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先鋒人物

黃貴超的“三板斧”

張學軍 王洪興 蘇志廣 李樹明

2016年12月12日13:5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人物小傳:

黃貴超,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科員,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巴彥查干鄉巴彥他拉村第一書記。

2015年9月7日,黃貴超從省城哈爾濱來巴彥他拉村報到,正值一場大雨過后。他一進村,放眼望去,心裡“忽”地一沉——街上滿是水窪,一片泥濘,村民隻能揀干地方跳著走路。

在與村“兩委”見面會上,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主任黃太林說出的一組數字更是讓作為第一書記的黃貴超眉頭緊鎖——全村共有683戶,而貧困戶就有313戶,佔比近46%﹔全村2383口人中,914人屬於貧困人口,佔比達38%帶拐彎兒。

更讓他內心沉重的是,村黨支部一再要求全體黨員務必參加“第一書記見面會”,可到了會場一看,十幾名去外地打工的黨員不算,到場的黨員不及全村63名黨員的三分之一。

……

入夜,躺在老鄉家的土炕上,黃貴超翻來覆去睡不著。省委組織部領導在第一書記培訓班上的熱切期望,省民委領導在自己臨行前的諄諄囑咐,巴彥他拉村新“兩委”班子對他的熱烈歡迎,參加見面會的黨員對他的猶疑眼神,像電影一樣在腦海閃現。

他對自己說,贏得人心、不負眾望,就得干到點子上。

集思廣益聚人心

入駐巴彥他拉村,黃貴超面對的第一大難題就是村黨支部、村委會說話沒人聽,做事叫不動號。村裡不光群眾的心散了,黨員的心也散了。

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這也是巴彥他拉村黨支部長期處於軟弱渙散狀態的根本原因。新一屆村“兩委”上任后雖然下了不少力氣解決這個問題,但局面並未全面好轉。

村黨支部書記衣孝忠說:“貴超一來就提出‘整頓軟散,人心為上,黨員是重點’的思路,找到根兒了。”黃貴超和“兩委”班子成員一起,逐個黨員進行分析,提出具體對策。然后分頭走訪,聽怨氣,找根源,講大局,求建議。

許多黨員說,巴彥他拉村地勢易旱,提了好幾年打井的事,就是不見動靜。

黃貴超立即召集村“兩委”開會,分析村情,研究政策,仔細算賬,制定出打機電井方案。村“兩委”的會一結束,干部們就分頭通知全體黨員開會,並告知黨員大會要討論的會議內容。黨員們一聽黨支部真把自己的意見當回事了,幾乎全員到會。經過熱烈討論,全票通過了打井決議。一年來,全村打井33眼。

為了強化規矩意識,做到有章可循,村黨支部又健全了各項工作制度,組織黨員們到先進村考察學習……黨員們說,黃書記和村黨支部注意傾聽黨員意見,事事要求黨員帶頭,我們就心向黨支部,服從黨支部領導。

巴彥他拉村是一個合並村,由三個屯組成,人多嘴雜,心思不一致,村裡的任何一項工作都需要不斷協調。以前,村裡嫌麻煩,遇事大多“一錘定音”,結果把群眾的心弄得像散沙一樣,“兩委”說話沒人信,動不動就“上訪”。

黃貴超到村裡后,協調本屆村“兩委”班子,認真推行“四議兩公開”,事事聽取村民、村民代表的意見,應該由村民代表會決定的事就全權讓村民代表會決定。

去年,村裡准備修路、建廣場、安路燈,由於資金有限、三個屯大小有別,不可能所有屯都修路、都安燈,也不可能屯屯建廣場。怎麼辦?通過村民代表會討論,黃貴超和村黨支部做協調、引導,最終達成了一個相對公平合理、三個屯村民基本滿意的惠民工程方案。工程完成后,村民們紛紛為村黨支部叫好、給黃貴超點贊。

人心齊了,工作就好干了。曾經的落后村,如今各項工作已成為全鄉其他村爭相學習的黨建先進村。

調整結構補短板

巴彥他拉村原本有兩大長項:玉米種植、奶牛養殖。然而到2015年年底,這兩大長項忽然成了短板——玉米價格走低、奶業公司即將拒收散養奶牛的鮮奶。

以前的班子也想干事,可村集體積累近乎於零,僅靠轉移支付的有限資金維持運轉,有時連村辦公室的電費都交不起。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為沒錢,使村裡的公共事業與民生事業欠賬不少,從而弱化了村黨支部的凝聚力。

短板倒逼產業結構調整,現實要求增加集體積累。而問題的嚴重性還在於,上述問題都難以單項解決,必須進行綜合考量。黃貴超面臨著兩個選擇——迎難而上,但可能敗得很慘﹔當個說得過去的太平“官兒”,靠到任職期滿回省城。

黃貴超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迎難而上”。

他將兩大產業結構調整和增加村集體積累的富村工程統籌考慮,提出了興建奶牛牧場和肉牛養殖基地的構想——

村集體領辦合作社,通過每年分紅增加集體積累,再利用集體積累逐年興辦村公益事業﹔

按500頭奶牛牧場標准,每年可轉移1200畝農田的青貯玉米,每畝效益是糧食玉米的1.5倍,隨著奶牛數量的增加和肉牛養殖基地的建成,轉產青貯玉米的農田會更多﹔

集體養奶牛的奶價比散養奶牛的奶價每斤高出五六毛,能大幅度提升村集體積累和合作社社員的收入﹔

以牛糞為原料生產有機肥,發展綠色經濟作物種植。

他的構想受到村黨支部、全體黨員和廣大村民的熱烈歡迎,也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在他的積極爭取和協調下,很快,800萬元扶貧資金到位,奶牛養殖合作社順利成立,奶牛牧場場址也與所在屯做好溝通。

然而,就在黃貴超剛剛鬆了一口氣時,一個突發事件差點兒讓他前功盡棄:牧場場址被所在屯否決!

因腳踝嚴重崴傷而不在村裡的黃貴超,那天接到告急電話時已是晚間,他當即要求村“兩委”連夜召開備用牧場場址所在屯的村民代表會。深夜,村支書衣孝忠電告黃貴超:表決通過,村民代表已當場簽字畫押。但沒想到,第二天上午,該屯村民代表態度有變。黃貴超聽到消息后,忍著傷痛,一瘸一拐地趕到那個屯,挨家挨戶拜訪村民,講政策,算細賬,說遠景……絕大多數村民選擇了相信黃貴超、相信村黨支部。

目前,奶牛牧場正在興建當中。“實踐將証明,黃貴超為巴彥他拉村的發展做出了歷史性貢獻。”巴彥查干鄉黨委書記徐亞輝由衷地評價道。

擺正位置不居功

為了實現富民路徑的多元化,黃貴超還協同村“兩委”引導村民種植中藥材、林果、西瓜等經濟作物,養殖小笨雞,散養豬、羊、肉牛,計劃利用村裡的5000畝林地發展林間經濟……

黃貴超的努力不但得到黨員、村民的稱贊,也得到省委組織部、省民委、杜爾伯特縣委的表揚和鼓勵,但他沒有沾沾自喜。

黃貴超記憶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他剛到巴彥他拉村時,有黨員問他:“一個星期在村裡待幾天啊?”也有村民問他:“啥時走啊?”

他說,這些黨員、村民的問話沒有一點兒惡意,因為這是他們的“經驗之問”。那麼,是以往來村裡工作的干部不努力嗎?不是。是因為自己遇到了“好時候”,上至中央下到鄉黨委,高度重視對軟弱渙散黨組織的整頓,全力推進精准扶貧工作,既有政策性引導,又有實質性扶持,而且力度空前。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還做不好工作,那絕對是嚴重失職。所以,要不負眾望,就要多審視自己哪裡做得還不夠好,還應該如何努力。

黨員們說,黃書記是省裡大機關來的,眼界開闊,有能力,為人好,我們說要向他學,他卻說要向我們村支書、村主任學。

黃貴超說,他說的不是客套話。

黨支部書記衣孝忠、村委會主任黃太林是2014年年底村“兩委”換屆時經黨員、村民“兩推一選”上來的。任村支書前,衣孝忠專營農機和機械修理,兼售農機配件,每年有七八萬元的收入﹔任村主任前,黃太林經營一家酒樓,生意紅火,一年下來有一20萬元的進項。但為了村裡的發展和村民致富,二人上任后一心扑在工作上,起早貪黑,兢兢業業,先后停了個人的買賣。

“我一到村裡,衣書記、黃主任非常支持我的工作,我也時刻以他倆的奉獻精神為榜樣,激勵自己克服困難、服務群眾、做好工作。”

村民們說,他們在街上一遇到黃書記就真心真意地對他說“謝謝”,可黃書記卻說“謝謝你們的支持”,他說這話也是真心真意的。

“我真的非常感謝巴彥他拉村黨員、群眾對我工作的支持。沒有他們的支持,我肯定一事無成。”黃貴超舉例說,組建奶牛合作社時,老黨員孫建元第一個站出來支持。孫建元以前養過奶牛,雖然已經多年不養了,卻出資入社成為大股東。在孫建元的帶動下,許多村民包括養奶牛戶紛紛入股入社。

化蛹成蝶。黃貴超和村民的心願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

(黑龍江《黨的生活》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王金雪、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