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2日16:1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四川省通江縣以農民夜校為平台,通過以集中學習、專家講解、上門助學等方式積極開展政策宣講、技能培訓、創業謀劃等培訓,“農民夜校”已成為了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明法理、守紀律的新型農民的重要平台。
遠教平台集中學,百信贊!
隆冬,寒風凜冽,燈亮了,小山村暖了。
晚上八時,四川省通江縣方山村的遠程教育站點燈火通明,人聲鼎沸,方山村“農民夜校”准時開課。
“針對村民的實際需求,結合課前老百姓的‘點菜’,靈活、合理安排課程”方山村第一書記、“農民夜校”校長王如軍熟練打開遠程教育平台,點播今天所需要播放的視頻。
“知道今天夜校將通過遠程教育講解農家樂開辦相關知識,我吃過晚飯就過來了”村民李勇均離夜校遠,趕到后與同樣早早到來的趙能成、朱以財、何洪利等人聊了起來。
十多年前,李勇均和村裡的大多數人一樣外出務工。去年初,他家作為易地扶貧搬遷戶,有了一套新房。由於土地流轉給了專合社,沒有多少事干的李勇均急切想找到一條新的致富路子。
“農家樂該怎樣裝修?”“怎樣才能吸引客人?”“有哪些事項需要特別注意?”……意猶未盡的“學員們”馬上拋出心中的疑惑,與“夜校”老師一一展開討論,得到滿意答復后才算完。
“視頻+講解的方式,知識看得明白、講得清順,我們很滿意”下課后李勇均笑咪咪說到。
通江縣“農民夜校”依托覆蓋全縣524個行政村的遠程教育站點,結合全新打造的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綜合服務平台,統籌整合中央、省、市、縣、村五級教育教學資源,以“視頻播放+教師講解”的方式定期組織黨員、群眾、貧困戶集中學習,讓群眾第一時間了解黨的方針政策、致富信息等。
選聘專家講解學,效果好!
“茶葉是村上特色產業,幾乎家家種茶,茶葉是老百姓的‘心頭肉’,秋冬茶園管護迫在眉睫……”明天要去煙溪鄉羅張窩村“農民夜校”上課,縣茶葉發展中心高級技師崔健正在認真准備講稿。
通江縣結合村情民意、政策講解、產業發展需要,從技術專家、致富能人中擇優聘請到“農民夜校”擔任專兼職教師,多渠道滿足夜校師資需要,確保了每所“農民夜校”至少有6名相對固定、素質較高的教師。
同時參考普通學校,細化對授課老師的考核方案。課前必須備課,課后有老百姓的評價打分。“為了這次上課,我都准備了一周多,很多地方改了又改。”通江縣三合鄉黨政辦主任林超要為勝利村農民夜校上課,課前他邊整理上課資料邊說。
網絡夜校隨時學,時效強!
“利用網絡把把老百姓、養殖大戶、土專家緊密聯系在一起,實行網上教學,不受時間、空間的約束……”廣納鎮石墩村第一書記宋駿鑫鴻把最新的肉雞養殖病虫害防治相關視頻文字資料上傳上傳到“石墩村網絡夜校”QQ群。
通江縣針對貧困戶分散居住、集中不便的特點,依托QQ、微信等即時通訊軟件,開辦“網上夜校”,以“每周發布一次政策動態、組織一次政策學習、開展一次討論交流”的形式開展教育教學,定期不定期的上載專家講座、遠程教育視頻,發布中央和省、市、縣關於脫貧攻堅的新政策、新措施,開展在線問題解答,隨時保持與群眾的全程聯絡,做到生產、學習兩不誤,實現了學習隨時實地。
送教上門延伸學,全覆蓋!
“趁著下雨天,大家把近期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等相關資料送到老百姓家中,特別是行動不便的老人,要為他們講清楚……”小雨淅淅,在冬天顯得格外寒冷,道路也更加濕滑,通江縣火炬鎮苟家壩“農民夜校”送教小分隊趁著小雨出發了。
針對通江縣的特殊山地環境,對本地群眾生產生活情況進行一次全面摸排,對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的群眾開展結對幫扶、送教上門學習活動,推動夜校延伸入戶、覆蓋到人,確保教育學習不漏戶、不漏人、不漏學。
截止目前,全縣157個貧困村“農民夜校”已全面開班授課,培訓群眾達3萬余人次。
(王安現 張峻豪 )
相關專題 |
· 基層快報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