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7日14:0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為鞏固黨在社區的執政基礎,強化基層黨組織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道裡區探索以組織引領、民情“接力”、黨員“標靶”、社會參與的社區黨組織“精准服務”模式,提升社區服務水平,受到居民群眾一致好評。
一、背景與起因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改革的深入推進,基層黨組織的工作基礎發生了深刻變化,黨在基層的執政方式和執政能力面臨新的挑戰。
(一)城市化快速推進對城市社區基層黨建工作提出新要求。社區黨組織是黨在社區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隨著城市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管理重心不斷下移,社區黨組織服務群眾、加強管理的任務日益繁重,社區黨組織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必須採取管用有效的辦法,建強每一個黨組織,充分發揮“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
(二)群眾利益訴求多元化對社區基層黨建工作提出新挑戰。隨著經濟發展,群眾就業方式日益多樣化,城鄉人口流動頻繁,城鄉逐步融合直至一體的趨向日益明顯,社區群眾的需求也體現出個性化、差異化和復雜化的特點。面對新挑戰,社區黨組織應與時俱進,創新社會治理和社區工作思路,發揮黨的組織優勢,整合基層各類資源和服務要素,激發基層干部和廣大黨員積極性。
(三)貫徹落實新戰略對社區基層黨建工作提出新任務。道裡區以深入實施“東部大提升、西部大開發”發展戰略為牽動,制定了在全省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在已故優秀黨員王殿海所總結出的 “十個一”經驗基層上,大力推廣以一崗一責、一人一簿、一周一訪等“九個一”為主要內容的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方法,得到了社區居民的充分認可。
二、做法與經過
2015年,道裡區進一步豐富“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方法”的內涵,總結提煉為以“一對一、點對點、面對面”為主要特征的“精准服務”模式,並在全區進行推廣。
(一)問需於民,找到精准服務方向。為找准服務方向,確保解決的問題是群眾最關注的,給出的服務是群眾最需要的,把了解群眾需求放在首要位置,努力實現黨組織“能做什麼”與居民“想要什麼”的“無縫對接”。一是民情日志“記”需求。在社區黨員中廣泛開展了“民情日志”活動,將全區126個社區劃分為1500個“幸福網格”,由一名黨員擔任網格員,定期走訪網格內居民,上門入戶問需於民。做到“四必記”,即群眾訴求必記、解決辦法必記、辦理結果必記、滿意程度必記。對走訪排查出的群眾急事、難事詳實記載、詳細分類、跟蹤問效,對維穩隱患提前介入,同步做好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二是功能支部“領”項目。根據社區黨員的興趣愛好、職業特點和業務專長,實行分類管理,將佔黨員總數82%的17500余名黨員,納入562個功能型黨支部,使社區“精准服務”手臂直接延伸到家庭。三是上下聯動“解”難題。黨員一方面將收集到的群眾意見建議,及時反饋給街道社區黨組織,使上級黨組織充分了解掌握群眾需求,另一方面將群眾各類需求通過黨務、政務公開欄公示,讓群眾監督社區服務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截至目前,各社區黨組織和黨員累計為居民解決各類難題9100余件。
(二)統籌資源,打造精准服務模式。充分發揮社區服務型黨組織作用,積極整合黨員力量和服務資源,逐步搭建起整體覆蓋與個性服務結合,組織引領與社會參與互補的服務平台。一是黨員分類管理,推行定制式服務。在社區自管黨員中大力開展以“一崗一責、一人一薄、一家一卡”等為主要內容社區服務,黨員通過認領服務崗位、明確服務對象,制定服務計劃,“一對一、面對面、點對點”為居民提供貼身和貼心服務。目前,有86%的社區黨員建立了《民情工作簿》,詳細記載在聯系服務群眾過程中所做的承諾、開展的工作、完成的時間,以及聯系服務對象個人和家庭的具體情況,發放《民情聯系卡》12600余張。在在職黨員中大力開展了“值班書記”活動,引導在職黨員利用雙休日到社區功能型黨支部報到,擔任“值班書記”,認領精准服務“微項目”,全區已有1400多名機關黨員干部到社區擔任“值班書記”。二是黨群合力共建,推行組團式服務。將工會、共青團、婦聯以及共建單位納入精准服務“蓄水池”,從各自的工作特點和組織優勢出發,匯聚各方服務力量,先后將青年志願者、大學生志願者等2萬余人融合到服務隊伍中,不斷壯大了“精准服務”隊伍的后備力量,為持續開展“精准服務”增添了新鮮血液。三是融合社會組織,推行互補式服務。推進實施社區社會組織黨的工作“星火”計劃,在19個街道的中心社區建立了功能型黨支部黨員“幸福義工”實訓基地,由社會組織免費培訓黨員義工,黨員義工在社會組織中志願服務。目前,有90余家法律診所、文化藝術中心、技能培訓學校等社會組織進駐社區,有力彌補了社區服務資源不足、服務力量不夠等短板。
(三)完善機制,確保精准服務效果。積極完善切實有效的保障措施,努力在落實資金、優化平台和統籌資源上下功夫,確保“精准服務”質量和效果。一是項目化運作服務專項資金。區財政在每個社區設立每年20萬元的服務群眾專項資金,採取項目化運作方式,通過跟進需求、確定項目、審核備案、資金核撥、支出報銷、上報公示等程序,確保專項資金使用的全程監管和有效使用,並把資金使用情況作為社區黨組織書記向街道黨工委和黨員群眾述職的重要內容,接受上級黨組織考核和黨員群眾評議。二是數字化管理服務群眾平台。依托各街道數字化網絡平台建立集群眾訴求收集、交辦、督辦、反饋、評價、考核等功能於一體的服務群眾幫辦平台。將居民訴求及時錄入網絡平台,制成工單,交辦到社區或街道有關責任部門。接到工單后,有關人員第一時間到居民家中了解情況,協調辦理,並將反映辦理情況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照片上傳到網絡平台,將辦理結果反饋給訴求人,接受群眾評價。三是精細化測評群眾滿意程度。建立健全與精准服務相配套的精細化考評機制,設立服務措施、服務態度、投入力量、完成時限以及服務效果5大類20個子項目,採取居民群眾聯評、社區工作者互評、社區書記總評、街道黨工委監評四級考評方式,對每項為居民提供的精准服務進行百分測評,對服務效果分“滿意、較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4個檔次進行總體評價,細化了滿意度測評依據,豐富了黨員民主評議內容。截止目前,因群眾滿意度測評分數不高,共有4名社區黨組織書記被上級黨組織誡勉談話,對21名專職副書記進行了離崗培訓。
三、主要成效
通過一年多的探索實踐,道裡區的社區黨組織“精准服務”模式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推動了和諧社會建設。通過“一對一、點對點、面對面”征求居民意見,了解群眾的服務需求,掌握社區居民的所思所想所盼,將服務與需求進行精准對接,延伸社區服務的深度和廣度,從而創新服務領域,拓展服務內容,為群眾提供預約服務、代辦服務、上門服務等特色服務,使社區居民享受到全方位的“零距離”服務,有效提升了社區居民的幸福感。截止目前,已個診各類患者400余人,多次成功勸導和治療因學習和家庭問題出現離家出走、自殺未遂等問題的青少年,使他們重拾生活信心,在學會關愛自己的同時積極關愛和溫暖他人。
(二)建立了服務群眾長效機制。“精准服務”的核心是找准群眾“需求點”,明確服務“著力點”,變集中式走訪為經常性走訪,變“脈沖”式幫扶為“持續性”扶助,變黨群力量“單打獨斗”為各方力量聯動配合“組團式”服務,形成了長效服務機制。兆麟社區與轄區16家企事業單位簽訂共建協議,將共建單位在職黨員與社區黨員先鋒崗相結合,發展各類志願者服務隊伍13支、志願者613人,充分調動廣大黨員參與社區建設的熱情,為居民提供維穩創安、健身康復、扶殘助殘、愛心助學等各類服務,社區共駐共建成果成為道裡區展示社區工作成效的一張靚麗名片。
(三)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通過經常性地走訪聯系群眾、面對面與群眾談心交心,實打實地幫助群眾解決一些生產生活中的難題,密切了黨員干部與群眾之間的血肉聯系和“魚水情緣”,進一步增強了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號召力。從實踐來看,以黨建為引領,著力強化政治功能,完善服務體系,推動社區黨組織服務居民“精准”化,是夯實黨在基層執政基礎的有效途徑,有必要進一步推廣。
相關專題 |
· 全國黨建案例庫 · 第四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