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四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案例選登

江蘇丹陽:構建“四有”民情服務處理機制聯系服務群眾“零距離”

2016年11月21日10:1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丹陽市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為主線,以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抓手,以改進黨員干部作風為目標,積極構建以“民需有人問、民事有人管、民困有人幫、民憂有人解”為核心的“四有”民情服務處理機制,強化基層組織功能,切實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中組部《組工信息》、《新華每日電訊》、《中國組織人事報》、《人民論壇》等都對這項工作做了宣傳介紹,並被江蘇省委組織部《江蘇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創新集錦》收錄。

一、背景與動因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在具體實踐中,各基層黨組織由於體制、制度等方面的因素,還普遍存在管黨治黨不夠嚴、干部作風不夠優、服務機制不夠全、群眾受益面不夠廣等問題,制約了服務成效。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單打獨斗”的工作現狀,迫切需要多方聯動的服務機制。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多個條線、多個部門、多個單位。近年來,我市各級黨組織探索、提出的各種有效服務載體還存在載體過多、提法較散,不能整合資源、發揮聚集效應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從全市的高度進行統一規劃,統籌各單位力量,打破“單打獨斗”局面,形成上下聯動、左右互動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積小成大的民生矛盾,迫切需要敢於擔當的服務隊伍。在日常生活中,因民意渠道不暢通,一些合理的民意訴求、簡單的矛盾糾紛得不到及時有效解決,漸而造成矛盾升級,甚至引發群體性事件的現象比比皆是。我們隻有按照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加大管黨治黨力度,全力把黨員干部打造成敢擔當、會擔當、善擔當的服務隊伍,才能在第一時間了解群眾呼聲,及時理順民情、化解民怨、凝聚民心,融洽黨群關系,夯實黨的執政基礎。

三是千差萬別的群眾需求,迫切需要沉到一線的工作作風。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服務主體多元化的特點日益突出,不同服務主體不僅有面上民生問題的不同需求,也有自己的個性化需求。我們隻有把工作崗位前移到一線、工作重心下沉到一線,進一步改進黨員干部工作作風,多措並舉的了解群眾生存、發展等各類需求,才能有針對性地制定政策、提供服務,才能用有限的資源最大限度的拓展群眾受益面。

二、主要做法

1、民需有人問,傾聽“零距離”。一是推行基層網格化管理。以村民小組、自然村或社區單元樓棟為單位,以100戶、500人左右為標准,將全市191個村(社區)劃分為2300多個網格,推行網格化管理,形成了每名黨小組長(網格長)聯系10 名黨員骨干、每名黨員骨干聯系10名普通黨員、每名黨員聯系30名群眾的包片包責模式,全面落實服務責任。組織基層黨員干部走進每戶群眾家庭發放附有村(社區)干部和蹲點機關干部聯系方式、便民服務事項等相關內容的民情聯系卡近18萬張,實現服務“無盲點”。二是建立民情信息收集機制。有效整合轄區內民警、社會工作者、樓棟長等社會化工作力量參與網格化服務管理。聘請6000余名思想素質好、熱心社情民意工作的黨員群眾代表擔任網格民情信息員,通過民情每日巡查、民情日記制度等,對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做到早發現、早報告。去年以來,全市共收集民情信息10萬余條,為服務群眾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建立民情信息分析研判制度,村(社區)黨組織每月召開民情信息分析會,對收集到的民情信息及時分類處置。三是開展深入走訪排查活動。完善基層聯系點制度,組織廣大黨員領導干部結對聯系2戶以上基層群眾,每季度走訪1次以上,聽取群眾訴求。建立健全調查研究、征集群眾意見制度,組織基層干部定期深入基層調研,及時將群眾需求、意見向有關單位反映。開展“結親認親、暖心連心”活動,市、鎮、村(社區)三級聯動,各級黨員干部進百村、入千企、訪萬戶,聽群眾訴求,訪民間疾苦,征求意見建議,暢通民意表達渠道。

2、民事有人管,服務“零缺位”。一是強化服務隊伍建設。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抓手,組織全市2445個黨支部以支部書記講一次黨課、黨員繳納一次黨費、重溫一次入黨誓詞“三個一”開局,全面開展“先鋒亮績 向我看齊”六大先鋒行動,強化黨員“四種意識”。在窗口服務單位開展“三比三爭創”、“千人評議機關”等活動,推行村(社區)干部規范化管理,激發各級黨員干部提升自身服務能力和做群眾工作的積極性。全面開展黨員記實管理積分考核,向全市5.2萬名黨員發放積分管理手冊,採取黨員個人亮績、考評小組考績、群眾評績、支部大會定績的方式,對黨員表現進行量化積分。實行基層事務專業化管理,建立勞動保障、民政事務、綜合治理、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專職協理員隊伍,把各類與群眾日常生活、生產密切相關的產業發展、民政、計生、就業、建房等項目和社會矛盾調處、社會保障服務等納入服務范圍,實現專人專責。二是強化服務陣地建設。打造市行政服務中心、鎮級便民服務中心、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三級服務網絡,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務,徹底解決群眾辦事多頭跑、重復跑的問題。加強“聲網報屏”四位一體平台建設,對群眾反映的問題進行全程跟蹤督辦,對群眾反映集中、關注度高、落實難度大的事項,實行挂牌督辦,加大督查力度。今年以來,市、鎮、村三級服務中心共受理群眾服務事項7萬余件,辦結率98.53%,市民滿意率98.42%。三是強化服務制度建設。制定《關於推動全面從嚴治黨邁上新台階的實施意見》,構建“1+46”的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分類制定市委常委會、基層黨(工)委(黨組)“一把手”和機關事業、村、社區、非公企業黨支部書記3級6類共65項黨建工作責任清單,以黨建工作責任落實保障服務成效。建立鎮村干部便民服務代理制度,推行村(社區)干部無假日輪班和錯時上班制度,公開村(社區)干部和蹲點機關干部聯系方式、職責分工及代理服務事項、責任人等相關內容,暢通為民服務渠道。建立健全群眾訴求事項限時辦結制、服務承諾制、首問負責制、責任追究制等制度,提升服務效能。指導各村建立健全村委會工作、村民代表議事、民主監督、民主理財、黨務村務公開等制度,規范約束服務行為。

3、民困有人幫,關懷“零空白”。一是結對共建幫扶。建立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機制,在農村開展村企共建、在社區開展共駐共建、在機關開展雙結雙建,圍繞黨建共建、精神文明共建、經濟共建、愛心共建等內容結對共建,帶動形成了千名領導干部聯點、千個支部結對和百名“第一書記”蹲點、萬名黨員幫扶的共建格局。2013年以來,我市102個機關部門先后結對5788戶低收入戶實現“造血式”脫貧,幫助2800余名黨員群眾通過技能培訓實現再就業,117個經濟薄弱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70萬元。二是志願服務惠民。全面開展“三崗三責”黨員志願服務活動,推進“蒲公英志願者服務工作站”建設,從思想政治、公共事務、民主監督、社會和諧、科學發展等5大類32種崗位,對應組建800余支、9800余人的黨員志願者服務隊,重點圍繞黨的建設、社會公益等群眾關注領域,提供專業對口服務。今年以來,共開展志願服務活動70余次,提供志願服務5000人次以上,為群眾解決難題450多個,推動形成了守望相助的良好風氣。三是慈善捐贈解困。發揚樂善好施、扶貧濟困的慈善傳統,整合社會各方面資源,成立市慈善總會,開展“愛心至尚、善行丹陽”慈善捐贈活動,共募集資金6200萬元,發放扶貧幫困資金近千萬元。由組織部門牽頭設立“福彩紅色公益行困難黨員專項關愛基金”,每年撥付30萬元用於資助困難黨員和建國前老黨員生活補助,加強對困難黨員、群眾的技能培訓、創業幫扶、困難救助和精神關懷。

4、民憂有人解,互動“零障礙”。一是黨群連心“一室抓”。以“知黨情、傳民意、促發展、筑和諧”為主題,建設了278個實體黨代表工作室,把2000余名省、市、縣、鄉四級黨代表全部編排到工作室,廣泛聽取在經濟、社會、黨建等多方面的意見建議。開通黨代表網上工作室,構建網上流程轉辦系統,實現了黨群溝通互動“零障礙”。今年以來,全市共有856名黨代表深入到工作室接待走訪黨員群眾近萬人次,為黨員群眾上黨課200多場,收集各類意見建議3400多條,解決基層實際困難1200余件。二是矛盾化解“一線除”。依托市大調解中心成立由政法、信訪、司法、公安、民政等9個部門組成的專門調委會,進一步完善大調解工作體系建設。在全市組建了500多名專兼職的社會治安和矛盾糾紛調解員隊伍,直接深入到群眾家中開展調解和服務。全面總結推廣“社區陽光信訪工作站”、“丹陽市廣播電視台民生頻道調解一線欄目和行風熱線問政民生欄目”等模式,及時就地調處群眾之間的矛盾糾紛,化解信訪積案,傾聽民怨民憂。三是信息服務“一點通”。打造數字信息平台,構建服務群眾“快車道”,以丹陽市黨建互動平台、智慧社區等網絡平台為依托,為全市20萬戶農民家庭建立家庭電子檔案,有的放矢給群眾提供就醫、就學、就業、計生及維權等服務。利用信息管理平台的信息採集、數據統計、短信互動、網上辦事、情況查詢、工作交流等便捷功能,對群眾提出的問題,第一時間回應、辦理、解決,實現了在群眾家門口解決群眾困難的願望。

三、主要成效

1、搭建了全覆蓋、無縫隙的服務網絡,服務渠道進一步暢通。“四有”民情服務處理機制通過調優組織設置、推行網格管理、完善功能配備、優化資源配置等方式,破解了基層黨建工作封閉自守、管理條塊分割的難題,形成了橫向到邊的聯系服務網絡﹔採用建立民情信息員隊伍、發放服務聯系卡、開通服務電話等快捷便民服務方式,打破了層級限制,零距離傾聽群眾呼聲,形成了縱向到底的聯系服務網絡,全方位暢通聯系渠道。

2、推廣了點對點、面對面的服務形式,干部作風進一步轉變。“四有”民情服務處理機制吸收“三解三促”、“結對幫扶”等好的工作方法、經驗,改變以往一次性幫助、短暫性幫扶等傳統服務理念,深入推進“點對點”、包片負責的服務模式,全面推廣一線工作法,將各類服務主體“推出”辦公室,“沉到”群眾中,不僅密切了“上層”與“基層”的聯系,更推進了干群心與心的交流。全市13400名在職黨員中,有12641名黨員投身“點對點”服務活動,佔94.4%。

3、強化了善服務、勤服務的干部隊伍,基層基礎進一步夯實。推進基層基礎建設,離不開高素質的干部隊伍。“四有”民情服務處理機制在提升干部隊伍綜合素質上,不僅注重制度的約束和考核的激勵,更注重活動的宣傳引導,推動廣大黨員干部在基層一線的實踐鍛煉中、在各類復雜問題的處理中充實知識、提升能力。以我市村(社區)黨組織領導班子為例,“雙強”村(社區)書記達100%,“雙強”村(社區)干部達92.33%。民主評議時,群眾對各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的滿意率普遍達到了95%以上。

4、滿足了多元化、多層次的群眾需求,社會和諧度進一步提升。“四有”民情服務處理機制的建立,促進了基層黨組織、廣大黨員干部從實際出發,創新平台,豐富載體,廣泛深入調查研究,按需拓展服務內容,拓寬了服務的空間和領域,切實滿足了群眾多樣化的需求。截至目前,全市共梳理出各類問題4100余件,解決3700余件,實現了民生問題在工作中不斷解決,群眾需求在解決中不斷滿足,社會和諧穩定也就有了扎實的群眾基礎。今年1-5月份,全市受理群眾來訪941批次,同比下降4.9%。

四、經驗啟示

1、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是構建“四有”民情服務處理機制的首要前提。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是開展服務活動、落實服務成效的主體。要按照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全面規范基層黨組織的運行機制,推動黨建工作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增強基層黨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戰斗力,全面強化服務功能。要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持之以恆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嚴格落實好各項黨內生活制度,不斷改進黨員作風,增強黨員意識,充分發揮好黨員在聯系服務群眾上的先鋒模范作用。

2、統籌服務資源是構建“四有”民情服務處理機制的重要保障。對黨組織和黨員的管理,涉及到多個部門、多個維度的工作。要加強與紀檢、宣傳、政法等部門的合作,切實改變組織部門一家抓黨建的格局,形成齊抓共管合力。進一步拓寬黨委監督、專門機關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社會輿論監督等監督渠道,以對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保障“四有”民情服務處理機制的成效。

3、優化服務載體是構建“四有”民情服務處理機制的現實途徑。服務載體既是管黨治黨成效的具體體現,也是密切黨群關系、贏得群眾“點贊”的重要手段。要深入分析群眾需求,發揮好黨組織覆蓋面廣、基層黨員直接面對群眾的優勢,推行菜單式、下沉式、上門式服務,為群眾提供快捷、高效、優質服務,深化“四有”民情服務處理機制內涵。

(責編:秦華、黃瑾)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