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四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案例選登

大慶讓胡路區:運用“互聯網+”強化社區服務型黨組織建設

2016年11月10日13:5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大慶市讓胡路區委主動適應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發展新形勢,運用“互聯網+”模式,努力實現大數據網格管理“全覆蓋”、民生服務“全方位”、民情分析“全天候”、監督考核“全過程”,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社區黨建工作深度融合,探索出了一條新形勢下社區黨組織服務群眾的新路徑。

一、背景與起因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總體要求,讓胡路區委在學習借鑒浙江舟山等地先進經驗做法基礎上,充分結合區情實際,從2013年1月開始,按照先試點再推廣的步驟,陸續在全區推行“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黨建工作模式﹔2015年7月,為使這一工作模式運轉更高效、管理更科學、服務更便捷,區委努力把“互聯網+”技術融入社區黨組織建設之中,通過網格化管理、個性化服務、數據化考核,拓展了社工服務群眾新平台,實現了黨員服務群眾“零距離”。

二、做法與經過

(一)互聯網+網格化管理,探索社會末梢治理新模式。構建三級責任體系。按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原則,300—500戶為1個網格,將全區16個社區細分為803個網格單元,並成立相應網格黨小組,同時以16個社區黨工委為引領,89個居民區黨組織為骨干,803個網格黨小組為支撐,構建起三級為民服務黨組織責任體系,實現“每一個網格都有人精細管理、每一戶居民都有人貼心服務”。開發網格管理系統。設計基礎信息、個人辦公、業務管理、績效考核、綜合分析五大功能模塊,既可以全口徑接收和處理網格員上傳的數據信息,又可以分別向每個網格發布通知和反饋意見,切實打通了上情下達、下情上傳的傳輸通道。平台投用以來,已錄入居民和商戶基本信息54萬余條,標注低保、殘疾、高齡等15類特殊人群1.8萬人,累計上傳民情日記25萬余篇,開展為民理發、代辦低保、高齡補助等各項業務26萬余件。配置智能終端工具。開發APP手機客戶端,將網格與網絡“兩網”融合。網格員利用APP可以查詢修改居民信息,上傳民情日記,記錄為民服務全過程,現場上報環境衛生、安全檢查、綜治維穩等突發事件。為每名網格員配備一張4G手機卡,每月提供3300分鐘通話時長和1G專屬流量,接聽群眾來電和上傳信息。把網格員從辦公室中解放出來,突破了時間、空間限制,用大部分時間和精力聯系居民、代辦服務等,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建立社區、居委會和網格員三級快速反應、聯動處理機制。網格員發現城市管理、安全檢查等問題,第一時間拍照上傳平台,平台會彈出消息提示居委會、社區工作人員及時赴現場處理,能立即解決的,馬上解決﹔不能立即解決的,限時督辦協調解決。平台開通以來,網格員共上報各類事件2.2萬件,現場解決1.6萬件,其它上報區級主管部門協調解決。

(二)互聯網+個性化服務,打造服務保障民生新品牌。開展訂單服務。通過平台將行政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家政公司、社區衛生醫院等服務項目進行整合,轄區居民可以直接使用智能手機登錄平台進行網絡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網格員電話進行電話預約,社區服務中心接到訂單后,第一時間將符合需求的服務送上家門。開展精准服務。利用平台的綜合分析功能,對一個時期內的群眾需求進行分類匯總,形成柱狀統計圖表,使群眾反映最集中、最迫切的問題一目了然,通過數據反查功能進行精准定位。比如,通過數據分析,社區發現冬天時老年人看病求醫的需求比較強烈,就積極聯系駐區醫療機構到老年人家中開展上門義診﹔夏天時高校畢業生和退伍軍人的就業需求相對集中,社區就定期將各類就業招聘信息直接發送到求職者的手機裡。開展組團服務。通過平台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服務,組建治安團、律師團、說和團、家政團、文藝團等志願服務團隊1076支,並通過平台對服務團隊進行組織動員和跟蹤管理,既拉近了原本陌生的鄰裡關系,又提高了社區服務的規模和品質。2015年12月,居民張某向網格員發送信息稱自己因家庭矛盾決意輕生,網格員隨即根據電話號碼通過平台查找到了這位居民的詳細住址,聯系到了“說和團”成員,第一時間趕到了這位居民家中做思想工作,避免了悲劇發生。兩年來,社區網絡服務平台組織服務活動3800余次,化解矛盾糾紛、幫助居民解決各類實際問題2300余件。

(三)互聯網+數據化考核,激發社工為民服務新動力。全程實時監督。網格員所有單件工作,網絡平台全程留痕管理,並附現場照片、視頻佐証﹔全部工作平台隨時匯總,全員隨時比較。社區對每個居委會、每名網格員所做工作,可隨時動態檢查,隨時督辦,干多干少、干好干壞全了解,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了行政成本。動態量化考核。通過平台對網格員工作,每周一排名,每月一通報,每季一考核。考核民情日記、為民代辦等指標,上不設限、下不設底,取社區所有網格員單項工作平均值為量化考核評分依據,等於平均值得單項工作基礎分,高於平均值加分,低於平均值減分。網格員每天都要繃緊自己網格責任區內的事,稍一偷懶,工作就會掉隊。常態激勵保障。設立網格員工作量補差專項經費,按“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原則,根據平台績效考核結果,按分付酬。根據排名按1:8:1比例評定優秀、稱職、不稱職三個等次,對“優秀”網格員,優先評選“先優模”,連續三個季度“不稱職”的,予以解聘或辭退。

三、成效與啟示

(一)織密了為民服務之網,各種資源和力量得到統籌整合,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顯著增強。通過互聯網+網格化管理,實現網絡和網格的無縫對接、線上與線下的互聯互通,使社區現有資源得到更加高效的統籌整合,形成了用多元化服務滿足群眾多元化需求的良性閉環。同時,網絡平台通過條塊協同改變了條條各自為政的局面,以區直部門、社區黨工委、居民區黨組織、網格黨小組四級上下聯動體系來解決一個部門、一個層面無法解決的問題,使社區黨組織解決基層問題的能力得到較大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以顯著增強。

(二)織厚了黨群干群情感之網,改進了黨員干部作風,社區黨組織的執政基礎更加堅實。通過互聯網+個性化服務,使社區三級服務團隊尤其是網格黨小組服務團隊成員經常性地走訪聯系群眾、面對面與群眾談心交心,實打實地幫助群眾解決一些生產生活中的難題,拉近了干部與群眾之間的距離。通過實踐,群眾從當初懷疑、觀望甚至反感,到審慎接觸、逐步了解,現在已有許多群眾開始真正把網格團隊成員和社區黨員干部當作自己的知心朋友,有什麼問題、困難願意向他們反映,甚至家中有事也願意找黨員干部商量了,網格團隊被老百姓稱為“撤不走的服務隊”。

(三)織嚴了社工管理之網,提高了黨員干部素質,社區黨組織的執政能力有效提升。通過互聯網+數據化考核,推動社區廣大黨員干部由“坐等群眾上門”變為“主動上門服務”,由“處理線條單一業務”變為“解決群眾各種疑難問題”,把廣大社工“趕”到基層一線,直接面對各種矛盾和復雜問題,形成了推動社區黨員干部學習的倒逼機制。現在廣大社工主動學習的多了,閑暇無事的少了﹔彼此交流走訪情況的多了、扎堆聊天的少了。許多社工特別是年輕社工說:“以前由於直接跟老百姓打交道比較少,碰到群眾找上門來要求解決問題,不僅沒有辦法,而且還感到有點緊張,說白了就是相關政策和辦事程序不了解,做工作底氣不足,缺乏解決問題的知識和能力。這項工作開展后,逼著社區黨員干部多學知識多學業務,爭當通才,現在面對群眾心裡有底了,也願意跟群眾打交道了”。

(責編:秦華、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