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四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案例選登

貴州劍河:“村社聯建”助推農村經濟發展

2016年11月30日09:2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產生背景

2015年,全國農民合作社發展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既抓政策措施出台,又抓改革舉措落地,推動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作為新增的利益主體,農民合作社的發展打破了村落社會內部的權力平衡體系,帶來了村寨利益格局的分化。農民合作社需要拓展自身的權利體系,不斷擴增自主活動的空間﹔村“兩委”則需要讓渡部分權力,尤其是組織經濟活動的權力,而這需要雙方能夠構建起一個有機的民主協商機制。當前合作社發展中出現的負責人與村“兩委”班子成員交叉任職的現象具有階段的合理性。

貴州省劍河縣位於貴州省東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地處清水江仰阿莎湖畔,與台江、三穗、鎮遠、黎平、榕江、錦屏等9縣毗鄰。縣城距省城貴陽210公裡,距州府凱裡55公裡,有滬昆高速、思劍高速、320國道穿城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全縣轄11鎮1鄉1街道,301個村(居),2013年合並為180個村(居),總人口27萬人,其中以苗、侗為主的少數民族佔96%,幅員面積2176平方公裡,耕地面積12.97萬畝(其中農田10.91萬畝),林地220萬畝。共有基層黨組織411個,黨員10131名,為進一步發揮農村黨組織的領導功能、服務功能和發展功能,充分利用農民專業合作社這一平台,採取“村社聯建”(即村“兩委”+合作社)的方式,大力發展扶貧產業、壯大發展集體經濟,有效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脫貧致富,實現黨建與富民“共贏”。

二、主要做法

(一)制度引領,使“村社聯建”有章可循。2016年3月,劍河縣委、縣政府聯合下發《劍河縣開展“村社聯建”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促進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實施意見》,同時制定《劍河縣“村社聯建”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考核獎勵辦法(試行)》以及《劍河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社三星級認証考核細則》等制度,對“村社聯建”工作進行統籌安排、全面部署。要求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認真落實“1+7”(即:1個村“兩委”+1個致富帶頭人、1個幫扶部門、1名干部、1套項目發展思路、1個融資平台、1個產品銷售平台、1套風險防控機制)管理模式進行管理,為“村社聯建”在縣域內全面推廣鋪平了道路,指明了方向。

(二)宣傳動員,讓“村社聯建”深入民心。通過摸底調查,讓縣鄉兩級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同時召開動員會和培訓會。讓“第一書記”、駐村干部和村“兩委”深入農戶家中,大力宣傳農民專業合作社給大家帶來的經濟效益,並詳細講解專業合作社的平台搭建、申報審批等相關程序,讓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投身參與到專業合作社的建設中來,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力量。要求各鄉鎮(街道)根據實際的地理位置和產業資源等優勢,把30%的行政村列為試點村,試點村要成立工作機構、落實辦公場所、配齊辦公設備等基礎設施建設,為下一步全面推廣提供保障。

(三)財政投入,為“村社聯建”保駕護航。縣財政按每村5萬元的標准,共拿出900萬元為全縣180個村(居)農民專業合作社配好啟動資金。從2016年起,按1000萬元/年的標准(連續5年)給縣扶貧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用於提高擔保額度,為村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供信貸擔保支持。同時安排一定的資金,對新獲得“三品一杯”的村級農民專業合作社,一次性獎勵1-3萬元。另外制定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培訓計劃和考核獎勵辦法,每年從縣財政預算一定資金兌現各種扶持、培訓、獎勵,有效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快速健康有序發展。

(四)全面推行,讓“村社聯建”遍地開花。要求各鄉鎮(街道)、各部門總結試點工作經驗,總結提煉好的經驗和做法,於2016年內在全縣范圍內的180個村(居)全面推行農民專業合作社工作項目,通過“一社一產”或“一社多產”的發展模式,重點發展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和地方優勢特色產品,建立黨組織引領、經濟組織推動、黨員帶動、群眾互動的村級農民專業合作社,讓“村社聯建”在劍河縣的這片土地上開滿小康之花。

(五)拓寬渠道,謀產品“銷路”促農增收。一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合理配置生產要素,統一採購,統一銷售,實現了規模經營,讓企業、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系機制的建立,使農民分享到流通環節的利潤,有效、穩定地增加農民收入﹔二是積極探索農產品電子商務,派員參加縣農業局組織的電子商務培訓,與生態農產品網購平台雷阿哥商城建立業務關系。三是每到產品的銷售季節,合作社逐日發布更新產品市場價格信息,對成員產品實行統一收購和代銷,及時調整收購價格,大大降低了成員的銷售成本,提高了產品售價和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高了社員的收入水平。

三、經驗與成效

今年以來,劍河縣按照落實“1+7”體系管理模式和實現“五統一”的要求,科學有效地加強“村社聯建”工作。截止目前,全縣累計注冊登記“村社聯建”農民專業合作社113家,佔全年目標任務數180個的62.78%,其中正常運營102家,建立利益聯結關系110家,累計注冊資金15261萬元,已經到位並落實投入資金2792.1萬元,累計注冊合作社成員數3915戶,覆蓋貧困戶2455戶。

劍河縣展架生態農業觀光園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5年7月,注冊資金1800萬元,目前入股社員128戶(人)。合作社的業務范圍有苗木種植、果蔬種植、花卉種植,畜禽、魚類養殖及銷售,觀光旅游、餐飲服務、運輸服務等。合作社規劃佔地面積達71.33公頃,其中建筑面積佔地1.24公頃,園區及鋪裝面積約7.39公頃,經果林佔地約11.7公頃,水體面積約佔地2.67公頃,擬建成利用農村山地優勢,集山地景觀、農業生產活動和特色農產品、斗牛場為一體的農業觀光園,均採用地埋式供電,現已完成了供電設施建設。截止目前,該合作社已完成了經濟果品楊梅600棵、桃樹300棵、枇杷樹260棵、軟籽石榴300棵、蜜柚300棵栽植並有部分已經挂果。同時為建設好鉤藤科技館,展架村合作社與鉤藤科技館用地涉及的農戶簽訂了土地流轉協議,對場坪進行清理和規劃后進行施工。村民以土地流轉入股增收,待產業實現正常運轉后,可實現戶均收入1.5萬元以上。常年可提供100余人就業,斗牛節氣時節,就業人數達到300余人,年度人均工資收入可達5000元以上。集體經濟按股權比例分紅可實現年度收入20萬元以上。

劍河縣磻溪鎮香洞金山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6年3月,合作社成員49戶,其中貧困戶33戶,注冊資金150萬元。合作社成立至今,在回鄉企業者楊澤忠的帶領下,各項農業生產發展初具規模。剛開始建社的時候隻有5人,在短短的5個月裡成員迅速發展到了49人,利用現有的3600余畝荒山林和400余畝因外出務工農戶閑置的稻田作為合作社的發展基地。同時在原來的基礎上壯大種養殖規模,擴建6個各100㎡以上的分散養殖圈舍點。截至2016年11月,該合作社已完成投資131萬元,現有基地面積約3600畝,山羊存欄386隻,牛31頭,禽2000余隻,鉤藤186畝,稻田養魚112畝。據悉,預計年底每戶將會產生3-5萬元的經濟效益。

劍河縣展架生態農業觀光園專業合作社和磻溪鎮香洞金山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只是劍河縣“村社聯建”工作中的一個縮影。岑鬆鎮巫亮村中蜂養殖合作社、太擁鎮烏用連心合作社等一系列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如雨后春筍般悄然興起,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促進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平台。

四、啟示與研討

劍河土地資源、山林資源、勞力資源豐富,也有很多的有名的特色產業,在農業發展上具有很大的資源優勢。但是,劍河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正處於起步階段,特色不夠突出,抗擊市場風險能力差。如何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農產品抗擊市場風險的能力,發揮特色產業的經濟效益,加快我縣農業產業化進程,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難題。

啟示一:打開“綠色”通道,積極引導支持。要解放思想,統一思想,要有“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凡是有利於農村生產力發展,有利於促進農村經濟繁榮,有利於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各種經濟成份和經濟所有制組織形式,都應該加以引導和扶持,促其健康發展。要尊重群眾意願,堅持“民力、民管、民受益”的原則,以農民為主體,自願參加、入退自由、實行自覺自願、民主治理、民主監督,真正把合作組織辦成農民自己的組織。必須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宣傳教育,大力宣傳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作用和成功經驗,形成輿論氛圍,把政府的良好願望變成農民的自覺行為。總之,要從劍河的實際出發,首先搞好試點,再通過認真總結經驗,邊發展、邊完善、邊規范,培育出一批成功的樣板,然后再以點帶面擴展到各個產業。

啟示二:因地制宜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一是在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的思路上,重點以種養殖、旅游、服務等山地特色優勢產業為主,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願、穩步推進”的原則,圍繞《劍河縣村級集體經濟攻堅提升實施方案》的工作思路和目標任務,加大引導扶持力度,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一批示范性高、帶動力強、促效益好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促進農村群眾增收致富,推進向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方向發展。二是在發展目標上,適度推動規模化發展,進而不斷滿足全縣各族人民日益增長的生產生活需求。力爭到2018年底,使全縣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達30%以上,5萬元以上的村達50%,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與2014年相比實現翻一番,建成農民人均純收入超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超百萬的小康示范村7個。

啟示三:探索建立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長效機制,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按照試點引領、全面鋪開的工作思路,2016年內每個鄉鎮(街道)都要打造3個以上“村社聯建”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促進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示范村。在探索中不斷推動其他村級合作社的工作開展,為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基層組織保障和物質保障,為2020年全面脫貧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啟示四:注重打造品牌,增加合作社的競爭力。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功之處就在於注重打造品牌,每個合作社、每個產品都要有自己的品牌,有質量、有品牌,才有市場競爭力。優質品牌的打造,可增強產品自身實力,擴大農產品的知名度和銷售半徑。知名度上升了,市場佔有率才會提高,市場競爭力才會增強。所以,一方面提高原有品牌的科技含量,做強做大這些龍頭企業﹔另一方面應該注重開發“名、特、優、新”農產品及加工品,要大力開發名牌產品和特色產品。通過創建品牌,不斷增強合作社的競爭能力。

 

(責編:秦華、黃瑾)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