年輕的外事工作者來說,經常遇到比常人更多的誘惑。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教育干部要耐得住寂寞,頂得住誘惑,守得住清貧,穩得住心神,經得起考驗﹔不管自己是處於事業的巔峰還是低谷,做到心理平靜、心中干淨,不浮躁、不盲從。

“雕”,是“雕刻”、“雕琢”,就是按照黨員干部的要求,克服自身缺點,磨其個性、增強黨性,使之完善自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年輕同志就像玉石一樣,即使上佳如不雕琢也難以成器。國際部的黨員絕大部分是年輕黨員,與老黨員相比,個體意識更強烈、理想更現實、思想更解放。如何根據這些新特點,把他們培養成黨和國家所需要的有用人才,既需要我們對他們的缺點進行雕刻,也需要對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進行雕琢。為此,我們堅持“雕”字當頭,突出“一二三”,對他們進行有目的的雕刻和雕琢。一是突出一個“情”字,雕琢黨員情商。教育黨員去掉冷漠,增加熱情﹔減少個體因素,增加集體因子,珍惜和爭取集體榮譽﹔關心集體中的任何一員,對工作對同志充滿愛心﹔堅持換位思考,做到心胸寬廣,恬淡從容﹔倡導奉獻和犧牲精神﹔結合“講好中國故事”沙龍開展中外國家體制比較,加深對社會主義優越性的認識。二是突出“兩個層次”,雕琢黨員個性。對於大家普遍存在的問題,開展集體會診。比如,針對每個人發展中遇到的進步問題,一方面我們反復強調要能夠正確對待,講干部標准,講奉獻,講機會,引導大家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組織,做到有功勞的時候不伸手,有苦勞的時候不抱怨,有疲勞的時候不計較﹔另一方面我們積極創造條件,為大家營造成長的機會和環境。對於個別同志存在的問題,則通過個別談話解決,比如,我們通過微信群了解大家在戀愛、婚姻、學習、工作、生活中遇到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堅持正面教育,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循循善誘,因勢利導。三是突出“三抓”,雕琢黨員的靈魂。抓理想,在政治上嚴格要求,自覺經受思想鍛煉﹔抓信念,教育大家堅定共產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和決心﹔抓宗旨,教育大家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要想獲取,就先給予﹔從點滴做起,從細則做起,立足本職工作,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

“礪”,是“砥礪”,就是按照實踐的要求,引導黨員干部砥礪人生,砥礪品行,砥礪才干,在實踐的風雨中經受磨練,勇往直前。“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人要得到珍貴的品質和出眾的才華,需要在不斷的實踐中努力、修煉、克服困難才能達到。一是砥礪人生,在激情歲月中燃燒。通過輪崗、學習外單位經驗、根據學院外事活動選配人員等方式,打破處室、部門和學院的界限,讓年輕同志走出去面對風雨,克服困難,砥礪人生。特別是組織大家積極參加統一組織的暑期實踐,參加學院組織的輪崗交流,大家普遍受到了鍛煉。二是砥礪品德,在德字上下功夫。女同志是國際部的主力、家庭的核心、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我們倡導大力弘揚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特別是今年五一我們組織大家參與撰寫家風的活動,婦女同志踴躍參加,積極反思人生體驗,總結成長經歷,大家從中感受到了中華優秀文化對個人對家庭的影響和熏陶。三是砥礪才干,在完善自我上做文章。學院從事外事工作的干部,大都經歷單一,缺少在多崗位、多部門特別是基層的鍛煉,有著先天的不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通過發揚“五加二”、“白加黑”精神,不僅較好地完成了學院交給我們的工作任務,而且還取得了額外的收獲。2013年有三位同志參加中央國家機關黨建征文都獲了獎﹔2014年一人參加中直機關詩歌征文獲得獎勵﹔2014年我們自編自導自演的小品“酸甜苦辣咸”受到普遍好評﹔2015年黨支部書記董青參加中央國家機關“清風正氣傳家遠”家風展示活動中獲“最美家書手札”獎。

“融”,是“融合”、“交融”,就是按照黨的群眾路線的要求,胸懷群眾、服務群眾,使干部群眾保持魚水關系,達到水乳交融。黨組織和群眾骨肉相連,黨群干群關系和諧、健康、融洽,是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目標。為改善黨群干群關系,近年來我們從群眾最盼上做起,從群眾最怨上改起,讓職工在最急的事情上見到黨組織的真情。目前,部門內部形成了風正、氣順、心齊、勁足的局面。一是在群眾最盼上順民心。黨員群眾最盼的是單位風氣正、關系順,有一個融洽的集體。為此,我們建立文化牆,倡導“大胸懷、大視野、大事業”的部門文化。在此基礎上,我們抓住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又不出事的干部典型,引導大家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從而在整個部門形成了風正氣順、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和氛圍,大家自覺形成了雷厲風行、真抓實干、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二是在群眾最怨上改作風。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單位,單靠政令形不成和諧的。我們把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干部職工對班子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分為10類,部門領導帶頭整改,各處負責落實,通過制定“學院教職工出國管理辦法”等措施,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人、管事,改善了與干部群眾的關系。同時,根據干部職工的思想和心理動態,圍繞干部職工思想認識困惑點、利益關系交織點,加強政策宣傳、解疑釋惑,多做春風化雨、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減少誤解、增進理解,努力共建干部職工和諧相處的精神家園。通過這些,能夠與干部職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思想統一,步調一致。三是在群眾最急上講真情。國際部近幾年發生的特殊情況比較多,如張芹身患絕症去世,羅振山多次接受開顱手術等。面對這些職工最困難的事情,我們積極聯系機關黨委,爭取救助政策支持,在發動部門內部職工捐款的同時,積極取得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支持,發動全院教職工慷慨解囊。這些舉動深深得感染了病人和家屬,也營造了國際部親密無間、和諧溫暖的工作氛圍。

(責編:王金雪、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