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夫 魏 寧
2016年12月14日10:5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今年11月,江蘇徐州市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領域黨建又結新果:徐州華頓國際學校、愛登堡國際學校等12家民辦學校建起了黨組織。今年4月以來,徐州選派106名黨建指導員黨員,進駐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建立黨組織、開展黨建工作。進園區、訪企業、解難題……半年多來,黨建指導員的身影活躍在生產一線,一個個“兩新”黨組織建起來,一個個黨員聚起來。
106名指導員進駐“兩新”組織
一段時間以來,“兩新”黨建重視程度不夠,基礎差、底子薄,投入少,保障不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地”反而成了黨建工作的“窪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徐州狠抓“兩新”領域黨建,對“兩新”組織黨建工作進行專題調研。
調研結果不容樂觀:徐州全市實際運行的48個市級以上開發園區(工業集中區)2200多家企業中,有近900家企業游離在組織之外﹔從業人員18萬余人,黨員僅有7000余人﹔在市民政局登記的社會組織有1111個,組織建設和黨員發展情況更不理想。
更令人憂慮的是,一些“兩新”組織出資人對黨建工作存有淡漠甚至排斥的心態,一些基層黨組織書記認為自己是配角、從屬,有的基層黨務工作者消極應付工作……“兩新”黨建,缺人抓、不會抓、抓不好。
選派專職黨建指導員,迫在眉睫。今年3月,徐州聯合13家市級機關、企業單位和48家市級以上開發園區黨(工)委,重點從機關“改非”、退休和基層黨務工作者中選聘專業素養高、綜合能力強的106名干部作為專職黨建指導員,派駐全市48家開發園區和851家規模較大、有一定影響的社會組織。
“這是徐州第一次大規模選派專職黨建指導員。”在黨建指導員崗前培訓班上,到任不久的市委書記張國華要求著力推進“兩新”領域黨建工作的有形有效覆蓋。
發展黨員標准不能鬆
從副處級崗位退休3年的劉立吉,是106名黨建指導員中的一員。“科創園,2棟樓,230家小微高新技術企業,共1200多人,黨員46名……”在他的工作日志上密密麻麻記錄著每家企業、每名黨員、每次開展活動的情況。
他飽嘗了黨建指導員工作的酸甜苦辣。“情況比想象的復雜。”劉立吉坦言,“沒有黨組織,平時散漫慣了。”幾個月來,他跑遍了科創園每家企業。最終,46名“口袋黨員”被他“挖”了出來並成立了黨總支,下設4個黨支部。上黨課、舉行“七一”座談會……科創園的黨建工作開始走上軌道。
同樣是一名經驗豐富的黨務工作者,王素華對工作有著自己的理解: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發展黨員決不能為了“充數字”就放鬆標准。
根據地域相鄰、行業相近原則,徐州劃定責任區,確定聯系指導單位。“兩新”黨建指導員實行聘任制,聘期為1年,期滿考核合格的可以續聘。每位黨建指導員都要對工作進行實時記錄,並接受不定期檢查抽查。
為保障黨建工作有陣地,徐州今年將15個開發園區黨群綜合服務中心列入全市為民辦實事項目進行推進。“我們將用3年時間,讓黨群綜合服務中心覆蓋所有園區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集中區。”市委“兩新”工委書記吳昊說。
經濟社會熱點要成黨建工作亮點
截至今年10月底,徐州106名黨建指導員共走訪單位1841家,訪談13616人(次),其中,“兩新”組織負責人2813人(次)、黨組織負責人1523人(次),登記黨員3885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555人,新建黨組織78個,組織開展活動490次。
“時刻把責任牢記心間。”邳州高新區黨建指導員單世紅白天深入企業調查研究,晚上伏案琢磨問題症結。半年來,他訪遍了區內大大小小98家企業,協助正大食品等14家非公企業成立黨支部,發展8名預備黨員,培養35名入黨積極分子,讓92名“口袋黨員”重回組織懷抱。
海雲電腦城有600多戶經營戶,門面小、流動性強。黨建指導員趙軍通過廣泛宣傳、上門走訪,排查出23名“隱形黨員”,還成立了海雲黨支部,3名黨員將組織關系轉到支部,“很多黨員不知道組織在哪裡,因此要加大宣傳力度,讓黨員能夠找到家。”
目前,專職指導員已實現開發園區和重點社會組織的全覆蓋,下一步,還要向全市所有的“兩新”組織拓展延伸。“實踐証明,隻要黨委重視、有人干事、措施有力,就會收到效果。”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徐大勇表示,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一定要成為黨建工作的亮點。
《 人民日報 》( 2016年12月13日 18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