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四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案例選登

甘肅臨洮:“六個融入”構建在職黨員志願服務長效機制

2016年11月24日13:3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與起因

志願服務作為一項社會公益性事業,具有志願性、無償性、公益性、組織性的特征,其核心價值是以人為本,這與我們黨的宗旨是一致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鼓勵黨員帶頭參與志願服務,推廣黨員承諾制等做法,探索建立黨員在居住地發揮作用的機制”,黨的十八大提出“完善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然而,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刻變革,大量“單位人”變為“社會人”,社區群眾需求多元化趨勢日益突出,新形勢下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的任務愈發繁重,基層黨員干部與群眾手拉手、面對面的機會卻日趨減少,部分機關黨員疏遠了與群眾的血肉聯系,群眾的困難和問題得不到及時回應與解決,從而使社區管理出現“盲區”和“真空”,引發一系列矛盾和問題。這就亟需創新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實施更加精細化的管理和服務,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2014年,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中組部號召推進機關在職黨員進社區開展志願服務活動,臨洮縣積極響應,相繼下發了《關於做好機關事業單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志願服務工作的通知》和《機關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實施方案》,建立實行了“雙報到、雙服務、雙監督、雙考評”的“雙向管理”機制,初步建立了社區黨組織和機關事業單位共同組織參與社區服務的工作格局。2015年,重點以小區樓院和社區網格為平台,以“征集一條微建議、建立一個微平台、開展一次微志願、滿足一個微心願、營造一個微環境”為載體,在陽光家園、怡景園兩個居民小區開展了機關在職黨員“微自治”志願服務試點工作,進一步拓寬了社區服務的新途徑。經過近3年的探索與實踐,逐步形成了機關在職黨員進社區志願服務活動“融入網格治理、融入小區自治、融入文明創建、融入民情服務、融入干部管理、融入社區黨建”的“六個融入”工作機制,對於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探索與實踐

1.融入網格治理,延伸志願服務觸角。根據社區所轄范圍、分布區域、人口數量、居住特點等實際,按照“街巷定界、適度規模、無縫覆蓋、便於服務”的原則,在6個社區科學劃分41個服務網格。依托社區黨組織,以網格化管理為抓手,以服務社區建設和居民需求為重點,推行“在職黨員到居住社區報到、機關單位到網格社區報到”、“社區黨組織按照實際需求開展志願服務、單位黨組織圍繞網格管理開展志願服務”、“社區黨組織和單位黨組織共同監督、共同考評”的雙報到、雙服務、雙監督、雙考評的“雙向管理”工作機制,每個網格確定一名縣級領導挂帥牽頭,納入網格的每個縣直單位確定一名責任領導和一名聯絡員,具體負責志願服務的組織開展和與社區黨組織的溝通銜接,並建立了機關在職黨員志願服務聯席會議制度,引導全縣近2500名機關在職黨員主動到社區報到。同時,對每個網格區域的關鍵部位、重點任務明確細化,由網格責任單位黨組織劃定“黨員責任區”,排定“服務時間表”,定期不定期組織開展各類社區志願服務活動。

2.融入小區自治,創新社區管理方法。以小區樓院和社區網格為平台,以“征集一條微建議、建立一個微平台、開展一次微志願、滿足一個微心願、營造一個微環境”為載體,在陽光家園、怡景園居民小區開展了機關在職黨員“微自治”志願服務試點工作。成立小區志願服務協會,並在每棟樓組建了管理小組,從在職黨員中推選了樓長和黨員聯系人,公示其姓名和聯系方式﹔對小區公共綠地、公共設施、公共空間劃片編號,讓小區在職黨員認領認管,分別制作了認領認管告示牌。通過在職黨員率先作為、示范帶動,引導小區居民群眾和社會組織開展自主服務和相互服務,協調各類面向社區居民的公益服務、公共服務、市場服務,有效調動和強化了居民群眾的主人翁責任感,為探索構建以“思路共謀、環境共建、事務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的社區“五共”治理模式,搭建了基礎平台,形成了以社區黨組織為主導、機關單位黨組織為補充、小區樓院和社區網格“微自治”志願服務協會為主體,其它各類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網格化、精細化、多元化、長效化全新治理模式,促使社區由“生人社區”向“熟人社區”、“單一社區”向“完整社區”轉變。

3.融入文明創建,凝聚社區建設合力。秉承“幫一方群眾、保一方平安、樹一方新風、建一方文明”的工作理念,引導機關在職黨員進社區、走訪入戶開展“五送”,通過送政策、送信息、送技術、送溫暖、送致富金點子,精心策劃開展“保護母親河·在職黨員在行動”、“走進社區·關愛老人”、義診義演等系列主題志願服務活動,真正拉近機關單位與居民的關系。在有條件的社區和居民小區搭建“周末輔導班”、“虛擬養老院”、“愛心體檢站”等服務平台,各社區普遍設立矛盾糾紛調處、環境衛生監督、交通秩序維護等3大類52個文明服務崗位,由機關在職黨員帶頭組建社區居民健身隊、秧歌隊、宣傳隊,自編自演文藝節目﹔機關在職黨員帶頭參與“十星級文明戶”、“五好文明家庭戶”、“好媳婦”、“好婆婆”、“雙文明戶”、“遵紀守法戶”等文明創建活動,豐富和活躍了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推進了和諧文明社區建設。

4.融入民情服務,檢驗志願服務成效。圍繞建立立體式、全覆蓋的便民服務網絡體系,突出機關在職黨員的崗位及特長優勢,探索推行“領崗服務、組團服務、招募服務、點單服務、網格服務、主題服務、履職服務、換位服務”等志願服務新模式,建立“居民點單、社區下單、黨員接單”的“三單制”社區民情服務機制。依托QQ群、“陽光志願你我同行”公眾微信、“心願箱”等平台,隨時隨地征集社區居民“微心願”。社區黨組織對收集的“微心願”,定期歸納梳理、編制服務項目、制定需求菜單、及時下單“招領”,真正實現志願服務項目與居民需求對接。同時,建立群眾事務黨員代理制度,設立在職黨員民情服務崗,在職黨員擔任民情信息員,定期入戶走訪。今年以來,共收集並反映民情信息3600多條,解決群眾困難2400多件(次)。通過實施“微自治”志願服務,1650名機關在職黨員“點亮”了3200多戶居民的“微心願”,在職黨員志願服務實現了精細化、人性化、貼心化。

5.融入干部管理,拓展監管評價范圍。按照每名在職黨員每年至少參與12次志願服務活動的標准,建立黨員志願服務積分考評機制,在職黨員參加志願服務活動每次最多積5分,由服務對象、志願者服務協會、單位黨組織和社區黨組織確認后生效。全年積分達到60分視為合格,當年積分超過100分的,超出分值滾動進入下年積分。根據黨員參與服務情況,由黨員所在單位黨組織和社區黨組織進行客觀評價、分類匯總、定期分析,建立服務台賬,共同登記備案,並及時反饋跟進,將干部監督管理合理延伸到“八小時之外”。同時,將黨員干部參與志願服務積分情況作為考察其“生活圈”、“社交圈”的重要途徑,納入黨員民主評議和年度工作的考核內容,在對黨員干部進行提拔任用、評優選先時,充分征求社區黨組織的意見,延伸了干部監督觸角,增強了干部監督效果。

6.融入社區黨建,增強組織發展動力。把在職黨員到社區志願服務作為深化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推動社區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重要載體,建立社區黨組織、駐轄區單位和網格聯系單位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社會性、群眾性、公益性等重大事項。根據社區黨建工作實際,合理設計黨員志願服務項目、搭建服務平台、共享利用資源,通過組織聯建、黨員聯管、服務聯推,提升社區黨組織服務居民的能力和水平,切實增強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在條件成熟的椒山社區探索推行大工委制,通過黨建工作聯動、社區文明共建、干部群眾互動、居民需求聯辦、環境衛生同抓、文體活動聯誼等有效形式,最大限度地實現了人力、物力、財力和其他社會資源的優化、整合和利用,營造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相互支持的社區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工作氛圍。

三、成效與反響

“六個融入”志願服務機制的推行,使在職黨員進社區志願服務成為常態,在拉近了黨心民心的同時,為新時期下推動黨員干部轉變作風、服務群眾探索出了有效途徑,得到了臨洮縣廣大黨員群眾的普遍認可,取得了較好的實效。

1.“六個融入”讓志願服務擰成“一股繩”,凝聚了強大社會合力。黨員志願者率先開展志願服務,弘揚“我為人人”的社會正能量,充分發揮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機關在職黨員的示范帶動下,群眾們看到了榜樣,受到了鼓舞,越來越多的人走入志願者的行列,在職黨員、青年團員、社會組織和廣大居民相互補充,人人參與的志願服務隊伍不斷壯大,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社區管理建設的強大合力逐漸形成。

2.“六個融入”讓志願服務架起“一座橋”,暢通了黨群溝通渠道。通過引導在職黨員進社區參加志願服務,把干部“趕”到基層一線,變“坐等群眾上門”為“主動下沉服務”,變“處理線條單一問題”為“解決群眾各種難題”,變“習慣於蹲辦公室”為“習慣於下基層”,經過兩年多的實踐,群眾從當初的懷疑、觀望,到逐步了解,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群眾和機關黨員志願者建立起了朋友關系,遇到困難和問題,都願意向黨員志願者反映,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

3.“六個融入”讓志願服務拉起“一條線”,夯實了和諧穩定基礎。在職黨員志願者通過經常性走訪排摸,與群眾“面對面”、“點對點”的交流溝通,圍繞就業、就醫、就學等群眾關注的焦點難點問題,在第一時間掌握社區居民的利益糾紛和訴求,及時進行社會穩定分析預警,努力將問題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隨著“六個融入”的推進,在職黨員志願者們推心置腹的交流溝通、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讓群眾感受到了被重視、被尊重、被理解,有效改善了以往群眾訴求渠道不暢、遇事隻好上訪的狀況,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更加穩固。

4.“六個融入”讓志願服務燃起“一團火”,充實了社區黨建力量。長期以來,社區黨建工作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多為離退休黨員和部分下崗失業黨員,在職黨員進社區開展志願服務,使一大批年富力強、文化程度高、視野開闊的黨員參與社區黨建工作,改善了以往社區黨建工作形式單一、內容貧乏的窘境。同時,調動了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參與社區黨建和社區建設的積極性,推動了資源向社區下沉,幫助形成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社區黨建新模式。

5.“六個融入”讓志願服務織起“一張網”,拓展了干部監督范圍。“六個融入”長效機制,延伸了八小時之外黨員教育管理的時空范圍,拓展了干部監督渠道,通過單位黨組織和社區黨組織的雙向溝通反饋,在民主評議、選拔任用等方面征求社區黨組織意見,在很大程度上約束了在職黨員的日常言行,讓在職黨員無論作為“單位人”還是“社會人”,都處於黨組織和人民的有效監督之下,時刻提醒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有助於發揮黨員“全天候”的模范效應。

四、思考與啟示

1.堅持組織推動是基礎。組織開展黨員志願服務活動過程中,黨組織必須走出“志願服務是自願行為,不需要支持和領導”的誤區,要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給予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切實擔當起倡導者、組織者和策劃者的責任,確保黨員志願服務活動常態長效開展。

2.對接群眾需求是核心。隻有摸清群眾所思所想、所盼所求,准確把握群眾需求,以“知民情、解民難、排民憂、助民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科學設計志願服務活動的時間和內容,才能確保志願服務活動有的放矢,為群眾所接受和認同,才能凝聚起人人參與志願服務,共建和諧幸福家園的強大合力。

3.達成雙向互動是關鍵。隻有建立單位黨組織和社區黨組織的雙向互動機制,暢通雙向反饋,才能扭轉長期以來機關黨員僅由單位黨組織單向管理的固有觀念,幫助機關在職黨員樹立“社區黨員”意識,讓志願服務活動成為拓展基層黨建空間,構建區域化黨建格局的雙贏路徑,成為推動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有益探索。

4.加強有形監督是保障。隻有引入社區黨組織、單位黨組織、服務對象相結合的多元監督主體,以客觀具體的指標形式,建立服務台賬,實行積分管理,並與干部考核、選拔任用、晉級晉職、評先選優相結合,重視結果運用,才能激發在職黨員開展志願服務的內生動力,防止志願服務“搞形式”、“走過場”,讓志願服務活動真正成為解決居民難題、促進在職黨員思想作風轉變的有效抓手。

(責編:秦華、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