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四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案例選登

山東青島:探索構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4224”區域化黨建工作體系

2016年11月23日15:3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明確指出,要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生力軍,社會組織已經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其獨特的地位和貢獻,使其成為黨的建設的重要領域和重點任務。當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區域化特征日益明顯,非公有制企業向園區聚集、社會組織集中培育孵化成為趨勢,大量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城鄉社區社會組織分散在鎮(街道)、村(社區)。近年來,青島市委市政府著力打造海洋、服務、創新“三個中心”,加快建設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市,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快速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佔到GDP的56.9%,吸納就業超過了86%。在這個過程中,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出現了一些不適應、不符合的地方,成為基層黨建工作的最大“短板”,也成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向基層延伸的“瓶頸”。

作為青島市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區域之一,城陽區外資企業集聚、民營經濟發達,年GDP達到9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4.3億元,進出口額百億美元。現有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812家,規模以下非公有制企業及合作經濟組織6357家、社會組織534家。2015年,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稅收佔全區稅收80%以上,吸納就業佔95%以上,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但是,伴隨著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的蓬勃發展,這兩個領域的黨建工作面臨一些新的挑戰,傳統的工作理念、領導體制、方式方法都出現了不適應的問題,出現了“條不順、塊不強”“無黨員、無組織”“活動少、功能弱”“保障低、動力小”等現實問題。

【做法及成效】

2015年下半年,市委選擇在城陽區開展試點,運用區域化理念,堅持區域統籌、協同推進、一體發展,探索構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4224”區域化黨建工作體系,聚焦短板、精准施策、破解難題,形成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以塊為主、街道兜底的區域化黨建工作新格局。

一、構建四級聯動的區域化組織領導體制,有效破解“條不順、塊不強”的問題。針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條塊分割、體制不順、職責不清、統籌不夠、力量不足等問題,調整理順了區、街道、片區、社區以及區直相關職能部門的黨建職責,形成了區、街道、片區、社區四級聯動、職責清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齊抓共管的組織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一是區委“統”,就是區委統一領導。成立區委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工委,統一領導、統籌謀劃、一體推進全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明確條上19個區直單位和塊上6個街道黨建管理職責,分別制定抓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責任清單和質量標准。比如,區市場監管局、工商聯依托個私協會、商會分別抓好224家會員企業的黨建工作﹔區司法局、教體局、交通運輸局分別負責26家律師事務所、35家民辦學校、263家交通運輸業企業的黨建工作。目前,全區劃歸主管部門、行業歸口管理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達到1284家,佔總數的15.9%。二是街道“兜”,就是街道全面兜底。街道全面承擔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兜底的主體責任,成立街道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委,由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兼任書記。歸口管理以外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由街道進行兜底管理。街道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委依托街道黨建工作辦公室,配備2名以上專職工作人員。街道黨政領導班子成員每人聯系10至15家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指導加強黨建工作。三是片區“接”,就是片區統籌承接。將全區6個街道劃分為27個片區,分別成立片區聯合黨委,具體承接落實片區內黨建工作任務。除街道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委直接管理的,其他的全部納入片區聯合黨委管理。本著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原則,每個片區配備5名以上專兼職人員。按照“組織融合、大事共議、資源共享、服務一體”的思路,建立片區黨建聯席會議和協商議事制度,促進片區黨建工作一體化開展。四是社區“攏”,就是社區服務聚攏。綜合考慮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所在區域、與社區的關聯程度等因素,將社區管轄區域內的小微企業、合作經濟組織、個體工商戶和城鄉社區社會組織,統一納入社區黨組織管理,依靠緊密的聯系服務網絡實現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的全覆蓋。

二、構建兩個覆蓋協同推進的區域化動態覆蓋機制,有效破解“無黨員、無組織”的問題。針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員數量少、黨組織覆蓋率和工作覆蓋延伸不夠等問題,轉變工作理念,實施流程再造,將以前的“建組織→抓管理→搞教育→促服務”流程,轉變為“找需求→抓服務→建組織→搞教育→促管理”,以“區域不變”應“單位萬變”,實時跟進組建黨組織,因地制宜開展黨的工作,實現了黨的組織和工作同步推進、動態覆蓋。一是區域同頻共建,實現黨的組織動態有形覆蓋。建立區、街道、片區、社區四級連通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台賬及黨員信息庫,及時動態更新相關信息。按照有利於規范黨組織管理、有利於黨組織開展活動、有利於黨員正常參加組織生活的原則,以片區為主要黨建單元,採取園區統建、單獨組建、龍頭企業領建、行業統建、派出組建等方式,靈活設置黨組織。以園區為龍頭,建立園區型黨組織,統籌做好園區內企業黨務工作,共建立新城工業園、流亭工業園、丹山工業園、青大工業園等園區黨總支6個,覆蓋企業467家。在招商企業、樓宇管理中心等組建孵化型黨組織,面向管理服務對象孵化組織、孵化黨員、孵化活動。目前,全區已建成總部樓宇孵化型黨組織14個,累計孵化黨組織21個、發展黨員25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71名。在行業協會(商會)和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等建立鏈條型黨組織,依托產業鏈、行業鏈打造黨建鏈。比如,區工商聯牽頭建立建材商會黨組織、餐飲商會等黨組織11個。截止2015年底,全區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建立黨組織764個,黨的組織覆蓋率達到100%﹔規模以下非公有制企業及合作經濟組織建立黨組織1052個、覆蓋率達到91.2%﹔符合建立黨組織條件的49個社會組織全部建立黨組織。二是區域內外互動,推動黨的工作全面有效覆蓋。對暫不符合黨組織組建條件的,以找需求、抓服務、打基礎為切入點,凝聚黨建共識,營造黨建氛圍,以工作覆蓋推動組織覆蓋。一方面,強化外部助推,從片區、園區等區域性黨組織統籌選派黨建指導員800余人,每人聯系指導3至10家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或社會組織,在服務員工群眾、服務發展中推動黨的工作延伸覆蓋。另一方面,強化內部推動,充分發揮組織、文化、勞動等部門的職能和工會、團委、婦聯等群團組織的優勢,通過加強思想引導、培養黨員骨干、涵養組建條件等,激發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開展黨建工作的內生動力。目前,全區27個片區全部健全了群團共建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同部署、活動齊謀劃、資源共享有、目標齊考核”的工作格局。截止2015年底,全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工作覆蓋率達到100%。

三、構建兩個功能同步增強的區域化作用發揮機制,有效破解“活動少、功能弱”的問題。針對面上存在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組織開展活動少、實質性作用發揮弱、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突出等問題,以建隊伍、抓服務、強功能為重點,突出增強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激活“休克魚”,把黨建工作成效轉化為凝聚力、生產力,更好地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創業創新、健康發展。一是隊伍區域統建共管。有效整合區域內的黨務工作力量和黨員資源,黨組織書記統籌選配,黨員隊伍統籌管理,教育培訓統籌開展,黨務人才統籌使用,構建動態開放的區域化教育管理機制,提升了區域內黨組織書記和黨員隊伍建設水平。採取區域黨組織推薦、內部推選、社會招聘等辦法,切實選准配強片區、園區等區域性黨組織書記。建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組織書記后備人才庫,吸納退休機關干部、國企黨務工作者、優秀退伍軍人150余名,已為10家非公有制企業配強黨組織書記。注重把符合條件的出資人(負責人)、業務骨干發展為黨員,全區黨員出資人(負責人)達到362人。加大在沒有黨員或黨員人數較少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中發展黨員,近四年來,累計發展黨員429人。堅持分級分類培訓和提高一級培訓相結合,每年對黨組織書記、黨務工作者、出資人(負責人)、黨員進行一次輪訓。依托園區、社區及其他黨建活動場所,通過每周“七點半黨員課堂”“文化交流沙龍”等形式開展黨員經常性教育活動。二是場所區域統用共享。堅持因地制宜、一區域一中心,整合街道、片區、園區、社區各類黨群活動場所,打造區域性、開放性的黨群綜合服務平台,實現活動場所聯建聯管聯用。在全區范圍內打造了46個黨員綜合服務場所,平均面積達到300平方米以上。統籌利用片區、園區、社區及區內各企事業單位的各類黨群活動資源,共建共享85處基層黨員活動場所。運用“互聯網+”思維,在片區、園區開設“黨員e課堂”,建立微信群,設計思想交流、組織生活、志願服務等學習交流陣地,有效解決了小微企業、城鄉社區社會組織黨員及流動黨員活動開展難的問題,打造了“15分鐘黨員服務圈”。三是活動區域統抓共辦。發揮區域性黨組織的統籌作用,實施區域黨建工作項目化管理,定制活動菜單,開展結對共建,適時開展主題鮮明、黨員認可的黨建活動,增強了黨建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每年確定一批主題活動菜單,各支部根據實際自主認領落實,區域或行業黨組織定期跟蹤指導,全區每年實施黨建項目30個以上。通過設立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黨員服務窗口等方式,引導黨員立足本職創先爭優。比如,入選國家“千人計劃”的青島新材料黨支部黨員孫玉城博士,帶領創新攻關小組先后發明革新技術12項,公司產值近三年從2000萬元增長到14億元,稅收翻了兩番。四是事務區域統議共商。黨建事務統議,著力打造黨建共同體,放大了區域化黨建工作綜合效應﹔社會治理共商,定期開展新市民協商議事活動,形成了區域化協商治理機制。每個片區聯合黨委至少吸納2名以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組織書記或黨員出資人作為黨委兼職委員,定期研究溝通片區內黨建重大事項,參與重大事項民主協商,有效促進了區域內各類組織黨建工作的共建共融。積極探索實踐黨組織發揮實質作用的新途徑,通過購買服務或合作共建等方式,吸納各類社會組織和志願服務人才參與區域化黨建工作,每年開展“愛心捐助”、“用工風向標”、“我們在一起——走進職工”等活動200余項。近三年來,各片區聯合黨委和區域性黨組織累計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征集合理化建議1200余條,化解各類勞資糾紛500余起,援助貧困職工、困難黨員190余名。

四、構建四輪驅動的區域化動力保障機制,有效破解“保障低、動力小”的問題。針對區域內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投入不足、保障層次低、動力不可持續的問題,健全了外部推動、內部驅動、雙向互動的黨建動力機制。一是強化責任驅動。健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區域化黨建工作“一定兩述三評一督導”責任落實機制。“一定”,即制定各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區域化黨建工作責任清單,明確年度工作任務和質量標准,考核比重佔基層黨建考核的30%以上。“兩述”,即把區域化黨建工作作為各級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的重要內容,半年進行一次書面述職,年終開展一次集中述職,促進工作任務的有效落實。“三評”,即每年區有關部門和街道進行一次自查自評,區委領導進行一次觀摩點評,基層代表進行一次民主測評。“一督導”,即建立定期巡查督導機制,及時發現問題,督促整改落實。二是強化投入驅動。自2012年開始,區委設立區域化黨建獎勵資金,每年由區財政、區管黨費分別拿出100萬元,採取“項目化”資金補助的形式,對各街道區域化黨建工作項目分檔次進行補助,累計補助項目16個。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員繳納的黨費每年實行全額返還。各街道每年平均配套30多萬元作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區域化黨建工作經費,為黨建指導員每人每月發放200元的專項補貼。三是強化激勵驅動。每年組織100名優秀企業出資人到浙江大學參加培訓,強化出資人的黨建意識。對優秀企業出資人、黨組織書記,積極推薦擔任各級黨代會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其他社會職務人選。截至目前,已有160人當選各級“兩代表一委員”,52人擔任特邀監督員。區級層面每年開展一次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示范點觀摩交流,已打造區域化黨建工作示范群3個,培育黨建示范點90余個。四是強化價值驅動。以深入創建黨建品牌引領黨建活動,把培育黨建文化作為增強黨建工作生命力的有效抓手,以黨建文化引領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先進文化,構建起文化共融共建機制,增強了黨員職工對黨建工作的政治認同、價值認同。全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情傳遞、服務雙贏”黨建品牌,2011年被市委組織部評為“青島市級黨建品牌”。目前,全區共創建“向日葵服務”“情傳八方”“聚慧合創”等各具特色的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品牌230余個。

【探討】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基層黨建,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意義上的街道社區黨建的范疇,既有居民社區的黨建,又有單位黨建、行業黨建、兩新組織黨建,集合性、立體性、交互性、融合性、多元性等特征越來越明顯。如何把同一區域,所有黨建元素系統拎起來統籌推進,實現互聯、互補、互動,使黨的工作覆蓋經濟社會發展所有領域,這是區域化黨建的要義所在。

2016年5月26日,中組部在福建廈門召開了全國園區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座談會。中組部副部長齊玉在講話中明確指出,除了園區聚集的非公企業外,“還有2/3的非公企業分布在園區之外,有的集聚在商務樓宇、商業街區、專業市場、產業鎮村等區域,還有的分散在城鄉各地。對於集聚區的企業,可借鑒抓園區的辦法,強化區域化黨建理念,統籌組織設置、隊伍建設、黨員管理、場所經費,探索實行組織共建、活動共辦、資源共享、陣地共用”“對於大量分散的小微企業,要由所在鄉鎮、街道和村、社區黨組織擔負起兜底責任”。

青島市城陽區堅持統籌推進基層黨建工作,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兩個領域的黨建工作,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一體推進,在領導體制上強化條塊聯動,統籌增強區域組織領導力﹔在擴大覆蓋上強化協同推進,統籌增強區域內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的精准性﹔在作用發揮上強化常態長效,統籌增強區域內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在動力支撐上強化四輪驅動,統籌增強區域保障力。通過構建“分級負責、條塊結合、以塊為主、街道兜底”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區域化黨建工作格局,對構建區域化大黨建格局進行了有益探索和嘗試,促進了區域內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與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有機融合,推動了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與街道社區區域化黨建工作的有機融合,實現了黨的組織和工作有效覆蓋,為全面從嚴治黨在基層有效落地創造了有利條件。

(責編:秦華、黃瑾)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