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交流發言摘編

2016年12月09日08:4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以思政課建設為引擎,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研究宣傳

  北京市

  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市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批示精神,著眼於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的指導地位、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全面加強北京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研究宣傳,取得了積極進展。

  堅持首善標准,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謀劃推動工作

  北京高校具有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研究宣傳的良好傳統與工作基礎。在新的形勢下,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首善標准,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進一步構建工作的大格局。一是抓頂層設計。制定《關於全面加強北京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研究宣傳的實施意見》,就馬克思主義學院及學科建設、思政課改革和專職教師激勵等制定有力政策。加強宏觀指導,大力推動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二是抓關鍵少數。組織60所北京高校的黨委書記、校長進行為期兩周的脫產培訓,專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進一步統一思想,強化高校主要領導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三是抓投入保障。市級財政每年投入2.5億元,全面支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研究宣傳工作。

  堅持問題導向,以開放的視野深化思政課教育教學改革

  要辦好思政課,必須以全面深化改革為突破。我們聚焦教學說服力感染力、針對性實效性還不夠強這一突出問題,以開放的視野和創新的思路加強建設、推進改革,讓課堂真正“實”起來、“活”起來、“動”起來。一是凝練教學內容。建立定期教學研討、教學難點問題聯合研究、理論與實踐交互深化等日常性、基礎性機制,幫助教師講深講透重點問題。二是破解難點問題。建設20個教學改革示范點,支持高校圍繞內容體系、教學模式等關鍵問題探索創新,創造可學習、可借鑒、可復制的有益經驗。三是集聚優質資源。開展“名家領讀經典”活動,邀請名師大家為大學生共上一門思政課。

  堅持黨管人才,以有力的舉措打造高層次教師隊伍

  思政課教師是黨的理論隊伍中一支重要力量,黨必須要建好、用好這支隊伍。一是注重全員培養,運用“互聯網+”思維,建設“開放研修平台”,提高學習培訓的覆蓋面和實效性。二是注重名師引領,建設15個思政課名師工作室。三是注重激勵保障。2016年起按照人均每月2000元的標准為全體一線專職思政課教師發放補貼,實施青年教師“揚帆資助計劃”、骨干教師“擇優資助計劃”,為各層次教師成長發展提供支持。

  堅持主動引領,以強烈的責任擔當開展理論創新

  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創新過程中,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師肩負著重要任務。北京市注重整合資源和力量,積極做好引領工作。一是強化協同創新。二是強化正面發聲。三是強化成果培育。

  

  強化思想引領,創新方式方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浙江省

  黨的十八大以來,浙江省委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問題為導向,強化組織領導,創新方式方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思想政治建設,努力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

  突出政治意識,切實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領導

  歷屆浙江省委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省委主要領導一任接著一任親自抓。2005年,在時任省委書記習近平的主持下,浙江省委建立了省領導聯系高校和定期為師生作形勢政策報告制度。

  一是抓方向,明責任。2015年,省委高規格召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省級四套班子領導參加。省領導帶頭通過上講台對話、進入課堂聽課、深入公寓交流,掌握一手信息,見微知著,查找問題,點睛明題。在省委的示范帶動下,地方黨委高度重視,建立完善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積極創新載體,改進作風﹔高校黨委落實主體責任,真正明確思想政治工作在立校辦學中的重要地位,狠抓落實,提高實效。

  二是抓細節,重實踐。2012年,省委主要領導提出要從抓好學生公寓環境做起,全面加強大學生的教育引導和管理服務工作。4年間,全省高校累計投入10多億元改善學生公寓。

  三是抓短板,促改革。制定了《浙江省高校思政理論課改革實施方案》,推出了以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師素質、推進實踐育人機制建設為重點的“雙十”舉措,出台了領導干部講課聽課等制度,並將思政理論課改革列入省委2014年度22項重點突破改革項目之一。通過一系列改革,學生對思政理論課的滿意度從2013年的68.8%逐年上升到2016年的82.6%。

  著眼實際實效,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浙江的生動實踐,本身就是一部鮮活教材。我們探索實施了一系列具有浙江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新舉措,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一是建設思想政治教育輔助教材體系。編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浙江的實踐》《浙江精神與浙江發展》等地方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初步形成了根植於浙江大地、立足於浙江人民實踐、具有浙江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輔助教材體系。二是創新實踐育人工作機制。實施“百校聯百鎮”“雙百雙進”工程,遴選100個鄉鎮(街道、社區)作為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定點實踐基地,校地長期合作育人。建立以既有理論水平又有實踐經驗的廳局級干部為主的特聘導師師資庫,充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三是開展文化校園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傳承校訓、傳唱校歌活動,推動建好校史館、博物館,創建校園文化標志符號。做到師生對校園文化“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目前,我省文化校園建設正在12家試點高校的基礎上,向全省高校全面鋪開。 

  

  落實主體責任,傳承紅色基因,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陝西省

  陝西省委、省政府不斷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青年學生弘揚延安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收到良好成效。

  強化黨的領導,加強隊伍建設

  一是構建大思政工作機制。省委常委會定期聽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匯報,專題研究解決突出問題。省委制定了省領導聯系高校制度和領導干部上講台制度,要求省級領導每年至少到高校作一次報告。二是加強黨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領導。陝西省委決定單設高教工委,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領導。創造性地開展高校巡視診斷工作,逐校把脈問診,一校一策開藥方,落實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責任。三是足額選好配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按照1︰200標准,核定增配高校專職輔導員編制1763名,並努力緩解高校思政課教師緊缺問題。高校輔導員職稱評聘“單列指標、單設標准、單獨評審”,提升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水平。

  弘揚延安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延安精神是陝西突出的政治優勢和寶貴的教育資源。我們以家國情懷、社會關愛和人格修養教育為重點,廣泛開展延安精神進校園活動。一是推動延安精神進校園、進課堂。把延安精神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內容,大力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和黨的光輝歷史教育,用民族文化、革命傳統和現代精神哺育青年學子,教育大學生堅定正確政治方向。二是開辟社會實踐第二課堂。組織大學生到延安、照金、馬欄等革命舊址體悟革命傳統,在今昔對比中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三是在校園文化創建中凸顯紅色基因。各高校深入挖掘紅色資源新內涵,精心打造紅色校園文化精品項目。

  創新教育方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

  一是發揮延安大學輻射源作用。在我黨創辦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延安大學建立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利用寒暑假組織大學生到棗園、楊家嶺、南泥灣等紅色教育景點開展現場教學,重溫黨的歷史。二是精心培育典型,彰顯延安精神的時代特色。先后推出了全國重大宣傳典型西北大學理論物理學家侯伯宇教授、優秀黨員專家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小麥育種專家趙瑜研究員、航天教育奠基人西北工業大學航空航天專家陳士櫓院士、見義勇為大學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吳樹強等一大批先進典型,用師生身邊的榜樣激勵大學生自覺傳承紅色基因,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是堅持實事求是,回應學生關切。充分發揚延安精神,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把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緊密結合、同步解決。針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等都有具體舉措。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打造又紅又專的引路人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黨委一貫高度重視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引導教師中的先進分子樹立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團結帶領廣大師生又紅又專、愛國奉獻,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優秀傳統和精神文化,確保始終堅持正確辦學方向,把黨的教育方針切實貫徹到位。

  打造思想政治工作的堅強堡壘

  學校注重佔領思想政治工作制高點,拓展宣傳教育的覆蓋面,將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到校園生活的各個方面。

  一是推動教師提升思想政治認識高度。黨政班子按照社會主義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帶頭學、領頭做,打造“不漏氣發動機”,為抓好全校思想政治工作打下堅實基礎。二是延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頻譜廣度。成立黨委書記、校長任雙組長的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將政治立場、立德樹人表現作為教師聘用考核先置要求。建立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要求教師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對學生價值引導的核心內容。三是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深度。堅持用“清華師德”教育全體教師,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寫入學校文化建設“十三五”規劃。以教師為主力組建網絡引導隊伍,在熱點事件中積極發聲,旗幟鮮明地批駁錯誤言論。

  以黨建為龍頭引領教師思想政治工作

  清華全校199個教師黨支部全面覆蓋教學科研一線,教師黨員達2179人,黨員比例佔63.3%。

  一是筑牢黨支部戰斗堡壘。明確規定教師黨支部的設置組成、職責要求及組織生活的次數、內容、形式。選齊配強黨支部書記,九成以上支部書記由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擔任。二是激勵教師黨員當先鋒、作表率。選樹身邊的優秀典型,向優秀共產黨員學習。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按照“四講四有”標准,深入開展新時期清華大學共產黨員行為規范大討論。三是“不斷線”地做好黨員發展工作。始終將對優秀教師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作為黨委工作重點。黨委班子成員直接聯系重點教師發展對象,黨支部選擇學術帶頭人擔任學術骨干中入黨積極分子的聯系人和介紹人,發揮“學術導師”和“政治導師”的引導作用。

  重點抓好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思想引導。通過成立青年教師理論學習研究會,設立專項黨建研究基金,組織青年教師社會實踐,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支持思政課教師赴境外研修交流等,不斷深化青年教師對黨的理論、國情社情和學校傳統的認知認同。

  完善涵育機制。完善黨務部門和院系黨委的溝通機制,定期通報研判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狀況,有針對性地加強培訓引導。統籌整合“清華思客”“青椒樂享會”等渠道,幫助青年教師學習理論、感受文化、提高認識。

  強化發展支持。在科研啟動經費、研究生名額、周轉房等方面制定措施向青年教師傾斜,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良好條件。

  

  抓責任落實、方法創新、示范引領,做好高校基層黨建

  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黨委堅持重心下移、關口前移,抓責任落實、抓方法創新、抓示范引領,讓學院黨組織強起來、黨支部活起來、黨員動起來,層層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

  堅持嚴守規格、下足功夫,完善學校黨委主導、學院黨委主體、黨支部主心骨、黨員主人翁的基層黨建工作責任體系

  學校黨委構建了“學校黨委把方向出政策、發揮主導作用,學院黨委強化保証監督、發揮主體作用,黨支部主動發力、發揮主心骨作用,黨員把自己擺進去、發揮主人翁作用”的責任體系。

  學校黨委始終把主體責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不斷強化院(系)級黨組織抓黨建工作的主業主責意識﹔切實保障黨支部發揮主心骨作用﹔不斷激發黨員愛黨、憂黨、興黨、護黨的主人翁意識。

  堅持創新方法、圍繞師生榜樣和重大任務建支部,錘煉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支部作風

  學校黨委大力弘揚載人航天精神,促進黨建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確保中心任務到哪裡、黨的建設就跟進到哪裡、思想政治工作就滲透到哪裡、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就體現到哪裡。

  施行“大師+支部”模式,圍繞黨員專家建支部﹔施行“項目+支部”模式,圍繞重大項目建支部﹔施行“教師+學生”模式,在教研室、研究所設置師生聯合黨支部﹔施行“榜樣+支部”模式,圍繞先進典型建支部。

  堅持精神引領、品牌帶動、典型示范,推動全校形成了牢記總書記囑托、成就國家和民族希望的濃厚氛圍和自覺行動

  學校在基層黨委全面推行精神引領、品牌帶動、典型示范的有效做法,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一是堅持精神引領。認真組織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四進四信”教育教學,持續開展航天精神、鐵人精神、馬祖光精神等行業、地域和校本特色精神育人活動,面向新生上好入黨啟蒙第一課,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充滿校園。學校每年有2000余名畢業生投身航天國防。

  二是堅持品牌帶動。實施基層黨建品牌戰略,每年開展品牌立項200余項,產生了航天魂、學雷鋒小組、學風督導隊等一批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品牌,提升了基層黨建工作的傳承性系統性、吸引力感染力。

  三是堅持典型示范。完善了在重大攻關、急難險重、愛崗敬業等關鍵任務和日常考驗中選樹典型機制,創新設置了校、院(系)、支部三級榜樣庫,始終堅持先進事跡報告會制度,每年在重大時間節點評比表彰2000余人次,每年精選300多名師生進入榜樣庫,並從中按需遴選組合出各類先進事跡報告團,每年推出先進事跡報告會20余場。

  

  統籌育人資源,充分發揮思政課程價值引領核心作用

  上海大學

  上海大學把思政課作為人才培養核心課程,納入“雙一流”建設的重點任務,從課程內容、師資隊伍、教學方法等多方面深化改革,將思政課建設成深受學生歡迎的熱門課程。

  深化課程內容建設,發揮哲學社會科學育人功能

  學校以思政課綜合改革創新為重要突破口,挖掘整合各學科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積極拆除“學校和社會之牆,各學院、各專業、各部門之牆,教學與科研之牆,教與學之牆”,逐步構建全課程育人格局。

  一方面深入研究教材,發揮中央馬工程統編教材優勢,組織教師深入系統研究思政課統編教材,鼓勵教師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將教材語言轉換為教學語言,不斷增強理論說服力。另一方面開展集體備課,校領導全程參與,哲學社會科學其他專業教師共同討論,“備理論”“備學生”“備熱點”“備教學方法運用”,遵循教學規律,貼近學生特點,將黨的創新理論有計劃、分專題地進入課堂,根植於大學生思想深處。

  加強師資建設,打造一支讓學生滿意的教師隊伍

  學校注重思政課教師隊伍培養,引導專業課教師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構建讓教師想教好、能教好的工作機制。

  聚焦思政課教師能力提升,構建“立交橋”式培養體系。我們一方面邀請全國知名專家來校講學,一方面每年選派思政課教師交流訪學。這些教師既傳播了中國聲音,也將世界視野引入思政課堂。

  首創“項鏈模式”,實現多學科師資協同育人。堅持探索在思政課堂引入名師大家、黨政領導、企業高管等各條戰線優秀人才,建立了思政課特聘教授資源庫,將教師單兵作戰變為團隊作戰。

  依托同城平台,實現資源共享。2014年起,上海市在我校試點“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同城平台計劃”,我校專門設立招生名額,邀請全市高校知名專家學者擔任兼職博導、碩導,組建聯合導師團隊,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生培養水平。

  加強教學方法改革,用問題導向增強教學有效性

  學校強調思政課教學的問題意識,逐步構建形成從案例導入到理論分析、從實踐探索到問題解讀的“四板塊”知行統一教學模式。

  開展“問題解析式”教學方法改革,在實踐中收集整理學生原始問題近10萬個,建立了多角度、多層面的課程教學問題庫,編撰出版《思考與解讀》《釋疑與解惑》《教學與實証》等系列教學研究成果。注重話語體系轉化,貼近學生思想特點。幫助教師樹立“把理論融入故事,用故事講清道理,以道理贏得認同”的教學理念。注重運用信息技術,貼近學生接受習慣。建立思政課“微課程”視頻庫,形成一種既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滿足學生自學需要的新型網絡教學模式。

  

  搶佔互聯網陣地,探索大學生思政教育新路徑

  華南師范大學

  華南師范大學積極搶佔網絡新陣地,按照“知行合一、自主發展、為人師表”的育人理念,探索出一條“互聯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

  借助網絡大數據,把握學生思想新動態

  學校利用網絡調查問卷、網絡行為數據等技術手段,持續多年對全校學生政治觀點、思想動態、心理健康、學習狀況、關注熱點、生活需求等方面數據進行系統採集、動態觀測與綜合分析。依托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基地,建立廣東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滾動調查數據庫,與共青團廣東省委共建“廣東青年大數據與雲計算實驗室”,對廣東147所高校近200萬名大學生的思想、學習與生活狀況進行追蹤分析。

  打造校園雲媒體,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間

  學校深入實施“互聯網+創新人才培養”行動計劃,構建集資源、教學、學習、實踐於一體的思政課網絡教育教學平台。打造“晚安華師”“紫荊青年”等“校媒群”,引導培育優秀教師和學生開通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牽頭組建廣東高校新媒體聯盟,搭建杰出校友與在校生網絡交流平台,通過這一系列舉措,學校構建起了課內與課外、校內和校外、入學前到畢業后的立體化、跨時空、零距離的網絡思政教育互動空間。

  嵌入生活微時間,開發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資源

  學校針對大學生日常生活中大量“碎片化”時間和網絡實時傳播、無縫銜接的特點,大力推進“互聯網+教學資源”建設,圍繞思政課、黨的創新理論成果和實踐要求,持續開發和建設了一大批精品課程、專業教學案例和基於學習、實習、實踐的再生性學習資源。整合學校歷史故事、各類儀式典禮、文化藝術活動、優秀師生案例等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轉換開發為網絡視頻、卡通動漫等網絡文化產品。通過圖片、文字、聲音和視頻等有形載體,組織師生開發諸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吉祥物“萌小兔”、各類表情包、主題漫畫、微視頻等陽光文化產品,及時傳遞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打造出一個學生喜聞樂見、時時處處受教育的網上精神家園。

  突出師生雙主體,構建網絡思想引領新機制

  針對網絡社交平等、互動的特點,學校構建起“教師引導、朋輩引領、知行合一”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機制。一方面,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組建以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和學生工作干部為主體的網絡思政工作隊伍,主動觸網、善於用網、借網育人,通過網絡空間研判學生思想動態,借助網絡平台主動發聲發言,發揮專業優勢進行釋疑解惑。另一方面,充分發掘大學生自我教育的主體作用,組織學生團隊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研,指導學生參與正能量的網絡互動,形成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認識、砥礪品格、朋輩相攜、為人師表的新型育人機制。

  

  創新黨建聯動機制,拓展立德樹人渠道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扎實推進基層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抓關鍵,發揮好學校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

  完善黨建工作機制,把黨建工作分解為五大類22項,細化為56個指標,建立學校黨委“三重一大”決策等內控管理標准化流程31個,明確任務要求、質量目標和評價標准,落實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構建起黨建工作全程跟蹤、全程記錄、全程檢查、全程考核的質量管理體系,並貫穿到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學校主要領導自覺遵守末位發言的議事規則。

  注重抓基礎,發揮好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堅持把黨支部建在學生社團、公寓、實踐基地,建在科研平台、實驗中心和課題項目組,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專業建設、素質教育、技能訓練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積極開展把優秀教職工培養發展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教學科研和管理服務能手的“雙向培養工程”。組建了以教師黨員和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為骨干的6支網絡媒體團隊,搭建起“三網、兩微、兩台、一報、一屏”九大宣傳平台,挖掘身邊典型。組織師生黨員突擊隊,參與抗震救災交通“生命線”搶通、重建等重大任務。組織師生黨員深入貧困地區開展農村公路勘測、渡口調查和橋隧檢測。學校各系黨總支結合專業優勢,為貧困地區免費開展學歷教育、職業技能和新技術推廣應用培訓,260余名適齡學生和幫扶對象受益。

  加強主渠道建設,發揮好課堂育人功能

  學校改革考評辦法,從主觀努力度、行為實踐度、知識掌握度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考核,培養學生知行合一、崇德尚能的思想道德素質。制定專業課的教學、育人“雙大綱”,建立“學業導師+輔導員”制度,在專業教學和班級管理過程中,切實做到既授業又樹德。實行素質教育學分制,把思想道德、職場素質、就業創業、基礎能力、健康與安全細化為42個指標進行量化考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加強主陣地建設,發揮好校園文化育人作用

  開展大學生藝術節、宿舍文化節、校園讀書節和創新創業大賽、技術技能大賽、百科知識競賽等“三節三賽”校園文化品牌活動,端正“先修身、后修路”的職業態度,激發“蜀道天塹變通途”的職業信念。組織學生深入開展勤工助學、“三下鄉”志願服務等活動,在實踐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人性化管理、親情化服務”理念,把學生宿舍建成“思想教育、文化交流、行為養成”的素質提升基地。充分發揮“易班”綜合互動社區的作用,建成“黨旗飄飄”微信群、網上團校等網絡教育平台,定期開展網絡知識競賽,及時學習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 人民日報 》( 2016年12月09日 10 版)

(責編:秦華、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