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四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案例選登

支部帶領 黨員帶富——貴州錦屏實施黨建扶貧“雙帶工程”加快同步小康建設進程

2016年11月10日10:3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案例背景】

貴州省錦屏縣是譽滿海內的杉木之鄉、水電之鄉、舞龍之鄉,全縣7鎮8鄉22.7萬人,有苗、侗等十多個少數民族。因為地處貴州東南部的偏遠山區,錦屏的基礎設施滯后,城鎮化水平低,經濟總量較小,工業企業不多,產業發育不全,稅源支撐不夠,農村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仍較為薄弱,全面建成小康的任務異常艱巨。至2015年底,全縣還有5個貧困鄉鎮112個貧困村5.13萬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在23.7%左右,且主要分布在偏遠山區鄉鎮,交通不便,基礎不強,生產生活及生存環境非常惡劣。

面對2020年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形勢需求,錦屏將324個基層黨組織8604名黨員動員起來,全員參與實施“支部帶領、黨員帶富”的黨建扶貧“雙帶工程”,構建支部戰斗堡壘、發揮黨員模范作用,進一步推進城鄉融合、強弱融合、資金整合、農商整合及產險融合,通過全面落實基礎設施、產業扶持、教育培訓、危房改造、生態移民及結對幫扶等“六個到村到戶”, 深入實施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等“六項行動計劃”,全力補齊短板、做強長板,預計3年內將實現發展產業脫貧35770人、易地搬遷脫貧17991人、生態保護脫貧8000人、衛生教育脫貧10200人及社會兜底脫貧7530人的目標,確保在脫貧攻堅的路上不落下一個貧困村,不落下一個貧困戶。

在黨建扶貧“雙帶工程”的保障下,錦屏縣貧困人口從10.02萬人減少到5.13萬人,貧困鄉鎮由10個減少到5個,貧困發生率從47.93%下降到23.7%。目前,全縣公路通車裡程達到1666.75公裡,並發展有精品水果、中藥材、蔬菜等種植面積55萬余畝,扶持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或農民合作社304家,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3.26萬畝,發放“兩助三免”資金1096萬元,解決農村飲水安全9.9萬人,群眾社會生活滿意度達95%以上,小康社會實現程度達88.6%以上。現在,隨著脫貧攻堅責任目標的進一步壓緊壓實,錦屏這個全國重點林區縣,已全面吹響了決戰決勝同步小康的集結號。

【主要做法】

(一)搭台唱戲,村黨支部“抱團作戰”。發揮村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集中解決好制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普遍性問題,形成人人盼發展、人人能發展的工作格局。一是強化社會管理。在對《村規民約》進行討論修訂的基礎上,將村裡的“老黨員、老村干、老干部、老軍人及寨老族老”等動員起來,在村黨支部的領導下抓好《村規民約》的監督執行工作,同時發揮好對黨務村務財務公開的監督職能,倒逼村級班子積極履職、主動作為,保障村級組織的規范運行,促進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二是搭建增收平台。圍繞農業產業開發的實際需求,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通過組建村辦合作社或者發展村辦企業的形式,搭建全村共有的創業增收平台。在引導貧困農戶全部加入合作社抱團發展的同時,建立扶貧項目與貧困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將“扶貧項目資金”量化成“貧困戶股份”的形式,有針對性的解決貧困戶脫貧增收的難題。三是開辟銷售渠道。充分利用我省大數據、大扶貧、大健康的建設機遇,整合資源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平台,完善農村電商服務網點,讓農特產品搭上網絡銷售的快車道。結合市場需求抓好農特產品的開發工作,著力打造一批叫得出品牌、上得了台面、賣得出價錢的農特產品,破解農特產品“有質量、沒銷量”的發展困局,進一步優化農村創業就業的資源環境。

(二)創業增收,黨員先鋒“尖兵突擊”。發揮黨員個人的先鋒模范作用,集中解決好農村發展創新引領不夠、帶動能力不強、保障能力不足等問題,形成人人能致富、個個願帶富的良好氛圍。一是建立幫帶體系。全面落實“321”聯系幫扶機制,在推動“縣級干部幫扶3戶、科級干部幫扶2戶、一般干部幫扶1戶”的基礎上,結合群眾的生產習慣和發展需求,按照“十戶一體”的工作模式,明確黨員與群眾之間、帶頭人與貧困戶之間的幫帶責任,按照農村的產業資源及農戶的發展需求,將農戶編組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創業集體”,在帶頭人的帶動下實現創業增收,解決好貧困農戶發展資金有限、發展思路不活及發展動力不足等問題。二是培育致富能人。依托“金種子”帶富計劃的深入實施,加大“金種子”的評選及扶持力度,以村為單位選樹好各行各業致富帶富的“金種子”,並通過組織專題培訓、實施政策傾斜等方式,開發“金種子”的創業平台,加大“金種子”的培訓力度,強化“金種子”的帶富能力,讓能致富、願帶富的“金種子”樹得起來、帶得出去,確保農村產業發展有人關注、有人帶頭、有人推進。三是強化保障措施。在落實教育衛生及社會保障等的基礎上,創新金融產品、拓寬創業思路,通過發放“特惠貸”等形式,著力解決貧困農戶貸款難、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讓貧困農戶想發展、盼發展的訴求得到落實,並逐步實現由“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的轉變,進一步夯實脫貧攻堅及小康社會建設的共同基礎。

【主要成效】

(一)社會管理進一步規范。在村黨支部的統一組織下,在各村“老黨員、老村干、老干部、老軍人及寨老族老”的積極參與下,錦屏共修訂《村規民約》、《管理公約》等制度文件110余份,簽訂《風俗公約》、《共富合約》等輔助文件30余份,組建村級“監督小組”、“理財小組”等外圍組織310余個,80%以上的村民通過不同形式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群眾的知情權和話語權得到體現、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激發。同時,在“五老隊伍”及全體村民的共同監督下,村級議事決策機制得到優化、坐班值守制度得到落實,黨務村務財務公開的現狀得到改變,在規范班子運行、理順發展思路的基礎上,全縣112個貧困村形成了凝心聚力抓脫貧、一心一意奔小康的發展共識。

(二)創業氛圍進一步突出。黨建扶貧“雙帶工程”就是以支部及黨員的作用發揮為保障,以推進農村創業就業為手段,全力以赴、全民共赴,推進貧困農戶整體脫貧、全面脫貧。在“雙帶工程”的推動下,錦屏2354名干部職工與14311戶5.13萬人建立了結對幫扶關系,並推動組建村級背景的專業合作社102個,發展龍頭企業11個,建設家庭農場230個,培育其他農村經濟組織300余個,並形成“創業集體”750余個、培育“中心戶長”750余人、選准創業目標1200余個,帶動貧困農戶創業就業8100余戶,80%以上的貧困農戶加入合作社抱團發展,全縣上下形成了抱團發展、同步增收的工作格局。

(三)市場環節進一步暢通。在黨建扶貧“雙帶工程”的帶動下,錦屏以村辦合作社或村辦企業為平台,統一組織農特產品的經營和銷售,並借助農村電商網點的建設,進一步暢通農特產品的流通渠道,提升農特產品的綜合效益。目前,全縣共建成農村電商服務網點58個,培育電商能手98名,帶動就業76人。村辦合作社統一打造靈芝、蜂蜜、土雞、腌魚及山茶油、山核桃等農特產品特色品牌30余個,實現銷售收入260余萬元。其中敦寨鎮龍池村僅通過統一組織“龍池水果”銷售,就實現集體經濟增收10余萬元,一舉摘掉了集體經濟“空殼村”的帽子。

(四)人才隊伍進一步壯大。從一開始就牢牢扭住“人”這一關鍵要素,以發揮黨員隊伍的模范帶頭作用為抓手,將一大批能致富、願帶富的鄉村能人凝聚到黨組織的周圍,通過落實“金種子”的培育及扶持措施,進一步強化創業就業的人才保障,激發脫貧攻堅的原生動力。目前,全縣共扶持專業大戶238戶,評選致富帶富的“金種子”640余名,40余名農村黨員、600余名村干或入黨積極分子成長為鄉村致富能人,並在農業產業發展、小康社會建設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五)保障措施進一步增強。在落實教育衛生保障脫貧及社會保障兜底脫貧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脫貧攻堅的保障機制,通過落實“特惠貸”等扶貧政策,強化了創業就業的保障力度,激發了增收脫貧的內在動力。目前,全縣共評級17761戶、授信16145戶,發放“特惠貸”3125戶,辦理貸款3410筆,解決融資金額15315.88萬元。同時,通過整合扶貧和農業部門的項目資金,先后解決“金種子”周轉資金1200余萬元,輻射帶動12200余戶發展產業。

【探索啟示】

(一)村黨支部是脫貧攻堅的關鍵保障。實施黨建扶貧“雙帶工程”,必須強化村黨支部這一關鍵保障,通過發揮村黨支部的政治引領功能和戰斗堡壘作用,解決好脫貧攻堅過程中的一系列體制機制問題,確保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穩定健康發展。

(二)黨員隊伍是脫貧攻堅的中堅力量。實施黨建扶貧“雙帶工程”,必須筑牢黨員隊伍這一中堅力量,通過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全面破解農村發展缺觀念、缺思路、缺方法等問題,確保貧困農戶能夠就業增收脫貧致富。

(三)鄉村能人是脫貧攻堅的驅動能量。實施黨建扶貧“雙帶工程”,必須激發鄉村能人的驅動能量,通過發揮鄉村能人觀念新、渠道廣、辦法多等優勢,帶頭破解農業產業發展過程中的瓶頸問題,驅動農業產業及農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四)平台創新是脫貧攻堅的內在保障。實施黨建扶貧“雙帶工程”,必須通過組建農業合作組織、建設農村電商網點及開發農村金融產品等形式,搭建面向貧困農戶的創業平台、流通平台和融資平台,全方位解決好貧困農戶創業就業過程中的保障性問題,確保每一個貧困農戶都能創業脫貧。

(責編:秦華、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