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四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案例選登

黑龍江富錦市:點對點精准幫扶 面對面熱忱服務——“幫聯助富”工程的實踐與探索

2016年11月14日14:3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從2015年起,富錦市委著眼於在脫貧攻堅中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領導干部先鋒模范作用,在全市科級以上干部中創新實施“幫聯助富”工程,找准基層黨建與精准扶貧、現代農業改革、美麗鄉村建設的契合點,探索出一條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新路徑。

一、背景與起因

1、村民的致富期盼,指出了農村黨建工作新的主攻點。想要保持便民服務的鮮活動力和長久生命力,就必須對准群眾“胃口”,始終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富錦市作為農業大市,28.2萬農村人口中主導致富方式依然是“靠天吃飯”、種好責任田,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進步,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不適應這種傳統且收益較低的財富積累方式,對致富的渴望日益強烈。“幫聯助富”工程旨在通過科級干部之手,向農村一線傳遞信息、資金、技術、物質等方面支持,有針對性地解決一些農村黨員致富能力弱、發展缺思路、創業缺資金等問題。

2、基層的快速發展,呼喚著城鄉幫扶聯動新的突破口。以往城鄉幫扶聯動的一些探索多有其局限性,有的是階段性的,如防汛抗旱時期下鄉助農搶收、聯系售糧渠道解決秋季賣糧難問題等﹔有的是淺層次的,如為農村投資購入電腦設備、辦公設施等“輸血”性硬件投入﹔有的是隨機性的,如為村內配備體育器材、維修鋪墊道路,幫扶單位“有啥給啥”而不是對照村需“缺啥補啥”。如今農村物質精神文明長足發展,不再滿足“給錢給物”的初級幫扶,對城市行政資源下移、致富項目投入、信息咨詢暢通等需求不斷增強,為推進城鄉一體化、強化城鄉聯建聯動提出新課題。

3、民主的深耕厚植,構建起“官與民”“干與群”新的關系式。新常態下村民民主意識、自治意識和法律意識明顯增強,在干部眼中變得“難管”、“不聽話”。究其根本,是社會發展進步到一定階段,引發政府與社會、干部與群眾角色轉變,農村工作實際要求政府由管理者向服務者角色轉變,農村工作方式由行政命令式向上門服務式轉變,在設計農村黨建活動載體時注重引導聯動單位、結對干部少“泡”在機關、多“沉”到基層,主動適應農村的生產生活節奏,實現個人作風轉變和服務便民利民的雙向提升。

二、做法與經過

“幫聯助富”工程是城鄉黨建工作聯動的有效延伸,它以科級以上干部與村民結對子為主要形式,旨在培養一批能致富、能帶富的村級致富能手,並以典型能手輻射帶動農村產業整合,打造致富增收聯合體。

1、提高准入“門檻”,扶有志之貧。將“幫聯助富”工程的主旨鎖定在幫助“想致富、肯致富、能致富”的農村干部群眾致富上,與單純的扶貧助困活動區分開來。在確定幫扶對象時,以45周歲以下的農村黨員、干部、復退軍人、返鄉大學生為重點群體,主要選拔“四類人”,即有致富能力、致富意願或可行項目者﹔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無違法違紀記錄者﹔在村內某一領域發揮帶頭作用,熱心公益事業者﹔農村專業合作社會員或產業協會會員等。通過個人申請、村黨組織推薦、鎮黨委把關等選拔程序,共在全市267個行政村中確定了420名“幫聯助富”結對村民,平均年齡38.5歲,初中以上學歷者305人,結對村民中村干部、后備干部280人。

2、一人一本“台賬”,跟蹤式培養。為保証“幫聯助富”工程有針對、有實效、不跑偏,為420名幫扶對象逐一建立培養台賬,寫明基本信息、經營項目、興趣愛好、致富意向、創業思路,時時更新動態信息。在全市科級以上干部及各單位領導班子成員中擇優選定420人,對照培養台賬內容分別認領幫扶對象,在2015年4月組織集中入村對接,與幫扶對象共同研究選定致富增收項目,經匯總梳理項目分類,共有擴增土地經營類180個,發展種養殖項目類64個,領辦合作組織類78個,個體經營類67個,其它31個。每名幫扶干部簽下一份工作責任狀,在三年幫扶期內全程負責、跟蹤培養,不達到幫扶對象增收10%的目標不脫鉤。

3、資源整合“打捆”,聚幫扶合力。以“幫聯助富”工程為引,有效整合我市“百部聯百村”、團市委“農青加郵”與“創業易貸”、農委國投項目、畜牧局“兩牛一豬”標准化規模養殖基地建設、市婦聯“婦女創業就業財政貼息小額擔保貸款”等資源項目,與“幫聯助富”工程投入資源打捆使用。不論精力還是資源都向幫扶對象重點傾斜,為致富項目投產達標提供充足的資源保障。自2015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資源208萬元,爭取項目資金980萬元,其中“幫聯助富”工程直接投入佔比分別為69%和72%。在市農村信用合作社開辟綠色通道,已為420名結對村民協調貸款1260萬元,使致富項目得以順利實施。

4、定期培訓“充電”,強致富技能。利用市委黨校、市職業技術學校等培訓主陣地,建立健全培訓制度,在每年的村干部培訓班、學歷提升培訓班中加入致富課程、強化致富技能培訓。利用“遠教+”,開通“線上”培訓模式,僅2015年就集中培訓6次、受眾1800余人次。開展實地踏查活動,通過定期互訪互檢互查互學,分類補充知識盲點。2015年組織“幫聯助富”結對村民到硯山鎮福祥村學習現代農機合作社及“訂單農業”發展,收到較好反響。

5、考評獎懲“挂鉤”,提振精氣神。制定印發《富錦市“幫聯助富”工程實績考核辦法》,實行“組織部年度階段考核、鎮黨委季度暗訪明察、村黨組織常態監督”制度,對“幫聯助富”工程項目進展進行“無死角”監督,保証活動穩步推進。考核中對結對雙方開展“雙向測評”,並強化結果運用,對表現好的56名幫扶對象列入村級后備干部管理、12人進入村兩委挂職歷練﹔對表現好的20名結對干部納入組織視野,為市委選人用人做好儲備。同步建立退出機制,將30名態度不端正、不積極的幫扶對象取消資格,8名不出力的結對干部進行調整,樹立獎優罰劣的正確導向。

6、三年一次“循環”,倍增影響力。為保証活動進展有序、釋放長效,在《富錦市“幫聯助富”活動實施方案》中明確活動分三年進行,“一年想點子、定調子﹔兩年甩膀子、探路子﹔三年壯膽子、擴廠子”,從市場調研、項目貸款,到投產運營、鞏固成效,再到擴大規模、示范帶動,描繪完整致富路線圖,三年后重新選拔幫扶對象,梯次推進、壓茬進行。目前420個幫扶對子均已完成年度目標,選定了致富項目,其中喬志國領辦的喬楚種植家庭農場和秦同軍領辦的同軍谷物種植合作社項目發展態勢良好,二人均入選黑龍江省第三屆“百名農民創業之星”。

三、成效與啟示

1、加強城鄉聯動,讓黨員干部懂基層、愛基層、實干在基層。“幫聯助富”活動的開展,直接促進了干部作風轉變、職能部門科學決策能力提升和基層面貌轉變。全市各條戰線領導干部開展一線調研900余次,自主學習農村實用技術知識,提升了組織協調能力和矛盾調處能力。在工作之外,身心融入農村,與村干部、老百姓話家長裡短、談知心嗑,交下很多窮親戚,無形中改善了工作作風,傳遞農村應知應會的政策法律、法規知識,構建起和諧平等的干群關系,形成了一舉多得的良好格局。

2、聚焦人民訴求,讓活動載體扎好根、聚好力、取得好成效。在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玉米臨儲政策變革等政策引領下,農民一心找出路、謀致富。而“幫聯助富”工程就是順應形勢的產物,自開展起就受到群眾廣泛認可,為420名幫扶對象提供創業圓夢的條件和基礎,也激發了更多群眾發展經濟項目的內生動力。截止目前,420個幫扶對子累計落地“海東修理鋪”等30個產業項目,預期產值120余萬元,培養出52個種糧大戶,引導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協會37個,累計流轉土地45600畝。輻射“百部聯百村”等活動載體投入資金45萬元,協調生產貸款258萬元,爭取水稻育秧基地建設等項目資金600萬元,使“幫聯助富”結對群眾收入人均增長3個百分點。協調象嶼集團與10鎮58個村簽訂合同,發展“訂單農業”28.5萬畝,以實實在在成效收獲群眾認可。

3、優化服務方式,讓廣大群眾真接受、真參與、真心去認可。通過開展“幫聯助富”工程,完成了黨員干部服務群眾方式的四個轉變,即由“機關式服務”向“基層式服務”轉變、由“被動式服務”向“主動式服務”轉變、由“間接式服務”向“直接式服務”轉變,“對口單一式服務”向“多元綜合式服務”轉變,使結對群眾從心理上接受“幫聯助富”工程,主動參與、肯出全力,僅2015年村民自發貸款95萬元擴大生產規模,自主領辦和參與合作社的村民1500余戶。2015年末實績考評中,結對干部、村民相互評價滿意率均達95%以上。

(責編:秦華、黃瑾)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