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四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案例選登

福建省福鼎市黨建扶貧工作的實踐和探索

2016年11月24日13:5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握大局,創新舉措,堅持把扶貧開發擺在戰略全局的高度進行部署推進,全國上下形成奮力攻堅的濃厚氛圍。寧德市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工作過的地方,他對閩東老區扶貧開發工作高度重視。2015年1月,習總書記對福鼎市赤溪少數民族村扶貧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僅相隔一年又一次關注赤溪村,2016年2月19日,習總書記在人民網演播室同赤溪村干部群眾視頻連線、在線交流,充分肯定了赤溪村扶貧工作並提出繼續努力的殷切希望。當前扶貧開發已進入沖刺階段,能否啃下這塊“硬骨頭”,這是對全市干部的一次歷史“大考”﹔如何立足實際,切實把黨的組織優勢、政治優勢轉化為帶動優勢、服務優勢、發展優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是當前黨建工作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實踐與探索

近年來,福鼎市委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赤溪村扶貧工作的批示精神和與赤溪村干部群眾視頻連線講話精神,堅持“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切實把黨的組織活力轉化為推動跨越發展的動力。1984年-2015年,福鼎地區生產總值從1.9億元增長到305.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從300元增加到12651元,貧困人口從39.8萬下降到1.38萬。

一、從完善推進機制入手,落實黨建扶貧工作責任。始終把基層黨建與精准扶貧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督促、同考核,在深度融合中推動工作落實。一是健全一體化目標責任機制。將基層黨建與精准扶貧目標任務有機結合,制定出台了《關於實施基層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的意見》等文件,市鄉村逐級簽訂精准脫貧目標管理責任書,細化工作任務,實施項目化管理。健全“書記抓、抓書記”責任機制,明確各級黨組織“一把手”黨建主體責任和扶貧主要責任,並建立領導干部挂村、市直部門聯村、非公企業幫村、機關干部駐村、基層干部包村責任清單,層層壓實幫扶責任,構建分級負責各司其職的工作格局。二是健全經常化跟蹤督查機制。充分整合紀檢、組織、扶貧、農業等部門骨干力量,設立精准扶貧督導室,結合全市“機關作風整頓督查年”活動,建立“每月一檢查一通報、季度一匯報一評估、半年一觀摩一推進、年終一總結一驗收”經常化督查機制,實時跟蹤鄉村干部走讀、精准幫扶政策落實等情況,確保最后“一百米”落到村落到戶。三是健全科學化考核評價機制。注重將基層黨建、精准扶貧同步納入全市績效綜合考核體系、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差異化設置考核指標和權重。針對思想不重視、履職不到位、落實不得力等問題,分別約談了15個鄉鎮、市直單位主要負責人,對鄉鎮黨委書記述職評議后3名的鄉鎮黨委班子,由市委主要領導進行約談,責令黨委書記在全市組織工作會議上做表態發言,推動黨建責任和扶貧責任“一肩挑、雙落實”。

二、從筑強戰斗堡壘入手,夯實黨建扶貧工作基石。始終把加強脫貧第一線的核心力量作為工作重點,推進農村基層黨建全面過硬,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保駕護航。一是抓兩頭帶中間,激發組織活力。推進“整頓轉化、規范建設、品牌示范”三項工作,將45個扶貧重點村納入整頓對象,採取“領導牽頭、部門挂鉤、干部駐村、項目帶動”等措施幫助轉化提升,做到貧困不“摘帽”、后進不銷號﹔推廣柏洋村堅持“五心”創建“五好”、赤溪村“四強四引領”等經驗做法,組織50個黨建示范村、產業發展示范村與扶貧重點村聯建,切實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二是抓班子建隊伍,強化骨干力量。精准對接脫貧攻堅需求選干部、配班子,現任鄉鎮領導班子中大學本科以上學歷佔78.7%,現任村級班子中各類能人佔57.6%。持續開展“三向培養”、“村干部大學學歷培養計劃”等,採取調訓、輪訓、外訓和挂職鍛煉等形式,不斷提高黨員干部組織實施脫貧攻堅工作能力。嚴格落實《關於加強鄉鎮干部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制定出台《福鼎市村干部規范化管理暫行辦法》,確保鄉村干部崗位在村、主要精力在村。三是抓規范重監管,創新基層治理。在250個村全面推行以“干部問事、民主議事、分工辦事、公開諾事、跟蹤督事、考核評事”為主要內容的“六事”制度,規范和拓寬黨員和群眾決策議事的渠道,2015年,先后實施了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項目453個。制定《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實施細則》,建立村務情況分析、村務監督報告等運行制度,加強對扶貧重大項目實施、扶貧開發資金使用等事項監督,確保扶貧工作公開透明、規范運作。

三、從搭建服務平台入手,創新黨建扶貧工作模式。始終將基層黨建工作融入脫貧攻堅的全過程,探索建立“黨建+”模式,實現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互利共贏。一是“黨建+產業”,增強發展動力。注重發揮黨支部在產業發展的政治引領作用,全市共建立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黨支部112家,設置產業型黨小組174個,實現產業發展到哪裡,黨支部就建到哪裡。推行“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黨群共富機制,引導村集體把土地、山林、海域等資源,通過轉讓、租賃、參股等形式轉化為“紅色股本”,鼓勵農民通過流轉山林、土地等方式參與經營分紅或務工增收。2015年,全市共流轉土地5.1萬畝,涉及農戶近1.4萬戶,直接帶動農戶增收1500多萬元,新增村財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35個,實現產業發展、集體增收、農民致富的共贏。二是“黨建+能人”,增強發展引力。充分發揮農村黨員能人在致富、幫富、帶富的先鋒模范作用,探索實施“紅色細胞”工程,通過劃分黨員責任區,創建黨員示范棚、黨員創業示范基地,組織2890名村干部、農村黨員能人聯系幫扶5867戶困難群眾,幫助貧困戶找窮因、尋良方、挖窮根。此外,每年從市鄉機關企事業單位中精准下派百名農業、科技、金融等技術人才到農村開展農業生產技術幫扶,及時幫助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和問題。三是“黨建+項目”,增強發展助力。堅持把群眾致富需求與黨建項目緊密結合起來,積極開展黨員脫貧專項幫扶、自主創業信貸幫扶、就業全程幫扶、“雙技”培訓幫扶、無住房解困幫扶“五項幫扶計劃”,實現困難群體“困有所助”。在實施農村婦女、人才創業貸款、農村黨員創業貸款項目的基礎上,設立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啟動資金,扶持250多名高校畢業生自主創辦企業150多家﹔實施“黨內培訓工程”、“陽光工程”、“雨露計劃”,每年對農村黨員群眾開展實用技術、職業技能培訓3000多人次﹔將農村困難黨員勞動力納入“就業創業証”登記范圍,定期在職業介紹一條街舉辦黨員專場招聘會,幫助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

四、從統籌城鄉資源入手,凝聚黨建扶貧工作合力。始終突出重心下移,整合城鄉資源,集聚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精准扶貧工作。一是幫扶力量下沉扶貧一線。開展“城鄉共建、村企連心”活動,組織165個機關事業單位、120個非公企業與132個扶貧重點村、經濟薄弱村開展結對共建﹔建立“市領導聯鄉包村、鄉鎮領導聯村包戶”制度,50多名處級領導每人分別挂鉤聯系一個扶貧重點村、一個軟弱渙散村、一個少數民族村等,953名科級及以上領導干部結對幫扶1956戶貧困戶,開展科學扶貧精准扶貧“六到戶六到村”活動。同時,加強現有力量的協調統籌,建立由“駐村第一書記、駐村蹲點干部、大學生村官、鄉鎮包村干部”等力量組成的駐村工作隊,做到扶貧重點村、少數民族村、老區基點村全覆蓋。二是真金白銀投向扶貧一線。整合各級農業綜合發展、生態補償、美麗鄉村建設、舊村復墾、旅游發展、“科學扶貧精准扶貧示范社”培育等資金7000多萬元,扎實抓好產業扶貧、搬遷扶貧、就業扶貧和社保政策兜底脫貧。持續加大基層黨建工作經費保障力度,今年市財政又安排240萬元基層黨建專項經費。在提高村級辦公經費至5萬元的同時,將村主干、一般村干每月基本報酬提高到2420元、1630元,並將村主干參加企業養老保險補助、離任村主干生活補貼等納入財政預算,確保村級組織有錢辦事、有人干事。三是關愛政策傾斜扶貧一線。探索實行鄉鎮干部隊伍“兩個80%、1個20%”政策,即每年新招錄黨政公務員80%安排到鄉鎮基層,市直機關補員80%面向具有鄉鎮、村工作經歷的人員遴選和選調,鄉鎮干部待遇普遍高於縣級機關同職級干部待遇20%以上﹔優先安排大學生村官、選調生和“三支一扶”對象到扶貧重點鄉鎮、扶貧重點村工作,並建立公務員和選調生服務年限制度,穩定鄉鎮干部隊伍。2015年,我市有37名鄉鎮領導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提拔充實到鄉鎮領導班子的39名干部中,鄉鎮干部28人,具有鄉鎮工作經歷36人、村主干任職經歷4人﹔今年又從“六類人員”中擇優選拔19名干部進入鄉鎮領導班子。

二、問題與困難

一是思想認識有待提高。部分黨(工)委對基層黨建工作重視不夠,存在“一手硬一手軟”現象,致使村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在推進扶貧開發中的地位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此外,部分機關事業單位和非公企業對黨建扶貧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一味強調工作任務或生產任務重,效益不好或經費不足,在幫扶工作中存在敷衍、應付、厭煩思想和情緒。

二是幫扶思路不夠開闊。受到傳統的幫扶方式影響,少數幫扶單位、駐村干部的工作重心仍停留在走訪慰問、解難題辦好事上,忽略了對群眾進行思想觀念和能力素質的幫扶﹔也有少數幫扶單位、駐村干部在為村裡搞基礎設施建設,幫助農民致富增收等方面投入精力比較多,而忽略了對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和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功能的提升,幫扶措施針對性不強。

三是黨建引領作用不顯。部分村級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發揮,有些村干部政治素質較差,帶領群眾發展經濟、致富增收的能力弱,在群眾中缺乏凝聚力、公信力﹔農村黨員隊伍年齡老化,55歲以上的黨員3768名,佔40%﹔且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以下6978人,佔74.1%,帶頭模范作用發揮不明顯。

四是村級集體經濟薄弱。2015年,福鼎市250個村,年村財收入3萬元以下的有130個,佔52%,其中無村財收入的42個,佔16.8%,村集體經濟比較薄弱,造成不少村“無錢辦事”或“缺錢辦事”,難以滿足群眾發展生產、改善生活的迫切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農村的領導核心地位。

五是考核獎懲不夠到位。當前,黨建扶貧工作的考核評價體系不夠科學,農業經濟發展、貧困戶增收很難確定統一的硬性指標。此外,已建立的考核評價、激勵約束等制度,問責不夠到位,抓基層黨建工作的實效沒有完全與干部的選拔任用相挂鉤,導致基層黨建工作缺少壓力和動力。

三、思考與建議

1、增強發展信心,為黨建扶貧提供思想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擺脫貧困首要意義並不是物質上的脫貧,而是在於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因此,推進黨建扶貧,首先要做到“扶志”與“扶智”並重。要充分利用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宣傳媒體,大力弘揚“滴水穿石”的閩東精神和“團結拼搏,鼎力爭先”的福鼎精神,進一步改變貧困群眾“安貧樂道”和“窮自在”的落后思想。要繼續加大對貧困群眾技能培訓的力度,通過採取辦職業學校、短期培訓、建立農業科技服務機構、請大專院校代培人才等多種方式,向貧困群眾傳授科技知識、生產知識,幫助貧困戶掌握一定的實用、管用、有用生產技能,提高他們的自我發展能力,在解決好“富口袋”的同時解決好“富腦袋”問題。

2、注重強本固基,為黨建扶貧提供內生動力。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隻有充分發揮貧困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不斷提高貧困農村發展的自身“造血”功能,才能夯實黨建扶貧的底層基礎。一是健全組織網絡。加大強村帶弱村、富村帶窮村、大村帶小村的“聯村黨組織”設置力度,加大在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產業鏈組建黨支部力度,著力完善黨組織的服務功能。二是創新活動載體。著眼於創建服務型基層黨組織,深化“樹‘五心’創‘五好’先進基層黨組織”活動、“黨員服務先鋒承諾”活動、“黨員星級示范戶”活動,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三是擴大基層民主。健全完善以村務監督為重點的鄉村治理機制,深化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推動基層管理、民主監督,切實從源頭上遏制發生在農民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確保扶貧救濟資金真正用到“刀刃”上、扶貧項目真正落地生根。

3、建強骨干隊伍,為黨建扶貧提供人才支撐。建立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有事業心的基層干部隊伍,是黨建扶貧工作最為寶貴的資源。圍繞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堅持選發展型干部、配發展型班子,培育一批“對黨有忠誠心、為民有責任心、發展有事業心、辦事有公平心、廉潔有敬畏心”的“五心”好支書,使之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雁”、“排頭兵”、“主心骨”。選擇部分山區村、貧困村探索試行“全職村官”制度,將村干部全額工資納入國家財政預算,吸引能人進入村級班子﹔從鄉鎮拿出若干個公務員編制,向優秀村主干選拔鄉鎮副職或副主任科員,形成常態化﹔按照不低於當地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兩倍的標准,確定村主干基本報酬,持續激發村干部干事創業激情。繼續選派機關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強化跟蹤指導、管理考核,發揮第一書記在黨建扶貧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在年輕返鄉創業大學生和各類致富能人中培養和發展黨員。繼續實施黨員“十百千萬”工程和“黨員創業帶富”工程,建設一支帶頭創業致富有實際本領、帶領群眾致富有奉獻精神的高素質黨員隊伍。

4、推進富民強村,為黨建扶貧提供物質基礎。積極探索加快扶貧致富的發展模式,鼓勵和支持集體經濟組織利用資金、資產和資源,以入股、合作、租賃、專業承包等形式進行聯合和合作,實現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經營,發展和壯大集體經濟實力。設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進步獎,安排專項資金用於獎勵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成效明顯的“薄弱村”,切實調動村干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圍繞持續增加貧困群眾收入這一核心,在尊重群眾意願的基礎上,充分挖掘當地的資源稟賦,扶持發展以茶葉、檳榔芋、水果、藥材為特色的生態高效農業,加快發展設施農業、產業化基地、生態休閑旅游農業、山地農業、林下經濟、農民創業園,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5、引導社會參與,為黨建扶貧提供強大助力。完善駐村干部培養機制、城鄉黨組織互幫互助機制,深化科學扶貧精准扶貧“六到戶六到村”,統籌城鄉基層黨建工作,推動組織資源與社會資源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積極爭取上級政策、資金和產業項目鄉貧困地區傾斜,建立完善生態補償等扶貧投融資增長機制,引導各金融機構發展普惠金融,破解貧困地區金融“貧血”難題。搭建社會扶貧參與平台,深化“村企連心、強企扶村”活動,指導各村發展“特色產業、綠色產業、富民產業”,鼓勵企業到貧困地區投資興業,帶動農民就業創業﹔廣泛調動工青婦、科協、殘聯、工商聯等群團組織及慈善總會、老促會、扶貧開發協會等社團力量,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協同的“大扶貧”格局。

6、加大考評激勵,為黨建扶貧提供制度保証。健全完善黨建扶貧工作聯席會議,進一步完善黨建扶貧督查指導、考核評估、評比通報、激勵約束等機制,真正使各行業各單位、黨員干部落實扶貧開發的責任嚴起來、硬起來。完善科學的考評體系,把幫助貧困村改變面貌、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減少貧困人口數量等列為單位和個人年度績效考評的重要指標,突出群眾脫貧率、返貧率和政策落實率、群眾滿意率等指標的量化考評,年終進行嚴格考評。同時,要強化黨建扶貧的獎懲力度,對完成情況較好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宣傳表揚,對完成質量較差的單位和個人進行通報批評,並通過記功重獎、選拔重用等方式,加大激勵力度,引導更多的黨員干部到黨建扶貧主戰場干事創業。

 

(責編:秦華、黃瑾)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