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四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案例選登

貴州省施秉縣創建“小康型”黨組織探索和實踐

2016年12月16日13:3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產生背景】

牛大場鎮曾是貴州省最貧困的鄉鎮之一。位於施秉縣西北部,地處三縣(施秉、黃平、余慶)交界。全鎮轄9個行政村160個村民組5594戶2.6萬余人。上世紀90年代初,牛大場鎮的農民主要靠種植傳統的玉米、水稻、紅薯等農作物為生,而且還被外界取了一個丑名——“賭窩”。黨的十八大以來,牛大場鎮黨委抓住全面沖刺小康的契機,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決心,積極探索創建“小康型”黨組織活動,通過採取黨組織引導、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社會支持等措施,先后創建了一批“小康型”黨組織和小康村,全鎮經濟社會、黨員干部的口碑等得到了極大改變,特別是牛大場的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版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認可,鎮黨委、政府也一躍成為了全省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成功典范。

【工作做法】

幾年來,牛大場鎮黨委本著“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思路,以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在各村積極開展“小康型”黨組織創建活動,尤其是以用活中藥材、烤煙、養殖和經果林“四張名片”為載體,有力地推動了全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

一是用活 “中藥材”名片。以建設牛大場中藥材現代高效示范園為突破口,大力開展實施“中藥材產業示范帶”建設,帶領廣大黨員群眾共同致富奔小康。幾年來,共整合資金5000多萬元進行了集中打造。同時,採取“黨員+基地+農戶”、“公司+基地+農戶”、“支部+協會”、“支部+合作社”等模式,積極推進“三變五幫”黨建扶貧工作,不斷提高了群眾的種植中藥材的科技含量,擴大了中藥材產業的綜合開發效益。如牛大場鎮黨員張代金帶頭建立長坳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大力發展太子參、頭花蓼等中藥材種植,年產值達100萬元以上,在他的帶動下,全鎮中藥材種植面積從當初的幾十畝擴大到5萬余畝,種植戶由原來幾戶擴大到3500多戶。據統計,三年來該鎮藥材種植收入100萬元以上的藥農就有23戶,50至99萬元的有72戶,10至49萬元的有260戶,年純收入2.5萬元的不計其數。今年全鎮3600戶群眾共種植中藥材5.28萬畝,預計產值達4.8億元以上,推動了全鎮的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二是用活“烤煙”名片。堅持“優化煙區結構、優化煙農結構、優化煙地結構”的原則,實行“訂單”種植、銷售模式,通過開展宣傳活動、技能培訓、入戶指導等形式,不斷提高了全鎮群眾烤煙種植水平,使烤煙產業成為了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如銅鼓村圍繞“規模上水平、質量上水平、效益上水平”目標,通過村黨組織發動、黨員示范帶動、群眾積極參與,共流轉土地1000畝,成功打造了“1000畝”連片優質田煙種植基地。今年,共合同種植面積6800畝,年產值達2000多萬元,戶均收入2.5萬元以上。

三是用活“養殖”名片。採取“政府+合作社+養殖基地+農戶”的模式,通過開展以“黨員幫扶結對子,支部幫扶建基地,部門幫扶獻力量”為主要內容的幫扶活動,鼓勵黨員致富能手與群眾結成幫扶對子,帶動了群眾共同創業、發展致富。如紫荊村黨員鄧杰投入500萬元成功創建了肉雞年出欄100萬羽的貴州源益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他在創業致富的同時不忘家鄉人,主動幫扶3戶貧困農戶發展肉雞養殖,並帶動了周邊村寨30余戶發展肉雞養殖業,讓他們找到致富路子。目前,全鎮共有規模以上養殖基地52個,帶動850多戶群眾發展特色養殖,養殖業產值達1800萬元,戶均收入2萬元以上。

四是用活“經果林”名片。通過盤活村內閑置荒山、荒坡和不斷擴大經果林種植面積,著力培育了一批無公害、綠色果品產業,讓全鎮可用荒山變成了“綠色銀行”,使特色經果林業成為了該鎮廣大群眾增收的又一法寶。如紫荊村黨員李世銀在大力發展中藥材、烤煙種植的同時,積極盤活村內閑置荒山、荒坡,大力發展板栗種植300畝,僅此一項增加了8萬多元收入。目前,他家已使用上了冰箱、LED彩電、微波爐等高檔家電,擁有摩托車2台,購買了一輛皮卡車、一輛小轎車、一輛大貨車,同時,他也成為了全鎮遠近聞名的黨員創業帶富明星。今年,全鎮經果林種植面積5000多畝,戶均收入達2萬元以上。

【工作成效】

牛大場鎮在實施“小康型”黨組織創建活動中,通過採取組織引導、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社會支持的模式,共爭取到3.5億萬元啟動實施了牛大場鎮產鎮大道項目、中國太子參藥谷項目等等,幾年來,全鎮黨群齊心協力講好“藥”故事,提煉“藥”文化,作好“藥”文章,講好“山”故事、“山”文化,積極挖掘該鎮銅鼓村古佛山“朱由榔”歷史文化等等,創建了以“整潔新民居、柵欄圍院落、葡萄爬屋頂、桃李滿村寨”為主要特色的小康示范村寨1個,創建了以“四美四宜”(美麗家園宜居、美麗田園宜游、美麗藥園宜富、美麗果園宜食)為特色的小康示范村寨2個,全鎮30%以上的村寨基本具備了“記得住鄉愁、聞得到花香、住得進新房、看得見產業、數得出票子”的條件﹔共涌現出了150多名黨員創業帶富能手,全鎮中藥材太子參產量突破全國三分之一。2016年,全鎮生產總值為4.8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00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50元,全面小康實現進程98.22%。

【經驗與啟示】

1.支部是實施“小康型”黨組織創建的“主體”。農村黨支部是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農村得到貫徹落實的領導核心,是黨聯系廣大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貫徹黨在基層各項政策的戰斗堡壘,能為群眾致富創造條件、提供保障、拓寬路子。

2.黨員是實施“小康型”黨組織創建的“先鋒”。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和創業帶富示范作用,是實施“小康型”黨組織創建活動的引路者、推動者、實踐者。

3.產業是是實施“小康型”黨組織創建的“核心”。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柱產業,是實施“小康型”黨組織創建活動的重要支撐,是推動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關鍵。 

(責編:秦華、黃瑾)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