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四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案例選登

黑河愛輝區:民族特色黨建閃耀邊陲

2016年11月21日13:3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黑河市愛輝區地處邊陲,與俄布市隔江相望。面積1.44萬平方公裡,轄3鎮、8鄉、4個街道和16個國有農林牧場,總人口19.2萬,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93萬,佔總人口的10.05%,有滿、達斡爾、鄂倫春、俄羅斯等25個少數民族,3個民族鄉,28個民族村。多年來,愛輝區始終以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緊緊圍繞實施“興邊富民強區”戰略,堅持從改革、發展、穩定的全局出發,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黨建,抓基層打基礎,努力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推動科學發展的堅強堡壘、維護邊疆安寧的堅固基石。2005年、2009年、2014年三次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稱號。2016年被國家民委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單位”稱號。

一、背景與起因

1、黨建工作需要與邊疆民族地區實際相融合。對於邊疆民族地區來說,由於社會歷史變革和發展跨越階段的不同,使各民族都處在相對特殊的社會環境、文化環境和區域環境之中。這就要求邊疆民族地區黨的建設,既要善於從民族地區的實際出發,又要充分結合邊疆地區的特點和優勢,突出增強黨的執政意識、領導意識和法制觀念這個重點,不斷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邊疆民族地區黨的建設更好更快的發展。

2、黨建工作需要與邊疆民族文化發展相融合。邊疆民族地區黨的建設要有活力,就必須根植民族文化沃土,用民族文化創新推進民族地區黨建創新,切實讓少數民族群眾聽到黨的聲音、聽懂黨的政策、體會到黨的溫暖,從而實現以文化活力激發黨建活力,以黨建活力促進文化繁榮,以文化繁榮引領民族發展,以民族發展保障民族團結。

3、黨建工作需要與邊疆民族經濟發展相融合。加強邊疆民族地區黨建工作,物質是基礎,解決基層黨建工作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要靠大力發展經濟。要將黨建工作與邊疆民族地區經濟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發展邊疆民族地區特色經濟,努力培育一批產品優勢強、示范效應好、帶動能力強的民族特色產業,推進邊疆民族地區黨建工作與經濟融合發展。

二、做法與經過

1、統籌資源配置,著力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扎實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年活動,堅持上下聯動、部門聯動,共同打好“組合拳”形成抓民族黨建的有效合力。從加強民族地區基層黨組織建設和促進經濟社會長遠發展考慮,相繼制定出台了《愛輝區少數民族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愛輝區興邊富民行動十二五規劃》等6項少數民族政策,將民族鄉村發展納入各部門重點工作,優先扶持和爭取納入國家和省級規劃。創新開展“雙創雙亮四先鋒”和軍地共建基層黨組織等載體活動,近年來,舉辦各類培訓50余場(次),培訓少數民族鄉村黨員、群眾5800余人次,提供創業信息300余條,解決實際困難200余件,有效拓寬了服務領域,提升了服務質量。建設一支政治上堅強有力、經得起風浪考驗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對邊疆發展至關重要,愛輝區委高度重視少數民族人才干部培養、選拔與任用,充分尊重少數民族干部成長規律,注重梯次結構、合理配備,形成老中青干部合理、完整的結構體系。在“重點院校畢業生引進”和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時,對少數民族報考者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五年來,先后幫助52名鄂倫春族畢業生就業。實行少數民族后備人才動態管理,引入競爭擇優機制,優先選拔30歲以下少數民族干部進入后備干部人才庫,通過外埠培訓、基層挂職進行多方位歷練,菜單式教學,實施重點培養。五年來,37名少數民族干部走向領導崗位,為少數民族事業發展積累了智力和人才。

2、弘揚民族文化,拓展民族黨建活動的實踐內涵。通過組織少數民族黨員群眾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民族文化活動,加大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宣傳力度,積極構建富有特色的邊疆民族文化,促進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設立非遺項目保護專項資金,舉辦培訓班,培養接續人才。積極動員黨員、群眾對民族文化進行挖掘和整理,發揮少數民族老黨員“傳、幫、帶”作用,鼓勵年輕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向國家級、省級傳承人拜師學藝,結成民族文化傳承對子,壯大民族文化傳承隊伍,有力促進了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邀請達斡爾族學會成員進行民族語言、歌舞授課﹔新生鄂倫春族學校每周開設一節民族語言課,課外活動“手口相傳”進行狍皮、樺皮、剪紙等手工技藝傳授,讓少數民族文化得以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注重少數民族文藝團體、文藝人才培養,組建刺爾濱鄂倫春族藝術團等3個少數民族藝術團體,深入挖掘少數民族文化內涵,開展系列惠民文化活動,創作了一批讓廣大黨員群眾看得懂、聽得進、學得會、用得上的文藝作品,謳歌黨的豐功偉績、頌揚黨的光輝歷程,展現黨組織和黨員心系群眾、一心為民的先進典型,展示各民族在黨的領導下取得的豐碩成果,增強基層黨組織在各族群眾中的吸引力和號召力。成功舉辦黑龍江省首屆鄂倫春族古倫木沓節、璦琿歷史文化論壇、紀念達斡爾族南遷360周年“庫木勒節”、璦琿“上元節”系列活動,廣大鄂倫春族、滿族、達斡爾族群眾齊聚愛輝,邊疆民族文化實現匯聚交融,愛輝區被列為黑龍江慶祝鄂倫春族下山定居60周年主會場。

3、培育特色經濟,在產業發展中發揮黨組織作用。愛輝區始終在發揮基層黨組織優勢上下功夫,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作為邊疆民族黨建工作主題,不斷發展合作經濟,培育特色農業,增強少數民族鄉村發展活力,走民族團結融合發展之路。充分發揮產業黨組織的組織優勢和黨員干部特別是產業帶頭人的能人優勢,把專業大戶、能人黨員和農戶組織起來,根據發展機械化、科技化、規模化、合作化建設目標,大力發展合作經濟組織。坤河達斡爾族滿族鄉依托沿江和土地肥沃優勢,開展場區合作共建,全鄉一半以上農民從土地的束縛中擺脫出來,成為遠近聞名的農場模式化栽培示范鄉鎮。籌措資金2700萬元,出台扶持政策10余項,在外三道溝滿族村、大烏斯力滿族村相繼組建了勇勝、嘉興2個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其中外三道溝村實現整村“帶地入社”,有力促進了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和現代農業建設步伐。2015年,全區3個民族鄉、24個民族村在工商部門注冊的專業合作社共有50個,佔全區合作組織23%,吸納社員1554戶,合作社種植面積達9.5萬畝。借助生態起跳,充分發揮少數民族鄉村黨員帶頭調結構、帶頭闖市場作用,在種養殖技術上進行“傳、幫、帶”,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特色現代農業。四嘉子滿族鄉地處城市近郊,扶持發展綠色、健康、無公害蔬菜等特色經濟作物,培育近郊現代農業觀光園區,打造成沿311省道,輻射黑龍江下游縣市的節點型鄉鎮。四嘉子滿族鄉菇蔦、粘玉米、西瓜等無公害經濟作物,遠銷北京、上海等地,成為遠近聞名的“菇蔦之鄉”﹔2015年,坤河達斡爾族滿族鄉依托地緣優勢,建成“鱘鰉魚養殖基地”、“挂袋木耳種植基地”,網箱發展到1萬平方米,培育挂袋木耳7萬袋。

三、成效與啟示

1、豐富了黨建載體。通過開展邊疆民族黨建工作,改變了過去單一傳統的基層黨建模式,使基層黨建工作內涵更豐富、創建活動的載體更切合邊疆民族地區實際,基層黨建工作更具活力。採取多渠道、多形式開展黨建工作,進一步找准了在邊疆民族地區如何通過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促進民族團結、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切入點,把黨的政策法規、黨建知識創作為通俗易懂文藝形式,讓廣大黨員群眾看得懂、聽得進、學得會、用得上。

2、維護了社會穩定。把維護民族團結和諧作為邊疆民族黨建活動的首要任務,用經濟社會發展實績和民族團結穩定典型,大力營造各族干部群眾團結干事、和諧共處的良好氛圍。通過把黨的方針政策、黨建知識編排成民族歌舞、制作成宣傳手冊,及時宣傳到廣大黨員中,用黨的政策統一群眾思想,用實際行動確保了邊疆民族地區的穩定。

3、增強了基層黨建活力。通過制定民主議事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制度,把民族文化融入基層黨建的目標管理責任制等等,實現了民族文化與基層黨建的有機結合,在邊疆地區的黨建工作中注入了優秀的民族文化,增添了黨組織的生機和活力,使黨的理論在基層體現得更加鮮活、更加有生命力。

(責編:秦華、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